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1974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

《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分单元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docx

分单元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1.1空气的性质

1.请你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空气和水有那些相同的性质,有什么不同的性质?

答:

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都要占据空间。

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空气比水轻。

3.填空。

(1)空气和固体、液体一样,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2)木棍两头平衡的气球刺破其中一只气球后,木棍发生倾斜,说明空气有质量。

(3)对着脸放出气球里的空气,感觉有风吹到脸上,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4)手松开压着的充气塑料袋后,塑料袋又复原(又鼓起来)了,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5)气枪、橡皮艇、喷雾器都是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

1.2热空气和冷空气

1.生活中,为什么制冷空调挂在高处,而取暖器放置在地上?

答:

制冷空调挂在高处,是因为冷空气会下沉,能较快降低室内气温;把取暖器放置在地上,是因为热空气会上升,能较快提高室内气温。

2.填空。

(1)由于地面上各个地方的冷热程度不一样,冷空气总要向热的地方流动,空气的循环流动就形成了风。

(2)热气球、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1.3 空气中有什么1.填空。

(1)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气体是氮气,此外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等气体。

(2)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能灭火,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动物呼吸主要是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而植物则需要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2.判断。

(1)氮气可以用来制作尿素。

(×)

(2)二氧化碳能隔离空气,所以人们用二氧化碳做灭火剂。

(√)(3)二氧化碳可以用来制造氮肥。

(×)

1.4、空气也是生命之源

1.填空。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自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2)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XX年的口号是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

中国主题是:

低碳减排·绿色生活。

(3)净化空气和减少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措施是植树造林、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不焚烧垃圾。

2.选择。

(1)下面不属于空气污染源的是(A)。

A.灯泡发出的光B.煤的燃烧C.工厂废气D.汽车尾气

(2)下列情况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C)。

A.燃放烟花爆竹B.煤的燃烧C.植物的生长D.汽车排放尾气

第二单元冷和热

2.1冷热与温度

一、填空。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可以准确地测出物体的温度。

3.空气、水、人体、大地等都有温度,空气的温度叫气温,水的温度叫水温,人体的温度叫体温。

4.水结冰时的温度是零摄氏度,记做0℃,水烧开沸腾时的温度是一百摄氏度,记做100℃。

5.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2.2热的传递

一、填空。

1.热可以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2.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做传导。

3.水、空气在受热以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做对流。

4.热的物体把热量沿直线传递出去,叫做辐射。

二、连线。

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是:

第一步点燃灯芯

第二步取下灯帽

第三步外焰加热

第四步盖灭火焰

                             2.3加热和冷却

一、填空。

1.物体的形态有气态、固态、液态。

2.在温度很低时,二氧化碳会变成一种叫干冰的固体,室温时它又会变为气体状态。

3.最早的温度计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根据气体热胀冷缩现象制造出来的。

4.夏天自行车车胎的气不能打得太足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容易爆胎。

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说通过加热和冷却能为我们做哪些事情。

答:

用热水使瘪了的乒乓球变圆;夏天架电线时要架得松一点,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2.4 吸热和散热

(一)、填空。

1.冷的物体在吸热的时候会吸收热量,热的物体降温的时候会散发热量。

2.人们冬天喜欢穿深色的衣服,夏天喜欢穿浅色的衣服,这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是深色的物体比浅色的物体吸热和散热快。

3.冰箱背后的散热板漆成黑色的是因为深色物体的散热性能更好。

(二)为什么沙漠地区的人们喜欢穿白色而宽大的衣服?

答:

沙漠地区的人们喜欢穿的白色而宽大的衣服吸热性能差,而且空气可以在宽大的衣服中形成对流,使人感觉凉爽。

(三)下面每组物体中,吸热和散热快的在旁边画○,吸热和散热慢的在旁边画△。

沙铁皮油白色塑料杯

水纸板水黑色塑料杯

2.5、水在加热和冷却后

1.填空。

(1)在大自然中,水的化身有云、雾、雨、露、霜、雪、冰。

(2)在阳光下,杯子里的水会减少是因为水蒸发了。

(3)液体形态的水在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4)水蒸气在遇冷后会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5)在手背上滴一点水,手会感到凉爽,是因为水在吸收人体的热量。

(6)蒸发的快慢与蒸发面积、空气流通程度及周围的温度有关。

2.标出水的三态变化条件。

3.判断。

(1)现在年年都下雨,长期这样下去,很久以后天空就会没有雨下了。

(×)

(2)衣服能被晾干是因为水能蒸发。

(√)

(3)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

(4)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

(√)

                        第三单元 奇妙的声音王国

                                   3.1 声音的产生

1.填空。

(1)人们周围充满着自然的和人为的声音,它们为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

(2)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3)我们说话时能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振动。

2.判断。

(1)风呼呼地吹,是空气振动产生了声音。

()

(2)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蜜蜂的叫声。

()

                                       3.2 声音的传播判断。

(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

(√)

(2)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快。

(×)(3)土电话可以传播声音,说明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4)“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将声音传入侦查兵的耳朵主要是借助了土地、坛子传播的声音。

(√)

                                3.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填空。

(1)声音的传递路径是:

(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2)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3)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4)噪声和废气、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2.身处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答:

(1)用手捂住耳朵。

(2)戴上耳塞。

(3)离开噪声区。

                             3.4 不同的声音

1.填空。

(1)我们距离声源近时,听到的声音就(强)或大,距离声源远时,听到的声音就(弱)或小。

(2)物体的振动幅度越大,音量就越(大)。

物体振动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

(3)我们拨动拉紧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高),拨动松弛的橡皮筋时,橡皮筋发出声音的音调(低)。

(4)在弦乐器中,琴弦越粗越长,音调就越(低),琴弦越细越短,音调就越(高)。

2.判断。

(1)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嗓音是完全相同的。

(√)

(2)音量和音调是一样的,只是名称不一样。

(×)(3)男孩和女孩发出的声音的高低不同。

(√)

                          第四单元 吃的学问

                             4.1  我们吃什么

1.填空。

(1)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盐类、维生素、水等。

(2)蔬菜、水果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它是我们保持健康不能缺少的。

2.只吃我们爱吃的食物好不好?

为什么?

答:

不好,因为没有一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

为了健康成长,食物要多样化,不能偏食、挑食。

3.选择。

(1)下面食物中含蛋白质最多的是(D).A.鸡蛋B.牛肉C.猪肉D.黄豆

(2)下面食物中含脂肪最多的是(C)。

A.鸡蛋B.牛肉C.猪肉D.黄豆(3)下面食物中含维生素种类最多的是(D)。

A.大白菜B.苹果C.鸡蛋D.牛奶(4)我们把碘酒滴在食物上,发现食物变蓝色了,说明食物中含有(A)。

A.淀粉B.维生素C.脂肪D.蛋白质

                                  4.2  怎样搭配食物一.填空。

1.出现“小胖墩”身材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豆芽菜”身材是由于(营养不足)所致。

2.为了营养全面合理,我们每天吃的食物种类应包括五大类:

(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虾、肉、蛋类)、(豆、奶类)、(油、盐、糖类)。

3.科学合理的一日三餐是: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少而精)。

4.为了健康成长,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和食物的(摄入量)。

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种食物是最有营养的?

我们应该怎样吃食物?

答:

在我们的生活中没有那一种食物是最有营养的。

我们应该做到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要细嚼慢咽,饭后要漱口,要均衡搭配食物,不挑食,不暴饮暴食。

4.3食物的消化

1、填空。

(1)食物在人体经过的路线依次是(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2)食物在我们体内的旅程长约(7米),历时约(24小时)。

(3)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是在消化器官(小肠)中吸收的。

2、连线。

小肠初步消化食物中的淀粉

胃液蠕动,推动食物入胃

牙齿吸收营养

唾液初步消化蛋白质

食道咀嚼食物

大肠排出粪便

肛门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分

3、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消化器官?

答:

一是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

一日三餐有规律,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不乱吃零食;二是讲究饮食卫生,如: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饭后不要立即运动;三是讲究口腔卫生,如:

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4.4我们的食物安全吗

1、填空。

(1)我们常吃的食物可以分为(加工食品)和(天然食品)两大类。

(2)为了安全饮食,蔬菜水果要充分(浸泡)和(清洗),要多吃(绿色)食品,少吃(腌腊)食品。

(3)购买加工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4)加工食品中漂亮的颜色是(色素)。

多吃含有(人造)色素的食品会损害健康。

2、判断。

(1)天然食品都是健康食品,我们可以放心地吃。

(×)

(2)加工食品能长期保存,所以我们应该多吃它。

(×)

(3)绿色食品就是指绿颜色的食品。

(×)

(4)所有的加工食品都是不健康的。

(×)

3、给下面的食品分类。

鲜牛肉、鸡蛋、可乐、菠菜、豆奶、茄子、巧克力、黄瓜、炸鸡、啤酒、苹果、水蜜桃、烤鸭、果冻。

天然食品:

鲜牛肉、鸡蛋、菠菜、茄子、黄瓜、苹果、水蜜桃。

加工食品:

可乐、豆奶、巧克力、炸鸡、啤酒、烤鸭、果冻。

第五单元 排序和分类

5.1排序

1、填空。

(1)在科学研究中,(排序)是一种常用的整理信息的方法。

(2)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根据物体的同一种特征如物体的轻重、软硬、厚薄、快慢等来排列。

这就是排序活动。

2、选择。

(1)按导热性能排序,下列正确的是。

(B)

A.金属、木板、玻璃、毛巾B.毛巾、木板、玻璃、金属

C.木板、玻璃、毛巾、金属D.毛巾、玻璃、木板、金属

(2)下面没有按照一定标准排序的是。

(D)

A.大象、猴子、老鼠B.昨天、今天、明天

C.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D.3、2、9

3、请对“水蒸气、水、冰”按照不同的依据进行排序。

序号

温度从高到低

传播声音的性能由快到慢

流动性从好到坏

1

水蒸气

水蒸气

2

3

水蒸气

5.2分类

1.填空。

(1)分类就是把具有(相同)或(相似)特征的物体组合在一起。

(2)与排序一样,(分类)也是整理资料的常用方法。

(3)(亚里士多德)根据动物的外形和行为把动物分成了三类。

(4)林奈设计了“双名法”给生物分类,还制造出了“花钟”。

(5)“双名法”分类首先是种名,其次是属名,如同你的名字,“姓”代表你和家族的关系,“名”是你自己独有的。

2.选择。

(1)下面动物中与老鹰属于同一类的是()。

A.蜥蜴B.野猪C.海豚D.鸵鸟

(2)按照林奈的“双名法”,东北虎的种名和属名是()

A.B.C.D.

3、请用多极二分法对下面的生物进行分类。

狮子、鲤鱼、骆驼、老虎、兔子、金鱼

(野生的)(家养的)

 

(温顺的)(凶猛的)(卵生的)(胎生的)

(皮毛无花纹)(皮毛有花纹)(食用的)(观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