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183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docx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19

中山纪念中学历史课课练(必修3-6)

第25课现代科学革命

一、选择题

1、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

①牛顿力学②相对论③量子论④分子论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顿创立的经典力学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B、经典物理学所适用的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C、相对论的提出证明经典的物理学是完全错误的

D、量子理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

3.相对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的运动而变化

B、时间和空间是不变的

C、物质的质量随着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D、质量和能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4.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的著作是:

A.《论动体的电动力学》B.《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C.《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D.《物种起源》

5、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陷入危机且面临挑战的表现有:

物理学一系列新的发现与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  

物理学家们试验的结果证明以太不存在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量子假说的提出 

A、

B、

C、

D、

6、19世纪末,以牛顿力学为基础的经典物理学出现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经典物理学不够完善   B、经典物理学自身的局限性 

C、物理学出现一系列新发现 D、经典物理学仅能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

7、下列有关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关系的表述,比较准确的有:

A前者否定了后者B前者包括了后者

C前者解释了后者D前者融化了后者

8、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一种重要理论,其中“量子”的含义是:

A、微观世界的各种粒子B、比原子更小的粒子

C、微观粒子的能量D、能量的基本单位

9、17世纪是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时期,其取得突破的原因不包括: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B、科学家的各种艰苦的实验

C、理性主义的确立D、工业资本主义的推动

10、下列关于相对论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是物理学最伟大的革命②完全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危机③创立了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④直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⑤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的绝对化思维⑥为人类提供了辨证地看世界的途径

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③④⑤⑥

11、下列哪项不是现代物理学的贡献:

A、帮助人类了解自我

B、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D、对整个人类思维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12、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主要是因为:

①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②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本质属性③打破了经典力学体系的局限性④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有一次,爱因斯坦与卓别林共同出席一个宴会,他们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卓别林笑着说:

“大家欢迎我是因为他们都能理解我,大家欢迎你是因为他们都不理解你。

”此语意指:

A、绝大多数人盲目欢迎爱因斯坦B、相对论有悖于人民的日常生活

C、理论物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很远D、伟大的科学家不如知名艺术家

14、19世纪,光学、热力学、电磁学、天体物理学等科学取得长足发展,把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推进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其基础是:

A、牛顿经典力学B、相对性原理C、光速不变原理D、量子理论

15、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对人们思维的影响是:

A.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B.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C.思维方式不能绝对化D.使人们有了微观世界的认识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19世纪末,物理学家的研究一方面深入到物质内部的微观世界,放射线和原子被发现,另一方面扩展到整个宇宙。

随着光学等学科的深入发展,人们对在光速或接近光速运动状态下的物质的研究,俄超出了经典物理学的范围。

物理学被称为“晴空上漂浮的两朵乌云”的两个无法解释的难题,其一就是以太的不存在。

这是的经典物理学赖以建立的绝对时空观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请回答:

(1)、经典物理学的基础(代表)是什么?

(2分)

 

(2)19世纪时,经典物理学发展到何种程度?

他所适用的范围主要是什么?

(4分)

 

(3)、19世纪末,物理学的发展对经典物理学提出了怎样的挑战?

(4分)

 

(4)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取得的两项最重大的成就是什么?

它们与经典物理学的关系是什么?

(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年,伦琴把克鲁克斯管放在纸盒里,又把纸盒放在暗室里。

他在给克鲁克斯管(高真空放电官)通电的时候,纸盒外的一块荧光板突然亮起来。

伦琴敏锐地抓住这个偶然现象。

他想一定由某种看不见的射线穿过纸盒,使荧光板发光。

他把这种奇妙的射线称作X射线。

在伦琴发现X射线以前,已经由一些人早就观察到类似现象,如克鲁克斯多次发现放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的底片会感光,他只认为是偶然现象,没有深思。

伦琴独具慧眼,他不但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发现的重要性,反复进行深入研究,在1895年发表研究报告。

所以科学界把发现X射线归功于伦琴,现在X射线也叫伦琴射线。

——申漳《简明科学科技史》

材料二:

在对能够产生X射线的阴极射线研究的基础上,汤姆生(1856—1940)发现了电子。

电子的发现揭露了电的物质本质。

它既是向原子王国进军的序曲,也是量子力学产生和发展的实验基础之一。

——同上

材料三:

量子力学是描述微观粒子(包括电子、光学和原子等)运动状态的理论。

应用这样一个基本原理,研究固体的物理性质、结构和它的内部微观粒子运动规律,就构成固体物理学。

比如在研究半导体内部和表面的晶体结构、纯度和电子运动关系的基础上,发明了晶体管。

没有固体物理学的发展,就不会有今天的集成电路,也不会有广泛应用的电子计算机。

当前,固体物理学是在量子力学指导下出现的最大、也是收获最多的新领域。

——同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伦琴能够发现X射线和他的哪些个人素质有关?

(6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可以看出近现代科学研究和科学发现具有什么特点?

(6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科学理论与技术和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联系或关系?

(4分)

 

第26课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一、选择题:

1、互联网(因特网)产生于:

A、1969 美国B、1995 美国C、1990 英国D、1969 英国

2、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产生的是:

①发电子邮件②开着汽车出去郊游③网上炒股④网上购物

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②③

3、人们最早吃能够吃到转基因食品应在:

A、1950年B、1969年C、1993年D、1997年

4、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

“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

”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他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电脑可以代替人脑

5、比尔•克林顿和比尔•盖茨常被美国人称作“美国两个最著名的比尔”。

后者与前者齐名,主要是因为:

A.他的发明揭开了信息技术革命的序幕

B.他率先将计算机推向市场

C.他的成就使电脑操作简单化

D.他使美国维持超级大国地位

6、“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不过是小小的一步,但对于人类来说却是巨大的一跃”中的“一个人”是:

A、加加林B、阿姆斯特朗C、杨利伟D、奥尔德林

7、不少学者认为,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教育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核心动力,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与命运。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选择想要学的课程,得到全球最好的教师,我们可能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

A.有线电视B.无线广播

C.卫星电视D.互联网

8、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不同的历史话语。

在人类科技发展的历程中,先后出现了下列科技词语,按时间顺序排列为:

①电子计算机②经典物理学的危机③人造地球卫星④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

9、下列哪一理论的提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A.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提出B.相对论的提出

C.量子论的提出D.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10、生物工程形成的基础是:

①遗传学的发展②分子生物学的发展③遗传工程的发展④克隆技术的进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1、20世纪90年代,我国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相继投入商业运行。

这表明我国核工业的发展方向是:

A、打破超级大国核垄断B、提高军事战斗力

C、和平利用核能D、成为核武器强国

12、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A.克隆羊多利  B.东方魔稻 C.载人航天工程取得重大突破 D.原子弹爆炸

13、“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直到了欧洲和日本前面。

”这一评论是针对中国的哪一科技成就?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B.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C.“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升空D.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14、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曾如此赞誉一位世界名人:

他“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他所赞誉的人是:

A.钱学森 B.袁隆平C.爱迪生 D.达尔文

15、下表为技术发明到生产应用所需时间表,它最能说明的一个现实是:

照相

112年

“二战”前

电视

5年

“二战”后

电话

56年

激光

2年

原子能

15年

A.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B.“二战”后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空前加快

C.科研领域不断开阔

D.“二战”后某些领域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减慢

二.非选择题:

16、(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曾说过: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就是最伟大的成就。

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

”———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材料一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分)它为什么成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4分)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性的发现,打开了原子的大门,使人们对物质的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

但大量的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通常的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

经典物理学所研究的是具有相当的直观性,全都看得见,摸得着的所谓宏观物体,无法正确描述原子内部世界里各种粒子。

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在量子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量子力学,极大地促进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等科学的发展。

同时,也标志着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开始从宏观世界深入到微观世界。

(2)据材料二说明经典物理学存在什么问题?

(2分)量子论的诞生使人类在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2分)

 

材料三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you”(you,指所有网民)选为“年度风云人物”。

其封面注释说:

现在,就是你,你控制着这个信息的时代,欢迎你来到这个时代。

(3)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不间断的连续的进程。

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计算机、网络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据材料三并结合现实,分析网络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利弊。

(6分)

 

材料四1961年4月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1号,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飞船运行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开辟了人类航天的新纪元。

(4)材料四涉及的新技术是那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性成果?

(2分)请举出这项技术的其他重大成就。

(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

使用蒸汽机的工厂越来越多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泡

通过卫星,互联网把地球“网”在其中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

(6分)

 

(2)各个时代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6分)

 

(3)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3分)

 

第27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1、建国后设立的中国科学院制定的远景计划的重点项目为:

A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B发展原子弹、火箭和电子计算机

C发展载人航天技术D发展火箭和卫星技术

2、下列各项属于原子能的和平开发利用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打破了苏联和美国的核垄断

C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D建国后我国相继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3、中国自己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是在

A、1960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B、1960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C、1964年,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D、1964年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

4、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196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

B、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D、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5、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的国家是在

A1992年B1999年C2001年D2003年

6、下列关于中国导弹试验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1956年成立了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②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③1964年中国仿制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④1966年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下列对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方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他选优的杂交水稻品种是南优2号

B他因此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国际上把杂交水稻作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D杂交水稻的发明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

8、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博格曾说:

“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指的是袁隆平

B、他的发明成果是南优一号

C、他的发明成果解决了中国人吃饭问题

D、他的发明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9、改革开放后,国家通过哪些措施推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①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②改革政治体制③改革经济体制④改革科技管理体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其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获得了真正独立B、中国政府的重视

C、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D、有利的国际环境

11、我国独立自主发展航天技术取得的第一项重大成就是:

A、生产出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B、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

C、“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D、同步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成功

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

“在一个占世界人口l/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这一壮举”是指:

A.袁隆平的“超级杂交稻”

B.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C.中国载人航天取得成功

D.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13、下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错误的是:

A、是邓小平提出的

B、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

C、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D、推动了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

14、建国后,我国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是:

①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②发展科技工作的规划方针正确③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④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下列科技成就中,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有: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人造卫星发射成功④“神舟”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⑤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A、①③⑤B、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⑤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

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

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1年

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

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

1965年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

1974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

1988年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

1999年

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

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

材料三: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的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编者选编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所学知识综合归纳材料三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三可得出什么认识?

17、阅读下列材料:

1964年10月16日,我国在新疆罗布泊沙漠成功地进行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结束了我国无核的时代。

在当时,前苏联毁约停援,撤走专家,西方科技封锁,又正值困难时期,我国科学家、解放军和工人跋涉戈壁沙漠,风餐露宿,夜以继日。

在研制期间,毛泽东同志曾多次主持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26个部委、20多个省、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的大力协作。

请回答:

(1)、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的原因是什么?

 

(2)、就材料而言,我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核武器的研制成功对我们今天实现科教兴国有何启示?

 

(3)、世界上首先研制出原子弹的国家是哪一国?

何时何地首先使用?

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

 

第28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采取的主要教育措施不包括:

A接管各级各类学校

B从列强手中收回教育事业自主权

C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向广大农工开门

D及时提出了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2、关于1949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借助美国经验④使教育改变为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为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学校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②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③要求青年学生学好文化知识,向现代科学进军④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以培养教育骨干为首要任务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

4、为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在少数民族地区确定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发展德育B、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C、培养教育骨干D、加强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

5、邓小平复出后,在教育工作上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为教育战线全面拨乱反正②整顿恢复教学秩序,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③组织编写新教材④启动“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D、①④

6、我国把基础教育放在更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做法有:

①鼓励社会力量办学②推动农村义务教育③加快课程教材改革④着手实施“211”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7、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教育方面提出的指导方针是:

A、优先发展教育B、尊师重教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科教兴国

8、建国初期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产生这一现象的,外部原因是|

A、左倾思想的影响

B、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粗暴作风的影响

C、为了防止资产阶级思想的滋长

D、党内存在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

9、1956年到1966年被誉为文学艺术发展的春天主要是,硕果累累,主要是因为:

A、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D、“双百方针”的贯彻

10、下列有关教育对科学、文学艺术、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教育为科学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

B、教育为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C、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D、教育的普及是文学艺术繁荣的根本原因

11、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B、十年探索时期

C、“文革”十年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12、下列关于“科教兴国”战略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建国初期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B、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

C、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

D、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3、下列与教育有关的法律是:

①《义务教育法》②《教师法》③《未成年人保护法》④《学位条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4、以下各项体现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位置的有:

①大量增加教育投资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③制定《义务教育法》④启动了“希望工程”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5、1977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教文化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发展的人才是在: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7、有关研究显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本质上是知识的差距。

很多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投入还赶不上发达国家的一家企业,几乎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得不依附发达国家来发展自己的经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被动地位。

对此,中国主要的应对措施是:

A、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照搬西方国家经历的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道路

C、将信息化作为我们目前经济发展的战略全部重点

D、先发展后治理

18、“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地义务教育”,这是我国哪部法律的规定:

A、《宪法》   B、《义务教育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D、《教师法》

19、下列发展科学教育的决策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倡导“两种教育制度”②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③成立中国科学院④提出教育要面向“三个现代化”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③④①②

20、2001年,中国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

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2002年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这就体现了教育:

A、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B、历史性作用

C、统筹性作用D、全局性作用

二、非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