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1798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

《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docx

423心理教育成功个案记录新

一、学生人际关系类

案例1“为何周围总有一些人不跟我说话”

【心理问题情境表现】2013年10月,我校陈老师接诊了高三文科班一名女同学张某某,她反映自己所在的班级学习小组有4人,3人跟她不说话。

平时还与班上其他几名同学关系不和,时常处于“断交”状态。

为此,她感到尴尬和彷徨!

她说,晚上作恶梦,梦见“敌人”追杀她,白天回到教室,总觉得有人反感她,排斥她!

她还说,已有2个月的失眠煎熬和失魂落魄!

这名学生脸色发黄发黑,精神不正。

这种精神状态的持续,对该生高三复习和应考极为不利。

【心理问题解决方式】面对面交心,朋友式谈话,共同寻找该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

【心理问题解决指导建议】根据该生主动前来心理辅导中心咨询和她反映的实际问题,陈老师2个月内,多次约见,为该生提出如下指导建议:

第1、一定要学会尊重他人。

人际关系不和的重要原因是对他人缺乏尊重,也就是说不给对方面子,导致相互之间一个时期的心理对立。

为此,应该尽量这样去努力:

表情自然且善意,见面点头打招呼;帮助别人当义务,别人帮忙要感谢;自己成功要低调,别人成功要祝贺;伤及别人须道歉,被人伤及善包容。

第二、一定要学会与人交流。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说话不当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常常给自己带来不悦。

所以,应尽量做到:

与人交流要诚恳,防止敷衍和伤人;音量和谐且悦耳,言语有理合逻辑;该言语时就言语,该沉默时且沉默;心直口快会伤人,婉转循循润心灵;“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议他人非”。

第三、一定要学会积极服务他人,克服自私心理。

从道德上讲,跟别人关系紧张,往往是由于太自私,说话做事总想占便宜,对公众环境的施舍不够!

平时,该他(她)干活找借口,该他(她)帮忙则回避;见钱眼开,见利忘义。

谁愿意和这样的同学友好相处?

所以,一定要做到:

公共环境多维护,集体义务记心中;助人为乐建和谐,狭隘自私失尊严;吃亏是福,占人招祸!

第四、一定要善于化解误会和分歧。

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利益的纷争,就会产生误会和分歧,进而会引发闹别扭、吵架,甚至打架。

要化解误会和分歧,须做到:

反省自己,查找原因;不清不楚,求教老师;自己不对,主动道歉;别人不对,善意提醒;难解分歧,求助社会;小气则忍,大气促谈;同学之间,绝不动手!

【心理问题解决反馈】每次约见千言万语,语语都是掏心窝的话。

陈老师最后一次约见张某某是2013年12月11日,该生精神面貌大为改观。

她说,睡眠好多了,白天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原来不愿和她说话的同学开始正常交往,现在每天回到教室感到亲切多了。

案例2“同桌的行为真让我无法忍受”

 

【心理问题情境表现】我校高二理科班女生薛某某,性格文静内向,成绩优良。

2014年4月的一天,她满怀委屈与郁闷推开心理咨询室的门……原来,最近调座位,她的新同桌是个外向、敏感、情绪化的女生,这个女生写字的方式很特别,像与谁堵气似的,用笔在纸上快速而有力地划,发出“哧啦哧啦”的声音,尤其是考试做试卷时,她不垫任何东西,直接将试卷铺在课桌上写,笔尖透过薄薄的纸张跟铁质的桌面交锋,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干扰了薛的注意心。

另外,闲暇她还有抠指甲的习惯,让人视觉上难以接受。

薛某某简直是忍无可忍,学习无法静下心来。

薛某某觉得自己受到影响,有天建议同桌垫个本子,却遭遇同桌的白眼,依然我行我素,而且从此后,对她一副爱搭不理的态度,这让她很委屈而烦恼,来寻求辅导老师的帮助。

【心理问题解决方式】我校刘老师在与薛某某交谈中,让她意识到,同桌所做作为并不是针对谁的,而是她本身固有的习惯,而且,用力写字也是同桌用来宣泄情绪的方式,这样说来,同桌发出的声音越大,说明她内心越烦躁与苦恼,薛如果仅从自己受影响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就没有意识到,她要求同桌改变固习,其实,也影响了同桌,让她不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宣泄情绪,其实,这对同桌来说,也是难以接受的。

手不舒服,抠抠指甲,这是正常动作,也是做人的自由,妄加干涉,是不恰当的。

接着,刘老师让薛同学认识到,在同桌的行为没有违反什么法纪法规的情况下,任何人是没有权利要求别人改变什么的。

这样的认知,让薛消除了对同桌的怨恨,但薛苦恼地问辅导老师,如果自己还不能适应同桌怎么办?

辅导老师回答说:

“没有什么问题是不能解决的,关键在于认识问题的性质,找到正确的方法。

你的同桌是你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身处的环境对自己不利时,人们一般有三种选择:

逃避、适应、改善。

你喜欢哪种方式呢?

接下来的交谈中,辅导老师让薛意识到,自己其实已经选择了改善,只是实现目标的方式不对,态度生硬,让同桌感觉没有受到尊重,她只考虑了自己的感受,却没有从同桌的角度考虑问题。

最后,薛迈着轻松自信的步伐离开了咨询室,因为,她明白了这个一个道理:

想要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得尊重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理解,首先得理解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首先得关心别人。

相信,薛经过这次的心理辅导,真正领悟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念义,也更懂得如何与他们相处。

【心理问题解决反馈】薛同学与大部分高中生一样,是很渴望同桌的友谊的,但在现实中,却弄巧成拙,造成人际关系适应不良,成绩优良的她,能解决学业上的困难,却被同桌关系如何相处这事弄得心烦意乱,委屈落泪,如果不是她及时寻找心理老师的帮助,可能会影响她的学业进程。

人际交往,对高中生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专家告诉我们,高中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我们成人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会懂得,自己结交朋友最多、朋友关系最长久的,都是从高中时期开始的。

后来,薛同学反映说,她现在越来越适应同桌了,也同时适应了周围其他同学的行为,自己的心胸开阔多了,感谢老师的开导!

佛山三中学生人际关系类心理辅导小结

㈠高中时期的人际交往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1.同龄人之间的友谊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

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像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的依恋的重心便逐步由父母转向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

2.小团体现象突出。

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兴趣相同等因素的影响,许多高中生都会加入到某一个非正式的小团体中。

这些小团体的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

高中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将老师视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相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对老师也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于父母产生隔阂。

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愿与知心朋友讲,也不愿与父母说;无论是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等方面,者容易与父母产生磨擦,不断产生与父母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高中生在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骄娇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

 

㈡为什么高中生人际交往容易出现问题?

首先,高中生随着自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形象,对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也非常敏感。

其次,高中生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逆反心理更加强烈。

再次,高中生存在一定的闭锁心理,人际交往比较被动。

有时候,一些高中生还缺乏主动沟通意识,这样不仅造成人际关系紧张,还会增加原有的孤独感。

 

㈢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人际关系交往技巧呢?

1.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交往观念,使其开放自我主动交往。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往品质。

高中生所能接纳的特质主要有:

真诚、宽容、信任等。

“真诚”是指诚实、真实、恳切,开诚布公,坦率真实能使人推心置腹,互相看到一颗纯洁的心。

“宽容”意味着无私和坦荡,也意味着理智与豁达。

“信任”包括信任自己和信任他人,信任他自己才有可能自然、大方地把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暴露给对方;信任他人则是对他人感情和人格的尊重。

3.帮助学生克服交往心理障碍。

中学生在交往过程中常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障碍:

第一、羞怯。

一些学生由于害羞,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以至于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阻碍了与同学、老师的交往。

第二、自卑。

自卑的主要表现是缺乏自信。

克服自卑感的第一步是要学会全面客观地分析自己,增强自信;此外,还要努力塑造良好的性格,摆脱他人对自己的成见,寻找新的环境重新表现自己。

第三、封闭。

这是指有意无意地把自己限制在最小的交往圈的状态。

习惯于封闭自己的学生,往往遇事固执已见,对人处处设防,

二、学生学习适应性类

案例3“我努力了,却没有好成绩”

 【心理问题情境表现】我校高一女生王某某在初中拥有非常傲人的成绩,所有人都说她考上重点中学没有任何何问题,但事实上,她中考并没有考好,勉强过了某所重点高中的分数线,她觉得那只是一次失误,高一期中考试,考了班上十多名,觉得自己应该能考得更好些,所以更加倍努力去学习,谁想到,期末考试竟然比上一次还下跌了好几名,面对越考越差的成绩,她油然而生一份深深的挫败感,学习的自信心都没有了,觉得自己脑子太笨了,不是学习的料,期中考试后的加班加点换来的结果这样,她真的无法接受,感觉自己整天精神恍惚,都快要崩溃了。

在她向我校心理兼职赖老师述说时,痛苦的泪如决堤的湖水,怎么也止不住。

第一次心理咨询时,心理老师任其宣泄,没给她任何建议。

谈话结束后,心理老师找孩子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对这女孩印象非常好,说她非常用功,很好强,有服不服输的劲儿,只是个性非常执著,也很情绪化,会因考试没考好当场落泪,劝也劝不住……

【心理问题解决方式】心理老师调查分析断定,这女孩子表现出过强的学习动机,并由此产生较严重的情绪障碍,其根源在于女孩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和认知模式,在以后的辅导中,心理老师着重要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合理信念,在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的过程中,改变她的认知模式,让她那过强的学习动机回归理性。

第二次辅导中,心理老师采取辩论的方式让女孩懂得,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获得好成绩的,因为成功需要的因素很多,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条件。

【心理问题解决反馈】经过几次辅导,该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她在分析自己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困难时就更理性些了,她开始接受自己学习现状,她也明白,自己现在所要面对的,是思考如何来改进与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而不是受困于“努力一定要考好”的想法中。

案例4 “我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

 【心理问题情境表现】我校高二某班男生廖某某,第一次进入心理咨询室并不是自愿的,他认为自己没有心理问题,是班主任非让他找心理老师聊聊的,他坦率地告诉心理老师,他觉得读书没有什么用,理由如下:

首先,他觉得高中所学的知识以后工作根本就用不着。

其次,他例举许多大企业家都只有初中或小学毕业,而读过大学找不到合适工作的人却比比皆是。

第三,他认为能力比知识、学历更重要,而现行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的人大多是高分低能的‘残疾’人,他不愿将时间花在努力学习变成书呆子上。

男孩前来咨询,显然是有备而来,针对他这种振振有词的观点,心理老师得用巧妙的方法进行引导与驳斥,心理老师先让孩子做一个测试:

如果有个地方藏着无价宝藏,但要到那地方必须过一条水流湍急、地势险要的河,问这个孩子是否愿意为过河花时费力建造一艘大船?

男孩当然愿意。

心理老师接着问他,过了河后,这艘船再也用不着了,是否会后悔?

是否认为造船无用?

心理老师以这个形象的比喻启发男孩,事实上,中学所有学习过程正如造船,而无尽的宝藏是人生的未来,中小学的学习锻炼了人的思维,而思维的锻炼需要一定的载体――那就是学科知识,再者,现在的课本与生活联系还是较紧密的,现在用不着并不代表以后也用不着。

心理老师让孩子认可中学知识还是有用的之后,又继续引导男孩:

“现在你高二了,与那些只小学初中的亿万富豪相比,学历已算高了,既然认为读书无用,何不退学创业,没准若干年后又是一个亿万富豪。

男孩认为这不现实,因为时代不同了,心理老师又引导男孩说出这个时代创业成就亿万富豪的人,像张朝阳、李彦宏、杨致远、马云等人,在引导讨论中,让男孩认识到:

1、能力与学历并不矛盾,如果能力强,加上高学历,就如虎添翼;2、成绩好,意味着某些能力较好,因为学习更是非智力因素的体现,比如自控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意志力等;3、中学是人生学习大好时机,错过很难补上的,更要抓紧时间;4、学历低的成功人士并非青少年学习不努力,而很多人是因为社会或家庭原因不能继续读书的。

【心理问题解决方式和辅导过程】心理兼职苏老师第一次心理辅导,让男孩对读书重要性有所了解。

随后的心理辅导,心理老师则针对男孩子产生读书无用论的心理原因进行挖掘,在交谈中,得知男孩刚上高一时也满怀梦想,希望在这所重点中学努力学习三年,能考上心目中的名牌大学,但梦想却在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失利中击得粉碎,经过几个反复的“调整-努力-失望-调整”后,他彻底放弃了,开始否认自己,破罐子破摔,成绩也直钱下滑。

这样到高二下学期,他对学习变得无所谓,不但不学习,甚至认为学习没用,讥笑那些努力但成绩不能提升的同学……男孩说到这里,停顿下来,困惑地问心理老师:

“您是不是觉得我无药可救了?

老师告诉男孩,恰恰相反,他内心深处依然怀有希望,只是经过重重打击后,内心无法承受,选择这种心理学被称为‘合理化’的方式来求得内心安慰。

这种‘合理化’又称为‘文饰作用’指一个人无意识用一种似乎有理的解释或实际站不住脚的理由,来为自己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或动机辩护,使其变得可以接受。

这种合理化有两种表现:

一是酸葡萄心理,即把得不到的东西说成不好的;二是甜柠檬心理,即当得不到葡萄而只有柠檬时,就说柠檬是甜菜的,这两种心理都是掩盖其错误,以保持内心安宁。

心理老师通过剖析,让男孩明白,他表面看来厌恶学习,实质上是屡受打击后形成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机制像毒品一样麻醉他,如果他不断应用这种防御机制,长期不愿面对现实,会让现状变得越来越糟,以致形成恶性循环,不能自拔。

心理老师在辅导男孩的过程中,帮男孩打破恶性循环后,再通过关在玻璃水箱中的鲨鱼经过多次挫折后,连近游在身边的热带鱼都不去吃的故事,让男孩认识到,自己先成绩无法提高的原因在于学习方法不对,后来是因为缺乏信心,实质上,他本身的实力并不差,从而帮他树立自信心,在后来的辅导中,与男孩一起探讨好的学习方法,逐步引导成绩进步,而进步的成绩,又激发男孩下一步的自信心,男孩不再厌学了。

【心理问题解决反馈】孩子厌学的原因有许多,厌学的孩子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针对孩子厌学的不同原因,家长与老师要不断摸索,找出症结所在,帮孩子走出心理误区,逐步树立自信心,对学习生活热爱起来。

“没有金钢钻,难揽瓷器活”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遇到太多教育的困惑,越读相关的教育书贴越发现自己知识的之浅陋,唯有不断学习了。

后来,该生的学习成绩在全班前进了15名,班主任打电话到心理中心表示感谢,该同学也亲自来辅导中心找到苏老师表达了感激之情。

佛山三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类问题心理辅导小结

如何引导学生乐学、爱学?

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关注:

1.创设成功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获得表现的机会,以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对于那些学习成绩不佳而厌学的孩子更应该如此。

2.降低学习目标,起点低、慢步子、分层次是使不同类型的学生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目标稍低一点,学生容易达到,就能察觉到自身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3.帮助学生确定自我参照标准,促使学生从自身变化中认同自己的成功。

4.及时奖励。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它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

对学生而言,成功便是最好的奖励,而对教师或家长而言,学生的成功就是结果,如果视而不见,那么会泯灭他们的学习热情,对高中生以精神奖励为主,这样更能使学生从心理获得满足感与自豪感。

 三、青春期性心理问题类

案例5“我不是一个好女孩”

【心理问题情境表现】案例中的女孩,是我校高三某班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

五月的一天,她给心理老师写了封长达十几页的信,在信中,她倾述她所遭遇的苦痛,那份莫名的苦痛甚至想让她放弃生命,整封信,充溢着悲观失望,却没有提及什么原因。

但从信末的几句看来,似乎是与身体健康有关系,但到底是什么呢?

心理老师揣测着,担忧着……

欲取其语,必取其心,心理辅导不能只凭通信进行的,要真正想帮助这个陷入苦痛中的女孩,必须要取得她的信任,让她愿意与心理老师面谈。

于是,心理老师立即回信,在信中解释了心理辅导的性质、目标,特别是保密性质,并留下联系电话,希望女孩收信后,能回个电话,或来当天下午第八节课后,来咨询室交流。

心理老师发信的中午,接到一个没出声的电话,估计是那个女孩,看来,她还在徘徊中,还不能完全信任老师,为了表示一份真诚,心理老师又写封情真意切的信给女孩,表现自己的担心,不要求女孩子面谈,只希望她收信后,给心理老师回个电话,因为,从信中,看得出来,女孩是个懂事的孩子。

果然,心理老师接到女孩的电话,接着,也收到女孩的第二封来信,在信中,女孩向老师的关心表示感谢,并说她现在功课较忙,虽然依然感到迷茫苦痛,但还是以学业及对妈妈的承诺为重,想等考完试后,学业轻松些,再来找老师约时间倾述。

前后两封信的措词,让心理老师初步判断来访者是个懂事、上进、好强且坚强、努力学习的学生。

在考完试后第二天,女孩就打电话约老师面谈。

那是个清秀的女孩,但眉头紧锁,双唇紧抿。

坐定后,双后不停搓动着……看样子,虽然有所准备,依然紧张,老师倒杯水给她缓解紧张的气氛,她依然没有说话,只是从口袋中掏出信,递给老师。

“本想口述给您的,但我发觉自己实在是开不了口,只好写这封信,我仍然有种要崩溃的感觉……”信很长,将事情的前因后果写得十分详细,在心理老师读信的时候,她显得更紧张,嘴巴不断地抖动着,眼里含着泪水,能看出这件事对她影响有多大。

等看完信,心理老师长长吁口气,事情根本不像求助者想得那么严重,完全是因为缺乏科学的生理卫生知识而引起的无谓恐惧。

原来,她一直梦想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理想大学来报答母亲多年对她的爱,当这一切将成为现实时,她听说高考生要体检,特别是妇科检查,这唤起她痛苦的回忆—童年时,不懂事的她与邻居的小男孩互相玩弄过对方生殖器,她认为自己的处女膜已破裂,而且认为高考体检,就是为了排除不是处女的女孩。

这令她非常苦痛,更大的打击是,她多年来小心维护的秘密,将会在体检中公开,这样,她不仅不能让母亲为她而荣,反会让母亲蒙羞……

【心理问题解决方式和辅导过程】事情弄清楚后,接下来的辅导就简单得多了,心理专职刘老师从女性生理结构讲起,讲到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知识,最后到高考体验的目的,阐明,这种情况是常见现象,“既不影响高考报名,也不影响未来的生活”!

在倾听中,女孩子眼中的阴霾渐渐散去,变得越来越明亮……

【心理问题解决反馈】由于抹平了心理上的阴影,该同学性格变得更加阳光,更加自信,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后来,我们心理团队在班主任处了解到,该生比以前的成绩更好,都进到全班前几位。

这就是心理辅导的魅力,我们也发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案例6“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留着”

【心理问题情境表现】案例中的女孩子叫小敏,她刚转学过来,表面看上去是有外语考试焦虑症,因为,每次外语考试,拿到试卷,就紧张,感到自己与试卷间隔了层浊气,无法看清试卷内容,有次,别人都做了一面了,她却连一行都未看完……

但在交谈中,心理老师发现,只要谈到她原来的英语老师,她的就特别激动,甚至情绪失控。

心理辅导老师第一次只好转移注意力的方法结束咨询。

第二次,为了让辅导更快进入主题,辅导老师直接从小敏原来的英语老师谈起,小敏告诉心理老师,她在认识英语老师前,曾因身体不好休学一段日子,再回学校有些不适应,有许多话无处倾述,只能倾述于日记随笔中,班主任(也就是英语老师)对她关怀有加,时常鼓励她,让她很感动,觉得班主任是世上最好的人,许多内心想法都写在随笔本上。

有一天,她的随笔无意掉到地上,被班主任拾到了,并随手翻了翻,小敏害怕老师知道她的心里感受,从此后,再也不敢抬头看老师,就算老师有时无意走到她的身边,她就会感到身子发抖,老师给她说话,她头脑一片空白,什么也听不进去……

这种情况发展到她不得不为此转学,但情况依然没的改观。

再交谈深了,心理老师知道,小敏的英语老师高大帅气,年轻有为,有风度、有修养、有气质,小敏与班主任朝夕相处中,被老师的知识、才华、品格、教学魅力所崇拜和爱慕,产生了暗恋情怀,这份感情,让小敏感到苦痛与焦虑,因为这份情感超越世俗的道德原则,也超越了现实原则,让她认为自己这种暗恋想法很不光彩,难以启齿亦难以解脱,欲罢不能,压抑在心里时间久了,让她越来越难以正常学习。

【心理问题解决方式】心理老师在辅导小敏时,并没有劝诫小敏什么,而是自始终扮演一位听众的角色,和她一起分担她心中的痛苦,让她苦闷的情绪得以渲泄,也认识到自己情感上的偏颇之处,知道自己心理困惑是因环境变化、情感空虚和性心理的需求而出现的不合理的情感体验。

辅导老师在辅导过程中,适时地应用了一些肢体语言和沉默技术,给来访者留下充分思考余地。

【心理问题解决反馈】小敏经辅导后,情绪有了很大的改观,自信心得到恢复,能正常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特别是与同伴的交往也得以加强,最的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并在大学中,重新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中学的“牛犊恋”并没有给她今后的异性交往与恋爱带来负面的影响。

现阶段,中学生早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实,按书中的观点,“早恋”的说法是错误的,充其量只能算是“青春恋”实质上指生理或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青少年之间发生的异性迷恋的现象。

学生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心理辅导小结

学生进入青春期后,出现对异性爱慕倾向的青少年,会主动接近自己喜欢的异性,双方交往频繁,相互倾心,就导致青春恋的发生,这对青春期的少年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

对于许多家长及老师而言,青春恋是件非常棘手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家长与才师不要给学生扣上思想复杂的帽子,也不要强制学生做出“谈”或“不谈”的选择,更不能头脑发热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对他们的教育应该是细致耐心的。

青春恋有哪些特点呢?

1.朦胧性。

青春恋的青少年,对于恋情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对未来如何组建家庭,与学业如何处理,如果区别是友情还是爱情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

有青春恋关系的青少年心理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恋爱也怕影响学业,既想接触又怕长辈们发现并指责,既想在一起,又怕同伴们议论,所以,青春恋是愉快与痛苦的并存。

3.冲动性。

处于青春恋中的学生,容易引起冲动,刚开始爱恋大多是因外表工或性冲动的吸引而产生,缺乏思想情感的基础,其次,表现在恋爱过程中,只扩大优点,缺乏彼此客观的评价;再者,表现在缺乏责任感与道德观念的约束,极易发生性过失行为。

4.变异性。

青春恋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这些涉世末深的青少年之间的爱恋关系缺乏持久的稳定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的。

在处理青春恋问题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①切忌态度粗暴、方法简单。

因为当恋爱中青少年,出现干扰恋爱双方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更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②要尊重学生,我们应当承认青春恋是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人是有情感的,青春期的感情萌动是成长发育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异性相吸”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人也不例外。

我们老师与家长,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让她知道老师是理解他们行为的,以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这有助于以后坦诚交流与有效沟通。

③对高中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避免产生严重的后果。

 

四、自我意识的问题类

案例7“我觉得自己很差劲”

 

【心理问题情境表现】来咨询的是一个长相可爱、打扮得体、很有礼貌的女孩,叫小娜。

辅导老师与她没聊几句,就明显地感觉到这女孩的自卑,她告诉老师自己感觉很难受,因为她认为自己很差劲,成绩越来越糟糕、与同学关系越来越远、几乎没好友、晚上总睡不好导致第二天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