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179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2、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

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

“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脚,看能体会到什么?

(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

(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师生总结:

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

(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面积间的换算,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把高级单位的各数换算成低级单位的各数。

面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思考

1、米、分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分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估计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研究新知

1、猜想验证,悟出进率。

1平方分米与1平方厘米有什么关系?

想办法来说明。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选择出比较好的方法。

师生小结: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2、迁移类推,理解进率。

1平方米与1平方分米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一种最合适的方法,来加以说明)。

3、总结概括,掌握进率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可见:

每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三、应用拓展,巩固进率

1、一块正方形的水泥砖,砖面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合多少平方厘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个人的推想过程。

(1平方分米是100平方厘米,25平方分米就是25个100平方厘米,所以25平方分米=2500平方厘米)

做一做:

(学生说出推想过程)

3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6平方米=()平方分米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

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五、作业布置自主练习第5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

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

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

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

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

(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

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看自己的估计情况。

(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

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

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

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教科书第页第2题。

2、教科书第1题。

3、进行改编:

让学生用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图形,看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4、长方形长:

5厘米宽:

1厘米

5、要求学生围出2个图形

长方形长:

4厘米宽:

2厘米

正方形边长:

3厘米

三、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四、作业布置自主练习第9题。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学生估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多大?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

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

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

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

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

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最好是做成多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

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指导:

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

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

(看它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本第124页上面“做一做”:

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2、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4、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

5、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

学生先自己做,然后交流。

教师小结:

半场的面积是操场总面积的一半。

四、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五、作业布置自主练习1---4题。

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小黑板出示图形

学生做完后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点拨。

如果有的学生选了

(2)、(3),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首先学生说明自己的算法,再让学生讲明这样做的道理。

教师引导:

用剪刀剪的演示长方形的长变短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

也可以这样想,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其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选

(2)、(3),教师直接引入:

(2)、(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明想法,教师再引导。

练习:

课本第125页第7题。

2厘米9分米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2厘米9分米

2、学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师板书公式,并说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

3、学生把课本例题填完整。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动手测量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

(遇到有小数的情况,计算结果可以用整分米来表示。

2、学生思考:

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还用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8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问:

“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是什么意思?

”(要配的玻璃面积与桌面的面积一样大,也是边长8分米。

2、第6题。

口算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13×14、84÷4、

630÷30是怎样口算的。

3、练习第9题。

让学生拿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实际做一做。

4、练习的第10题。

学生先独立做,然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

5、练习的第1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

四、板书设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五、作业布置自主练习1——2题。

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目标:

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理解、分清长度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对比不同

1、小黑板出示:

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

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问题。

然后选取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

篱笆有多长?

菜地的面积多少?

让学生进行解答。

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问:

求篱笆有多长?

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实际上是求什么?

方法有什么不同?

2、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长:

3厘米宽:

6厘米

长:

12厘米宽:

6厘米;

3、学生估计教科书封面的面积大致是多少?

4、学生讨论:

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指什么?

周长和面积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