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1395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docx

人教版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新版

人教版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

1.(2分)(2017高一下·北仑期中)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决负约不偿城                  貌恭而不心服    

B.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    

C.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沛公居山东时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2.(2分)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含义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始适还家门(出嫁) 适得府君书(刚才)    

B.故作不良计(故意) 大人故嫌迟(特地)    

C.幸可广问讯(幸亏) 幸复得此妇(希望)    

D.徒留无所施(用)  留待作遗施(施舍)    

3.(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古代国君的谦称)         河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    

B.不加(更)少                   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    

C.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     兵刃(锋刃)既接    

D.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       是亦走(行路)也    

4.(2分)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随便    

B.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兴致    

C.大行不顾细谨   行为    

D.大王亦幸赦臣    宠幸    

5.(2分)选出下面文句中对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

A.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类;文辞,指文学;被

B.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祭祖

C.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沉渊                       到……去

D.及见贾生吊之                                 悼念死者

6.(2分)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闻斯行诸?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    

B.赤也惑,敢问。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思而不学则殆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D.其斯之谓与?

      陈子禽谓子贡曰    

7.(2分)(2017高一下·庄河开学考)对下列各句划线词活用情况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③侣鱼虾而友麋鹿              ④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④相同,②③相同    

8.(2分)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不完全属于同一类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蚓无爪牙之利    

B.渺渺兮予怀                 甚矣,汝之不惠    

C.何为其然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9.(2分)(2019高一上·伊春期末)请从下列各项中选出四句都有通假字的一项()

A.①共其乏困    ②谣诼谓余以善淫  ③岁亦莫止         ④便言多令才

B.①猃狁孔棘    ②渐车帷裳        ③匪来贸丝         ④秦王方还柱走

C.①箱帘六七十  ②终老不复取       ③竞周容以为度    ④于嗟鸠兮

D.①进不入以离尤兮  ②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③蒲苇纫如丝   ④张良出,要项伯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46分)

10.(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乏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赢粮而景从                    赢:

担负。

    

B.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铦:

锋利。

    

C.余威震于殊俗                  殊:

特殊。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

排列座次。

    

(2)下列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于是余有叹焉    

B.然秦以区区之地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C.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吾属皆且为所虏    

D.非及向时之士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全文的中心,作者用以劝说当代及后世统治者施行仁义以安民。

B.本段文字集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比论证,非常鲜明地突出了全文中心。

C.本段是在前文铺叙基础上的集中议论,大量的史实使作者的论点水到渠成。

D.本段文字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收束全篇,点明主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11.(11分)(2019高一上·玉林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

第进士,历州县。

熙宁初,或荐之王安石。

安石与之言,问免役事,廉据旧法以对,甚悉。

安石曰:

“是必能办新法。

”白神宗,召访时务,对曰:

“陛下意在便民,法非不良也,而吏非其人。

朝廷立法之意则一,而四方推奉,纷然不同,所以法行而民病,隆下不尽察也。

河朔被水,河南、齐、晋早,淮、渐飞蝗,江南疫疠,陛下不尽知也。

”帝即命廉体量振济东道,除司农丞。

还报合旨,擢利州路转运判官,复丞司农。

为监察御史里行,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字属并言中正任使太熏常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日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河决曹村。

受诏安抚京东,发廪振饥,远不能至者,分遗吏移给,择高地作舍以居民,流民过所毋征算,转行者赋粮,质私牛而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

相州狱起,邓温伯、上官均论其冤,得谴去,诏廉诘之,竟不能正。

未几狱成,始悔之。

加集质校理,提点河东刑狱。

辽人求代北地,廉言:

“分水画境,失中国险園,启豺狼心。

”其后契丹果包取两不耕地,下临雁门,父老以为恨。

王中正发西兵,用一而调二,转运使又附益之,廉曰:

“民股剥至骨,斟酌不乏兴,足矣!

忍自竭根本邪?

”即奏云:

“师必无功,盍有以善其后?

”既,大军潰归,中正嫁罪于转饷。

廉诣上党对理,坐貶秩。

元祐元年,召为户部郎中。

明年,进为左司郎中,迁起居郎、集贤殿修撰、枢密都承旨。

上官均论其往附蔡确为狱,改陕西都转运使。

拜给事中,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宋史·黄廉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B.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C.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幸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D.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指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

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B.熙宁是年号,是中国历代帝王用以纪年的名号,往往也是时运变化的标志。

C.中国,是指中原河洛地区(河,黄河;洛,洛水、洛阳)。

因其在四方之中,以区别其他四方而称为中国。

D.文中的“除”“擢”“进”“迁”都与官职变动有关,且这里都指官职升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廉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他被王安石问及免役的事,用旧法对答。

并上报神宗说新法不是不好,只是地方推行走样,让百姓深受其害。

B.黄廉恪尽职守,为官坚持原则。

他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评论王中正任职的事,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

C.黄廉办事灵活,生性宽厚仁慈。

他在黄河曹村决口受灾后,打开粮仓赈济灾民,并能根据灾民具体情况灵活应对,使大量灾民存活下来。

D.黄廉认识精辟,理案效果欠佳。

他对辽国人要求得到代北地区分析到位,因没能纠正相州的冤案,加之王中正将失败的罪名转嫁他而获罪贬官。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质私牛面与之钱,养男女弃于道者,丁壮则役其力,凡所活二十五万。

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12.(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景公问晏子曰:

“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至乎?

晏子对曰:

“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

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

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而不害于动作。

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

其不为橧巢②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润湿,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

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

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

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

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

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

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

晏子辞曰:

“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

弊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

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

“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

“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

“然则曷以禄夫子?

晏子对曰:

“君商渔盐”,关市讥③而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

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

“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

“齐安矣。

”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

“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①三王:

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情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

②橧巢:

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

③关市:

指集市。

讥:

查,盘问。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  说:

同“悦”,高兴    

B.土事不文,木事不镂    文:

花纹    

C.下之疾其上甚矣        疾:

痛恨    

D.宗君而处身            宗:

尊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如此,则诸侯其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服之轻重便于身           青,取之于蓝    

C.然则曷以禄夫子           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D.关市讥而不征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3)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B.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C.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D.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古代圣王诚心诚意地爱护百姓,实实在在地对百姓行善,因此天下的人都感念其德义而归附他们。

B.晏子认为要想治理好国家,使天下归附,最重要的不是取法已过时的古圣王制度,而是效法他们的节俭风尚。

C.面对景公的封赏,晏子并不领情,他毅然决然地予以拒绝,并且指出了景公穷奢极欲与穷兵黩武的危害性。

D.本文采用对话的方式,批评了景公治理国家的错误观点和做法,表达了晏子减少赋税减轻刑罚等政治主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

②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

公之言过矣。

③是则可矣。

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13.(11分)(2016高一上·重庆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

“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

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

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

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元昊,党项族,西夏的开国皇帝,在位时对北宋作战,连续夺得胜利,扩展、确立了西夏的疆域。

C.刺史在唐朝是指中央派去各州监察、审核的官员,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3)

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

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

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

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

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一心为民,政绩卓著。

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②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共46分)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12-5、

13-1、

13-2、

13-3、

1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