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1362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平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平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平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平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仄.docx

《平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仄.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仄.docx

平仄

今音:

普通话第一、二声为平,第三、四声为仄。

例如「妈麻马骂」,妈麻为平,马骂为仄。

古音平水韵最后讲。

/上联:

(下联跟上联相反即是)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 或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口诀一:

246交替(逢双反!

)S

例:

山色苍茫书卷里;溪光掩映画图中

仄 平 仄

|   |

|___|

相同

例:

半窗月落梅无影;三径风来竹有声

平 仄 平 

|   |

|___|0z

相同

26相同,中间4相反?

※不是所有合律的句子都是246交替,譬如“意节说”,参考第三节。

口诀二:

仄起平收

上联最后字要仄音,下联最后字要平音。

例:

上联:

山色苍茫书卷里

下联:

溪光掩映画图中

口诀三:

135不论38

整句第13字平仄可不论,5要看会不会造成三平尾或三仄尾。

口诀四:

三平三仄尾犯忌!

例:

山色苍茫画卷里      d

   仄仄仄

溪光掩映春图中-

平平平

碰到三平三仄尾,第5字要论。

仄改成平,平改成仄。

上联实练:

林花---------1林不管,2花平。

逢双变反!

接著第4字要仄P

经雨-------3经不管,4雨仄。

逢双又反!

接著第6字要平,尾字仄

春犹在----6犹平,尾在仄。

5春,平或仄都不会造成三平三仄,可不论。

b

万里---------1万不管,2里仄。

逢双变反!

接著第4字要平

江山-------3江不管,4山平。

逢双又反!

接著第6字要仄,尾字要仄

来醉眼----6醉仄,尾眼仄。

5来就不能不论了,换成仄音字会造成三仄尾。

应对实例:

[

出句:

万里江山来醉眼----下联平仄怎麽才对?

--先标示246平仄。

得:

 仄 平 仄 ----再看尾字「眼」是仄音--那是征下联了~

对句:

 平 仄 平 ----246位就跟上联相反就好啦~

平----下联尾字要平。

  ----第5字呢?

--只能仄不能平,否则就连三平啦~38

所以:

平?

仄仄平平S

对句:

四时风月助吟情----搞定!

应对实例:

出句:

文章醉我非关酒----下联平仄怎麽才对?

--先看246位置平仄

平 仄 平 ----再看尾字「酒」是仄--也是征下联~

对句:

 仄 平 仄 ----246位全跟上联相反即是

平----仄起,平收~

  ----第5字是平或是仄都不会造成三平三仄,所以通用

所以:

仄?

平?

仄平

对句:

风雅移人不在山----又搞定!

 (雅,古仄)

38.◎注:

机巧联著重联意机关,平仄可从宽,当然能应用上是最理想。

※回头再看仄起式,依马蹄两两交替的话,原本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但是上联尾字要仄→→→

仄仄平平仄仄仄---又犯三仄尾,第六字要跟第四字交替不能改,所以改第五字

仄仄平平平仄仄

【第二节:

其它字数上联】

两个取决标准模式:

第一种: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单句中的平仄从上面两种任取一种 从后往前推

一言句:

二言句:

平仄、仄仄(1不论=?

仄)

三言句:

平平仄(1不论=?

平仄)、平仄仄(1不能不论,不论就连三仄)

四言句:

平平仄仄(13不论=?

平?

仄)c

五言句:

仄仄平平仄(13不论=?

仄?

平仄),平平平仄仄(1不论,3要论=?

平平仄仄)

六言句:

仄仄平平仄仄(135不论=?

仄?

平?

仄)

七言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135不论=?

平?

仄?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13不论5要论=?

仄?

平平仄仄)

八言以上(含八言)之平仄视节奏而定,通常可以拆开看。

平起平收(首句入韵)

平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仄起平收(首句入韵)

仄起仄收(首句不入韵

说律——从135不论,246分明说起

“135不论,246分明”,原是七言近体诗的诗律简要规则。

意思是:

对七言诗,每句的第1、第3、第5字,平仄可以不论,但对第2、第4、第6字,平仄就应该讲究了。

那么,“246分明”具体又是如何讲究呢?

一句话,就是应该“平仄交替”。

这无非只有两种情况:

(1)当第2字用了平声,那么第4字应该用仄声,第6字应该用平声(246平仄平);

(2)当第2字用了仄声,那么第4字应该用平声,第6字应该用仄声(246仄平仄)。

当然,上面这些只对每一句而言,要组成一首诗,还需要知道另外的东西(下面以七律为例):

七律共有八句,按先后分为四联。

第1、2两句,称为首联;第3、4两句,称为颔联;第5、6两句,称为颈联;第7、8两句,称为尾联。

七律“只押平声韵”。

也就是说,上面所说的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的最后一字(即第2句、第4句、第6句、第8句的第7字)必须是平声,而且必须同属“平水韵”的同一韵部。

对于各字的平仄安排,则有:

(1)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第2、4、6字平仄必须相对,否则称为“失对”(而且,对于颔联与颈联,还必须内容意义上真相对,即是真对偶句);

(2)每联的末句与下一联的起句的第2、4、6字平仄必须相同,否则称为“失粘”;

(3)除句首、句末外,避免出现单独的平声字,称“孤平”(这里的“孤平”概念与他人说法有所不同,纯属借用);

(4)句末则避免三连平,称“三平尾”。

另外,全诗首句的末字可平可仄,前者称为“首句入韵”,后者称“首句不入韵”。

于是,只要确定首句第2字的平仄(前者称为“平起”,后者称为“仄起”),以及确定首句是否入韵,一首七律的格律就基本上确定了——无非就是以下四种情况:

(1)仄起仄收:

这时8句末字平仄为: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2)仄起平收:

这时8句末字平仄为: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3)平起仄收:

这时8句末字平仄为: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

(4)平起平收:

这时8句末字平仄为:

平平仄平仄平仄平

知道了上述四种情况的句脚(即每句末字)的平仄,其他每句各字的平仄,就完全可以根据我们上面的规则确定,根本不用背格律!

我们试举例说明如下。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显然是仄起仄收。

首句平仄只能是:

□仄□□□□仄——根据“平仄交替”,这句必须成为□仄□平□仄仄——为避“孤平”,第2、第3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杜甫选择了第3个□用平声:

□仄□平平仄仄。

其他未讨论的□,平仄都可以。

(剑外忽传收蓟北——其实第1字用平声也合律,如改为“天外忽传收蓟北”,第3字用平声也合律,如改为“剑外喧传收蓟北”,第1、3字全用平声也合律,如改为“天外喧传收蓟北”——以后的情况类似,不再一一)

第二句,根据“不失对”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平□仄□平□——根据“押平声韵”,将变成□平□仄□平平——为避“三平尾”,第3个□必须为仄:

□平□仄仄平平——为避“孤平”,第1、第2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杜甫选择了第1个□用平声:

平平□仄仄平平。

(初闻涕泪满衣裳)

第三句,根据“不失粘”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平□仄□平仄——为避“孤平”,第3个□必须用平声:

□平□仄平平仄——为避“孤平”,第1、第2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杜甫选择了第2个□用平声:

□平平仄平平仄。

(却看妻子愁何在)

第四句,根据“不失对”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仄□平□仄平——为避“孤平”,第2、第3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杜甫选择了第2个□用平声:

□仄平平□仄平。

(漫卷诗书喜欲狂)

第五句,根据“不失粘”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仄□平□仄仄——为避“孤平”,第2、第3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杜甫选择了第3个□用平声:

□仄□平平仄仄。

(白日放歌须纵酒)

第六句,根据“不失对”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平□仄□平平——为避“三平尾”,第3个□必须为仄:

□平□仄仄平平——为避“孤平”,第1、第2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杜甫选择了第1个□用平声:

平平□仄仄平平。

(青春作伴好还乡)

第七句,根据“不失粘”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平□仄□平仄——为避“孤平”,第2、第3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杜甫选择了第3个□用平声:

□平□仄平平仄——为避“孤平”,第1、第2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杜甫选择了第2个□用平声:

□平平仄平平仄。

(即从巴峡穿巫峡)

第八句,根据“不失对”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仄□平□仄平——为避“孤平”,第2、第3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杜甫选择了第2个□用平声:

□仄平平□仄平。

(便下襄阳向洛阳)?

再举另一格的例子:

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显然是平起平收。

首句平仄只能是:

□平□□□□平——根据“平仄交替”,这句必须成为:

□平□仄□平平——为避“三平尾”,第3个□必须为仄:

□平□仄仄平平——为避“孤平”,第1、第2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毛泽东选择了第1个□用平声:

平平□仄仄平平(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二句,根据“不失对”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仄□平□仄平——为避“孤平”,第2、第3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毛泽东选择了第2个□用平声:

□仄平平□仄平(万水千山只等闲)

第三句,根据“不失粘”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仄□平□仄仄——为避“孤平”,第2、第3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毛泽东选择了第3个□用平声:

□仄□平平仄仄(五岭逶迤腾细浪)

第四句,根据“不失对”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平□仄□平平——为避“三平尾”,第3个□必须为仄:

□平□仄仄平平——为避“孤平”,第1、第2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毛泽东选择了第1个□用平声:

平平□仄仄平平(乌蒙磅礴走泥丸)

第五句,根据“不失粘”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平□仄□平仄——为避“孤平”,第3个□必须为平声:

□平□仄平平仄——为避“孤平”,第1、第2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毛泽东选择了第1个□用平声:

平平□仄平平仄(金沙水拍云崖暖)

第六句,根据“不失对”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仄□平□仄平——为避“孤平”,第2、第3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毛泽东选择了第2个□用平声:

□仄平平□仄平(大渡桥横铁索寒)

第七句,根据“不失粘”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仄□平□仄仄——为避“孤平”,第2、第3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毛泽东选择了第3个□用平声:

□仄□平平仄仄(更喜岷山千里雪)

第八句,根据“不失对”的要求,这一句至少应该:

□平□仄□平平——为避“三平尾”,第3个□必须为仄:

□平□仄仄平平——为避“孤平”,第1、第2个□,至少有一个平声,毛泽东选择了第1个□用平声:

平平□仄仄平平(三军过后尽开颜)

 

  

 

词韵

词在押韵上比近体诗要宽得多,但在平仄上却与近体诗一样讲究,甚至在一些地方比近体诗还要严格。

由于词的句式参差,长短不一,因此词的平仄不像近体诗那样按句式有统一的定例,可以类推。

词的平仄主要是根据词牌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规定。

一种词牌其原创者所填的词,或某一名家所填的词往往就成为这种词牌的平仄范例。

  词讲究平仄,所谓字有定数,句有定式,韵有定声,其中韵有定声指的就是押韵和平仄,所以后人填词,大多照词谱的规定强合,不敢越雷池一步。

其实在唐宋时期,词人填词未必如此拘束,以押韵而言,同一调式,押仄韵者有之,押平韵者亦有之;平仄亦是如此,如《康熙词谱》中《贺新郎》收词式十一种,其上阕第二句按苏轼原创词作“仄平平、平平仄仄”,但在此十一式中,符合的只有三式,此外作“仄平平、仄仄平平”的两式,作“仄仄平、平平仄仄”的两式,作“仄平平、仄平平仄”的一式,将此句与下一个四字句合起来改造成上五下六或上六下五两句的三式。

下阕第二韵句苏轼原作是“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但其它诸式作“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的三式,作“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的三式,作“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的各一式,从句式到平仄安排都与苏轼原作不同。

由此可见在唐宋时期,对于每一种词牌的句式和平仄都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也正是这个缘故,《康熙词谱》中每一词牌差不多都有两种以上的词式,多的达十余种词式,还不能说已经将各种词牌的词式搜罗殆尽。

所以对于词的平仄格式我们一方面要了解其基本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也不要对传统所说的韵有定声、不可更易过于信从。

  词的平仄格律是受近体诗的影响并且是从近体诗的平仄格律发展来的,但是词的平仄要求与近体诗又有不少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词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词的句式形式与近体诗不同。

近体诗的句式是整齐的,而词的句式整体上是长短参差的,词当中最短的句子可以是一个字,最长的句子可以多到十一个字。

在一首词中,句式长短参差,其前后的平仄匹配关系就不像近体诗那么单纯,会有很多复杂的情况。

  其次,词的节奏形式与近体诗不完全相同。

近体诗的基本节奏形式是二二式,以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

在五言、七言诗中,一般的节奏形式是二二一、二二二一,最后一个字因为有吟诵拖腔,所以一个字占一个节奏单位。

近体诗的这种基本节奏形式虽然有时也有例外,如前面举到的杜甫《曲江》颔联“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

”两句的节奏是“二三二”式样,但这样的节奏形式是很少的,不属于常规节奏形式。

更重要的一点是,在近体诗中一个音节的音步是绝对不会出现在一句诗的开头的。

词的基本节奏形式虽然也是“二二”式,但非二二式的变式如“一二”“二一”“一三”等也很常见,而且词中有出现在句子开头的“一字逗”,即一个字占一个节拍而又出现在句子的开头。

  再次,近体诗一般已经与音乐分离了,至少在近体诗的创作时不需要依傍任何音乐曲调。

词则不然,词一般都是照着音乐的曲调来写的,因此对音乐的曲调有相当的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又主要表现在押韵和平仄上。

以上三个特点决定了词的平仄要求必然与近体诗有所不同。

基于此,我们了解词的平仄,主要就是要了解其平仄格式中与近体诗不同的地方。

下面分三点来谈。

  1.逗及逗的平仄。

  所谓“逗”,是词中特有的一种语言单位,指的是在节奏和平仄安排上独立而在意义和句法上与后面的部分构成一个整体的语词单位。

“逗”常见的有一字逗、二字逗、三字逗、四字逗,此外也有五字逗、六字逗和七字逗。

在词谱中一般一字逗不标,二字逗、三字逗称“读”,四字逗一般都视为“句”,但有时也不标,六字逗、七字逗都视为“句”。

但是将四字以上的“逗”视为“句”是不对的,它割裂了词句的句法和语义关系,所以在这里我们统称为“逗”。

“逗”一般是不入韵的,与后面的部分构成一个意义和句法的整体,成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是“逗”与“句”的根本区别所在。

不过,“逗”在节奏和平仄的安排上却是相对独立的,所以我们要单独来看它们的平仄格式。

  一字逗绝大多数都是仄声,例如: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柳永《八声甘州》上阕)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王安石《桂香枝》下阕)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王安石《桂香枝》上阕)

    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

(辛弃疾《水龙吟》上阕)

  作平声的只偶尔一见,例如:

    方、春意无穷,青空千里;愁、草树依依,关城初闭。

(张先《庆春泽》下阕)

  一字逗无论是作仄声还是作平声,都是固定的,不可变更。

  二字逗不常见,其平仄是比较自由的,但在具体的词牌中往往被认为是限定的。

二字逗的平仄格式以“平仄”“仄仄”式为常见,“仄平”“平平”式少见。

例如:

  愁坐、望处金舆渐远。

(杜牧《八六子》下阕)

  (平仄)

  谁问、听歌窗罅,倚月钩栏,旧家轻俊。

(史达祖《瑞鹤仙·风怀》下阕)

  (平仄)

  不记、归时早暮,上马谁扶,醒眠朱阁。

(周邦彦《瑞鹤仙》下阕)

  (仄仄)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

如今、游兴全懒。

(张翥《摸鱼儿》下阕)

  (平平)

  三字逗比较常见,其平仄也是比较自由的,但在各词牌中也往往同样被看作是限定的。

三字逗的平仄格式常见的是“仄平平”“仄平仄”式,其它如“仄仄仄”“平仄仄”“平平仄”等也是可以的,但三字皆作平声的“平平平”式极其罕见。

例如:

    故画作、远山长。

(欧阳修《诉衷情》上阕)

   (仄仄仄)

    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金波淡、玉绳低转。

(苏轼《洞仙歌》)

   (仄平平)(平平仄)

    共携手、红窗描绣,画扇题诗。

(潘元质《采桑子慢》下阕)

   (仄平仄)

    觑着人、欲下未下。

(辛弃疾《采桑子慢》下阕)

   (仄仄平)

    垂杨岸、何处红亭翠馆。

(张翥《摸鱼儿·送春》下阕)

   (平平仄)

  四字逗的平仄也是很自由的,其基本格式是“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也最为常见,其它如“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等都是前两种基本格式的变式,也都是允许的,但“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式罕见。

例如:

  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辛弃疾《采桑子慢》下阕)

   (平平仄仄)

  醉里精神、众中标格谁能画?

(蔡伸《采桑子慢》上阕)

   (仄仄平平)

  忍记那回、玉人娇困,初试单衣。

(潘元质《采桑子慢》下阕)

   (仄仄仄平)

  琅然,清圆,谁弹?

响空山。

无言,惟翁醉中、和其天。

(苏轼《醉翁操》上阕)

   (平平仄平)

  夜寒霜月、飞来伴孤旅。

(周邦彦《解蹀躞》上阕)

   (仄平平仄)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下阕)

   (仄仄仄平)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点绛唇》下阕)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

  祇有一部、随轩脆管繁弦。

(晁补之《金盏倒垂莲》上阕)

   (仄仄仄仄)

  “逗”除了以上四种之外,五字逗、六字逗甚至七字逗有时也能见到。

例如:

   曰有心也哉、此贤。

(苏轼《醉翁操》上阕)

   (仄仄平仄平)

  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

(冯延巳《虞美人》下阕)

   (平仄平平平仄)

  回首渌波三楚暮、接天流。

(李璟《摊破浣溪沙》下阕)

   (平仄仄平平仄仄)

  根据以上所述,可以作这样的小结:

“逗”是词中特有的一种不独立的语言单位,它最短的可以是一个字,最长的可以是七字,它的平仄是相对独立的,对平仄的要求整体上也是比较自由的,能够与所配合的部分的平仄协调起来当然更好,不能配合也无大碍。

词谱中往往将“逗”的平仄定为限制性的,不可更易,事实上这是不正确的。

  2.一字句至四字句的平仄特点

  词最短的句子是一字句,最长的句子是十一字句,但是八字以上的句子一般至少都包含一个逗。

上面已经说过,逗的平仄是相对独立的,所以考察句的平仄格式,只需要考察一字句到七字句就可以了。

  与近体诗比较起来,从一字句到四字句是词独有的,而五字句、六字句和七字句则是与近体诗共有的。

这里先谈一字句到四字句的平仄特点。

  词中一字句很少见,单用的只有《十六字令》中有。

一字句与一字逗的区别有两点:

一字句在意义和句法上都是独立的;一字句都是入韵的。

  归!

猎猎西风卷红旗。

(张孝祥《十六字令》)

  此外《钗头凤》《惜钗分》中有一字句迭用的: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

莫!

莫!

(陆游《钗头凤》上阕)

  一字句都是入韵的,所以其平仄要依词的韵脚而定。

  二字句也比较少见,其与二字逗的区别也有两点:

一是二字句在句法和意义上是独立的。

二是二字句是可以入韵的。

在平仄上,二字句不入韵的以及入韵而韵脚是仄声的,则以“平仄”式为多见。

例如:

  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王建《调笑令》)(入韵)

  湖上,闲望,雨潇潇,烟浦花桥路遥……(温庭筠《河传》上阕)(不入韵)

  后字入韵而本词押平声韵,则一般是“平平”式。

例如:

  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上阕)

  三字句分连用和不连用两种。

连用的三字句大多是连用两个,其中后一个总是入韵的,前一个入韵与不入韵均可,依词牌而定。

连用两个的三字句如果对偶,其平仄一般是相对的。

例如:

    深院静,小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李煜《捣练子》)

   (平仄仄,仄平平)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温庭筠《更漏子》上阕)

   (仄平平,平仄仄)

  如果是平列的,则两句的平仄往往一致。

例如: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白居易《长相思》上阕)

   (仄仄平,仄仄平)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下阕)

   (仄平平,仄平平)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陆游《钗头凤》下阕)

   (平平仄,平平仄)

  不连用的也就是单用的一般不能独立,总是与其它句子配合使用,要么在前要么在后,但无论在前或在后,在意义和句法上三字句都是相对独立的,这与三字逗不同。

单用的三字句在前的有入韵与不入韵两式,入韵的,一般本词都押仄声韵。

但无论入韵还是不入韵,在前的三字句末一字以仄声最为普遍,前二字则“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均有,视具体词牌而定。

例如: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李白《忆秦娥》上阕)

   (平平仄)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周邦彦《兰陵王》上阕)

   (仄平仄)

    时自笑,虚名负我,半生吟啸。

(元好问《玉漏迟》上阕)

   (平仄仄)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下阕)

   (仄仄仄)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李重元《忆王孙·春词》下阕)

   (仄平平)

  三字句出现在所配合的句子之后,则都是入韵的,本词押韵也不限于仄声韵。

如果押仄声韵,在平仄上以“平平仄”“仄平仄”为多见,“平仄仄”和“仄仄仄”比较少见。

例如:

    旧情才展,又被新愁分了。

未成云雨梦,巫山晓。

(赵企《感皇恩》上阕)

   (平平仄)

    不道离情最苦,正凝伫。

(杨无咎《扫地游》下阕)

   (仄平仄)

    念月榭携手,露桐闻笛。

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下阕)

   (仄仄仄)

    如果押平声韵,以“仄平平”式最为多见。

例如: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上阕)

   (仄平平)

    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万俟咏《昭君怨》上阕)

   (仄平平)

    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

(苏轼《醉翁操》上阕)

   (平仄平)

  在词中,四字句最为常见,节奏上一般都是二二节拍,一三节拍的罕见,三一节拍的几乎没有。

四字句也分单用和连用两种,连用的可以两句连用、三句连用甚至四句连用。

单用的四字句一般都是不能独立的,须与其它句子配合使用。

在平仄格式上,四字句不论单用连用,“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都是常见的基本平仄格式。

“平平仄仄”式允许有“平平平仄”“仄平仄仄”等变体;“仄仄平平”式允许有“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等变体。

“仄平平仄”式本是“平平仄仄”的一种变体,但这种格式在词中很常见。

在有些词牌中,这种格式中的第一字和第三字是可平可仄的,是“平平仄仄”式的变体,但在更多的情况下,这种格式是固定的,不可更易。

例如: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下阕)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欧阳修《诉衷情》下阕)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