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313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docx

教育资料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精选对点训练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学习精品

酸、碱与指示剂作用

1.下列区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B.用酚酞溶液区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别O2和CO2

2.小冬在自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活动中记录如下,由下表判断,不能做指示剂的是(  )

3.用酒精和水浸泡蝴蝶兰花可得到紫色溶液,该溶液遇到酸溶液显红色,遇到碱溶液显黄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蝴蝶兰花的溶液与酸作用显红色是物理变化

B.能使蝴蝶兰花的溶液显黄色的一定是碱性溶液

C.将氯化钠溶液滴入蝴蝶兰花的溶液后,溶液仍为紫色

D.蝴蝶兰花的溶液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4.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不显色的溶液,若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显红色

B.可能为紫色

C.可能显蓝色

D.一定显无色

5.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6.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见的思维方法。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滴入酚酞溶液后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锌和铜均是金属,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则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C.酸能使石蕊溶液变红,CO2也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7.化学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酚酞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  )

A.稀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

8.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9.化学课上,老师在滤纸上用石蕊溶液画漫画,然后再喷洒某种液体X,滤纸上立即显示出红色图像,则X可能是(  )

A.稀盐酸

B.蒸馏水

C.石灰水

D.食盐水

10.下列物质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

B.稀硫酸

C.稀盐酸

D.水

1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中加入紫色石蕊溶液无明显变化的是(  )

A.柠檬汁

B.苹果汁

C.纯净水

D.石灰水

12.向滴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蒸馏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呈(  )

A.无色

B.紫色

C.红色

D.蓝色

13.用下列方法能把稀盐酸、蒸馏水、石灰水一次区别开来的是(  )

A.品尝

B.闻气味

C.滴加酚酞溶液

D.滴加石蕊溶液

1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盐酸遇石蕊溶液就可以变红

B.酚酞溶液可以使稀硫酸变红

C.用石蕊溶液可以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D.用酚酞溶液可以鉴别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15.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

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

“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溶液________。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

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经测定,某溶液的pH=1,取少量该溶液滴入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则该溶液中不可能存在NaNO3、NaOH、Na2SO4中的________。

17.“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小颖看到这段话后非常感兴趣,她和同学们一起对该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

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能量变化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

实验一:

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1)小明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军认为不可能。

为了证实小军的看法,请你设计一个证明Na2CO3不存在的实验:

(2)小军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发现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________性。

[表达]小军根据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了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滴到另一瓶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呈________色。

19.炎炎夏日,喝上一杯汽水会给我们带来清爽凉快的感觉。

下图是某种雪碧汽水标签中的部分内容,小明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柠檬酸是一种无色晶体,能溶于水,属于有机酸,具有酸的通性。

香料、苯甲酸钠、白砂糖等不显酸性。

(1)以上信息中属于柠檬酸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想利用此种雪碧汽水和同学们进一步验证柠檬酸的酸性:

①小明首先将适量的雪碧汽水倒入一洁净的试管中,然后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石蕊溶液变红色。

据此,小明断定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

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红认为小明的实验结论不够严密,她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建议在原来实验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步操作,即把①中已经变红的混合液体加热,若看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样就能充分证明柠檬酸确实具有酸性了。

20.请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酚酞 ②过磷酸钙 ③钛合金 ④葡萄糖 ⑤橡胶 ⑥压缩天然气(CNG) ⑦石墨 ⑧二氧化碳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_;

(2)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_;

(3)能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

(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

(5)可制造汽车轮胎的是________;

(6)农业常用的磷肥是________;

(7)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

(8)可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

21.同学们在课外学习活动中知道了钠和镁着火不能用CO2来灭火。

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发现Mg能在CO2中燃烧:

2Mg+CO2===2MgO+C,但没有找到有关钠能否与CO2反应的介绍.有同学认为钠能发生类似于CO2与镁的反应,可能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同学们展开了以下探究:

[实验]将燃着的钠伸入装有干燥的CO2的集气瓶中,钠能在CO2中继续燃烧。

[查阅资料]Na2O是白色固体,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与H2O反应生成NaOH。

[提出猜想]同学们认为钠在CO2中燃烧的产物应该与Mg在CO2中燃烧的产物情况有所不同,并对产物提出了以下凡种猜想: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①Na2O、C ②________、C ③NaOH、C ④Na2O、Na2CO3、C

通过理论分析,猜想________(填序号)肯定是错误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猜想]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在步骤

(2)中BaCl2溶液加入至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的________方法进行检验(任写一种试剂)

[结论]猜想________(填序号)正确。

答案解析

1.D

【解析】A项,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正确;B项,酚酞溶液区分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变红色的是氢氧化钠,无变化的是盐酸,正确;C项,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是羊毛,起硬球的是涤纶,正确;D项,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的,可以用燃烧的木条区分,错误。

2.B

【解析】胡萝卜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均呈现橙色,所以不能做指示剂。

3.A

【解析】根据题意,蝴蝶兰花的溶液可以做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是化学变化。

4.B

【解析】滴入无色酚酞不显色的溶液可能为中性,也可能为酸性,所以滴入石蕊后可能为紫色或红色。

5.B

【解析】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

6.A

【解析】A项是正确的,B项应该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之前的金属可以和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C项二氧化碳通入水中确实可以使紫色石蕊变红,使之变红的是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D项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一定减少,但是质量分数也可能不变,例如恒温蒸发饱和食盐水,水分蒸发,食盐析出,但是剩余溶液依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不变。

7.C

【解析】酚酞遇碱性溶液会变红色,而遇中性物质和酸性物质都不变色,可以据此结合题中所给物质的酸碱性来解答即可。

A项,稀盐酸呈酸性,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B项,蒸馏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C项,石灰水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正确;D项,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

8.A

【解析】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9.A

【解析】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色,可以据此结合题中所给物质的酸碱性来解答即可。

A项,稀盐酸呈酸性,所以能使石蕊变红,正确;B项,蒸馏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C项,石灰水呈碱性,可以使酚酞变红,错误;D项,食盐水呈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

10.A

【解析】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A项氢氧化钠溶液是碱性的,BC是酸性的,D项水呈中性。

11.C

【解析】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纯净水是中性的,所以石蕊仍然呈现紫色。

12.C

【解析】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二氧化碳溶于水后一部分和水生成碳酸,碳酸可以使石蕊变红。

数学教师读书笔记13.D

【解析】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

所以只有石蕊可以一次性区分开。

14.D

【解析】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

15.碱溶液(如NaOH) NaOH+HCl===NaCl+H2O(答案不唯一) 不能 酚酞在酸性溶液中也呈无色

教学诊断【解析】酸碱指示剂在酸或碱中颜色的变化。

李笑来学习这里16.变红色 NaOH

【解析】溶液的pH=1,小于7,故为酸性,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在酸性环境下,氢氧根离子不存在,故氢氧化钠不能存在于酸性环境里。

政治经济学04任务答案17.实验一:

(1)氧气 

(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实验二:

(1)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盐酸 没有气泡生成 

(2)碱 2Na2O2+2H2O===4NaOH+O2↑

最大的书阅读答案【解析】实验一:

(1)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里面的压强增大,根据热胀冷缩现象可推出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新学期教学工作实验二:

(1)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是:

加入盐酸有二氧化碳生成,如果加入盐酸没有气泡说明没有碳酸根离子;

(2)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所以推测是氢氧化钠,再进行配平即可。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连线题18.氢氧化钠溶液 HCl、NaCl 红

未来两年大学生活的计划【解析】

(1)坐标的pH变化是由小于7到大于7的过渡,因此进行的操作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g时,溶液呈现酸性,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氯化氢和氯化钠。

(3)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g时,所得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19.

(1)无色晶体,能溶于水 

(2)①石蕊溶液遇到酸性物质显红色 ②碳酸水也能使石蕊溶液变红,使石蕊溶液变红的不一定是柠檬酸,可能是碳酸水 混合液仍然为红色。

新教师听公开课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解析】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但是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数学题目大全带答案20.

(1)⑦ 

(2)① (3)⑥ (4)⑧ (5)⑤ (6)② (7)④ (8)③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进行解答,酚酞能用作酸碱指示剂;过磷酸钙中含有磷元素;钛合金的性质坚固而质轻;葡萄糖能为人体提供能量;橡胶可制造汽车轮胎;天然气能作汽车燃料;石墨比较软,可用于制铅笔芯;二氧化碳能导致温室效应。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21.4Na+CO2

2Na2O+C ③ 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Na2CO3 ③ 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 C(碳) 有白色沉淀生成 酚酞 Na2O 完全除去碳酸钠,以免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 CuSO4溶液 ④ 

【解析】由题目给出的信息可知:

根据Mg在CO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判断,钠和二氧化碳中反应生成氧化钠和碳,配平即可;做出猜想后,通过理论分析,猜想③肯定是错误的,因为NaOH中有氢元素而反应物中没有氢元素;将产物溶于适量水中,部分溶解,试管底部有黑色固体,一定有碳;取

(1)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肯定有Na2CO3;取

(2)所得少量上层清液,加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燃烧产物中肯定有Na2O;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目的是:

完全除去碳酸钠,以免碳酸钠干扰氢氧化钠的检验;在步骤(3)中也可以通过加入CuSO4溶液、CuCl2溶液、或紫色石蕊溶液等,进行检验;通过探究可知,猜想④是正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