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1171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9.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docx

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60套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6

一、选择题:

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二氧化碳气体能引起温室效应,“碳捕捉技术”可实现二氧化碳的分离、储存和利用,其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O2是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

B.能源消耗低是该技术的一大优点

C.捕捉CO2可使用小苏打溶液

D.捕捉到的CO2可作化工原料

【答案】D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碳气体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故A错误;

B.由流程示意图可知,该捕捉技术反应复杂且能耗大,故B错误;

C.CO2和小苏打溶液不反应,故C错误;

D.CO2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因此可作化工原料,比如制纯碱就要用二氧化碳,故D正确;

故选D。

2.三氯生(常作抗菌剂)的一种衍生物结构如下图所示。

关于该衍生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2H6Cl4OB.是二氯苯的同系物

C.其一溴代物有三种D.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三氯生的分子式是C12H6Cl4O,故A正确;

B.同系物要满足结构相似,

和二氯苯的结构不相似,故B错误;

C.

是以氧原子为中心的对称结构,苯环上有三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故其一溴代物有三种,故C正确;

D.苯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D正确;

故选B。

3.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己烯中含有碳氢键数目为12NA

B.5.6gFe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失去电子数目为0.2NA

C.0.1molN2与0.3molH2充分反应,生成NH3的数目为0.2NA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减轻32g,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一定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己稀不是气体,无法计算,故A错误;

B.5.6gFe为0.1mol,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生成Fe2+,失去电子数目为0.2NA,故B正确;

C.N2与H2的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0.1molN2与0.3molH2充分反应,生成NH3的数目小于0.2NA,故C错误;

D.粗铜中含有杂质铁、锌等,所以阳极减轻32g,电路中转移电子数目不一定为NA,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实验中,为达到实验目的所用的实验操作和原理解释都正确的是()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胶粒和溶液都能够通过滤纸,无法通过过滤分离,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A错误;

B.镁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氢,氯化氢易挥发,直接蒸发无法获得氯化镁固体,应该在HCl气流中蒸发,故B错误;

C.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要反应,故C错误;

D.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不溶,所以可以采取分液的操作,故D正确;

故选D。

5.X、Y、Z、W是第三周期元素,它们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溶于水,得到浓度均为0.010mol/L的溶液,其pH(25℃)与对应元素原子半径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的半径:

X>Z>W

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Z>W>Y

C.Y单质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

D.n=2-lg2

【答案】D

【解析】

【分析】

第三周期元素中,X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溶液pH为12,氢氧根浓度为0.01mol/L,故为一元强碱,则X为Na;Y、W、Z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溶液pH均小于7,均为酸,W最高价含氧酸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01mol/L,故为一元强酸,则W为Cl元素;最高价含氧酸中,Z对应的酸性比W的强、Y对应的酸性比W的弱,而原子半径Y>Z>Cl,硅酸不溶于水,故Z为S元素,Y为P元素,以此来答题。

【详解】A.比较半径,首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原子序数大,半径小,故离子的半径:

Z>W>X,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W>Z>Y,故B错误;

C.Y为P元素,单质不可用于制作半导体材料,故C错误;

D.Z为S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2SO4,由于PH=-lgc(H+)=-lg0.02=n,故n=2-lg2,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比较半径,首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内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电子层数和质子数都相同时,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据此,同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小于阴离子半径。

6.用Li和石墨的复合材料以及纳米Fe2O3材料作电极的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充放电过程中可实现对磁性的可逆调控(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一定错误的是

A.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是硫酸溶液

B.放电时,总反应式是6Li+Fe2O3=3Li2O+2Fe

C.充电时,阳极的电极反应是2Fe+3Li2O-6e-=Fe2O3+6Li+

D.充放电过程中,电池可在被磁铁不吸引和吸引之间循环调控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该电池中含有Li和Fe2O3,都可以与硫酸反应,故A错误;

B.放电时,Li作为负极,失电子被氧化,阳极Fe2O3得电子被还原,故放电时,总反应式是6Li+Fe2O3=3Li2O+2Fe,故B正确;

C.充电时,阳极与正极相反,阳极的电极反应是2Fe+3Li2O-6e-=Fe2O3+6Li+,故C正确;

D.根据题目的示意图,充电过程是从右往左的过程,可以看到电池没有被磁铁吸引,因为充电过程的物质转化过程是由Fe和Li2O转化为Li和Fe2O3,因此充电时电池不能被磁铁吸引,放电过程的物质转化是由Li和Fe2O3转化为Fe和Li2O,有铁生成,因此放电时电池被磁铁吸引,故D正确;

故选A。

7.常温下,向10mL0.1mol/L的HR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氨水,所得溶液pH及导电能力变化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各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总和大小关系:

d>c>b>a

B.常温下,R-的水解平衡常数数量级为10-9

C.a点和b点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

D.d点的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

c(R-)+2c(HR)=c(NH3∙H2O)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分析可知,b点导电能力最强,故b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最大,故A错误;

B.根据起点PH=3,Ka=c(H+)c(R-)/c(HR)=(10-3)2/0.1=10-5,代入Kh=Kw/Ka=10-14/10-5=10-9,故B正确;

C.a点是酸过量,抑制水的电离,b点恰好中和,水解促进水的电离,故C错误;

D.d点是NH4R和NH3∙H2O的混合物,它们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故物料守恒:

2c(R-)+2c(HR)=c(NH3∙H2O)+c(NH4+),电荷守恒:

c(NH4+)+c(H+)=c(R-)+c(OH-),两式相加可得,2c(HR)+c(H+)+c(R-)=c(NH3∙H2O)+c(OH-),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溶液是显电中性的,即溶液中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7

一、选择题:

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纯二氧化硅可用作计算机芯片的材料

B.硅胶、铁粉均可作为食品包装中的抗氧化剂

C.氯化铝是工业上电解法治炼金属铝的原料

D.“地沟油”可用来制肥皂和生物柴油

【答案】D

【解析】

【详解】A.计算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提纯的单质硅,故A项错误;

B.硅胶经硅酸凝胶干燥脱水而得到,可以作为干燥剂,但因不具有还原性,不能作为食品包装中的抗氧化剂,故B项错误;

C.氯化铝为分子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不能用于冶炼金属铝,而氧化铝才是工业上电解法治炼金属铝的原料,故C项错误;

D.“地沟油”的成分是油脂,碱性条件下水解成为皂化反应,可用来制肥皂,可从地沟油中提炼出油脂作为生物柴油,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点睛】本题侧重考查物质的性质及用途,注重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体现素质教育的价值。

其中A选项硅及其化合物的用途是常考点,也是易混知识。

硅单质常用于太阳能电池、半导体材料与计算机芯片等;二氧化硅是石英、水晶、玛瑙及光导纤维的成分;硅酸盐常用于玻璃、水泥和陶瓷等,学生要理清这些物质的用途,不可混为一谈。

2.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乙醇、乙酸都属于弱电解质

B.苯与氯气生成

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C.分子式为C9H12的芳香烃共有8种

D.淀粉、油脂、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醇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A项错误;

B.苯与氯气反应生成

,反应前后氢原子数不变,且不饱和度降低,不是取代反应,而是加成反应,故B项错误;

C.分子式为C9H12的芳香烃,可以是:

①苯环上含有1个—C3H7,—C3H7有—CH2CH2CH3、

两种结构,共2种,②苯环上含有1个—CH3、1个—CH2CH3,二者在苯环上有邻、间、对三种位置关系,共3种,③苯环上含有3个—CH3,共3种,故总共有2+3+3=8种,故C项正确;

D.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有机物中的化学反应类型是常考点,其中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的特点很显著,判断依据可归纳为:

若为取代反应,以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为例,甲烷分子内的一个H被取代,消耗一个Cl2,同时产生一个无机小分子HCl;若为加成反应,以CH2=CH2与Br2反应为例,其原理是:

C=C中的双键断开其中一个,两个C各形成一个半键,分别与两个Br原子结合成键,其特点就是双键变单键,不饱和变饱和。

依据两者的区别,本题的B选项显然为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因此抓住有机反应类型的主要特点才能万变不离其宗,解答此类题型时游刃有余。

3.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Ag(S2O3)23-和Br-等]中回收Ag和Br2的主要步骤为:

向废定影液中加入Na2S溶液沉淀银离子,过滤、洗涤、干燥,灼烧Ag2S制取金属Ag;制取C12并将Cl2通入滤液中氧化Br-,再用苯萃取分液。

其中部分实验操作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分离Ag2S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B.用装置乙在通风橱中高温灼烧Ag2S制取Ag

C.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过滤液中Br-的Cl2

D.用装置丁分液时,先放出水层再换个烧杯继续放出有机层

【答案】C

【解析】

【分析】

A.Ag2S为不溶物,可用过滤操作进行分离,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B.高温灼烧Ag2S需用坩埚;

C.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可制备氯气;

D.分液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

【详解】A.用装置甲可分离Ag2S不溶物,但不能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否者可能会使滤纸破损而影响实验操作,故A项错误;

B.蒸发皿可用于水溶液的蒸发结晶实验操作,而高温灼烧Ag2S固体时需用坩埚进行实验,故B项错误;

C.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常温下可与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其实验装置与操作均科学规范,故C项正确;

D.苯为有机萃取剂,其密度比水小,则在分液时,先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水层,不能从下口继续放出有机层,而应该从上口倒出有机层,D项错误;

答案选C。

4.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之和与W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等,X的最低负价为-4,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Y>Z>X

B.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弱

C.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X的强

D.W分别与X、Z形成的化合物所含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最低负价为-4,则X为第二周期IVA族元素,为C元素;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则Y为Na元素;X、Y、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之和与W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相等,则可推出Z为Mg元素,W的最外层电子数=1+2+4=7,为Cl元素,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

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同一主族,原子半径从上到下依次增大,则原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Na>Mg>C,即Y>Z>X,故A项正确;

B.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因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金属性依次减弱,即金属性比较:

Na>Mg,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Z的强,故B项错误;

C.W为Cl元素、X为C元素,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能为次氯酸,其酸性不如碳酸强,故C项错误;

D.W为Cl元素、X为C元素,Z为Mg元素,因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一般情况下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所以W与X形成的四氯化碳之间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而W与Z元素形成的氯化镁中形成离子键,即两个化合物中所含的化学键类型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元素周期律是反映元素之间关系的规律,是元素周期表排布的依据,本题侧重考查学生对元素周期律与化学键的理解与运用能力,非金属性的宏观表现之一:

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但一定要注意该酸是最高价的含氧酸,而不是普通的酸,其中C项的陷阱要识破,所以知识掌握要准确,严谨治学才能熟练做题。

5.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6g18O2中所含的中子数为16NA

B.8.0gCu2S和CuO的混合物中含有的铜原子数为0.1NA

C.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阳极生成22.4L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D.室温下向1LpH=1的醋酸溶液中加水,所得溶液中H+数目小于0.1NA

【答案】B

【解析】

【分析】

A.18O2的摩尔质量为36g/mol,据此计算出18O2分子的物质的量,根据分子构成得出结论;

B.Cu2S的摩尔质量是CuO摩尔质量的2倍,含有的铜原子个数也是CuO的2倍;

C.阳极上生成气体的状态不明确;

D.加水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

【详解】A.36g18O2的物质的量为

=1mol,则所含中子数为2×(18-8)×NA=20NA,故A项错误;

B.Cu2S的摩尔质量是CuO摩尔质量的2倍,含有的铜原子个数也是CuO的2倍,故Cu2S和CuO的混合物可以看做均由“CuO”构成,则含有的“CuO”物质的量为n=

=0.1mol,则混合物中含有的铜原子数为0.1NA,故B项正确;

C.阳极上生成气体的状态不明确,故物质的量无法计算,则转移的电子数无法计算,故C项错误;

D.1LpH=1的醋酸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n(H+)=0.1mol,在加水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故所得溶液中H+数目略大于0.1NA,故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

本题C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或者误把标准状态下的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提高做题效率。

6.一种新的低能量电解合成1,2一二氯乙烷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B.CuCl2能将C2H4还原为1,2一二氯乙烷

C.X、Y依次为阳离子交换膜、阴离子交换膜

D.该装置总反应为CH2=CH2+2H2O+2NaCl

H2+2NaOH+ClCH2CH2Cl

【答案】D

【解析】

【分析】

A.该装置为外加电源的电解池原理;

B.根据装置图易知,阳极生成的CuCl2与C2H4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化合价的升降判断该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C.根据电解池阴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及溶液电中性原则分析作答;

D.根据具体的电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综合写出该装置的总反应。

【详解】A.该装置为电解池,则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故A项错误;

B.C2H4中C元素化合价为-2价,ClCH2CH2Cl中C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CuCl2能将C2H4氧化为1,2一二氯乙烷,故B项错误;

C.该电解池中,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CuCl-e-+Cl-=CuCl2,阳极区需要氯离子参与,则X为阴离子交换膜,而阴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2H2O+2e-=H2↑+2OH-,有阴离子生成,为保持电中性,需要电解质溶液中的钠离子,则Y为阳离子交换膜,故C项错误;

D.该装置中发生阳极首先发生反应:

CuCl-e-+Cl-=CuCl2,生成的CuCl2再继续与C2H4反应生成1,2一二氯乙烷和CuCl,在阳极区循环利用,而阴极水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其总反应方程式为:

CH2=CH2+2H2O+2NaCl

H2+2NaOH+ClCH2CH2Cl,故D项正确;

答案选D。

7.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蔗糖中加入浓硫酸

蔗糖变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炭,并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B

向盛有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硫酸亚铁溶液

溶液变成棕黄色,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出现气泡,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Fe2+催化H2O2分解产生O2

C

铝片先用砂纸打磨,再加入到浓硝酸中

无明显现象

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常温下,铝表面被浓硝酸氧化为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

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的混合液中逐滴滴加稀AgNO3溶液

先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详解】A.蔗糖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加入浓硫酸,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将蔗糖脱水变成碳,过程放热,碳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故正确;

B.过氧化氢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铁离子生成铁离子,铁离子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故错误;

C.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使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故正确;

D.含等浓度的碘离子和氯离子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先生成碘化银沉淀,说明碘化银的溶度积小,故正确。

 

2020年高考化学选择题专项训练58

一、选择题:

本卷共7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节约燃料成本

B.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C.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的甲醇属于可再生燃料

D.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实现“碳”的循环利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A.煤转化为水煤气加以利用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A错误;

B.利用太阳能蒸发淡化海水得到含盐量较大的淡水,其过程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在阳光照射下,利用水和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甲醇为燃料,可再生,C正确;

D.用二氧化碳合成可降解塑料聚碳酸酯,聚碳酸酯再降解回归自然,实现“碳”的循环利用,D正确;

答案为A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1NaClO溶液中含有的ClO-为NA

B.1molFe在1molCl2中充分燃烧,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C.常温常压下,32gO2与O3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小于NA

D.标准状况下,22.4LHF中含有的氟原子数目为NA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ClO为强碱弱酸盐,ClO-会水解,使溶液中ClO-的物质的量小于1L×0.1mol·L-1,即小于NA,A项错误;

B.根据反应2Fe+3Cl2=2FeCl3可知铁过量,1molCl2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B项错误;

C.32gO2的物质的量为

=1mol,分子数为NA,而含有O3,相同质量的O3所含分子数少,则分子总数减少,小于NA,C项正确;

D.标况下HF为液态,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D项错误;

答案选C。

【点睛】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相关的化学计量的选择题是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对化学计量的理解与应用。

本题D项是学生的易错点,要特别注意气体摩尔体积为22.4L/mol的状态与条件,题设陷阱经常误将“常温常压”当作“标准状况”、或者误把标准状态下的固体、液体当成气体,学生做题时只要善于辨析,便可识破陷阱,排除选项。

3.我国自主研发的对二甲苯绿色合成项目取得新进展,其合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异戊二烯所有碳原子可能共平面

B.可用溴水鉴别M和对二甲苯

C.对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2种

D.M的某种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异戊二烯中2个碳碳双键所确定的平面重合时,所有碳原子共平面,A正确;

B.M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水褪色,对二甲苯与溴水可发生萃取,使溶液分层,有机层显橙红色,可用溴水鉴别,B正确;

C.对二甲苯的一氯代物有氯原子在苯环上1种,在甲基上1种,合计2种,C正确;

D.M的分子式为C8H12O,某种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则剩余基团为C2H7-,无此基团,D错误;

答案为D

【点睛】碳碳双键与溴水中的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对二甲苯与溴水萃取使溴水褪色,但有机层显橙红色。

4.用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清洗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有残液的试管

B.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实验中,为定容时的操作

C.

装置制取金属锰

D.

装置为制备并用排气法收集NO气体的装置

【答案】D

【解析】

【详解】A.自来水中有杂质离子,清洗铜与浓硫酸反应后有残液的试管不能用自来水,应该用蒸馏水,且应该把反应液倒入水中,A项错误;

B.定容时,当液面距定容刻度线1到2厘米处,改用滴管滴加,使凹液面最低端与刻度线相切,B项错误;

C.利用铝热反应制取金属锰时采用的是高温条件,需要氯酸钾分解产生氧气,促进镁条燃烧,利用镁条燃烧产生大量热制取金属锰,该实验装置中没有氯酸钾作引发剂,C项错误;

D.铜和稀硝酸反应可以制备NO,NO的密度比CO2的密度小,采用短口进气、长口出气的集气方式,D项正确;

答案选D。

5.四种位于不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的内层电子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2:

5,Z和W位于同一周期。

Z与W组成的化合物是常用的调味品,也是重要的医用药剂,工业上电解该化合物的熔融物可制得Z单质,Y和Z可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这两种离子化合物的阴离子与阳离子数之比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