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107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docx

部编二下语文《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认读“慈”“晓”等生字,正确书写“莲”“荷”。

(二)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借助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之美,感悟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三)通过比较,初步引导学生发现古诗“借景抒情”的写法特点。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营造氛围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历来就被人们称为“人间天堂”,请学生交流杭州最有名的景点。

2.(PPT配乐出示西湖十景图,着重介绍“南屏晚钟”)这里的南屏指的是南屏山,它就在西湖边上,在这座山脚下有一座净慈寺,每当傍晚的钟声敲响,清越悠扬的钟声能传遍大半个杭州城,因此“南屏晚钟”成了净慈寺的美称,成为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

3.出示净慈寺图片,(板书:

净慈寺)学生个别读,正音,齐读。

4.一千多年前,诗人杨万里和他的好朋友林子方(板书两个人的姓名)曾住在这座寺庙中。

一天早晨,他们走出净慈寺,看到的西湖又是怎样的一番美景?

一同随着杨万里的脚步,去西湖边走一走!

(二)揭题导入,理解题意

1.板书补全课题,学生个别读,齐读。

2.学生说一说读了题目知道了什么。

理解“晓”的意思。

课件出示“晓”在字典中的义项,在本诗中解释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

3.理解诗题,指名学生解释诗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诗人杨万里)早晨从净慈寺出来,送别他的朋友林子方。

4.读好诗题的停顿。

(个别读,齐读诗)

(三)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1.学生自读。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1)把这首诗自由地读上几遍,争取读得正确、流利。

(2)思考:

这首诗写了西湖的哪些景色?

用横线画出来。

2.检查反馈。

(1)读正确。

指名两三个学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2)读出停顿。

指名一个学生读。

(3)学生交流反馈描写的主要景色。

(相机板书:

莲叶、荷花)

过渡:

西湖的莲叶和荷花有什么特别之处,竟然吸引诗人杨万里写下了这首千古佳作呢?

默读整首诗,圈一圈哪些词语最能让你感受莲叶与荷花的独特。

(四)品析诗句,想象意境

1.品读“接天莲叶无穷碧”,理解诗意。

(1)理解“无穷碧”。

学生谈理解。

莲叶挨挨挤挤,一望无际。

带着感悟进行感情朗读。

(2)理解“接天”。

学生谈理解。

用朗读让大家感受这样的莲叶。

学生个别读,教师评价。

课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美丽。

(3)情境说话:

我们现在就站到西湖边上,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你感受到

的莲叶之美。

[课件出示句式:

莲叶真()啊,()得()]

(4)满湖的莲叶,满眼的绿色,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全班齐诵。

2.品读“映日荷花别样红”。

过渡:

在这一片碧绿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独特的景象?

(1)(板书:

别样红)理解“别样”是特别的意思。

(2)为什么这里的荷花会特别红呢?

引导学生理解这是因为在阳光的照射下,荷花才会红得特别。

(3)感情朗读指导。

(个别读,男、女生读)

教师随机评价:

朝阳映衬下的荷花果真特别地娇艳。

亭亭玉立的荷花格外动人。

在朝阳的照耀下,荷花格外红艳,红得透明,红得鲜亮,红得耀眼。

(4)对比读。

荷花有了阳光映衬,分外红了,还有什么原因也能让人感受别样的红?

教师随机点拨:

万绿丛中一点红,有了绿叶的映衬,荷花也就更红了。

3.配乐朗读。

(1)站在西湖边,放眼望去,密密层层的荷叶铺满了整个湖面,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此时,诗人杨万里不由地吟诵起一一“毕竟西湖六月中”。

(男生读)

(2)置身湖边,阳光中,微风下,朵朵荷花翩翩起舞,鼻尖似乎飘过那淡淡的花香,此时,诗人又情不自禁地吟诵起——“风光不与四时同”。

(女生读)

(3)看无穷的碧,别样的红,组成了一幅一碧万顷、接天映日的画卷,这就是西湖六月的荷塘美景一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齐读)

4.品读“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1)欣赏春末夏初、秋天的西湖。

(出示杨万里《小池》“小荷才露尖尖角”和苏轼《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两句诗,学生进行朗读比较)

(2)这“无穷的绿”和“别样的红”,给我们的视觉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难怪诗人一走出净慈寺就脱口称赞——“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齐读)

(3)西湖一年四季都美不胜收,但“到底”是西湖六月的莲叶、荷花最美!

能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5.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诗。

(1)指名朗读。

(2)师配乐朗诵,指名配乐读,配乐齐诵。

(五)写字指导

1.出示:

湖、穷、莲、荷。

出示观察要求:

一看结构,二看关键笔画。

2.学生观察后进行交流反馈。

3.师范写,生临写。

4.反馈学生的书写,进行修改。

 

古诗二首村居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字理识记、比较识字等方法,正确识记“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通过观察结构、注意宽窄等方法,书写“诗”“村”“童”3个生字。

(二)通过看图、想象,理解“拂堤”“春烟”“纸莺”的意思。

(三)多种形式朗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注意重音。

背诵并积累古诗。

(四)结合课文插图想象画面,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二、教学准备

课件,词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春天的图片,上面有景,有人。

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

这就是一幅幅春景图;有位叫高鼎的诗人居住在乡村时,也看到了美丽的春景,并且写下了一首诗,取名为《村居》。

学生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齐读课题,提醒“村”是平舌音)

诗人到底看到了哪些春景?

请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古诗。

2.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1)出示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同桌互相检查:

自己读完的小朋友读给同桌听,互当对方的小老师,注意把对方错误的地方纠正过来。

(3)随机抽查朗读。

其他小朋友仔细听抽查到的小朋友字音是否都读准了。

(教师相机正音:

“莺”是后鼻音,“趁”是前鼻音,“堤”不要念成“提”,“莺”字音要读准)

(4)相机指导理解“纸莺”。

(出示风筝的图片)教师解说:

原来,古时候的“纸莺”就是我们现在的风筝。

(二)再读古诗,感受韵律

1.读好韵脚。

读准字音后,请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整首古诗读正确、熟练。

2.读出节奏。

(1)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才好听。

请一个学生勇敢地当当小老师,试着读出节奏。

(指名读)

(2)根据学生的朗读,教师相机引导发现一种有节奏的读法。

课件出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莺。

(3)请学生根据课件提示,有节奏地读一读整首诗。

(指名读)

男女生合作读,读出诗的节奏,男生读第一、二句,女生读第三、四句。

(三)三读古诗,想象画面

1.学习前两句。

课件出示,教师配乐朗读。

教师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伴着音乐,静静地想,仿佛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板书:

景)

(1)“草长莺飞二月天”:

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芽,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二月天”:

指时间“早春二月”;诗里还藏着一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请学生找一找;一起读一读、记一记。

(草长莺飞)

(2)“拂堤杨柳醉春烟”:

杨柳披着长长的枝条,随风摆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它仿佛在春天里醉了。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拂堤”:

“堤”在这里指的是泥土垒成的岸,猜猜“拂”是什么意思。

请学生做一个“拂”的动作。

教师小结:

通过观察偏旁读懂词语的意思,是一种好方法。

教学“醉”(出示演变过程):

“醉”字左边表示酒,右边像一个站立不稳的人,表示喝酒喝多了。

请学生给“醉”组词。

(板书:

醉)

(3)指导朗读。

看着这么美的景色,学生想象当时的心情。

(自由朗读)

创设情境,指名读好诗句。

这么美的春光真令人陶醉,(出示课文插图)小草悄悄地长出来了,黄莺在自由自在地歌唱,柳枝轻轻摆动着……

2.学习第三、四句。

理解诗意。

在这醉人的春光里,孩子们又会做什么呢?

(齐读第三、四句)(放风筝)这群孩子是什么时候去放风筝的?

(放学的时候)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散学)

体会诗情。

这群孩子早早地放学回了家,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如果是你,你一回到家,天气好,春光美,几个小伙伴要一起去放风筝,你的心情怎么样?

学生交流。

(预设:

急切、高兴、激动、迫不及待……)

诗里有个字用得特别好,把孩子们的这些心情都写出来了,能找到吗?

(忙)(板书:

人、忙)(指名读)带着心情读好第三、四句。

带着快乐的心情齐读整首诗,感受生动活泼的画面。

(四)熟读成诵,链接课外

1.抓住事物,背诵积累。

课件出示,古诗填空。

莺飞,拂堤杨柳。

散学归来早,忙趁放纸莺。

2.去掉文字,看图背诵古诗。

古人说:

“熟读成诵。

”古诗就要美美地背出来,挑战完整地背出整首古诗。

3.配乐背诵古诗。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一起背诵《村居》。

4.春天,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多么美好的季节!

说说春天还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让你想起了哪些诗句。

集体交流分享。

(五)抓住特点,学写汉字

1.出示“诗”“村”“童”。

观察这三个字,发现特点。

交流:

“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是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童”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2.教师范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注意“寺”字的三横长短不一,“村”字左右高低一致。

“童”字上面的“立”扁扁的。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不良的写字姿势。

4.个别作业展示,评价。

附板书:

1.古诗二首

村居

景醉

人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