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60971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docx

《创新设计高考总复习》届高考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第十四单元第1讲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与亚洲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

A.全年平均气温高

B.大气降水较多

C.纬度和海拔都高

D.土壤发育程度低

2.这种资源(  )。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答案 1.D 2.A

读下列四个半岛,回答3~4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四个半岛均位于板块

交界处,故多火山地震

B.四个半岛均临海,故气候均具有海洋性特点

C.半岛②③降水多是因为暖流影响

D.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的结果

4.下列有关四个半岛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半岛②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

B.四个

半岛均临海,故全年降水丰富

C.半岛①南部为地中海气候,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D.半岛④的气候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解析 第3题,①是亚平宁半

岛,②是朝鲜半岛,③是雷州半岛,④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半岛④西侧多峡湾,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第4题,半岛①是地中海气候,半岛④西侧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3.D 4.A

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6.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

A.②B.③

C.④D.⑤

解析 第5题,世界七大洲按面积排序从大到小分别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欧洲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大洲,亚洲是除南极洲外最高的大洲,一一对应后可知C项正确。

第6题,七大洲中,赤道穿过了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其中亚洲的北部又有北极圈穿过,该洲对应于图中的④点。

答案 5.C 6.C

7.

据预测,2015年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依次为东京、孟买、新德里、墨西

哥城。

这四大城市的共同特征是(  )。

A.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B.地处世

界主要地震带

C.平原地形、季风气候D.沿海城市、海运发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这四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状况,是对世界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

答案 A

下图为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

图(单位:

米),读图回答8~9题。

8.若要完整表示P点附近的海水深度变化,应再补画几条等深线(  )。

A.3条B.4条

C.5条D.6条

9.P点附近的海底地形是(  )。

A.海岭B.海沟

C.海盆D.大陆架

解析 该题组考查了等高线(等深线)和海底地形知识的判断与运用。

第8题,要运用等高线(等深线)图同图等距(即同一等高线图中等高距相同)的特征来解答。

第9题,利用图名(某群岛及附近海域部分等深线示意图)及海底深度很容易判断出该地海底地形类型,而且还能根据图中10°N纬度和海底深度10497米判断该海沟即为菲律宾海沟。

答案 8.D 9.B

下图是一组海峡示意图和气候类型图(图中数字是经纬度)。

据此回答10~11题。

10.上述海峡中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海峡是(  )。

A.①海峡B.②海峡

C.③海峡D.④海峡

11.上述海峡中属于印度洋的是(  )。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10题,①是直布罗陀海峡,②是土耳其海峡,③是曼德海峡,④是霍尔木兹海峡。

四个海峡中,④海峡不是两大洲的分界线。

第11题,③和④海峡属于印度洋,①和②属于大西洋。

答案 10.D 11.C

(2013·大连高三测试)下图是世界四条著名河流河口附近地区图。

读图回答12~14题。

12.乙河河口没有形成三角洲,不能说明此现象成因的是(  )。

A.地势落差大,河水落差大,河口处泥沙不易沉积

B.流经低平的盆地,利于河水流动中泥沙沉积

C.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D.流域面积小,流量小,河流携带泥沙能力有限

13.图示四个区域,为重要乳畜业分布区的是(  )。

A.甲、乙B.乙、丙

C.甲、丙D.丙、丁

14.四图中河流都参与海陆间的水循环,图中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关

系密切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 第12题,图中甲、乙、

丙、丁依次为湄公河、刚果河、易北河和圣劳伦斯河河口地区。

刚果河流域多热带雨林,河流含沙量小;流经刚果盆地,泥沙沉积;河口地区地势落差大,河水流速快,故没有形成三角洲。

第13题,易北河地区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圣劳伦斯河地区气候冷湿,土壤贫瘠。

两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对乳畜产品的需求量大。

第14题,从纬度与海陆位置判断,易北河流域地处西风带,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因此河流补给水源与西风带密切相关。

答案 12.D 13.D 14.C

下图为第13~17届亚运会的举办地和举办时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影响第13~17届亚运会举办日期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差异B.昼夜长短

C.降水多少D.气温高低

16.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  )。

A.多哈温和多雨B.仁川昼渐短

C.釜山寒冷干燥D.曼谷正值雨季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纬度越低,举办时间越延后,这主要是考虑气温的适宜程度。

第4题,广州亚运会举办时间为11月12日~27日,多哈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釜山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此时温和少雨;曼谷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正值旱季。

答案 15.D 16.B

二、双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读世界六大板块图及下列资料,完成17~18题。

17.日本2011年3月11日13时45分,发生9级地震。

关于日本大地震的

震中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太平洋地震带

B.板块张裂地带

C.板块碰撞挤压地带

D.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

18.F大洲西部黑

点表示的山脉区域,地形变化特点是(  )。

A.将继续隆升

B.将张裂为海洋

C.多火山多地震

D.地形保持不变

解析 第17题,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地带,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第18题,F大洲西部为安第斯山脉,位于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之间的碰撞挤压地带,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和地震,山脉还将继续上升。

答案 17.AC 18.AC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19~20题。

19.该区域降水量自西向东减少,其原因是(  )。

A.受西风带影响

B.西部受山脉的阻挡

C.东部受亚洲高压控制,降水稀少

D.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越来越少

20.M山是重要的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但是该山海拔较低,起伏和缓,原

因是(  )。

A.位于板块内部,地壳不活跃

B

.形成年代较晚

C.长期受流水、风力等外力风化、侵蚀作用

D.山顶的常年积雪融化

解析 第19题,图

示区域主要是俄罗斯,该地区受西风带影响,自西向东从大西洋带来的水汽越来越少,使当地的降水量也是自西向东逐渐减少。

第20题,从内力作用看,主要因为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运动不活跃,山脉上升不高。

从外力看,长期受外力如流水、风力、冰川等侵蚀作用。

答案 19.AD 20.AC

三、综合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5分)

材料一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海峡示意图。

材料二 下图为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图(冬雨率为冬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率,单位:

%)。

(1)写出图中海峡的名称,A为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

(2)A海峡附近区域所处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时,一艘由上海驶往伦敦的轮船,途经A海峡时风高浪急,而经过B海峡时则风平浪静,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分析地中海地区冬雨率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

(5)从气候角度分析地中海沿岸发展水果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解析 第

(1)题,考查空间定位能力,根据经纬度及海峡轮廓判断A、B分别为直布罗陀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2)题,根据上一题的结果进一步判

断A海峡附近区域对应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进而得出对应的自然带类型。

第(3)题,亚欧大陆受高压控制即北半球为冬季,地中海地区受西风影响,风高浪急;而马六甲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风平浪静。

第(4)题,描述分布规律,依赖于对图中等值线信息的判读。

第(5)题,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包括气温高低、温差、光照以及降水等方面,而水果种植业强调光照和温差对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答案 

(1)直布罗陀海峡 马六甲海峡

(2)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冬季A海峡受西风影响,B海峡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4)规律:

自西北向东南冬雨率递增。

原因:

西北部纬度较高,距大西洋较近,受西风影响时间长,降水季节分配相对较均匀;东南部

纬度较低,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时间长,距大西洋较远,受其影响小,降水集中分布在冬季。

(5)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果树越冬;夏季炎热干燥,日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22.根据相关知识和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

土尔扈特回归路线示意图

(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谷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

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

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

(2)土尔扈特于1771年1月17日踏上东归征程,于7月8日到达伊犁河流域。

在回归途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

解析 解答该题抓住以下几点:

→水资源丰富

(3)冬春季的中亚地区→寒冷、干旱→缺草、缺水。

答案 

(1)土尔扈特汗国:

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等),距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

伊犁河谷地:

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2)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