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087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申报书.doc

山西省地质公园

申报书

自然保护区名称霍山省级地质公园

申报单位霍州市人民政府

申报时间2008年6月

山西省国土资源厅制

20

地质公园名称

霍山省级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类型

地质地貌

地点

山西省霍州市

地理坐标

N36°43′00″–36°25′50″,E111°47′15″-112°2′46″

总面积

(km2)

400

主要地质遗迹面积

(km2)

100

地方建立保护区状况

区内已有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

建立时间、批准机构、批准文号

1992年由国家林业部林造批字200号

地质公园建立级别变动情况

未建立

管理机构名称

霍山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处

隶属关系

霍州市国土资源局

人员编制

35

科技人员

10

行政管理人员

10

工人

15

固定经费来源及数额(万元)

入山费、工商税收、罚没收入、资源保护费以及其它专项收入等。

2007年收入35万元,支出50万元。

现有固定资产(万元)

6000

自力能力情况

收入门票、资源保护费、自来水费、污水费、环卫费、以及其它专项收入等。

2007年收入35万元,支出50万元。

主要地质遗迹概况及其保护现状

公园园区为山西省代表性地层出露区,其中太古界霍县群,元古界太岳山群,分布有年龄可能超过25亿年的变质岩系,下古生界长城系霍山砂岩和上古生界王庄剖面,这些都是以霍县及霍县境内的山体和地名命名的;区内地质构造现象丰富,褶皱、断层、滑坡等皆比较发育;第四纪塬、峁、梁、沟及冲积、洪积构造、河流堆积构造发育。

区内发育有山岳、峡谷、喀斯特、丹霞、瀑布和深潭、黄土、洪积、河流等地貌。

还有数处化石产地古人类遗址。

是研究太古代直到第四纪地层,地质构造现象,化石,地貌的天然博物馆。

主要保护对象类型有:

1、构造与地貌类地质遗迹:

中小规模的褶皱与断层、发育于变质岩系中的丰富的小构造、地震遗迹,以及山岳、峡谷、喀斯特、丹霞、瀑布和深潭、黄土、洪积、河流等地貌对构造地质、第四纪地质与地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天然场所。

本类型的重点保护对象包括:

以金沟墁为代表的山体断裂形成的陡崖峭壁;七里峪,陶唐峪混合变质岩中的柔皱、断裂等小构造现象。

以老爷顶、五龙壑为代表的霍山风光,黄土、河流、丹霞等地貌。

2、代表性地层与岩石类:

霍县群与太岳山群的变质岩系,长城系霍山砂岩,古生界王庄剖面,新近系南坛组。

这些地层和岩石都是以本地地名来命名的,同时对于山西南北方地层的联系与对比有重要意义。

本类型的重点保护对象包括:

霍山砂岩:

岩石命名地,可见典型沉积构造如层理、波痕、及风化特征等;太岳山群与霍县群变质岩系:

地层命名地与典型剖面,典型变质岩类出露点,以七里峪-金沟-正南沟前寒武系剖面为代表,入选中国地层典;王庄下古生界煤系地层剖面:

区域性地层剖面,入选华北区域地层表,包括古生界的不整合面,煤系地层出露完整;新近系南坛组:

区域性地层命名地,入选华北区域地层表。

3、重要化石与遗迹:

区内化石产地分布有寒武纪海相生物化石、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中的植物化石、新近系哺乳动物化石群,及早期人类活动遗址等。

对于生物科学研究与探索自然有重要意义。

本类型重点保护对象包括:

古生代海相化石组合遗迹。

三叶虫、腕足、珊瑚、蜓等实体化石及遗迹化石;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植物化石;新近系哺乳动物化石组合:

这是本区保存非常完好和丰富的化石群,具有重要科研和科普价值;以韩壁新石器人类遗址为代表的人类活动遗迹。

由于大部分地质遗迹位于霍山群山之中,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小,所以总体上公园地质遗迹保存良好,但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构成了较大威胁,因此,开展公园的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地质公园约三分之一的面积位于太岳山国家森林内,依据国家《森林法》、《山西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条例,受到政府和林业部门的保护。

但公园其余部分目前尚无政策性保护法规和专职保护机构。

目前急需要保护的重要地质遗迹有:

霍山砂岩、新近系哺乳动物化石群、王庄含煤地层剖面、七里峪和陶唐峪的峡谷、瀑布和深潭景观等。

自然环境状况及人文景观资源状况

拟建公园范围和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部分重叠,园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空气清新,是地质遗迹保护和旅游相互结合促进的最佳地理位置。

霍山又被称作“霍太山”或“太岳山”,位于山西省腹地,属太行山系,西至汾河与吕梁山毗邻,东至太(原)长(治)公路,与太行山绵延,霍山主峰五龙壑海拔2504m。

北起祁县,南达安泽,余脉至浮山县界与中条山县衔接,东西长约65公里,南北长150公里。

区内交通方便,景区西距霍州市15公里,北距太原市210公里,南距临汾市60公里。

南同蒲铁路和大运高速横贯区内,省级公路纵贯市境南北,乡村公路辐射成网,四通八达。

本区位于内陆高原区,属北温地带,为典型大陆性气候,受台风影响不明显。

地形复杂,气候炎热,雨量分布不均,汛期(6~9月)雨量占全年的70%左右,最大降雨量发生在7~9月份。

年平均降水量510mm~750mm,多雨年可达1000mm,少雨年为350mm,≥0℃的年积温2500℃~3700℃,≥10℃的年积温2100℃~3300℃,年太阳辐射总量523kJ/cm2~543kJ/cm2。

全年日照时数2400h~2600h。

春季27.2%,夏季29.2%,秋季23.6%,冬季20%,5、6月份日照时间最长。

本区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比较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4℃~7℃,极端最高气温37℃左右,出现在7月,极端最低气温-25℃左右,出现在1月。

无霜期平均197天,最少150天,最多219天,初霜日期一般为10月17日,最早10月4日,终霜在来年4月17日。

风向春季以偏南为主,其次是偏北风。

春、秋、冬三季以偏北风为主,次之为西北风。

年平均风速为1.9米/秒,春季风速最大。

土壤地质方面,区内地形复杂,多断层峡谷,石质山地较多。

主要有片麻岩和花岗岩,山地丘陵区为黄土沉积物构成。

本区水平地带性土壤为褐土。

随着海拔升高,依次出现山地淋溶褐土、山地棕壤及亚高山草甸土。

动植物特征方面,霍州地区植物区系应属泛北极植物区中的以落叶阔叶林和林灌草原为特点的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而在山西省植被分区中,其属于晋东南针叶、阔叶混交林区,分布的各类植物约411种(包括变种)隶属73科。

209属,其中木本植物233种44科99属,草本植物187多种。

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如金钱豹、原麝、黑鹳、金雕、胡桃楸、水曲柳、野大豆等,有着“生物多样性宝库”之誉,原始林,人工林与草甸生态系统都是科学与观赏价值的结合体。

人文景观资源方面:

区内有4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其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06处。

重点有霍州署、霍州鼓楼、雁塔、千佛崖、祝胜寺、娲皇庙壁画、许村民居、周历王墓、宋代瓷窑遗址、隋唐古代战场遗址、韩壁新石器人类文明遗址等,无形文化遗产包括威风锣鼓、南庄莺歌等,对于区内人文、历史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公园区内自然景观特色显著,风景优美,空气清新,人文景观历史悠久,古寺名刹众多,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

地质公园及其周围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其评价

公园所属行政区霍州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地处临汾市北大门,东经110°38′-112°3′,北纬36°26′—36°42′,东倚霍山,与沁源县、古县毗邻;西跨汾河,与汾西县接壤;北接韩信岭,和灵石县交界;南扼十五里垣,同洪洞县相连。

全市总面积768平方公里。

霍州市有217个行政村,总人口27.8万人。

霍州交通十分便利,南同蒲铁路复线,大运公路,霍候一级路,大运高速公路贯穿霍州南北。

霍沁、霍汾公路连接霍州东西。

乡村公路纵横交织,辐射成网。

乡乡、镇镇、村村通油路公路里程达五百公里以上。

霍州围绕建设“电力大市、煤焦大市和化工大市”的目标,着力优化结构,提升总量。

现有霍州发电厂、霍州兆光发电厂。

生产能力分别为40万千瓦和300万千瓦。

全市煤炭年采量已超过千万吨。

中冶、韶钢、化工、紫云能源等焦化厂焦炭年产量总计达200万吨以上。

霍州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市的支柱性企业。

霍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日益加快。

以“粮食、畜牧、林果、蔬菜”四大绿色板块为重点,逐步形成“沿山生态、沿路林果、沿河畜菜”三条带发展格局。

全市建有二万亩优质小麦示范基地,四万亩枣粮间作。

一万亩生态农业示范田、一万亩大葱基地,十一座规模养殖场,五百亩日光节能温室,三百亩节水池藕种植。

重点发展优质红富士苹果、红枣、核桃、梨湾小米、双龙面粉、城南大葱、大张绿色无公害蔬菜等品牌农业。

霍州以建设园林城市为目标,旧貌换新颜色。

新汾河大桥连接城区东西,平坦、宽阔、迷人的滨河路、北环路、鼓楼大街,前进路、兴霍路,光明路全部美化、绿化、亮化。

“绿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画中”的蓝图已经变成现实。

“十五”期间,按照中央、省、临汾市等各级要求部署,霍州市全面加强工业、农业、第三产业和社会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了较高的增长。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5.67亿元,5年增长138.2%,平均增长15.7%,在全省排名由2000年的24名上升到2004年的21名;工业增加值达到20.85亿元,五年增长250.97%,平均增长28.54%;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7.6亿元,五年增长127.2%,平均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762.6元,五年增长112.9%,平均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940元,五年增长51.9%,平均增长8.32%,财政总收入达到70047万元,五年增长501.9%,平均增长43.2%,在全省排名由2000的39名上升到17名。

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队在临汾市的名次由2000年的第12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5位。

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由2000年的第1098名上升到2005年第334名。

结构调整效果明显。

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经济增长质量明显好转,经济效益提高,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快速增长,商贸旅游初具规模。

一产方面,初步形成了“沿山生态,沿路林果,沿河畜菜”三条产业带发展格局。

粮食产量由6000万公斤增加到7000万公斤以上。

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642元增加到3900元以上,人均纯增加1300元。

二产方面,重点实施了一批大中型项目,全市工业基本形成了电力、化工、煤焦三足鼎立的发展格局,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稳步推进,新兴产业发展迈出了可喜步伐。

三产方面,加大旅游宣传和开发力度,“华夏州署”、“中镇霍山”形成较大影响,霍州署、陶唐峪、七里峪景区的开发初具规模,旅游产业从无到有,且带动了餐饮住宿、商贸服务和交通运输的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逐步改善。

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7亿元。

实施了林业四大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人畜饮水解困等工程。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年提高;教育“两基”顺利通过省政府两次复验,农村学校危改成绩突出,教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中高考成绩连续多年名列临汾市前茅;市人民医院传染病区、疾控中心业务楼等国债项目的建设,提高了霍州市应对医疗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保障覆盖率进一步扩大,下岗失业人员等弱势群体得到有效救助。

建立省级地质公园的综合价值

霍山古称霍太山,史称中镇,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山(五岳五镇)之一。

史载古时华夏名山有五岳、五镇,五岳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五镇为东镇沂山、西镇吴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无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