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835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4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docx

中考生物中考生物会考复习专项训练13人体呼吸基础版含详解

专题13:

人体呼吸

一、单选题

1.PM2.5颗粒小,可直接入肺.以下有关PM2.5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能通过肺泡进入循环系统B.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

C.只诱发呼吸道疾病D.它的产生与车、船尾气等有密切关系

2.下列关于呼吸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

B.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C.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

D.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

3.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在进入血液之前,还会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气管、支气管、肺泡

B.气管、肺泡、支气管

C.支气管、肺泡、气管

D.肺泡、气管、支气管

4.呼吸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清洁吸入的空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是(  )

A.鼻毛B.鼻黏膜

C.会厌软骨D.气管黏膜上的纤毛

5.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

①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②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③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

④丙内石灰水变浑浊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6.人体呼吸系统中的主要器官是

A.肺B.鼻C.气管D.喉

7.下列各项符合图中所表示关系的是()

A.Ⅰ呼吸系统Ⅱ呼吸道Ⅲ肺

B.Ⅰ血液Ⅱ血浆Ⅲ血细胞

C.Ⅰ玉米种子Ⅱ胚Ⅲ胚乳

D.Ⅰ叶Ⅱ叶表皮Ⅲ气孔

8.雾霾中PM2.5颗粒物能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在雾霾天气频发的情况下,用鼻呼吸尤为重要,原因是

①鼻毛可阻挡吸入的尘埃

②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使吸入的空气清洁、湿润

③嗅细胞接受气味的刺激

④鼻粘膜内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A.①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以下叙述不能说明用鼻呼吸比用口呼吸好的是()

A.鼻毛能阻挡灰尘

B.鼻腔与多种管腔相通

C.鼻黏膜能温暖吸入的空气

D.黏膜分泌的黏液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

10.画流程图有利于我们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下流程图中错误的是(  )

A.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

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神经冲动的传递: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尿液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原尿→肾小管→尿液

D.人体肺循环的过程:

右心室→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肺动脉→左心房

二、多选题

11.能使吸入的气体变得清洁的结构有()

A.声带B.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

C.鼻黏膜D.会压软骨E鼻毛

三、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多次遭遇大范围雾霾天气,学校停课、高速封路,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雾霾是空气中灰尘、硫酸、硝酸、有机化合物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其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PM2.5,也就是可直接吸入肺的微小颗粒物.我们知道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旦吸入一定量的雾霾颗粒就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危害.

(1)如果呼吸时,雾霾颗粒能进入人的呼吸道,我们会感觉到嗓子干涩,因为这个器官既是空气通道又是食物经过的通道,它是_____.

(2)某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微尘颗粒)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明显增加的血细胞是_____.

(3)如果PM2.5吸入肺部后能穿过肺泡进入血液中,那么它至少要穿过_____层细胞膜,原因是肺泡壁和周围的毛细血管壁都只由_____层细胞构成,肾脏中的_____与此结构特点相似.

13.图

(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

(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

(一)中的[ ]________,[ ]________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和_______.

(2)图

(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___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________.

(3)图

(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________.

(4)图

(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

(一)中[3]________应处于________状态.

1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了采样,统计结果如下: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上班时段

中午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少)

(车流量大)

(车流量小)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1)该同学选择对不同车流量的时段进行采样统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分别求出不同时段PM2.5浓度的________值.

(3)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________.

(4)根据图写出PM2.5“入肺”的途径(用箭头和序号表示)____________.

(5)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请你再举出一个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

________.

15.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道的起点是[]_____,它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温暖、湿润.

(2)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是[_____].

(3)[⑤]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也叫肺通气)是通过_____实现的.

16.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⑤合称为[⑦]____________,是外界气体进入⑥的通道,具有温暖、湿润、

清洁空气的作用.

(2)空气经过[  ]____________时,其黏膜分泌的黏液将空气中的粉尘、微尘和微生物粘住,形成鼻涕.

(3)[  ]________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内的气体排出体外时,胸廓的大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吃饭时说笑,容易吃呛,引起咳嗽,这是因为[  ]_________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

17.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μm的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呼吸系统直接进入血液,对健康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城市车流量是否相关,同学们选不同时间段,对城市空气进行采样,检测PM2.5的浓度,统计结果如下表(单位:

μm/m³):

请分析回答:

(1)PM2.5进入肺的“旅程”是:

鼻→___→喉→____→支气管→肺

(2)该探究实验中,_______________为实验的变量,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3)对三组数据进行求平均值的处理,这是为了____________.

(4)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

车流量越大,PM2.5的浓度越_____________.

18.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某中学的同学在城市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如下:

(1)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______,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2)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______.

(3)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______.

(4)根据图写出PM2.5“入肺”经过的途径______.(用箭号和序号表示)

(5)PM2.5“入肺”时,7是处于______状态.(填收缩或舒张)

19.图1为呼吸系统示意图,图2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1中的______,__________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______、________.

(2)图2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_______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________.

(3)图2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______含量增加,_______含量减少.

(4)图2中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1中【3】_____肌应处于______状态.

(5)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____实现的,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_______原理实现的.

20.(2017·山东德州模拟)图一为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在人体呼吸时的作用为(____)

A.温暖、清洁空气

B.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C.对空气进行湿润处理

D.以上都对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中的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毛细血管[5]汇合而成的静脉血管内流_______血. 

(3)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d方向离开肺泡时,图一中[3]___应处于___状态,此时肺内的气压___(填“大于”或“小于”)外界大气压.

专题13: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1.C

【解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不大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由于它能通过肺泡直接进入循环系统,对人体危害极大,A正确.

PM2.5已经被科学证实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B正确.

PM2.5是诱发多种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原因,C错误.

汽车尾气中也能释放出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因此,它的产生与车、船尾气等有密切关系,D正确.

2.B

【解析】气管和支气管中对痰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腺细胞和纤毛,A正确;

鼻黏膜分泌的黏液能湿润吸入的空气而温暖吸入空气的是毛细血管,B错误;

呼吸系统的组成是呼吸道和肺,C正确;

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能保证气流通畅,D正确.

3.A

【解析】PM2.5颗粒经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然后进入肺,在肺泡中进行气体交换,PM2.5颗粒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周围血液.

故选A.

4.C

【解析】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

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而呼吸道中会厌软骨的作用是避免食物进入气管,与吸入的空气清洁无直接关系,可见C符合题意.

5.D

【解析】①置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完成.②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装置内有澄清石灰水,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③二氧化碳遇到石灰水变浑浊,此种现象不可能.④丙装置内石灰水遇到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变浑浊.总之,只有②④具有可能.故选D.

6.A

【解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如图:

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中的主要器官.

7.D

【解析】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和肺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A错误;

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和血细胞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B错误;

玉米的种子包括种皮、胚、胚乳,胚和胚乳是并列关系,而不是包含关系,C错误;

叶片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表皮上有气孔,D正确.

8.D

【解析】分析:

大气中的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呼吸道能够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的清洁、温暖、湿润.

解答:

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

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

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

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因此用鼻呼吸比用口腔呼吸好.

故选:

D.

9.B

【解析】分析:

鼻腔中生有鼻毛可以阻止灰尘和病菌的入侵,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鼻腔内表面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湿润;鼻腔中黏膜有毛细血管可以起到温暖气体的作用.

解答:

A、鼻腔的前端生有鼻毛对吸入的气体有清洁作用,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A不符合题意.

B、鼻腔与多种管腔相通,与用鼻呼吸还是用嘴呼吸没有多大关系,B符合题意.

C、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内的毛细血管能温暖气体的作用,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C不符合题意.

D、鼻腔内表面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能湿润气体的作用,所以用鼻呼吸比用嘴呼吸好,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D

【解析】外界氧气沿呼吸道进入人体,在肺泡处扩散到血液,即: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毛细血管,A正确;神经冲动的传递: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正确;尿液的形成:

血液→肾小球→原尿→肾小管→尿液,C正确;肺循环的流程图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D错误.

11.BCD

【解析】解:

呼吸道与呼吸相适应的特点是:

一、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空气中灰尘的进入,对空气有清洁作用;二、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和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和湿润作用;三、鼻粘膜内分布着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四、呼吸道中都有软骨做支架,保证了空气的畅通,此外气管、支气管的内表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起清洁空气的作用,因此能使吸入的气体变清洁的结构有鼻粘膜,气管、支气管内表面的纤毛、鼻毛,BCE正确.

12.咽白细胞两一肾小球

【解析】

(1)咽既是空气的通道也是食物的通道,既属于呼吸系统也属于消化系统,因此当我们呼吸时,雾霾颗粒进入人的呼吸道,我们会感觉到嗓子干涩,这是咽的作用.

(2)白细胞具有吞噬细菌,防御疾病的作用,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会明显增多,因此“某同学因雾霾天气吸入较多的PM2.5(微尘颗粒),引发支气管炎”,在血液中明显增加的成分是白细胞.

(3)当血液从肺动脉流入肺后,肺泡里的氧气经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进入肺泡;肺泡外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因此PM2.5会随着氧气进入血液,依次经过两层细胞,穿过两层细胞膜.肾脏中的肾小球是一个毛细血管球,也是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13.1肺2呼吸道清洁一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氧气膈肌收缩

【解析】观图可知:

a表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b表示的气体是氧气.c表示吸气,d表示呼气.

(1)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对吸入的气体具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2)肺是最主要的呼吸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各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都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图

(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

(一)中[3]膈肌应处于收缩状态.

14.形成对照实验平均越大①→②→③→④→⑤酸雨(或温室效应)

【解析】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该同学选择对不同车流量的时段进行采样统计”,目的是形成以采样时段为唯一变量的对照试验.

(2)一次采样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偶然性,设置重复组、求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因此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分别求出不同时段PM2.5浓度的平均值.

(3)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μm/m3;上班时段,车流量大,PM2.5的平均值为86μm/m3;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6μm/m3;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μm/m3.因此“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

(4)空气中的PM2.5经过①鼻腔→⑥咽→②喉→③气管→④支气管→⑤肺,因此出PM2.5“入肺”的途径(用箭头和序号表示):

①→⑥→②→③→④→⑤.

(5)“PM2.5的主要来源是人为排放”,再举出一个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环境问题如:

温室效应.

15.①鼻②呼吸运动

【解析】由图可知:

①鼻、②咽、③食道、④气管、⑤肺.

(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所以鼻是呼吸道的起点,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可见只有②咽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消化的通道,是气体和食物共同通道.

(3)肺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肺的通气,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16.呼吸道1鼻(或

鼻腔)6肺由大变小(或缩小)3喉2咽

【解析】

(1)如图,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组成,其中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粘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对吸入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作用;

(2)①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形成鼻涕;(3)⑥是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4)③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咽既是呼吸的通道也是消化的通道,鼻吸入的空气和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在吞咽时,会厌软骨盖住气管,呼吸暂停.吞咽完毕,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呼吸照常,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17.咽气管采样时段减少误差高

【解析】

(1)鼻腔位于呼吸道的起始端,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某人得了急性支气管炎,那么PM2.5进入肺的路线正确的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3)对三组数据进行求平均值的处理,这是为了减少误差;清晨时段,车流量最少,PM2.5的平均值为20.33微克/立方米;上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86微克/立方米;中午时段,车流量少,PM2.5的平均值为40.67微克/立方米;下班时段,车流量最大,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大.

18.变量求平均值越高1→3→2→4→5→6收缩

【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需要设计对照实验.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本实验中,研究的是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还需要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解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而在不同时段车流量不同,因此,本实验的变量是采样时段,其他条件都相同.

(2)取数据的平均值可以减少实验误差.另外,减少实验误差的办法还可以设置重复组等.

(3)下班时段PM2.5的平均值为98微克/立方米.如下: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高.

(4)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腔容积变大,肺随之扩大,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即:

外界气体→1鼻→3咽→2喉→4气管→5支气管→6肺.

(5)PM2.5“入肺”时,即吸气:

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因此7膈肌是处于收缩状态.

故答案为:

(1)变量

(2)求平均值

(3)越高

(4)1→3→2→4→5→6

(5)收缩

19.肺呼吸道湿润清洁一气体交换二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膈收缩呼吸运动气体扩散

【解析】分析: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呼吸系统的组成以及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等的知识,识图解答.

解答:

(1)、如图一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两部分.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

(2)、图二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图,图

(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3)、肺泡内的气体b氧气浓度高于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氧气的浓度,毛细血管中a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根据气体扩散作用的原理,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故b氧气由肺泡扩散到毛细血管中去,a二氧化碳由毛细血管扩散到肺泡中去.因此,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成分变化是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4)、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此时3膈肌和肋间肌处于收缩状态.

故答案为:

(1).肺

(2).呼吸道(3).湿润(4).清洁(5).一(6).气体交换(7).二氧化碳(8).氧气(9).二氧化碳(10).膈(11).收缩(12).呼吸运动(13).气体扩散

20.

(1)D

(2)二氧化碳动脉(3)膈肌舒张大于

【解析】图中1是肺,2是呼吸道,3是膈肌,4是肺动脉,5肺静脉.

(1)如图甲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图,呼吸系统包括2呼吸道和1肺组成.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2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构成,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