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4268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x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适合东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

本文所指的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

在该区域内,既有大兴安岭、长白山等山地,也有东北平原等平原地形,重点流域有辽河和松花江。

大部地区天气以干旱、多风,冬季较长而严冷为主要特征。

该区域的农村村落规模通常较小,村落间的间隔较远。

由于地区差异,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目前大部分农村尚没有污水处理设施。

该区域地理、天气与经济发展特征决定冬季低温是影响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效能的重要因素。

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及当地环境条件,东北地区可采用的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包括:

化粪池、厌氧生物膜、生物接触氧化、土地处理、人工湿地、氧化塘等技术。

化粪池是一种利用沉淀和厌氧微生物发酵的原理,以往除粪便污水或其他生活污水中悬浮物、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为主要目的的小型污水低级处理构筑物。

化粪池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施工、造价低、维护治理简便、无能耗、运行用度少、卫生效果好等。

其不足之处是沉积污泥多,需定期进行清理;沼气回收率低,综合效益不高;处理效果有限,出水水质差,一般不能直接排放水体,需经后续好氧生物处理单元或生态技术单元进一步处理。

化粪池可广泛应用于东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低级处理,特别适用于生态卫生厕所的粪便与尿液的预处理。

厌氧生物膜池是通过在厌氧池内填充生物填料强化厌氧处理效果的一种厌氧生物膜技术。

其优点是投资少、施工简单、无动力运行、维护简便,而且池体可埋于地下,其上方能覆土种植植物,美化环境。

其不足之处是对氮磷基本没有往除效果,出水水质较差,须接后续处理单元进一步处理后排放。

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东北地区各区域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人工湿地或土地渗滤处理前的处理单元。

生物接触氧化池是生物膜法的一种。

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少,无污泥回流,无污泥膨胀;生物膜内微生物量稳定,生物相丰富,对水质、水量波动的适应性强。

其不足之处是加进生物填料导致建设用度增高、可调控性差、对磷的处理效果较差。

该方法适合东北地区农村单户、多户或村落污水处理。

土地渗滤处理系统是一种人工强化的污水生态工程处理技术。

它的优点是处理效果较好、投资用度少、无能耗、运行用度很低、维护治理简便。

其不足之处是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而且设计不当轻易堵塞、污染地下水。

该方法适合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与农业或生态用水相结合,不仅可以治理农村水污染、美化环境,而且可以节约水资源。

同时可以查***污水处理工程网更多技术文档。

#p#分页标题#e#人工湿地是一种通过人工设计、改造而成的半生态型污水处理系统。

其优点是投资用度省、运行用度低、维护治理简便,而且可以美化环境、调节天气、增加生物多样性。

其不足之处是污染负荷低、占地面积大、设计不当轻易堵塞、处理效果受季节影响、随着运行时间延长除磷能力逐渐下降。

人工湿地适合在资金短缺、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

氧化塘又名稳定塘或生物塘,是一种利用水体自然净化能力处理污水的生物处理设施。

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出水水质好、投资本钱低、无能耗或低能耗、运行用度省、维护治理简便。

其不足之处是负荷低、污水进进前需进行预处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随季节波动大、塘中水体污染物浓度过高时会产生臭气和滋生蚊虫。

氧化塘适于中低污染物浓度的生活污水处理,适用于有山沟、水沟、低洼地或池塘,土地面积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

更多资源news.h2o123

第二篇: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

摘要。

农村的生活污水,是造成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也是造成湖泊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污染物浓度低的特点,介绍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土地渗滤处理系统和生物滤池技术等,以及几种工艺先进、具有推广价值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原理、技术特点,为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现状处理技术对策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生活污水引起的环境污染日趋加重。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每年约为80亿~90亿t,且不断增加,但处理情况却不容乐观。

96%的村庄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造成农村环境的严重污染,成为农村水源地潜在的安全隐患,加剧了淡水资源的危机。

因此,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研究,寻找适合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和运行模式,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农村生活污水概述

农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生活过程中粪便及其冲洗水、洗浴污水和厨房污水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农村分散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

农村生活污水含有机物质、氮(n)磷(p)营养物质、悬浮物及病菌等污染成分,各污染物排放质量浓度一般为:

codcr为250~400mg/l,氨氮为40~60mg/l,tp为2.5~5.0mg/l。

与城镇污水处理相比,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其自身特点。

首先,农村地区技术经济基础薄弱,缺少重组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污水处理设施的日常运行和维护难以保证。

其次,农村生活污水在排放方式、水质和水量方面具有自身特性,主要表现在:

面广分散,收集困难;水量变化大,排放不均匀;可生化性好,几乎不含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近年来国外的专家学者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越来越关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逐渐成熟,工艺呈现出多样性。

现阶段,我国小城镇污水处理率还不到10%,农村地区生活污水的处理率更低,绝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国内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随着三河、三湖污染的加重才刚刚兴起,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较少,很多处理技术也仅仅处在示范研究阶段。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存在一个较大的难点,即基建投资以及运行费用较大,农村经济实力以及技术力量很难满足常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技术要求等。

因此,急需要开发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污水资源化技术,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工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1技术选择原则

农村地区经济技术薄弱,缺少充足的资金和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不能照搬或套用城镇污水处理模式,须结合农村实情和生活污水特点科学决策。

在具体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方式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不能拘泥于一种或几种模式,关键要根据镇村的功能、人口、地形地貌、地质特点、气候、排放要求和经济水平等,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因地制宜地选择简单、经济、有效的处理技术。

如在经济发达、用地受限的镇村,可以选择由厌氧、好氧组合而成的一体化处理设备;在用地充裕、气候适宜的镇村,可以选择人工湿地、稳定塘等生态处理技术。

(2)维护管理简便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发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投产后无法实现科学维护与管理的现象。

因此,在农村宜选用维护需求量少、日常管理简单的处理技术。

(3)运行费用低廉

目前,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十分有限,缺少稳定经费来源,城镇污水处理中最常采用的好氧处理技术因运行费用高,在农村地区推广应用受到一定局限。

因此,在条件允许的地区,应尽可能采用生态或厌氧处理法,做到污水处理能耗的最小化。

(4)工艺流程简单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规模小,维护管理不容易到位,因此其工艺流程不能太过复杂,要尽量减少工艺环节,以便于运行管理。

一般来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最好不设初沉池和二沉池,可采用较大体积的均化池代替调节池和初沉池,利用生态处理法或生物膜法省去二沉池。

3.2技术方法

根据以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原则,目前适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有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土地渗滤处理系统、稳定塘处理系统、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生物滤池技术等。

3.2.1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

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技术是利用有机物厌氧发酵的原理,在厌氧和兼性厌氧的条件下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在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实践中,是最通用、节俭、能够体现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的生活污水处理方式。

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机物经厌氧发酵后产生沼气,发酵后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机物,达到净化目的;产生的沼气可作为浴室和家庭用能源;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污水可用作浇灌用水和观赏用水。

在我国,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主要用于取代传统的化粪池,漆贯学等的课题研究认为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的主要问题包括工艺设计不合理,运行稳定性

难以保证,处理效果不及二级污水厂等。

毛华海对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池型、工艺改进进行了初探,提出了改进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处理效果的3个方向。

目前,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艺已较为成型,曹军等对其工艺流程及施工流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3.2.2土地渗滤处理系统

土壤渗滤处理系统是利用自然系统的净化功能,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土层中,通过“土壤-植物”系统的生物、化学、物理的吸附、固定,对污水资源及n、p等营养元素再利用,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

常用的技术有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和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3.2.2.1慢速渗滤处理系统

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将废水利用到耕作土壤中,达到处理的目的,同时可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

慢速渗滤处理系统渗滤速度慢,以污水的深度处理和利用水、营养物为主要目标,故污水净化效率高,出水水质优良,基本不产生二次污染。

早期的慢速渗滤处理系统的研究主要以玉米-小麦系统的研究为主,这种工艺对氮的去除率达到70%,磷的去除率达到50%,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收益。

但考虑到传统的慢速渗滤系统的污水投配负荷一般较低,赵建芬等进行了污水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改进的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改进的慢速渗滤土地处理系统对悬浮物、有机物(codcr)、氨氮、总氮、总磷有很高的去处效果,分别达到了51.55%、

3.2.2.2人工快速渗滤系统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是在传统快速渗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技术,它采用天然河沙作为主要渗滤介质,并掺入一定量的特殊填料,不仅继承了土地处理工艺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低,操作方便,管理简单的优点,和传统工艺相比,还大大地提高了水力负荷,不受土地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工艺实用性,被认为是解决小流量生活污水的最适合、最可靠的途径。

人工快速渗滤系统采用干湿交替的运转方式,传统的快速渗滤系统,一般采用1~3d淹水和4~10d落干的方式运行。

邵坚等对人工快渗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通过缩短淹水周期,加大系统淹水和落干的频率,可以明显改善人工快渗系统的污染物去除效果。

至今,人工快速渗滤系统污染物的去除机理尚未研究清楚,但普遍认为是在过滤截留、吸附和生物降解的协同作用。

3.2.3稳定塘处理系统

稳定塘是一种经过人工修整而且设有围堤和防渗层的池塘,它主要利用水生生物系统,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

这种工艺基建费用低,运行费用低,无污泥处理,但同时存在有机负荷低、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受气候条件影响大的缺点。

为了提高稳定塘的处理能力和效果,研究者们提出并发展了高效藻类塘,最大限度地利用藻类产生的氧气,充分利用菌藻共生关系,对污染物进行高效处理。

目前我国已在太湖地区建立了高效藻类塘系统处理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3.2.4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是一种为处理污水而采用工程手段模拟自然湿地系统建造的构筑物,在构筑物的底部,按一定的坡度填充选定级配的填料,如碎石、沙子等,在填料表层土壤中种植一些对污水处理效果好、成活率高、生长周期长、美观以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通过生态处理系统内的微生物和水生植物的协同作用,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人工湿地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处理系统,可用作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它的净化机理比较复杂,植被系统起着重要的作用。

li等在太湖地区建立了水稻湿地系统,研究表明水稻湿地系统不仅具有对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而且还能节省化肥的使用和灌溉的水量。

同时,填料也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净化磷素污染物有重要作用。

以上海市农村地区为例,人工湿地得到了广泛应用,9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出水皆能达标排放。

3.2.5生物滤池技术

生物滤池,是一种内部由碎石或塑料制品等惰性过滤材料填充,材料表面生长生物群落,污水与填料表面上生长的微生物膜间隙接触,得以去除的生物反应器。

其最大的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具有池容小、占地面积小、出水水质好和流程简单等优点。

童晶晶等研究表明,高效功能陶粒用作填充材料,生物滤池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此外,有研究者将生物物种蚯蚓引入生物滤池构成蚯蚓生物滤池,它是根据蚯蚓具有吞食有机物、提高土壤通气透水性能和促进有机物质的分解转化等生态学功能而设计的。

在我国最早是陈旸等对其进行了研究,利用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初步试验的结果表明,当表面水力负荷为1m3/(m3·d)时,以细木屑、泥炭、石英砂为滤料,污水的codcr、bod

5、ss去除率分别为72.4%、72.8%、90.5%;以粗木屑、泥炭、石英砂、谷壳为滤料,污水的codcr、bod

5、ss去除率分别为80.5%、

3.2.6组合工艺

任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都有它的不足之处,为了取得更好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往往将两种或多种处理技术进行联用,以期达到处理效果和经济性的最佳组合。

唐晶等将生物和生态技术进行组合,对处理农村生活污水进行了研究,利用厌氧/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水生蔬菜型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取得了较好的去除效果,且处理效果很稳定。

在云南泸湖当地的农村地区,也使用到了生物/生态技术,将氧化沟与人工湿地联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吴迪等将厌氧工艺与生物膜技术结合,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良好,可用于农业灌溉和观赏性景观河道用水。

武汉大学也有关于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研究,研究证明了ist(innovativeseptictank)+cmfb(poundmediafilterbed)系统是一种处理生活污水可行的工艺。

4建议与对策

4.1加紧相关政策落实

大力推行乡村清洁工程和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等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落实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以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有关政策、规划和措施,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4.2加强应急处理能力建设

对农村环境问题上加强组织领导和应急保障,完善应对方案和措施,搞好组织协调、应急物资保障和现场应急处置,积极开展污染源受损情况排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判断,确保生活污水污染控制在最低限度。

加强相关应急能力建设,建立相关组织协调体系,为农村污水处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4.3加快相关技术研发

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迫切解决。

目前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还处于实验模拟阶段,因此,需要联合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科研攻关力量,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加快开发高效、低能耗、低成本的污水资源化技术,提高污水处理效率;引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与工艺,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4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只靠单户农民很难实现,政府部门更需要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投资力度。

除了采取国家扶持、地方资助的方式外,还需要多渠道筹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与运行的资金,建立专项资金,形成多元化投入,为保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

5小结

为改变农村生活污水无序排放现状,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农村生活污水的管网收集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前提,开发投资节省、运行费用低、操作管理简便的适用技术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关键,落实建设资金和运行费用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保障,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尽快建立相关标准及技术规范,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农村污水治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苏东辉,郑正,王勇,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2x

[2]傅阳,纪荣平.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j].污染防治技术,202x,24

(2):

39-41.

[3]孙铁珩,周启星,李培军.污染生态学[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2x.

[4]郭伟,李培军.污水快速渗滤土地处理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2x,5(8):

1-7.

[5]何小莲,李俊峰,何新林.稳定塘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2x,18(5):

75-77.

[6]陈长太,王雪,祁继英.国外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给水排水,202x,19:

105-106.

第三篇:

桐庐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施操作指南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桐庐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施操作指南》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年七月十七日

桐庐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实施操作指南

根据《关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试点与农家乐污水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桐政办〔202x〕81号)精神,为有效指导和推进我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整村推进工作,在总结分析近年来我县农居点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农村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操作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桐庐县范围内未能纳入县城、乡镇(街道)污水处理厂(站)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户少量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工程。

二、处理原则

根据农村所处区位、人口规模、集聚程度、地形地貌、给排水特点、经济承受能力等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

1、分类处置

积极推广分散式人工湿地就近收集处理模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集污水处理与绿化景观相结合。

对于居住集中、人口规模较大、无闲置土地推行分散式人工湿地处理模式的村,宜通过铺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生活污水,采用无动力厌氧生物处理技术进行处理。

有条件的农村应配套人工湿地吸收处理,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2、资源利用

充分利用农村闲置地,采用强化人工生态湿地处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降低能耗,节约成本,湿地植物的选择和布局兼顾景观绿化,有效提高农村绿化率。

对于养殖户较多的农户或农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用沼气池处理模式,所产沼气作为清洁能源有效利用,沼液用做农林作物有机肥。

3、经济适用

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力求处理稳定可靠、运行维护简便、经济合理。

三、实施计划

根据我县农村实际,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方针,确定年度实施计划与任务,科学合理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力争202x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

今年被确定为整村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的行政村,应根据村内农居点的分布状况,尽快确定好污水处理模式和建设个数,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计划表》(见附件1)和全村工程平面分布图,提交所在乡镇(街道)、库管委(以下简称乡镇)审核,报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治污办)审定后实施,并作为验收拨款依据。

202x年开始,需要开展整村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行政村,应填写《农村生活污水整村推进工程实施申请表》(见附件6),编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计划表》附全村工程平面分布图,在上一年11月底前向所在乡镇提出申请。

所在乡镇接到申请后,对材料进行审查核实,根据县治污办下达的各乡镇整村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计划,择优确定治理行政村并附相关材料报县治污办审定后实施。

四、管理要求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管网铺设、污水收集到治理工艺的选择及设施的建设等技术要求高,工程隐蔽性强,参与部门多。

同时,每一个行政村因农居点分布复杂,同时需要选择不同模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因此需要因地制宜,对不同模式采取不同的管理要求。

(一)人工湿地模式管理要求

1、工程规模。

人工湿地模式基本以10户以下分散式就近收集处理为主,特殊情况下可经批准后放宽至10到20户。

2、工艺流程。

污水收集沉淀——简易厌氧——湿地处理——清水排放。

3、工程结构和体积:

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主要是通过沙滤和植物根系吸收分解污染物的方法处理污水。

湿地处理系统分三部分:

前面是污水收集沉淀池和简易厌氧池,中间是湿地处理池,最后是处理后清水排放池;收集沉淀池、简易厌氧池并列与湿地处理池联体呈长方形,沉淀池和厌氧池内壁应当比湿地处理池深0.2米左右,池容根据每人不少于0.2立方米计算;中间的湿地处理池是污水处理系统,湿地部分池容必须根据每人不少于0.5立方米计算,池内壁高度掌握在1米左右(湿地处理池面积越大,处理效果越好,各村在实际确定具体工程面积时,要充分考虑各工程纳管农户实际产生污水量、污水浓度和可用土地面积),清水排放池设置主要方便观察和取样,不需要大。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可以适当考虑纳入少量农户养殖污水一并处理,一个5户左右农户的湿地处理系统最多只能纳入二头猪或一头牛的污水,每头猪增加厌氧体积0.5立方米和湿地体积1立方米左右,每头牛增加厌氧体积1立方米和湿地体积2立方米左右,厌氧和湿地,纳入前还必须经过干湿分离和适当厌氧。

(需要纳入养殖污水处理的,需事先申请,经县治污办审核同意后施工,增加的费用另行补助)

4、工程施工。

工程施工一般应按照规定实施招投标,但考虑分散式人工湿地量多面广,工艺简单,单体投资较少,实效性强,需要进行日常维护,因此需要将施工技术阳光化,让村民都能知晓其中原理,以便今后懂得维护,确保实效。

在前期试点经县治污办、监察局统一核算成本后,也可经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报乡镇纪委同意,采取村招聘技术较好的泥水工,统一参加县治污办的技术培训和实地传授施工技术,掌握具体施工技术要求,村干部、村民代表实地观看懂得其中原理,然后由村委组织施工。

施工过程中,为节约成本和保证工程质量,管网采购建议由各乡镇组织统一招投标,往湿地处理池放置填料也可由乡镇组织专业人员统一进行。

(1)管网施工。

分散式湿地污水管网应按照方便收集、管线短,埋深小、重力自流排出的原则布置,原则上提倡使用国家标准pvc实壁管,管径大小根据污水量确定,确保畅通不堵塞,必须采取雨污分流、防晒、防冻等措施,提高管网使用时间;卫生厕所污水经过三格式化粪池接出,接入前应全面检查化粪池体的防渗状况,存在渗漏现象的应加以改造,厨房污水接入前最好设置窨井和滤网,确保除去固体物的污水进入管网到收集沉淀池。

(2)主体设施施工。

处理设施的选址应选择在相对需处理污水农户地势较低的地方,管网收集流向需有一定的坡度。

主体工程施工必须考虑水池的防腐、防渗和防漏等问题,要求水池底板采用钢混结构,池壁建议现浇或使用实心砖;污水收集池上加密封盖,防止雨天清水进入污水池溢出,夏天滋生蚊蝇污染环境,密封盖要方便移动,便于清掏固体沉淀物,同时密封盖上还要留观察口,便于日常观察和采样。

湿地处理池内搁板、管网铺设、填料布置必须严格按设计技术要求设置。

清水排放池要设置美观,方便观察和采样,内壁砌白色瓷砖。

(3)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应选用植物在不同季节交替生长,具有耐水、根系发达、多年生、耐寒,吸污强的特性,兼顾观赏性、经济性,取得污水处理和提高绿化的双重实效。

同时,为提高绿化景观效果,建议在湿地主体池四周适当延伸绿化面积。

5、工程监督。

村民代表成立监理小组对施工质量实施监督,所在乡镇和县治污办也要成立专项督查指导组对各村的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和指导,在监督过程中,一经发现没有严格按照施工要求规范操作,偷工减料影响工程质量的,对发现部分予以返工,同时对已建工程抽检,所增加费用由责任人或村集体承担。

6、工程验收。

分散式人工湿地工程量多面广,又属地下隐蔽工程,为确保质量,需验收的环节较多,必须采取一池一档和县、乡、村分批分阶段进行验收。

验收工程编号以当初提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计划表》和全村工程平面分布图,确定的编号为准,每个工程施工前后和每个验收节点必须提供照片归档。

(1)工程施工阶段验收。

该阶段需要验收的节点较多,又非常重要,各乡镇要严格督促各村监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