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370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

《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docx

终稿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项目解决方案

物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应用与实施解决方案

 

第一章物联网概念

一.物联网的定义

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是在“互联网概念”的基础上,将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的一种网络概念。

其定义是:

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物联网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CPU;5、要有操作系统;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7、要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二.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内每个产品都有一个唯一的产品电子码,叫做EPC(ElectronicProductCode),通常EPC码被存入硅芯片做成的电子标签内,附在被标识产品上,被高层的信息处理软件识别、传递、查询。

RFID即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作为条形码的无线版本,RFID技术具有条形码所不具备很多优点。

特别是电子标签技术与产品电子编码EPC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是当今后物联网应用的主要技术。

2.1EPC

EPC的全称是ElectronicProductCode,中文称为产品电子代码。

EPC的载体是RFID电子标签,并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EPC旨在为每一件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实现全球范围内对单件产品的跟踪与追溯。

EPC是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综合的系统。

2.2RFID

RFID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射频电磁波通过空间耦合(交变磁场或电磁场)在阅读器和进行识别、分类和跟踪的移动物品(物品上附着有RFID标签)之间实现无接触信息传递并通过所传递的信息达到识别目的的技术。

RFID是一种利用电磁能量实现自动识别和数据捕获技术,可以提供无人看管的自动检测与报告作业。

RFID物品识别的目标是为每一物理实体提供唯一标识。

它与传统条码技术相比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1)唯一标识。

条码只能识别一类产品,而无法识别单品,因此条码容易伪造。

RFID却可以为单品提供唯一标识。

(2)读取方便。

条码是可视传播技术。

即扫描仪必须“看见”条码才能读取它,这表明人们通常必须将条码对准扫描仪才有效。

相反,无线电识别并不需要可视传输技术,射频标签只要在识读器的读取范围内就可以了,甚至可以穿过外包装进行识别。

这大大减少了人的参与,提高了识别效率。

(3)长寿耐用。

纸型条码容易破损和受到污染。

而RFID电子标签可以应用于粉尘、油污等高污染环境和放射性环境。

(4)动态更改。

条码信息一旦需要更改就必须重贴,而RFID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可以编辑,便于更新。

(5)可扩展性。

RFID电子标签存储的是电子数据,在需要的时候可以改变其中的编码结构,便于升级。

(6)RFID电子标签可以设置密码,保密性强。

第二章物联网发展及现状

一.物联网发展

1.1物联网的发展

1991年IBM提出物联网概念;

1999年,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提出了,“传感网是下一个世纪人类面临的又一个发展机遇”。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

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

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

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作为仅有的两名代表之一,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提出“智慧地球”这一概念,建议新政府投资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

2009年2月24日消息,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钱大群在2009IBM论坛上公布了名为“智慧的地球”的最新策略。

1.2国内物联网政策

为了加快我国物联网快速发展,国家相继推出了物联网和物联网相关技术的政策:

2006年,由科技部、发改委、商务部、信产部等15个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

《信息产业科技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20年中长期规划(纲要)》中将“智能信息处理和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确定为我国需要重点突破的核心技术,其发展目标包括“重视RFID、传感器网络等物与物通信网络技术的研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打造完善的产业链;

信息产业部将RFID工程列入“十一五”期间信息技术应用的六大专项工程,在商贸、海关、民航、铁路、公路、水运、邮政、钢铁、石化、汽车、建材、农业、金融、税收等领域推广应用RFID技术和基于RFID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物联网”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意味着物联网的发展进入了国家层面的视野。

1.3国内物联网应用

国内多个领域和都已使用成熟的物联网产品,中国的物联网(传感网)在一些行业领域得到初步应用,包括电力、智能交通、医疗卫生、家庭安防、重点区域防入侵、工业控制、农业、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包括:

机场防入侵传感网试验工程二00八年一月在上海浦东机场完成,当年四月就通过验收;上海市公共安全传感网平台成功应用于上海、宁波、嘉兴段的北京奥运火炬接力,并在上合组织六国峰会、特奥会国家元首的保卫中得到应用;基于低、高速传感网的太湖水质监测系统已投入使用;基于传感网的智能交通系统在流量监测、红绿灯控制、停车信息服务等方面已投入应用,部分产品还打入北美市场。

中国物联网技术发展与国际同步,利用物联网技术,上海世博会园区的防入侵系统正在工程实施中。

1.4国外现状和发展

在国外及欧美国家对于“物联网”的非常重视,据资料显示,美国的奥巴马政府对更新美国信息高速公路提出了更具高新技术含量的信息化新的方案,欧盟发布了下一代全欧移动宽带长期演进与超越以及ICT研发与创新战略,而在日本政府紧急出台了数字日本创新项目ICT鸠山计划行动大纲,同时,澳大利亚、新加坡、法国、德国等其他发达国家也加快部署了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的步伐,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受到信息化的深刻影响。

在不久的将来,也许在未来的3—5年之内,更具智能性的信息基础设施逐步与传统的基础设施融合,更加智能化的网络也将会逐步得到普及。

  

第三章物联网金融发展战略方向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我国信息产业振兴规划,都将物联网及相关技术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加快建设物联网已经提升为国家战略。

物联网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已成为提升未来国家竞争力的突破口。

物联网的产品已应用到金融业的各个领域。

在安防、联网收费、支付、内部管理等领域都能见到物联网的身影。

最新的一项物联网便民技术应用,是电信智能卡与银行电子钱包功能整合后,推出的移动支付服务,通过手机支付给用户带来更好更新的体验,而手机支付只是物联网在移动电子商务领域迈出的一小步。

中国银联3月16日宣布,由中国银联联合有关方面研发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目前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试点区域已扩展至上海、山东、宁波、湖南、四川、深圳等六省市。

这预示着手机支付已经开始进入规模化。

物联网带来的手机支付具备四大优势:

一是远程支付功能更加强大。

银行卡网上银行所具备的所有支付功能,如转账、消费、查询等都能实现。

二是支付服务更加全面。

在商户使用时,不仅支持小额支付,而且支持大额支付。

三是商户受理环境不断完善。

目前中国最大的手机现场支付商户群已经在银行卡产业内初步形成,2010年底前商户数量预计可达10万家。

四是技术支持安全可靠。

2007年原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和中国移动成立联合工作组,发布了《国家移动电子商务试点示范工程总体规划》,确定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便百姓生活和带动战略产业发展三大目标。

新的技术和政策给金融业的管理方式、支付方式手段和业务运作流程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更新和巨大的市场空间,物联网作为一次的信息技术革命对各个行业各个方面都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第三章金融行业应用案例

一、金融业人员(来客)定位、管理解决方案

目前的金融安防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了人防、物防、技防等多方面的安全防护措施,提供录像监视、门禁控制等多方位的安全防护机制。

但就人员实时监控手段来说比较单一,通过录像监视人员活动,其效果更多的体现在事后监督环节。

通过采用RFID技术,实现人员(包括外来访客)的主动式实时监控,可以从根本上转变人员管理方式,为业务安全防护提供一个自动、简易并且强有力的人员监控管理手段,并实现无纸化,从而彻底取代现有的手工或者半手工的管理方式。

1.业务新思路

一般企业的传统的外来访客管理流程如下:

1.访客登记取得访客单副本

2.在保安处抵押证件换取访客证

3.进入企业内部办事

4.出门前需接待人在访客单上签字

5.交还访客证及访客单换回抵押证件

为消除现有管理系统上的弊端,可将外来访客或员工管理的需求归结如下:

1.主动式管理。

实现对于人员的实时跟踪管理,以局部区域为单位,对人员实施监控。

要求做到实时掌握人员所在区域,实时掌握某人何时进入该区域以及何时离开该区域,同时不需要被监控人员主观配合。

2.历史信息管理电子化。

将人员信息及行动记录以电子化的方式保存在数据库中,以方便管理人员实时查询及日后的历史查询。

彻底取代以往纸张式保存人工管理查询的方式。

3.与监控录像相关联。

提供可按时间,姓名等方式查询的历史数据,并且与录相监控画面相关联从而为无法及时发现的偷窃及破坏行为提供有力的线索及证据。

2.解决方案

采用RFID人员定位软件产品,实现与现有监视录像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等不同安防系统的全面整合,可以实现对人员(包括外来访客)的有效监控和管理。

通过部署RFID人员定位系统,可以很好的支持RFID数据的快速、及时、高效的采集,并通过结合简单明了的用户反馈设施(譬如声光设备,液晶屏等),有效监控和管理受控人员,同时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维护,提供一致、高效的数据查询机制,实现对历史监控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方案采用的RFID相关硬件产品,建议采用以下配置。

采用2.45GHz频率的有源射频系统。

因为人体对无线电波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而普通的无源射频技术因为功率较低,穿透能力较弱,应用于人员管理时,容易造成射频标签无法被正常识读;而有源电子标签内装有电池,标签的工作电源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一般具有较远的阅读距离和较强的穿透能力,可以穿透所有的非金属物质,人体的遮挡也不会造成标签的识读错误。

而且可以确保每个运动方向的人员的信息都能够有效地被自动采集到,不需要出入人员主动进行配合,效果较好。

其物理部署架构如下:

在远程监控现场(譬如大门和关键区域),部署RFID硬件设备(RFID阅读器和天线),一旦人员进入受控区域,其有源标签就会发送信息给阅读器,上传给人员定位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或存储。

以上为RFID人员定位系统的示意图,其天线的具体布置方案应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实施。

1.大门受控区域

每个大门使用一台RFID阅读器,实现人员进出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两个天线分别安装在大门内部和外部,调整无线射频控制范围,使两个天线的监控区域分别覆盖门内和门外的进出通道。

当携带射频卡的员工通过大门时,其人员卡内的信息将被大门内外的两个天线依次采集到,并由中间件传输到后端系统。

对人员的进出判断由软件系统依据内外天线采集数据的先后顺序确定。

例如:

外部天线为天线A,内部天线为天线B。

当人员卡数据的采集顺序为天线A、天线B时,系统判定为入;反之,当顺序为天线B、天线A时,则系统判定为出。

也可以根据人员的行动轨迹判断进出。

2.过道或其他受控区域

在过道或受控区域部署RFID阅读器,调整阅读器的射频控制距离。

当携带射频卡的人员进入这受控区域时,其射频卡的信息被自动采集并通过中间件传输到后端系统。

后端系统可以实时完成对采集数据的统计分析,显示人员当前所在的区域。

3.业务功能

可实现的基于RFID技术的相应业务功能如下所示,同时,客户可以基于自身的业务需要提供更丰富的功能实现。

1、RFID人员卡分配和回收流程,提供人员信息录入界面。

2、实时监控各区域内人员,通过图像化方式查看所有被监控人员的状态。

3、提供人员定位历史的多样化查询机制及报表显示,譬如人员所在区域实时查询,按区域实时查询人员信息,按姓名、单位、性别等关键字查询历史记录,按时间范围查询历史记录。

4、根据时间和区域,在地图上查看被监控人员的行动轨迹及停留时间。

5、电子地图可随意更换,动态设置RFID阅读器在地图上的位置。

6、提供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机制,为不同级别的管理人员提供不同的信息展现。

三、银行安防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现金柜的安全、管理和运输追踪是银行不可缺少的安全管理环节,也是银行安防管理的重点也是要点环节,细小的安全管理环节疏忽就可能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威胁到人员的安全,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造成恶略的社会影响。

银行数据中心的资产不同于一般的IT资产,数据中心资产的安防管理和资产的管理也非同一般的安防、资产管理,因为数据中心所涉及的信息非常的重要和敏感,即便是微小的事故和差错,都可能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行业数据中心的设备也成倍的增长,但是数据中心的设备管理依旧采用纸面单据定时巡检的方式,巡检人员进入数据中心的权限依然靠传统的人员授权登记。

数据中心管理人员劳动强度明显增大,但仍无法实现实时监控,只能待问题出现后进行补救。

数据中心资产在管理上也曾尝试使用条码管理系统,由于条码自身易污损、可被复制、无法定位的局限,仍然需要大量人员的人工操作来完成对设备的管理,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时监控。

1.业务新思路

采用RFID自动识别技术及网络和“安全管理软件平台”,为金柜、人员、数据中心资产等重要人员、业务和资产监控提供更快,更仔细,更准确的日常管理。

实现了实时的金钱柜、人员、重要资产的监控、定位、自动记录、自动盘点等功能。

形成以FRID识别技术为核心,网路和软件为传输和管理媒介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相互通信与交流的“安防与管理平台”。

通过地区间各个“网点”的网络互联,真正实现“金融安防管理的物联网”。

2.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通常都是在一个有限的区域里高密度地集中放置昂贵的设备,且温湿度等基础环境均非常的良好,数据中心的基础环境非常有利于应用RFID技术,这种环境可以降低部署RFID的成本,并提高其效率。

RFID射频识别技术,主要由读写设备和电子标签组成,读写设备和电子标签之间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获取其相关的数据,从而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应用系统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处理。

该技术具有读取距离远、穿透能力强、抗污染、效率高(可同时处理多个标签)、信息量大的特点。

利用RFID的上述原理和特点,对机柜及其内部设备等固定资产加装RFID电子标签,机房出入口及机柜内部安装RFID识别设备,再结合软件平台,实现资产全面可视和信息实时更新,能够实时监控资产的使用和流动情况,具体体现为设备所在位置实时查询,设备移动跟踪记录,报警;设备的管理统计报表等管理目标,建立一套先进的、规范的、优化的管理机制。

现金柜上粘附了专用于粘附金属的有源RFID标签,该标签采用了专有的空中接口协议用来与连接到一对安装在银行入口处的单向天线的RFID读写器通信,以检测每个现金柜的离开和抵达。

全方位天线也被安装在银行内,来追踪内部现金柜的踪迹。

现金柜管理系统采用RFID技术来追踪并跟踪整个银行的现金柜在部门之间的传送。

现金柜中往往装有大量现金,因此在传送时,需要一名警卫陪同。

采用了RFID技术之后,当现金柜抵达银行时,保安会被提醒此信息,并采取相关的安全措施。

此外现金柜确切的运送路线也可查询,极大地提高了安全性。

每个标签定期发出唯一编码信号,现金柜位置不断更新并存储在该应用程序的数据库中,还可以用来确定行动路径。

2.1系统组成和架构

银行安防管理平台总体架构:

银行安防管理平台由电子标签、读写器、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组成。

下图是一个数据中心资产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

机柜内的每台设备都装有RFID电子标签

每台机柜内都装有RFID识读系统,如下图所示:

机房出入口安装有RFID识读系统

工作人员使用手持式RFID读写器

人员监控定位由电子标签、读写器、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组成。

在远程监控现场(譬如大门和关键区域),部署RFID硬件设备(RFID阅读器和天线),一旦人员进入受控区域,其有源标签就会发送信息给阅读器,上传给人员定位软件系统进行处理或存储。

金柜监控定位由金柜专用电子标签、读写器、服务器和系统软件组成。

每个标签定期发出唯一编码信号,现金柜位置不断更新并存储在该应用程序的数据库中,可以用来确定行动路径。

2.2解决方案实现功能

银行安防与管理平台解决方案可实现如下功能:

2.2.1机柜内部设备监控

机柜内部安装RFID识读系统覆盖机柜内部设备的RFID标签;

系统可实时读取设备上的RFID标签;

当设备被操作和移动时,自动形成工作记录;

系统可根据预设的报警值,实现资产的监控报警。

2.2.2数据中心出入口监控

机房出入口安装的RFID识读系统,覆盖通道区域;

任何安装有RFID标签的设备在通过该区域时都会被系统识别到;

数据实时上传到监控平台,进行相应数据记录和处理。

2.2.3追踪服务器

建立设备设施数据库,把机房中的所有设备设施加入到该数据库中,以清晰管理各个设备设施,为监控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对设备的位置进行图形化管理;实现对设备的位置查询;

实时地、自动地对设备位置的变更进行记录;

为在监控界面动态显示各位置的设备,在新增设备时,可选择原有设备型号,或者新增设备型号,如果新增设备型号,需要提交该

设备正面实物的等比例照片;

报警功能由部署在监控节点的报警引擎实现;首先,建立告警策略库,为每个采集状态数据设置告警阈值;

每当采集到设备数据后,都调用告警引擎做阈值检查,判断是否触发告警;如果超过阈值(即设备的非法操作和移动)则引发告警;

触发告警后,在告警记录中增加一条记录,并向总控中心提交;同时,调用发送告警通知模块,向其它系统发送报警信息。

2.2.4追踪金柜

每个标签定期发出唯一编码信号,现金柜位置不断更新并存储在该应用程序的数据库中,可以用来确定行动路径。

四银行固定资产管理解决方案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银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具有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

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容易遇到过以下所列的问题:

1) 资产折旧数据不准确 

2) 帐面价值统计不准确 ---- 导致资产流失。

3) 繁重的盘点工作,耗时耗力 ---- 信息反映不及时,影响了工作效率,导致资产重复购置。

由于固定资产使用地点分散的特点,即使在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固定资产标签的制定、填写或打印、粘贴、资产状态的跟踪,盘点等工作的性质和工作量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变和改进,固定资产管理依然是手工和计算机管理相结合。

1.业务新思路

采用先进而成熟的RFID技术,赋予每个实物一个唯一的“资产全息身份证”标签,从而达到对固定资产实物在企业中的全流程环节进行跟踪管理。

解决了常见的帐、卡、物不符的现象,提高了资产盘点的准确性,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管理功能,达到全程全面、精准细致、及时动态的固定资产管理要求。

因此,引入射频标签来能效解决固定资产数据分散采集输入的瓶颈难题,这样才能将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功能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2.解决方案

2.1FRID资产管理系统组成架构和流程

RFID标签

RFID读写器

网点资产数据管理软件

总行资产管理软件

RFID固定资产管理除了常规资产管理流程外,主要有两大特色流程:

1)资产信息上行流程

资产信息上行流程主要实现资产录入、对资产信息管理的信息反馈。

资产设备粘贴带有RFID的资产标签。

读写器读取RFID标签内容,主要为资产信息和RFID唯一标识号码。

读写器上传数据至网点资产数据处理中心,网点资产数据中心自动处理并存储相关数据后将数据上传至总行资产数据中心。

下图为网点资产上传总行流程如下图所示:

2)资产信息下行流程

资产信息下行流程主要实现数据中心对资产操作和处理等功能操作。

总行资产数据处理中心或网点资产数据处理中心对资产进行操作处理,如资产变更、报废、毁损、折旧、分配使用部门、使用部门变更。

下图为总行对网点资产操作流程图:

2.2解决方案实现功能

RFID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如下主要功能:

1.资产日常管理功能

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新增、修改、退出、转移、删除、拆分、调拨,资产的运行、借用、领用情况,计算折旧率及残值率等日常工作。

2.通过RFID标签唯一码定义资产唯一编码功能

3.盘点功能

按照RFID阅读器中的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核对,并对正常或异常的数据做出处理,得出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并可按网点、部门生成盘盈明细表、盘亏明细表、盘亏明细附表、盘点汇总表、盘点汇总附表。

实物信息现场转移的功能;

4.固定资产报表生成与导出

根据网点、部门、时间等条件查询分类统计月(年)报、本月增加固定资产月报、本月减少固定资产月报、固定资产折旧月报(年报)、并提供导出和打印功能。

5.固定资产综合查询

可以对单条或一批固定资产的情况进行查询,查询条件包括资产卡片、保管情况、有效资产信息、部门资产统计、退出资产、转移资产、历史资产、名称规格、起始及结束日期、单位或部门。

动态查询结果导出功能。

6.资产折旧

包括计提固定资产月折旧、打印月折旧报表、对折旧信息进行备份,恢复折旧工作、折旧手工录入、折旧调整。

7.与财务工作有关的功能

8.系统维护功能

9.安全管理功能

10.远程通讯功能

提供无差错的远程通讯,实现通过内部网或专线准确的传递数据。

以RFID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的管理,除了具备常规固定资产管理所需的功能外,还具备一下特点:

对固定资产进行全程跟踪

快捷的资产批量转移和现场转移功能

高效的网络和远程数据传输

识别方便,可远距离识读

读取快速,可迅速在手持机里显示

读取准确,每个标示的固定资产都有唯一的标签

耐磨损标签,不易损坏,比条码更能接受环境的挑战

抗冲突性能良好,可瞬间大量读取

芯片内容可以重复写入 10000 次以上

 芯片内 2K 内存,可储存资产名称、状态等信息。

感谢

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