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322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docx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创设情境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及计算。

2、通过实际操作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3、结合具体的比赛情境,渗透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

4、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具操作(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想一想:

()里最大能填几?

()×5<28()×6<50

()×2<11()×5<38

二、操作探究。

(一)1、操作活动一: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

每份是几?

A、分后列式计算,指名板演,竖式计算10÷5=2 

B、集体订正,板书:

正好分完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分东西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2、操作活动二:

把13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

每份是几?

(1)教师启发引导:

让学生按照10÷5=2 的方法操作,观察把13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后什么新情况.

(2)认识余数概念,探讨算式意义。

把13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你是怎么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有没有分完?

每份是几?

还剩几根?

会列式吗?

(板书:

13÷5=)

教师用10÷5=2的方法类推讲解,对照分好的小棒,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被分的数是几?

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写?

每份是几,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分成了5份,每份是2,实际分掉了几根小棒?

(2×5=10)那么分掉的数“10”应写在什么地方?

13根小棒,分掉了10根,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

13根小棒减去分掉的10根,还剩3根,就说明13根小棒没有分完(板书:

没有分完)。

这个“3”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

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3,读作“2余3”.教师领读算式13÷5=2……3读作:

13除以5等于2余3。

(跟读、齐读)

(3)说说13÷5=2……3中各部分的含义及算式的意义。

13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下面的这个3表示什么?

算式13÷5=2……3表示什么?

余数“3”和除数“5”比较,谁小,谁大?

[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

因此,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的摆放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4)观察,比较10÷5 和13÷5这两道竖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

教师指出:

都是平均分的除法算式,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一种是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帮助学生弄清"余数"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的特点,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以获得鲜明表象,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之后,用语言来述说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有利于学生从感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高。

]

3、尝试应用(课件出示例2):

如果有23盆花,每组摆5盆,谁来猜一猜最多可以摆几组?

还余下几盆?

(先指名猜,后课件演示分组)这3盆还能不能摆一组吗?

为什么?

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1)、我们分组的过程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请你试着在纸上写一写。

(学生尝试板演,学生练习)

(2)、指名说算理,板演逐一订正。

①  23÷5商是几,商3行吗?

商5呢?

你是怎么想的?

(强调试商。

明确:

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5与4相乘最接近23,又小于23”,商4最合适。

②   “20”表示什么?

③   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

(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表示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表示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

4、巩固练习:

做一做(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小结:

试商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先要试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小于被除数,并且最接近被除数。

(二)教学例3,探索除数与余数之间的规律

1、分组练习,夺红旗。

2、指名汇报结果。

3、全斑交流,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余数<除数

4、巩固练习:

手势判断,说出理由并且改正(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归纳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1、生活小专家:

2、小小设计师

3、开放题,我会猜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没有分完

13÷5=2……3 23÷5=4(组)……3(盆)

正好分完

10÷5=2 

 

《有余数的除法》自评

本节课的成功所在:

1、《数学课程标准》提出:

“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教学活动。

因此在这节课例中,我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在第一次“10根小棒”分组活动的基础上,组织了第二次活动“13根小棒”,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体会有余数除法,发现可以分2份,还余下3根,而这3根不能再继续往下分。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

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

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

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

我觉得要及时总结经验;失败了我们也要认真总结、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以便于弥补不足。

课堂上,学生发言的范围还是比较窄,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

在理解有余数的除法时,没有让学生分析出商乘除数是已经分的,剩下的没分写下来叫余数。

让学生理解到位,我应该做适当的点拨。

 

《有余数的除法》说课稿

说教材分析:

  生活中,我们在平均分一些物品时常常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这两种情况是在实践中自然产生的。

二年级学习的《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的除法》主要是研究“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切实学好。

单元中共3个例题,例1的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回忆起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相关知识,然后着重对表内除法的竖式计算进行教学,这是进一步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基础。

例2是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教学,教材通过一个现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让学生着重理解余数的含义,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例3,则是探究余数与除数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因此在教学本课(例2、例3)前,我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动手操作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操作、观察、猜测和归纳等活动中形成自己的认识,并进而增强应用意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学会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感受余数要比除数小。

      3、通过动于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初步的概括能力。

  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2、能用笔算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说教学方法:

教法:

1、通过媒体演示操作,丰富感性认识,获得鲜明表象,从而建立余数概念。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综合,引导学生辩析其结果。

学法:

1、观察、比较、发现的方法

2、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

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学具操作(13根小棒)

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想一想:

()里最大能填几?

()×5<28()×6<50

()×2<11()×5<38

二、操作探究。

(一)1、操作活动一: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

每份是几?

A、分后列式计算,指名板演,竖式计算10÷5=2 

B、集体订正,板书:

正好分完

[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用分东西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2、操作活动二:

把13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

每份是几?

(1)教师启发引导:

让学生按照10÷5=2 的方法操作,观察把13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后什么新情况.

(2)认识余数概念,探讨算式意义。

把13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你是怎么分的?

为什么这样分?

有没有分完?

每份是几?

还剩几根?

会列式吗?

(板书:

13÷5=)

教师用10÷5=2的方法类推讲解,对照分好的小棒,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被分的数是几?

平均分成几份?

怎样写?

每份是几,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

分成了5份,每份是2,实际分掉了几根小棒?

(2×5=10)那么分掉的数“10”应写在什么地方?

13根小棒,分掉了10根,有没有剩余,在竖式里应写在哪?

教师强调:

13根小棒减去分掉的10根,还剩3根,就说明13根小棒没有分完(板书:

没有分完)。

这个“3”要写在横线下面,表示分剩下的数,这个没分完剩下的数,我们给它起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余数”.(彩笔板书“余数”)  

横式怎么写呢?

在等号后面先写商“2”,为了区分商和余数,在商2的后面先点六个点“……”,再写余数3,读作“2余3”.教师领读算式13÷5=2……3读作:

13除以5等于2余3。

(跟读、齐读)

(3)说说13÷5=2……3中各部分的含义及算式的意义。

13表示什么?

5表示什么?

2表示什么?

下面的这个3表示什么?

算式13÷5=2……3表示什么?

余数“3”和除数“5”比较,谁小,谁大?

[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还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

因此,放手让学生利用学具的摆放来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空间]

(4)观察,比较10÷5 和13÷5这两道竖式有什么不同?

小结:

教师指出:

都是平均分的除法算式,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一种是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像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

(板书课题)

[在教学中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

帮助学生弄清"余数"概念是这节课的重点之一。

针对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弱的特点,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丰富感性认识,以获得鲜明表象,从而建立"余数"概念之后,用语言来述说有余数的除法的读法,有利于学生从感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高。

]

3、尝试应用(课件出示例2):

如果有23盆花,每组摆5盆,谁来猜一猜最多可以摆几组?

还余下几盆?

(先指名猜,后课件演示分组)这3盆还能不能摆一组吗?

为什么?

这里剩下的3盆,就是余数。

(1)、我们分组的过程怎样用算式表示呢?

请你试着在纸上写一写。

(学生尝试板演,学生练习)

(2)、指名说算理,板演逐一订正。

①  23÷5商是几,商3行吗?

商5呢?

你是怎么想的?

(强调试商。

明确:

利用乘法口诀,可以想“5与4相乘最接近23,又小于23”,商4最合适。

②   “20”表示什么?

③   横式中的得数该怎样写?

(写除法得数时,要先写商4,表示4组(板书单位名称“组”。

)再在商的后面打6个小圆点,写上余数3,表示3盆(板书单位名称“盆”。

))

4、巩固练习:

做一做(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5、小结:

试商方法(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先要试着求商,想除数和几相乘小于被除数,并且最接近被除数。

(二)教学例3,探索除数与余数之间的规律

1、分组练习,夺红旗。

2、指名汇报结果。

3、全斑交流,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余数<除数

4、巩固练习:

手势判断,说出理由并且改正(判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三、归纳小结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

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要注意哪些问题?

四、巩固应用,深化理解

1、生活小专家:

2、小小设计师

3、开放题,我会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判决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