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263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1.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

《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docx

杨思卓总裁统驭之道

第一讲 治国之道与治企之道

“统驭”这个词,“统”指的是“抓总拿总”,大家对它的理解是一致的,但是“驭”字,会有很多的理解。

在古代,有两个相同意思的“驭”字,写法不同,一个是御林军的“御”字,一个是驾车的“驭”,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驾车(驾驭)。

孔子在谈自己的理想的时候,有人问:

“你的理想是什么,值射乎?

值御乎?

”孔子说:

“吾值御”。

孔子这里用的是引申的意思,“值射”是靠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精英人物,靠自己的能力做事情;“值御”是指靠了其他的能力,驾驭资源去做一些事情,意即通过他人的作用去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做一个统驭者。

在历朝历代,真正的英雄人物都是值御者。

总裁统驭之道,讲的也是这样的问题:

怎样对自己的企业进行统治性治理?

这里并不是说营销怎么做和人力资源怎么做,这讲的是控制住企业使它在应有的轨道上运行。

这些问题涉及到很多权术问题,每朝每代的统治者都不愿意别人知道这些事情。

因此统治者把它作为秘不外宣的东西。

在大学课堂里讲这样的东西会被冠之以权谋者的名义,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从他的老师那里学到这些统治之道的。

例如怎么去获取治理国家的权力,在获取了这个权力之后,又怎样保证这个权力。

如果没有这两条,就不可能出现伟大的人物。

因为没有权力去治理,也不能保证自己的位置,就会丢掉江山。

总裁统驭学帮助大家解决这个基本的原理。

有很多的著作,如尼利洛•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韩非子的一些著作等。

凡是做君王、做统治者的人,都要学这两个理论。

基辛格是美国政治家中最有才华的一个人,很多专家研究他后发现,他基本上就是马基雅维利的一些理论的运用:

即不择手段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治国之道与治企之道

从工业革命开始到现在,近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国家的治理已经有了6000年到7000年的历史。

我们发现,国家的治理和公司的治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企业完全可以吸取7000年的精华,无论是中国的传统哲学,还是西方的现代技术,都可以找到这样的一个线索:

事物的发展往往呈阿基米德螺线这样的一个状态。

如图1-1所示,这就是一条阿基米德螺线,贝壳生长也是这样一个螺线,历史上很多的东西都是这样,循环的时候,半径越来越大,层面越来越高,二维的螺线就出现了。

它并不是简单的一个循环。

图1-1阿基米德螺线与国学密码

用阿基米德螺线去看中国国学,国学博大精深,《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四本书,代表了国学中最经典的典籍。

国学有三纲有八目,抓住这些,基本上就掌握了国学的精髓。

“三纲八目”是什么?

八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的内容。

从八目里又提出来的三条叫做三纲,即齐家、治国、平天下。

八目是手段,三纲是目的,这三纲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那么,这些手段和目的之间是什么关系?

运用阿基米德螺线来研究的话,立刻就很清楚了,原来它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循环上,而且是两条螺线来循环的。

在圆点上看,格物是最开始的,叫做认识事物;然后是致知,就是得出一些结论,认识事物之后,我们体会事物中包含的道理,叫做致知;仅仅是看到表面现象不行,体会到其中的道理,接下来你的兴趣就发生了变化,开始改变态度,有了意趣,越学越让你的为人、品格端正了,这是诚意和正心;接下来就是修身,开始修行自己,“吾日三省吾身”,但这时已经到了另一个螺旋,是一个螺旋的末端又接着另一个螺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前一个螺旋和后一个螺旋的衔接点,它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国学为修身,修身为什么?

齐家;齐家为什么?

平天下。

所以,《大学》里就是这样说的:

“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而天下平。

”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齐家、治国、平天下,回到企业的目的上,齐家就是治企,能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就叫做平天下。

虽然国际上卓越的企业,已经达到了平天下的阶段,但很多企业其实还处在齐家阶段,连治国阶段都没有达到。

作为一种生存手段,有的时候不是人自己有意去要做企业,很多时候是被逼无奈走上这条道路的。

【案例1】

如果当初你是一个公务员,就很可能不走建立企业这样的道路。

公务员中有很多优秀的分子,很多人不走出这个(第一个)循环圈子,就是因为这里非常有吸引力,也是有后路的,因此一般人不愿意走出来。

有的人被迫走出来,也有人是主动走出来,因为他知道这个螺旋的顶端是什么,只有跳入另外一个螺旋,才能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公务员是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不管做到多高位置,政治资本都可以在一夜化无乌有。

在这里,成为一个最好的公务员的时候,就是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不可能有很多的个人意志,不可能有很多的个人创造,除非走上政治的顶端。

但是只会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到达那个位置。

而商界会给人们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学界又给人们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可以无限的发挥、创造。

因此,很多的时候,开始是由于生存的需要。

但是到了一个境界之后就会发现,在生存之外还有一些更值得追求的东西。

【案例2】

从1997年开始,因为香港回归,深圳的政策优势已经不在了,周围像东莞、佛山等地区迅速崛起。

深圳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怎么继续发展?

有一个课题叫做“深圳发展的七个定位”表明,1997年深圳跳入了另外一个螺旋。

深圳开放17年,它的GDP达到了1千亿,最近几年,一年就增加1千亿,一年相当于17年,而且每年都差不多增加1千个亿。

为什么在政策优势没有了之后,深圳会以更高的速度发展?

因为它完成了一个螺旋,又跳入了另外一个螺旋,即由政策优势变到创新优势。

从2005年起,各大媒体开始关注深圳、聚焦深圳,《人民日报》发表的评论就是《自主创新创造深圳奇迹》,快速的发展使它进入了新一个螺旋。

在经营企业的时候,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就是到了一定阶段,会觉得停滞不动了,速度突然慢下来。

在这个时候,企业已经到了这条轨道的终点,就像当年的深圳一样。

如今,当它跳到自主创新这个新起点的时候,又一个阿基米德螺旋开始了。

因此,当企业遇到问题的时候,就要考虑这样一个问题:

是不是到了该跳到另外一个螺旋的基础上了?

在管理企业、领导企业的时候,也要从国学中得到这样的启示:

它是一个不断的、越来越放大的一个过程,更高的一个过程。

企业家的四种核心能力

很多企业家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但是在进入治国阶段,常常缺乏的一种能力就是统驭力。

打天下的时候还好一些,一旦坐了天下的时候,统驭力就成为重要的东西。

(一)四种核心能力的关系

领导、管理、经营,它们和统驭是什么关系?

管理、领导、经营都是整合资源达成组织目标的活动。

从狭义的角度上讲,管理更多的是注重整合企业内部的资源;经营是整合市场外部资源;领导整合的不仅仅是有形资源,还有无形的资源。

例如领导会激发人的创造力,会激励人的积极性,它和管理经营不同,它整合的资源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侧重在整合无形的资源,更多的不是用控制,而是用激励的方式。

统驭处在整合资源的中央,它利用了这三种方式,统筹运用管理经营与领导策略,保证企业和谐发展的能力,三种方式它都要用,它更多的不是为了企业的创业,而是为了企业的和谐发展。

图1-2企业家的四种能力的关系

(二)统驭学的三个效应

统驭学的功能对于企业的最高领导人来说,会有三个明显的效应:

1.提升领导效能

用很少的气力去管理一个企业,老子的观点叫做无为而治。

但它是真正无为吗?

不是,是指杠杆效应。

就是通过做一点点非常重要的事情,以少胜多,管的不多但管到要害上。

2.减少企业内耗

把内部的资源整合起来,调整梳理到一个方向上去,统一驾驭,整合到一个方向。

凡是企业内耗大的基本上是领导统驭能力低的。

在中国的企业里,如果企业没有内部消耗的话,至少当年的利润会提高10%。

例如内部的配合不畅,“我干吗支持你”,“支持了你对我有什么好处”,“干吗采购质优价廉的东西”。

企业发展大了,民营企业的腐败比国有企业厉害得多,因为国有企业会有人监管,民营企业没人监管。

我们经常发现,老板以为他对企业了如指掌,其实好多事情他不知道。

好多下属的员工,包括他的亲密战友,完全是两张脸。

企业翻了船的,基本上都是老板没想到。

这种企业的内耗,会耗尽企业的资源,以至于让企业颠覆。

3.保证基业长青

有一个好的治理机制,绝不是靠一代名主,好的治理会延年益寿。

如果有一天这位企业家不领导这个企业了,企业继续向前进,这是因为已经建立了一个自动化的机制。

中国的企业比西方的企业难治理、难管理,就是因为我们的企业机制太差了。

中国的企业管理就像玩120相机,全部是手动的,用120相机拍出好的照片来,一定要求操作者的技术很高。

而西方企业的管理就像傻瓜相机,全自动,焦距曝光都不需要管,只要按快门,“咔碴”一声就可以了。

一个企业家的最高本事,是把企业做成一个自动化的企业,不靠企业家个人的力量。

最近两年,麦当劳连续换了三任CEO,但是企业一点都没受影响,就是因为企业确实已经做成了一个“傻瓜机”。

从这个道理讲,非高手不能领导的企业,其实是一个最差的企业。

因此,建立了这种机制,就可以保证企业的基业长青,领导权的有序接替也顺理成章,从而避免出现争权夺利的情况。

【案例】

山西有家大型的企业,老板被杀了,他留下的几十亿的资产成了争夺的对象。

叔叔侄儿反目成仇。

最后的结果是,虽然叔叔经营了多年,当了那么多年经理人,几乎干部都是他配备的,自己也以为牢牢把握了领导权,还是被二十几岁的小侄儿赶下台,发配基层,做了一个厂长。

理解了这些奥妙,你会发现历史是多么惊人的相似。

这些年来,我们基本上是以哈佛为代表的管理体系,是西方的技术,在技术层面去管理。

但是,中国人在这种道德层面,在这种艺术的层面是早熟的,我们对人的治理,要远远强于对物的治理,对人的治理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

我们所学过的,无非三大类知识: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或宗教。

人和物较劲产生了自然科学,人和人较劲产生了社会科学,人和自己较劲产生了宗教、哲学。

中国人在后两个上较劲得比较厉害,但是我们早熟了之后没有传承,因此被那些人和物较劲的一些国家超过了。

这些解决了自然科学的人,接下来就会有社会科学的要求。

因此,竞争到高点就是“竞和”了。

欧洲共同体就是这样,由于经济的发展自然国界就被冲垮了,货币统一了,接下来人们会追求和谐发展。

到了高层次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和谐,人与自然的这种和谐,又被提到了一个日程上。

这时候,解决人的问题的一些技术、艺术和我们的一些传承的思想,反倒被西方重视起来了。

解决人的本质叫和为贵。

前些年,我们都是争为高,现在已经到了让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瑰宝为现实服务的时候。

当我们还没有警觉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把《孙子兵法》研究得非常透了,我们会发现西方也在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

第二讲企业治理的五种模式

企业治理的五种模式

那么,企业治理有哪些模式?

首先,企业会出现的一些问题有:

绩效低下、执行不利、敷衍塞责,这是浅层次的问题。

深层次的问题就是企业的管理哲学、经营哲学,体制、机制没有建好,缺乏一个长治久安的基础。

好多的企业是把自己的根基建立在沙滩上,因为它的文化不足以作为深厚的基础。

没有文化做基础,又没有一个机制制度做基础的企业,它的发展永远是不确定的。

怎样让企业发展具有确定性?

怎样去治理一个企业,解决这些问题?

有五种基本模式:

(一)技术层面的治理

有一些好的方法,有招。

(二)人事层面的治理

没有那么多好的方法,但可以选贤任能,把能人选上来,把贤能之士选上来,校正行为不如选贤任能。

(三)组织层面排兵布阵

选贤任能选不到,能人很稀缺,还可能有一些后果,可以用一般的人排成八卦阵,击败对手。

世界五百强现在越来越多地强调这个观念,不一定用顶尖人才,但一定做顶尖的事情,结构化让你更厉害。

(四)制度层面建章立制

建了轨道,任何人必须按规矩运行,车就只能在企业制度的轨道上去运行。

有了一条轨道,把车(和人)放到上面,目标自动就会到达,这是从制度层面解决问题。

(五)心智层面征服人心

制度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要通过心智层面去解决,去征服人心,这是更高层面的问题。

【自检1-1】

领导、管理、经营和统驭四种能力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自检答案1-1

【自检1-2】

本书所讲的治理企业的模式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见自检答案1-2

第三讲企业家的王道与霸道

企业家会有风格,有的人很柔和,有的人很霸道,有的人独裁,有的人很民主,到底独裁好还是民主好呢?

有很多的说法,通过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韩非子》中的一些论断,我们发现了一个奥秘。

在印证了中国、企业发展史和国家发展史后会发现,它是真正的奥秘所在。

企业家的王道和霸道

这个奥秘叫做“王道”。

不讲理用蛮力、强制力叫做霸道,有的人是霸道成功了,有的人霸道失败了,有的人是讲理成功了,有的人是讲理天天捱揍。

王道是讲道理。

战争的胜方应该是正义一方,非正义一方要失败,但是我们看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很多非正义战争成功了。

在企业管理中,到底是用柔的方式,还用王道的方式?

用讲理的方式,还是用霸道的方式、不讲理的方式?

我们发现,讲理只有在有能力不讲理的情况下会成功,最有资格谈和平的是手执利剑的人,手里没利剑,谈和平就等于祈求和平。

中共党史就是这样,跟国民党讲道理,永远没有共产党的地位,“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有能力,谋求和平是可以的,没有能力是没有办法谋求和平的。

所以,王道的基础是霸道。

治理企业也是这样,越是大领导越是和颜悦色,越是小领导越跟人家瞪眼睛。

在商场上也是这样,要和别人联合,一定是这个行业的老大才有这个能力,有人不合作就“修理”他。

手执利剑者才能谋求和平,能够很柔和地去治理企业的,一定是抓住了这个企业的命脉。

一个企业领导者,之所以能够柔和,之所以心平气和的原因,最本质的是他的定力所在。

因此,必须要做一个有定力的老板,空谈和平、空谈仁爱都是没有用的。

所以,剑和禅要合一。

【案例】

某位企业家辛苦打拼并联合了一帮哥们共同发展,资产到了8000多万。

有一段时间大家合作得很好,实现了股份制。

2005年发生了兵变。

年末开董事会,然后开股东会,在股东会上,第二股东、第三股东联合起来向他发难:

建议他把总经理和董事长的位置让出来。

不同意就投票表决。

他的股份是30%多,人家的股份加起来有50%多,结果领导权就丧失了。

他以为自己是创业者,以为自己是领导者,结果一夜之间,发生了政变,这就是因为他没有“手执利剑”。

(一)控股:

2+3<1原理

在股份制这个问题上,怎么叫做“手执利剑”,就是“2+3<1”原理。

可以是30%,也可以是20%,不一定50%才控股的。

问题就是其他的股权要分散,虽然第二股权和第三股权虽然少,但是如果他们两个加起来比第一股东大,这就是出现危险了。

存在危险的征兆就在分散股权的时候,必须要让二股东三股东也分散股权,就是他们两个即使加起来也没有第一股东的股权多,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理。

很多股权政变的都是老二、老三,其实老四、老五、老六造反,可能性极小,因为老二、老三不动,老大地位就是安全的。

股份制在西方叫做公司制,股份制研究好了,才能做公司,这是公司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最基本的游戏规则就是公司法,这是做企业游戏的根本大法。

企业基业长青的基础,建立在一个合理的股份制上。

单一的股份制也有成功的,但是对于企业长治久安发展也有副作用。

股份制是建立公司的基础,怎么把这个基础打牢,就会涉及到“2+3<1”的原理。

另外,还有一些可以掌握的关键环节。

(二)入股:

高吸低出的原则

就是什么时候让大家入股。

一般来讲,如果企业已经渡过了创业期,进入高利润回报的期间,可以让大家入股。

而在低利润回报甚至亏损期间,就不是吸收大家入股的好机会。

员工看得现实一些,老板是要看的长远的人,成立公司都是这样,要让所有的人赚钱,老板才能赚钱。

例如新成立一家公司,要租房子,就要先让租写字楼的赚钱;然后办执照,又让给公司跑腿的人赚钱;新招员工还没有创造利润的时候,又让员工赚了钱;买原料会让供应商赚钱;买电脑又让电脑商赚了钱……所有的人赚了钱,最后剩下的才有老板的,这些都是投入的。

因此,老板是眼光放得很长远但是又很现实的人。

在一线的人很现实,如果入股进来就亏损,他就会很不甘心。

所以,一般会在盈利好的时候吸收员工入股。

多长时间分配一次很重要。

好多小企业第一个月就分红,不是等年末,分了红就兴高采烈,然后慢慢地过渡到一个季度一分红,再过渡半年一分红,再过渡到一年一分红。

要知道,一个财务年度对于一个普通员工来说太漫长了。

什么时候员工的心最稳?

当分红的钱已经把员工投入的钱顶回来的时候,员工愿意跟着老板走的。

因此,在企业里,老员工心态特别稳,即使企业缺欠了,他也可以从家里往外拿。

但是他投入的本钱没回来之前就不同,就像在赌桌上的人,拿赢来的钱再去赢,心是最稳的,员工也是一样。

标准的股权是不可以退出的,只能转让,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不要用这种标准。

企业亏损了,员工要退股,如果不退员工是不愿意的,员工会认为是老板欠了他的钱不给,会打官司,影响不好。

因此,如果遇到企业经营低潮的时候,员工要退股,就让他转让给老板,这样合理合法,或者也可以让大股东去吸纳。

到了经营好的时候员工想入股,这个时候老板或大股东再让出来一些,这时才能严格地按照股份制执行。

没经过训练是不行的,员工不敢和老板合作,因此要让合作者占便宜,要训练合作者。

合作一次赚个甜头,以后亏了他也是心稳的,相信下次还能赚回来。

就像在股市上,买一点让你赚一点,大伙就把所有的钱都投进去了,这时候再“宰”你也不迟。

有时候,核心人才有能力但没钱入股,老板又想留住他,一般会采取赠股或者干股的形式,例如技术入股、知识入股、劳动力入股,都是可以的,这个里面也有技巧,就是赠还是卖。

一般来讲,能卖的别赠。

人有这样的特性,只要是花钱来的,会很重视,不花钱得来的一点也不重视。

因此,可能的时候,多多少少让他出一点钱,哪怕是折价,本来应该赠十万,只要拿一万就行,买来的股和赠来的股,感觉不一样。

(三)赠股:

两权分离的原则

为了让股份制进行的更稳,也可以采取有限赠股的方式。

【案例】

有一家咨询公司,是专门卖陈安之课程起家的。

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发现公司停滞不前了。

企业并不知道这是因为产品到了衰落期,只以为是自己的经营能力不行。

于是找能人来经营,他们找了一个过去做销售很有经验的人,人家不愿来,后来承诺给人家40%的股份才来。

结果来了一年,没有业绩,要辞退人家。

结果这个人说:

我走行啊,那40%的股份你得给我。

这时公司傻眼了。

其实这是很好解决的,就是用有限赠予的方式。

例如承诺赠予40万的股份,分四年完全兑现,在第一年只有分红权,并不享受股本;第二年有10万的股本,还要享受40万的分红权;第三年有20万的股本;第四年有30万的股本;第五年分期兑现。

就是第一年如果能完成指标,股本就属于你,在这里做了五年,这40万就全部可以实现转让,如果只做了一年,那实际的股本是没有的,就只有分红权,这是渐进的一个方式。

如果员工相信自己能力的话,一般都愿意干的。

这就是说,这两种权就是要分开,分股权和分红权要分开。

(四)决策:

大股优先原则

公司法里规定最后决策要靠投票,小股东投完票会很不满,因为他很轻易就被大股东否决了。

这些事情应该在股东入股的时候教育他,而且必须是明确的,把自己的小股份,投到一个大的股权盘子上的时候,已经意味着要做出牺牲,就是牺牲你最后的决定权,就得按大股东的做。

小股东选择了大股东或者选择了这样的公司,就选择了大股东那个人,要相信他个人的信誉和企业的信誉,不要抱着投机的心理,赚点钱就跑。

不相信这个股东,不相信这个集体,就不要投钱。

因此,小股东必须有这样的心态:

认股就是认的,认赌服输。

(五)分配:

小股优先原则

分配的时候,小股会优先,有的时候年度利润不好,小股东就感到失望,一般可以采取非正规的做法,就是大股东的分配记在帐上不拿出来,小股东的先落实。

大股东既然在决策上占了优,那么在分配上,让小股东享受更多的优惠,虽然在《公司法》里没有写,但是是完全合理合法的。

因为大股东的承受能力强,那么就先把他的利润放在帐面上,甚至可以以一定的利率计算成财务成本,不拿出来,支持企业的发展。

股权出了问题怎么办?

除了法律的问题,还有一些办法能够解决的,这和治理国家是一样的。

假如君王被赶下了王位,怎么才能恢复自己的王位呢?

历史上都是这样去解决问题的,一个国家的君主被人篡了权,他立刻找一个更强有力的国家出兵干涉,然后篡权的人把权交回来,政变失败了。

企业也可以这样解决,例如请供应商来干涉,因为企业最大的合作伙伴是德国的,这个合作伙伴基本左右企业的命运,这个老板就立刻和德国老板通了话。

因为他们有很好的私人友谊,德国老板就说,我不和他们做,我支持你做新的企业。

接下来就进行谈判,谈了差不多有三个多月,这个被篡位的老板把企业又拿回来,花钱购买了别人手中的股权,彻底坐稳了企业江山。

第四讲企业领袖的五星法则

企业领袖的五星法则

一家企业领袖,是一个博弈的高手,无论在内部关系上还是外部关系上,他会遵循一些基本的法则而立于不败之地。

(一)代价法则——付出的准备

任何成功都是有代价的,有的时候成功是以屈辱为代价换来的。

【案例1】

在中共党史上,蒋介石杀了那么多共产党人,但是为了抗日共产党还是和他合作了,这就是代价;在苏联的成长史上,在1918年和德国签订过布列斯特条约,还是列宁亲自主持签订的,条约的本质是向德国割让了200多公里的国土。

为什么?

如果当时不割让,德国人就要继续进攻,那就没有后来的苏联了。

割让了之后,德国停止了进攻,然后苏联强大了,又把这块地抢回来了。

在企业发展中,很多的时候要有忍让,包括对一些桀骜不驯的经理人忍让,因为这一阶段痛快是没有用的。

所以,在策略性的用人上,一把手就要付出这样的代价,就是给权力,给资源。

企业家成长会有一个曲线,上升——上升——上升,到达一个阶段的最高点,必须要经历一个D,到达了最低点,大部分的企业就死在这个D点上了,少部分的企业在这个D点上忍住了,接下来又在EF点起来了。

【案例2】

西武可能是世界上最富的人了,财产是松下的十倍,索尼的盛田昭夫说,生在这个时代是我们的不幸,因为有西武这个家伙。

西武的父亲有很多财产,有很多老婆,所以他有很多的兄弟,而且他还是非婚生的。

他是怎样获得钟爱的呢?

有一次他父亲罚他跪着,就出差去了,两天之后回来,他还在那里跪着,从此他父亲就非常喜欢他,最后把财产传给了他,同时也传给了他两张条子,告诉他上任的第一天看这个,等十年之后再看那个。

上任的第一天,他打开的纸条上只写了一个“忍”字。

一忍十年,磨练了他的意志。

十年过去了,自己的羽毛丰满了,第二张纸条又告诉他收购地产,进入休闲产业。

当时正好赶上时机,他于是就开始大量收购地产,接着就是地产暴涨,因此他的财产增加得非常快。

西武没有隐忍,就得不到这些。

(二)大数法则——投资的眼光

和属下不要计较,任他去搞名堂,老板的帐要算大数、大帐,只要他在股权上站到绝对位置。

经理人所有的财富都是为老板创造的,为什么要怕他成长呢?

第二个就是只要他能够培养出一支团队,只要不是一枝独秀,反叛的筹码就会很低。

因此,对待经理人,要给两个任务:

第一个是完成当期任务,第二个是培养团队。

经理人只要完成这两个任务就行,而一招一招地去应对,那不是老板的做法。

反过来,经理人也是这样。

最聪明的经理人是善于和老板合作,而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