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2271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docx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1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

系别专业

姓名学号

导师职称

字数成绩

 

  

完成日期年月日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合肥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摘要3

Abstract3

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含义4

二、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5

1、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5

2、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5

3、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6

三、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6

1、校园物质文化的德育功能6

2、校园制度文化的德育功能7

3、校园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9

四、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主要方法10

1、载体法10

2、氛围法11

3、引导法12

参考文献13

 

摘要: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环境的教育因素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生生命发展的深厚土壤。

一种成功的德育总是存在于特定的校园文化背景中,是这一特定校园文化实践的产物。

学生个体爱国情感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乃至知识才干的增长,无不受到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不容低估的潜移默化的德育资源。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种。

校园文化的建设方法有:

载体法、氛围法和引导法

关键词:

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创建方法

Abstract:

“Asidewaterandsoilraisesasideperson”,theenvironmenteducationfactorhastheveryimportantfunctiontothestudentthoughtpersonalcharacterformationandthecampuscultureisthestudentlifedevelopmentdeepkindofsuccessfulmoraleducationalwaysexistsinthespecificcampusculturalcontext,isthisspecificcampusculturepracticeproduct.Thestudentindividualpatrioticemotionraise,thepsychologicalqualityexercise,themoralcustomformationandeventheknowledgetalentgrowth,receivesthepositivehealthallthecampuscultureinfluenceandgraduallyinfluences,thereforethecampuscultureisthemoraleducationresourceswhichonekinddoesnotallowtounderestimateinfluencescultureincludingcampusmaterialculture,campussystemcultureandcampusenergeticculturethreecampuscultureconstructionmethodincludes:

Carrierlaw,atmospherelawandguidancelaw

Keyword:

Campusculturemoraleducationfunctionfoundationmethod

 

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德育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我国古语“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揭示出了我国古代的德育经验并流传至今。

德育形式包括家庭德育、社会德育、学校德育等几种形式。

其中,学校德育是德育特征表现得最典型最显著的一种特定形式,其工作重点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进而不断提高国民素质。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学校德育工作与校园建设逐步建立起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也明确指示:

“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

可见,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含义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Cultura,本义有“耕种”、“居住”、“练习”等意思。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E•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指出:

“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意义上说,就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各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其实,文化作为人类生活的历史积淀,是各种复杂社会现象的反映,具有复杂性。

我们认为,文化是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不断完善自身,追求自由,自觉活动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在当代,各种群体文化蓬勃兴起,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市民文化、社区文化一样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的共性,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校园文化就是指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校园格局与为全体成员认同遵循并带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校园精神、学校风气和行为方式等因素的有机综合。

校园文化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和静态的文化成果。

当然,这里所谓“静态”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这种静态的文化成果随着文化活动的深入也在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充实。

校园静态的文化成果包括校园的精神风貌、道德情操、行为方式、学校的规范与制度,以及校园建筑和校园环境。

动态的校园文化则包括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

不同的校园文化把不同的价值观念和人生信念注入到每个受教育者的心中,使其积淀为深层的心理期待,从而引导、规范和激励着人的行为。

二、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

1、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物质生活资料,如建筑、设施、设备、资料等,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是校园文化发达程度的外部标志。

其独特之处就在于校园是专门的育人场所,育人的意向性要求这种物质文化本身包容丰富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

校园物质文化积淀着历史、传统、文化和社会的价值,蕴含着巨大的潜在教育意义。

学生不仅通过物质景观掌握一定群体的环境知觉,而且同时从景观中领会特定文化的空间设计、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2、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保障

校园制度文化包括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人际交往方式、文娱活动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生命力所在。

建立协调一致、相互制约、有机发展的校园文化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对校园制度文化坚持正确导向着眼点是建立竞争机制,使校园活动(包括学习、工作和生活)经常处于竞争状态之中。

 

3、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深层次的、隐性的东西,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动力主要指在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校风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集体舆论等。

三、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

1、校园物质文化的德育功能

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指校园物质环境的建设,它是校园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优美安静的校园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它不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环境,也是陶冶人情操的好环境。

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以及校园清新的空气均可诱导学生感受到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从而把这些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

学校体育设施图书馆等也为学生课余生活的安排多了一个选择。

在学校图书馆中,学生可借阅的书籍不仅仅局限于学业方面,还有许多纯文学类或是比较贴近生活的书籍,这些书大多经过筛选的,排除了绝大多数带有不良影响的书籍,这些书籍的内容对学生道德形成带来的将是正面的影响。

在图书馆、教室内张贴的名人警句等富有哲理性的话,能使学生一进入其中,就感受到一股纯正的文化气息,这些自然而然也会渗透思想教育的成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孩子在他周围——学校走廊的墙壁上、教室里、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

”花园式的学校,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局、健康文明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

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

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的抑制,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可见校园的物质文化对学生德育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2、校园制度文化的德育功能

建设学校制度文化,其目标就是要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通过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把学生培养成为个性健康发展的适应新世纪社会生活的有用之才。

(1)、校园制度文化具有规范制约功能。

学校制度体现了社会对学校的需求,表现为国家或社会群体对学校的期待。

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必须体现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国家的教育法规和一系列政策法令都具有对学校的强制性规范的特征,如国家考试制度、教育评价制度和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等。

制度的强制性特征在制度文化中表现为执行制度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一方面,制度文化要求制度要坚定不移地执行,谁不执行谁就要受到相应的惩处;另一方面,制度文化提倡人们不断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这种“外在文化”不断内化为师生的“内在文化”。

(2)、校园制度文化具有整合功能。

制度强调的是稳定性与连续性,这种稳定性和连续性制度对协调各种矛盾,促进群体的和谐至关重要。

但制度整合作用过程又可能是利益与权力再调整与再分配的过程,在重新调整利益分配的过程中,通过新的制度的建立和不断的完善,使各种利益矛盾得以协调和解决,以求得新的平衡。

以前瞻性的眼光分析教职工思想的变化和学校实际态势变化,把可能出现的不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的倾向杜绝在萌芽之时,显得十分必要。

(3)、校园制度文化具有社会化功能。

制度文化对传递各种社会信息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但相对于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而言,制度则是静止、落后的,仅凭制度传递社会信息,一则信息量十分有限,二则从使用的角度来说,也不可满足学校教职工对社会信息采集、开发与利用的需求。

因此,为发挥教职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生动形象、准确精到地传递相应的各种社会文化信息,又是制度执行题中的应有之义。

(4)、校园制度文化具有导向功能。

由于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可操作性,办学者的办学主张和要求可以制度的具体条文,使对象的行为纳入一定的轨道,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和校园秩序的良好运行。

成熟的校园制度文化具有激发人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的作用,并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手段、目标具有导向作用,使师生激发出潜能、激情,朝着理想境界不断地努力奋斗。

对不符合学校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具有自我调节和免疫作用。

科学的校园文化制度,有助于培养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将来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校园制度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度本身则要求不断地得到完善和创新。

学校正式制度或非正式制度都存在一个不断完善和创新的问题,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有些规章制度经过时间和实践的检验,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因而必须加以修改、补充和完善。

因此,制度文化要求学校有这样一种氛围,即为了学校的发展,要大力提倡全体师生对学校制度文化建设的贡献,在执行制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学校制度文化与时俱进,有所创新。

3、校园精神文化的德育功能

(1)、正面导向功能。

它主要表现为目标导向和价值导向。

目标导向,就是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引导大家前进。

价值导向,就是通过校园精神文化的作用,使学校师生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并树立起正确的价值标准,即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

(2)、凝聚激励功能。

就是由校园文化产生的一种向心的内聚力,它可增加全体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增强整体合力。

激励功能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对人心理和情感的刺激,产生向上、向前的推动力。

这种推动力我们可以把它叫作“魂”,这是任何一个团队和组织都不可缺少的“魂”。

(3)、约束规范功能。

校园精神文化毕竟是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各种教育引导、约束因素相互作用其中,暗示、感染、潜移默化的内容、方式交织一处。

这些都会对每个个体产生作用,尤其是对其言行起到规范约束作用。

这就决定了学校校园文化对德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虽然校园在精神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得建设制度文化来约束师生的行为、言语等等,但是,精神文化的约束作用是无形的、隐性的,在一定程度是精神文化的约束作用超越制度文化对人的影响。

这也是我校管理人员一直在探讨的制度与人性化管理的和谐统一的问题,校园精神文化的积极建设,对于统一这一矛盾体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4)、同化辐射功能。

同化,是指一个人自愿接受他人的思想、观念、信念、行为,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校园的同化功能分内、外两方面:

对内,对师生员工会有潜移默化的同化功能;对外,由于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而在与社会文化的紧密联系交流中,也有被社会同化的功能。

当然,在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校园文化的对外传播扩散现象,会对社会文化产生示范和影响。

四、校园文化的建设的主要方法

1、载体法

校园文化建设要取得良好的效果,不能仅靠一般的号召和泛泛的说教。

必须寻求切实有效的载体,使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要求有机地、自然地渗透于其中,通过载体达到预期的目标。

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法。

可以作为校园文化建设载体的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活动。

它们必须具有这样一些特点。

首先,其必须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和要求。

避免任何随意性和单纯娱乐性的倾向。

其次,其必须具有为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使大家都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

第三,教育的内容和活泼的形式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能使人有任何生拉硬套和牵强附会的感觉。

具体方法:

(1)、以重要纪念日、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为契机的纪念活动。

如:

“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都可以通过举办系列纪念活动达到教育目的。

(2)、集中进行的大型文化体育科技活动。

如:

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等。

这些活动,往往是形成基本制度的,每年在相对固定的日期举行,并且是多方面的系列活动。

一般参加人数多、活动内容丰富、影响较大。

(3)、系列的“评先进、学先进”活动。

每年各校在学生中开展的评选、表彰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等,在教工中开展的评选、表彰劳动模范、先进教师、“教学楷模”等活动,都极大地促进了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数不胜数。

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还会不断有新的载体被创造出来。

这里不过多叙述了。

2、氛围法

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校园内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

其潜移默化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首先,文化氛围体现在校园内长期存在的各种人文景观上。

如:

与本校有关的名人塑像、表现校园精神文化的碑刻、富有美感的建筑小品、以校训或与学校有关的名人名字命名的路牌以及惜时钟、整观镜等。

这些都是被人改造后的自然环境,成为“人化的自然环境”,是人的思想和劳动的结晶,同时又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

它们每时每刻都向师生们默默地传递着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校园精神,激发起他们爱校、建校的热情,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的精神。

其次,文化氛围体现在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上。

很难想象在脏乱差的环境里,能够培养出行为文明的合格人才。

第三,文化氛围还体现在校园的舆论宣传上。

结合每一个时期的形势和学校的中心工作,要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如:

广播、标语、橱窗、黑板报等,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环境。

3、引导法

除了对校园文化进行正面建设之外,对于自发产生的校园文化活动一定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予以正确的引导。

首先,要制定和完善校园文化活动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

对学生的各种活动都要有明确的责任人予以管理。

对活动的效果要有认真的评估。

其次,对于校园周边出现的以赢利为目的的文化市场,如:

录像厅、书店和游戏厅等,一定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引导他们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出力。

综上所述,德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的事,也非一躇而就的事,而是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与时具进,长期培养教育,点滴积累的结果。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巨大的德育功能是时代的要求,更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稳步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胡厚福著:

《德育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3月第1版

2、姜东梅著:

《环境教育教学方法及应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年3月

3、孙雪芬,王立强著:

《现代学校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4、刘超良著:

《制度德育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

5、米如群,王小锡著:

《高校德育工程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6、胡斌斌著:

《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的现代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5月

7、何晓文著:

《学校德育与课程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

8、郑航著:

《学校德育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