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0149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9.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

《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docx

1229经济学原理复习提纲

《经济学原理》复习参考提纲

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课程性质:

必修

上课班级:

2014管理学专业

课程进度:

2014-2015年第一学期,4-18周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讨论、自学

授课教师:

林涛副研究员博士

课程目的:

启迪管理学专业学生的经济学基本素养的入门课,主要目的:

●领会经济学的基本理念、主要概念与重要分析方法

●培养与管理学相适应的分析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的思维能力

●培养经济学研究兴趣,鼓励观点表达与团队合作

教科书:

《西方经济学》第5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经济学原理》第6版,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七版,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

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70%)——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概念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平时成绩(30%)——演讲1次+随堂作业5次。

演讲20分,上台演讲即给分。

随堂作业5次,每次16分;不交不得分;若有迟交,每次扣4分,最多扣12分。

期末考试:

考试时间:

2015年01月21日(14:

30-16:

30)

考试地点:

3-201/3-202/3-203

第一次作业主题:

我与经济学

热身运动:

聊聊与经济学的缘分

第二次作业主题:

价格

对价格敏感是基本的经济学素养

第三次作业主题:

企业

企业是最重要的经济主体之一,学会在比较中理解企业

第四次作业主题:

创新

展望某种或大或小影响世界或生活的技术方向、商业创新或者社会新变革

第四次作业主题:

区域

任意找一个区域去分析、规划它的经济发展

作业要求:

不要落下一次,不要落下一个人,不要放弃任何可拿的平时分!

期末考试题型:

单选题(20题,共20分);

多选题(10题,共10分);

判断题(10题,共10分);

概念辨析题(10题,共20分);

简答题(五选四,共20分);

论述题(三选二,共20分)

考试完要求:

认真过寒假,思考你的成长路线,培养主动研究意识,善于利用学校、学院、网络、社会等各种资源,开启学科探索!

课程复习参考提纲:

第一讲从经济学出发

1关于《经济学原理》课程

2什么是经济学

3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概念:

自由物品

答:

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自由取用的物品,如阳光、空气等,其数量是无限的。

经济物品

答:

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方可得到的物品,即必须借助生产资源通过人类加工出来的物品。

生产可能性边界

答:

指在既定的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的组合的轨迹,又叫生产可能性曲线。

市场经济

答:

一种经济体制,其基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

这种经济为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资源配置和利用由自由竞争的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微观经济学

答:

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它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以及单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

宏观经济学

答:

西方经济学的两大组成部分之一,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的及其相互关系。

总体经济问题包括经济波动、经济增长、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进出口贸易和国际收支等。

实证经济学

答:

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出发,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

规范经济学

答:

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为标准,作出“应当”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符合这样的标准。

原理:

稀缺性原理

指相对于人的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总是不充分的或者说不足的

机会成本原理

生产某种产品时总要消耗资源并放弃生产其他产品的收益

经济人假定

也叫理性人假定,是指经济学研究中假定经济主体行为的基本动力是利益最大化,经济主体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体现最优化的原则。

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收入最大化,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政府追求目标决策最优化等。

第二讲供需均衡与弹性

1需求和需求的变动

2供给和供给的变动

3均衡价格

4需求与供给的弹性理论

概念:

需求

答:

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对应于某一商品的各种价格,人们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变动

答:

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

供给

答:

是指生产者(厂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商品的数量。

供给的变动

答:

指当商品本身的价格既定时,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引起的供给数量的变化。

需求的价格弹性

答:

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通常简称为需求弹性。

需求的收入弹性

答:

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需求的交叉弹性

答:

是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的简称,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供给弹性

答:

也叫做供给的价格弹性,是一种商品的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均衡价格

答:

是指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等于生产者所提供的该商品的供给量时的市场价格。

原理:

需求规律

答:

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反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供给规律

答:

一种普遍经济现象的经验总结,指: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的条件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的依存关系,即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供求规律

答:

指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与需求均呈同方向变动,均衡价格与供给呈反方向变动,而均衡产量与供给呈同方向变动。

要求会用图形表示供需变化规律。

需求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需求富于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销售收益与价格则是同方向变动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加,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会用弹性分析“谷贱伤农”、“薄利多销”。

第三讲效用论

1效用及其理解

2基数效用论

3序数效用论

4行为经济学简介

概念:

效用

答:

是消费者消费物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

边际效用

答:

是指消费商品或劳务的一定数量中最后增加或减少的那一单位商品或劳务所感觉到的满足的变化。

无差异曲线

答:

是表示能给消费者带来同等效用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

答:

是指为了保持同等的效用水平,消费者要增加1单位X物品就必须放弃一定数量的Y物品,这两者之比率,即X对Y的边际替代率。

消费预算线

答:

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为一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所能购买的不同商品的组合。

恩格尔系数

答:

消费者的食品支出在其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这一比率随着收入提高而下降,经常被用来衡量国家和地区的富裕程度。

原理: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在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条件下,要使购买各种物品的总效用达到极大,消费者所购买的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之比必须等于它们的价格之比。

第四讲企业生产与成本理论

1企业(厂商)与生产函数

2短期生产函数

3长期生产曲线

4规模报酬

5成本与成本函数

6短期成本

7长期成本

概念:

生产函数

答:

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

答:

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等产量曲线

答:

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等成本线

答:

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规模报酬

答:

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规模经济

答:

指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品平均成本下降的情况。

如果产品平均成本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而上升,则称规模不经济。

范围经济

答:

当同时生产两种产品的费用低于分别生产每种产品时,所存在的状况就被称为范围经济。

指企业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时所拥有的成本优势。

成本与成本函数

成本指厂商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所付出的代价。

成本函数指产品数量与相应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C=C(Q)

短期成本

在短期由于投入的要素分为不变要素和可变要素,使得成本形式很丰富,有总成本、可变成本、固定成本,关系为TC=VC+FC。

有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关系为AC=AVC+AFC。

还有边际成本MC。

MC、AVC以及AC都是U型的。

原理:

企业社会责任

在经济学中通常认为企业是把投入转化为产出的生产经营性组织,以盈利为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现实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包括商业道德、生产安全、职业健康、劳动者合法权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消费者健康等企业社会责任。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要素投入最优组合

既定总成本及要素价格的条件下求产量最大化。

一般讨论企业用两种可变生产要素(劳动,资本)生产一种产品。

劳动的价格w、资本的价格r均为已知,企业用于购买这两种要素的全部支出(总成本)C是既定的。

此时要素的边际产量比等于要素价格比。

短期决策与长期决策

短期决策厂商必须在既定的生产规模下决策,决定可变要素的投入数量和比例,以获得最低的平均成本。

长期决策条件下,厂商考虑所有要素数量和质量可变的情况下的最佳生产规模,并进而确定其他要素。

各种短期成本的关系

MC统领成本线,MC穿过依次AVC/AC最低点。

能够认出七种成本线的关系图形。

第五讲第六讲市场结构与厂商利润最大化

1市场与厂商

2完全竞争市场

3完全垄断市场

4垄断竞争市场

5寡头垄断市场

概念:

完全竞争

答:

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类型,它需要具备下列四个特征:

①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卖主和买主,从而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

②产品同质无差异。

③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

④信息充分。

总收益/平均收益/边际收益

答:

总收益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产品后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单价销售数量的乘积。

平均收益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产销量,也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

边际收益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

会计利润/经济利润/正常利润

答:

会计利润是指销售总收益与会计成本(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是指销售总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或经济成本的差额。

正常利润是指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亦即厂商投入经营活动的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之总额。

厂商短期均衡

答:

指在短期生产规模给定条件下厂商通过变动可变要素实现利润极大或亏损极小的均衡状态,要求满足MR=MC。

完全垄断

答:

指一家厂商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供给的市场结构,在完全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自然垄断

答:

指由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引起的垄断。

如自来水、煤气、电力供应和污水处理等行业都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它们的成本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即供应量的增加而减少。

在这些行业,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

垄断势力

答:

可以用价格超出其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的大小来衡量。

它也是垄断企业对其价格的控制程度的一种指标。

价格歧视

答:

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答: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都是介于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之间的市场类型。

垄断竞争是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的市场结构,而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厂商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其产量在该行业总供给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市场结构。

卡特尔

答:

是一个行业的独立厂商之间通过对有关价格、产量和市场划分等事项达成明确协议而建立的组织,是寡头垄断行业中各厂商用公开方式相互勾结,以达到协调行动的一种形式,其主要任务一是为各成员厂商的同质产品规定统一价格,二是在各成员厂商之间分配产量。

成本加成定价

答:

是在估计的平均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个赚头,据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

是寡头垄断厂商不按照MR=MC原则追求利润极大化的一种常见的定价形式。

原理:

利润极大化必要条件

要求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等于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可用公式表示MR=MC。

利润零点与短期停止营业点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是否实现了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取决于P与MC的比较:

若P=MC,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

厂商盈余还是亏损,取决于P与AC的比较:

若P>AC,有盈余,若P

厂商生产还是不生产,取决于P与AVC的比较:

若P>AVC,应生产,若P

若P=MC=AC,则为利润零点;若P=MC=AVC,则为短期停止营业点。

能够看图形分析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的短期均衡

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

指厂商的两种竞争方式,价格竞争指同类型的厂商之间相互竞价;而非价格竞争指厂商就质量、性能、款式等产品品质及广告宣传、送货上门等推销活动展开的竞争。

非价格竞争是垄断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重要竞争手段。

第七讲生产要素价格与收入问题

1从劳动力要素观察生产要素市场

2各种生产要素的市场特点

3工资差异与歧视

4收入不平等与贫富差异

概念:

要素需求

答:

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应某一要素的各种价格,厂商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是厂商为了生产和出售产品并从中获益而对要素产生的需求,它是由消费者对消费物品的需求派生出来的,因而是一种派生需求。

同时也是一种联合需求。

边际产量值

一种生产要素的新增投入带来的某产品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洛伦茨曲线

答:

由美国统计学家洛伦茨提出的用以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别程度的收入分配曲线,表示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其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

基尼系数

答:

是一种衡量收入不平等程度的标准,由洛伦茨曲线导出,其值由0起最大到1。

基尼系数越大,贫富差距就越大。

原理:

劳动要素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劳动供给曲线表明的是劳动供给量与劳动价格即工资率之间关系的曲线,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个人劳动供给曲线是向后弯曲的,即随着劳动价格即工资率的提高,起初劳动供给量逐渐增加,但当工资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劳动供给量反而会逐渐减少,在图形上便呈现为向后弯曲的曲线。

工资率越高,人们越有条件以较少的劳动换取所需的收入和消费,因而反而不愿意增加工作时间。

解释工资差异

结合实例,能够从补偿性差别、能力、努力和机遇、超级明星现象、人力资本、教育的信号理论等原理出发解释工资差异。

第八讲微观经济政策

1福利经济学

2市场失灵

3外部性

4信息经济学

5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

概念:

市场失灵

答:

指市场机制因某些情况或原因无法导致资源优化配置即导致无效率,这些情况包括垄断、公共物品、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

外部影响

答:

外部性或外部影响是指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对他人或别的厂商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收益或有害影响带来的损失都不是由消费者或生产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

公共物品

答:

是指供整个社会共同享用的物品,例如,国防、警察、消防、公共道路、教育、公共卫生等。

其两大显著特点是:

消费或使用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信息不完全/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完全指经济活动主体(机构或个人)不能充分了解所需要的一切信息。

信息不对称指经济交易的双方对有关信息了解和掌握的不一样多。

逆向选择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掌握信息的一方隐藏信息而导致交易另一方利益受损的现象。

道德风险

由隐藏行为造成的一些交易参与人行为变得不道德、不合理并损害其他交易人利益的情况。

原理:

科斯定理

科斯为解决外部性而提出的一个方案。

其内容可以表述为:

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自由谈判,那么在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的条件下,无论在开始时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公地悲剧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

过度砍伐的森林、过度捕捞的渔业资源及污染严重的河流和空气,都是“公地悲剧”的典型例子。

第九讲国民收入核算

1国内生产总值

2核算国民收入的基本原理

3核算国民收入的方法

4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

概念:

国内生产总值

答:

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答: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叫做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

答:

是一国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

最终产品/中间产品

答:

最终产品是指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的使用的产品。

中间产品是指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

投资

答:

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和住宅建筑、购买机器设备以及存货)的支出。

存货投资

答:

指企业持有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

净出口

答:

是指出口额减去进口额后的余值。

国民收入

答:

指狭义的国民收入,是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原理:

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宏观经济学中反映多种经济部门在多个市场领域内的国民收入流动状况的基本模型。

最基础的模型包括家庭、企业两部门以及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两市场的形式,复杂的模型体现为包括家庭、企业、政府、国外经济主体四主体以及产品市场、要素市场、资本市场等三大市场的形式。

在循环中,总支出等于总收入,总漏出等于总注入。

能够用图形表示两部门、三部门的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收入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从家庭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

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国民收入=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储蓄-投资恒等式

对于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经济中的国民收入构成,存在着储蓄和投资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

I=S

三部门:

I=S+(T-G)

四部门:

I=S+(T-G)+(M-X)

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

GDP只是社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的度量,还不是人们福利的完全测度。

它没有考虑以下问题:

(1)紧张程度,人们生活的闲暇程度;

(2)分配状况,贫富分化的程度;(3)环境污染,环境退化及对人的损害等。

GDP不能反映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人们的福利水平;不能反映重要的非市场经济活动;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的质量。

因此人们提出绿色GDP等新指标,并逐步弱化干部GDP指标考核。

第十讲国民收入的决定

1宏观均衡的概念

2消费函数

3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4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5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

概念:

均衡产出或收入

答:

是宏观均衡中和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此时经济社会的收入正好等于包括全体家庭和企业在内的各个经济部门想要有的支出,另一个说法是,计划或意愿的投资正好等于计划或意愿的储蓄。

消费函数

答:

指关于消费和收入的依存关系的函数,其图形表示即消费曲线。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答:

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

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在收入中的比率。

边际储蓄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

答:

边际储蓄倾向指储蓄增量对收入增量的比率。

平均储蓄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储蓄在收入中所占的比率。

投资乘数

答:

指国民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

政府购买

答:

是指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它包括政府在教育、卫生、防务、警察和公共投资方面的支出及其他经常性支出,它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因而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政府支出乘数

答:

是指收入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GDP缺口、通货紧缩缺口与通货膨胀缺口

答:

GDP缺口指潜在国民收入和实际均衡收入之间的差距。

通货紧缩缺口是指实际总支出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它测度着达到充分就业均衡所需要增加的总支出量。

通货膨胀缺口是指实际总支出超过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它测度为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所需要降低的总支出量。

原理: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的经济学现象。

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实际消费支出和实际收入之间有稳定的函数关系,边际消费倾向是正数,但小于一。

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并不按相同的比例增加,其差额就是储蓄。

收入愈增加,消费在收入中的比重就愈小,储蓄越大。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

在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中,先假设计划投资是一个固定的量,这样只要把收入恒等式和消费函数结合起来就可以求得均衡收入。

Y=(a+I)/(1-b)。

新增投资对国民收入的带动作用受到投资乘数的影响。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则乘数就越大。

第十一讲宏观经济政策

1宏观经济目标

2财政政策

3货币政策

4政策选择与政策组合

概念:

经济政策

答:

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

宏观经济目标

答:

一般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定、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

答:

在广泛的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通常特指劳动力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

答:

是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抑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答:

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

赤字

答:

通常指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财政收支情况,也指此时政府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大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