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真题1997年理科.docx
《考研政治真题1997年理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政治真题1997年理科.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政治真题1997年理科
1997年政治理论试题(理科)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D.把握事物的度
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
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4.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
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
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5.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不能真正享有民主权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不够完善
B.无产阶级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C.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占据统治地位
D.无产阶级在议会中不占多数
7.1937年中国共产党洛川政治局扩大会议指出,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是
A.坚持共产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
B.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
C.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
D.放手发动群众,争取抗日民主
8.下面是我国不同年度各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统计表(%)
该表说明1980年以来我国
A.产业结构呈现优化趋势B.第一产业呈现萎缩趋势
C.第二产业处于停滞状态D.第三产业处于超前发展状态
9.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
A.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B.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
10.“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二、不定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1.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的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E.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12.一位科学家说:
“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
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13.利润率的变动与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反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E.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跨国公司迅速发展是由于
A.生产量发展的需要B.国内外市场竞争的需要
C.资本输出的需要D.争夺国际垄断地位的需要
E.攫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需要
15.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A.买与卖的顺序不同B.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同
C.流通的起点和终点不同D.流通中的媒介不同
E.流通的目的不同
16.英国殖民主义者迫使清政府签订的有关香港问题的不平等条约有
A.《南京条约》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D.《北京条约》
E.《拓展香港界址专条》
17.1927年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不同于南昌起义的特点有
A.不再由国共两党合作领导,而是由共产党独立领导
B.不再用国民革命军的名义,而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C.不以攻打中心城市为目标,而以建立农村根据地为目标
D.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E.不仅是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而且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18.50年代,我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创造的国家资本主义具体形式有
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
C.经销代销D.租赁承包
E.公私合营
1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
A.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B.社会团体的联合组织
C.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
D.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E.民主党派的联合组织
20.1996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北京会谈的主要成果有
A.决定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B.同意建立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定期会晤机制
C.同意成立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
D.决定全面发展两国务领域的双边合作
E.签署中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三、简答题
21.简述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确定的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
22.简评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
四、辨析题。
要求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2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24.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前提。
25.《资政新篇》是反映农民平均主义理想的反封建纲领。
26.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政治权利不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列宁却说:
“文盲是处在政治之外的”。
五、论述题,要求论述紧扣题意,合乎逻辑。
27.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计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然而社会主义却首先在比较落后的国家成为现实。
试析这些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并阐明我国社会主义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初级阶段的必然性。
28.我国“九五”期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任务是:
保证粮棉油等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粮食生产能力达到一个新水平,保证农民收入有较快的增加,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试说明确定上述任务的依据和重要意义。
六、材料题,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29.下列是有关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关系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不同气候的不同需要产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种类的法律。
热带民族的怯懦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
这是自然的原因所产生的后果。
居住在山地的人坚决主张要平民政治,平原上的人则要求由一些上层人物领导的政体,近海的人则希望一种由二者混合的政体。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2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当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树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摘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材料3
我国耕地、水和矿产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都比较低。
今后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更多,环境保护的难度更大。
必须切实保护资源和环境,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决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要根据我国国情,选择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
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克服各种浪费现象。
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摘自江泽民《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请回答:
(1)对材料1中的观点加以评析。
(2)比较材料1和2,指出恩格斯的观点与孟德斯鸠的观点的不同之处,并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
(3)根据材料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30.下列是有关1944—1945年美国插手国共谈判的材料:
材料1
1944年11月10日,毛泽东与赫尔利最后达成的《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定》内容如下:
一、中国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应共同工作,统一中国一切军事力量,以便迅速击败日本与重建中国。
二、现在的国民政府应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和无党派政治人物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并颁布及实行用以改革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的新民主政策。
同时,军事委员会应改组为由所有抗日军队代表所组成的联合军事委员会。
三、联合国民政府应拥护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建立民有民享民治之政府的原则。
联合国民政府应实行用以促进进步与民主的政策……
四、所有抗日军队应遵守与执行联合国民政府及其联合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并应为这个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所承认,由联合国得来的物资应被公平分配。
五、中国联合国民政府承认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及所有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
摘自《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材料2
这一协定(见材料1)的精神和方向,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八年来在抗日统一战线中所追求的目的之所在。
摘自1944年11月10日毛泽东致罗斯福函
材料3
蒋介石明白告诉赫尔利:
承认这一协定,将意味着他和他的党完全失败,并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共产党控制政府。
摘自《美国对外关系,1944,中国卷》
材料4
11月21日,国民党方面又另行提出了一个三条反建议,由赫尔利转交给周恩来同志。
它的要求是:
一,国民政府允许将党的军队加以改编,此后,承认党的为合法政党;二、党的应竭诚拥护国民政府,将其一切军队移交国民政府军委会统辖,国民政府指派党的将领以委员资格参加军委会;三、国民政府之目标为实现三民主义之国家。
摘自《胡乔木回忆毛泽东》
材料5
在武装的政党和军阀强大得足以抗拒政府的时候,中国是不能有政治统一的。
美国方面曾过分估计了后者那些力量,而最强大的力量,依然是重庆的国民政府。
蒋介石并无法西斯心理,他正在为了他的国家走向民主政府,那是他的事业的目标。
美国已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的政府,并且在经济上、军事上和政治上支持它,但并不曾支持任何军阀或武装的政党。
在该国有强得足以抗拒政府的武装力量的时候,一个自由的、团结的和民主的中国总不能在这次战争中出现。
摘自1945年4月2日赫尔利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五点协定的关键所在。
(2)参照材料1、2、3,如何理解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协定的截然不同的评价。
(3)比较材料4与材料1,指出国民党三点反建议的要害。
(4)指出材料5中赫尔利对中国国共两党的看法,并阐明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点及这一政策造成的后果。
1997年政治理论试题解析(理科)
简要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D5.D6.C7.B8.A9.C10.A
二、不定项选择
11.A、B、D12.C、D、E13.A、B、E14.A、B、C、E15.A、C、D、E
16.A、D、E17.B、D18:
A、B、C、E19.A、C、D20.A、B、C、D
试题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C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思路剖析]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可见,C是正确选项。
A、B、D三项,是某一个时期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哲学基本问题研究提出的个人看法,都不是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
[必背考点]哲学的基本问题。
[应试对策]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重要考点,在学习中一定要格外留意。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
2.答案:
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度的方法论意义。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事物保持其自身质的量的限度。
度的方法论意义,是要掌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
可见,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也是正确把握事物所必须坚持的并带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方法,但不直接涉及“过”与“不及”的问题。
[必背考点]度的方法论意义。
[应试对策]“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它涉及到质与量之间的关系,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考点。
关于度的问题,有很多名言、谚语作了很好的反映,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
3.答案:
B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当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转变为生产成本、剩余价值转变为利润、利润转变为平均利润之后,价值就转变为生产价格。
在以上三次转变中,只有利润转变为平均利润是实体性的变化,其他两次都是观念的变化。
所以从本质上讲,利润转变为平均利润后,价值就转变为生产价格。
两个转变实际上是同一个过程。
而利润转变为平均利润,是部门之间竞争、推动资本在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结果。
所以选B项。
[必背考点]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
[应试对策]价值的转化既是难点,也是常考点。
建议同学们用逻辑图的方式完整而精细地勾勒每个变化环节的内容,并准确地把握各个变化的前因后果。
这部分涉及的概念比较多,有的概念比较相似,一定要细心加以区分。
4.答案:
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据此分析,D项正确。
资本主义地租分为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基本形式。
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土地的优劣和地理位置的差别;其源泉是经营中等及其优等土地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其原因是在于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必背考点]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
[应试对策]在复习中要准确把握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垄断地租等知识点,区分它们各自产生的条件、原因、源泉。
这些是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常考点。
5.答案:
D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五章。
[思路剖析]社会主义改革不需要、也不允许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改变原有的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体制,以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改革就是不断地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主义的发展。
由此可见,D项正确。
[必背考点]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
[应试对策]社会主义改革是当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也是政治课的常考点。
回答本题,要联系哲学关于改革和革命的关系,以及政治经济学的相关问题。
同时,当时的重大会议和中央领导人讲话也反复强调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方向和基本措施等,考生留意就能够较好回答问题。
6.答案:
C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资本主义的民主权利与其经济基础的关系。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思路剖析]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是建立在金钱和财产关系基础上的。
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财产状况,决定了他们在政治地位和社会生活中享受不到平等的待遇,也不可能同等地享有资产阶级所享有的民主权利。
据此分析,选项C是正确答案。
[必背考点]资本主义的民主权利与其经济基础的关系。
[应试对策]一些问题如民主制度、政党制度、政治体制和政府机构等政治现象,有时在教材中没有接触,有的考生感到陌生。
其实政治社会现象的分析,可以运用哲学的思路,即“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以及阶级分析的方法,通过联系其经济基础,揭示其本质问题。
7.答案:
B
[命题出处]《中国革命史》: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现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第三章。
[思路剖析]1937年8月,党的洛川会议确立了“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反对片面抗战路线”。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必须坚持的正确路线,是争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关键。
可见,B项是正确答案。
A项是我党坚持全面抗战的根本原则;C项是我党在敌后进行全面抗战的方针;D项是我党在国统区坚持全面抗战的方针。
都与题干的要求不符。
[必背考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应试对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形成过程以及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重要作用,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中可结合历史知识学习和把握。
8.答案:
A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六章。
[思路剖析]一般而言,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变化规律是:
随着一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就本题来看,据此分析表格中1980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情况,不难看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步上升。
这样的变化,说明了我国产业结构呈现优化的趋势。
据此分析,A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掌握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关键。
类似经济学中的数据、图表、实例等题,其实隐藏在背后的是经济学的一些基本规律,只要把握住了这个根本,就能准确把握数据、图表、实例等提供的信息,正确回答问题。
9.答案:
C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章。
[思路剖析]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
可见,C项正确;A、B两项是指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D项是指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均不合题干要求。
[必背考点]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关系。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联系和区别。
具体说来,经济制度是生产关系的总和,而经济体制是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反作用和服务于经济制度;同一种经济制度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同一种经济体制可以为多种经济制度所采用。
10.答案:
A
[命题出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一国两制”的内容。
现属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十章。
[思路剖析]“一国两制”是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战略方针,是在“一国”的前提下,港、澳、台地区可设立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此题供选择的答案,都是讲“一国两制”的内容。
其中,“一国两制”的前提、基础和核心是“一个中国”,即“国家主权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由此可见,正确选项是A。
[必背考点]“一国两制”的内容。
[应试对策]“一国两制”是我国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制定的一项战略方针,在复习中要认真把握其概念的内涵、重要意义等问题。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答案:
A、B、D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唯物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列宁指出:
“马克思认为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在于这个理论‘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唯物辩证法最直接体现了马克思学说的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所谓批判,就是站在发展、运动和变化的高度,从肯定与否定的统一、生成与灭亡的统一、现实的暂时性和发展的永恒性的统一上来理解和对待一切事物。
所谓革命,就是站在上升、前进、发展的立场上,促进和实现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产生和壮大,推动世界不断地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A、B、D三项符合题意。
C项是与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点相对立的形而上学观;E项是与唯物辩证法的事物发展的过程观点相对立的形而上学观。
[必背考点]唯物辩证法批判的、革命的本质。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命题的理解的不正确。
仔细分析便能够发现,这种说法讲得太绝对,因为存在有合理的也有不合理的,而且,这种说法,没有把辩证法贯彻到底。
恩格斯剖析了这一命题的保守性和反动性,并对它进行了革命的改造,从黑格尔“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命题,得出了“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一彻底辩证法的结论。
如果懂得该命题的这样几个相关知识点,答题就容易了。
12.答案:
C、D,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实践在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中的作用。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二章。
[思路剖析]解答该题,首先必须读懂材料。
题目这段话不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客观性,同时又强调人在改造自然中的能动性,即实践在天然自然(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人化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统一体)转化中的伟大作用。
主体(人)的对象化即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每一次主体对象化的结果,都是在一定水平上实现了由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的转化,体现了人对自然界的能动的改造。
据此分析五个选项,C、D、E三项符合题意。
[必背考点]实践在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中的作用。
[应试对策]题干强调了人在改造自然中的能动性,即实践在天然自然向人类世界转化过程中的作用,但它并没有否认自然界的先在性、客观性。
自在世界、人类世界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是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考点和经常性考点,应当认真学习和把握。
13.答案:
A、B、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三章。
[思路剖析]本题是对利润率的考察,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即P=m/(c+v)。
公式说明的是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利润率与剩余价值量同方向变化,而剩余价值量又直接与剩余价值率相联系,剩余价值率高,剩余价值量也大。
因此,利润率变动与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第二,利润串与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呈反方向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单位资本中的可变资本的比重就越小,而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源泉,所以剩余价值量就越少。
第三,利润率与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
不变资本的节省,意味着分母中预付资本量的减少,利润率也越高;第四,资本周转快慢与年利润量和年利润率成同方向变化。
资本周转越快,年剩余价值总量就越大,年利润率也就越大。
据此分析,选项A、B、E正确。
[必背考点]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应试对策]解答本题的正确思路,应首先明确什么是利润率,以利润率的公式为分析的依据,逐个对照选项,看它们是不是影响分子和分母的因素。
凡是扩大了分子、减少了分母的,叫做同方向变化;反之,叫做反方向变化。
同时,在复习中对那些涉及到计算的经济学问题,如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利息率等,都可按照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
14.答案:
A、B、C、D、E
[命题出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次大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
现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四、七章。
[思路剖析]战后资本国际化尤其是生产资本国际化的发展,是以跨国公司的活动为先导和载体的。
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开办企业、就地生产和销售,把其产品的不同零部件扩散到不同国家和地区来组织生产,客观上导致了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的发展。
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在当今国际经济生活中主导地位的形成,是资本国际化的重要表现,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