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委女主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9892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委女主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委女主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委女主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委女主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委女主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委女主任.docx

《教委女主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委女主任.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委女主任.docx

教委女主任

教委女主任

  篇一:

里满乡教委主任述职报告

  里满乡教委主任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代表们:

  2012年里满乡教委在教育局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继往开来,团结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现在我代表里满乡教委就2012所做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及代表们述职,请大家评议。

  一、严格管理,努力提高教学成绩

  2012年,我们实行教委人员包校责任制,深入学校检查指导工作,一年来,共参与学校教研活动32次、听课254节、检查教师备课310人次、抽查学生作业720人次。

我们共安排各年级教学阶段检测四次,由教委统一组考、统一出题、阅卷,最后排出名次,教委帮助学校教师面对名次寻原因找差距。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成绩,我们组织教委专门人员,抽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集中制题,统一印卷,这一举措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通过努力,我乡教学成绩不仅摆脱了倒第一的帽子,部分科目在全县名列前茅。

其中,里满中学在12年中考中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40名毕业生升入重点高中的人数达21名,升学率达50%。

2012年,全乡有名7教师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优秀教师,1名教师获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1名教师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小堤小学被命名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受县委县政府表彰。

  二、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

  2012年我们共争取学校建设项目资金共372.5万元,其中,大送小学投资42.8万元,小堤小学投资54万元,南韩村小学投资30.9

  万元,桑园小学投资86万元,西沿湾小学投资86万元,古店小学投资38万元,北韩村小学投资34.8万元,目前,这些学校的危房已经全部拆除,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建设资金全部到位,预计明年学生将搬入新的环境中学习。

  2012年,我们利用暑假时间,教委人员带领全体校长,自己动手完成了对张各庄小学甬路、小堤小学操场、东里满小学操场的硬化工作。

利用周末时间,完成了对大送小学操场填、平、整工作。

在刚刚过去的“六看一评”活动中,我们全体教师们自己利用周末时间,自己动手安装器材、整理档案、平整校园、室内外粉刷、描写标语、绘制图画、油漆门窗、美化校园等工作,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的付出得到了局领导和兄弟单位的好评。

  三、认真做好各项工作,切实抓好学校安全防范

  学期开始,我们和校长、任课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签订责任状,明确分工和责任。

认真制定各种值班制度与职责,严格值班纪律,如:

节假日值班、教师值班、领导值班、夜间巡逻值班;上学期间的教师各区域值班等等。

各种值班均有记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解决。

学生每周一节安全课,并利用周一升旗时间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012年,我们教委人员下学校宣讲安全知识14次,发放安全常识宣传纸3000余张,组织学生逃生演练8次。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12年1月,小堤小学的张凤彩老师被衡水市教育局命名为“优秀班主任”。

大送小学的魏德润同学获得市级三好学生称号。

  12年2月,东里满小学的关新老师,在河北省第四届中小学公开课电视展示活动中,所授《WhereDoTheyWork》荣获三等奖。

  12年3月,在进修组织的“师魂颂”活动中,里满乡教委获优秀组织奖;在县级乒乓球比赛中,里满乡代表队取得男子团体第五名,女子团体第四名的好成绩。

  12年6月,里满乡教委在第三节青年教师论坛中获优秀组织奖;大送小学获衡水市语言文字工作示范学校称号。

东里满小学的李娟老师撰写的论文《自制教具在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获得河北省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心的三等奖。

  12年9月,古店小学李映红老师,获县级优秀辅导员称号。

  12年10月,在县组织的中小学生手抄板活动中,3名教师获一等奖,5名教师获二等奖。

多名教师获三等奖。

小堤小学的杨艺同学;南韩村小学的王赛美同学,大送小学的张梦琳同学、魏佳慧同学;张各庄小学的蒲梦鸽同学、邢佳明同学,在这次比赛中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同月,在县组织的信息技术竞赛中,里满乡教委获优秀组织奖;大送的田美雅老师获二等奖。

大送学校的李冬同学获小学组二等奖。

  五、抽人员,挤时间做好对民办代课的认定工作

  2012年8月,民办代课认定工作开始,面对人员分散复杂,教龄跨度大等特点,教委人员加班加点,主动放弃周末休息时间,先后抽调29人次,去教育局拍摄工资照片,又抽调46人次对1000余张

  工资照片分村分人名进行汇总,最后打印,存档。

付出终究会有回报,我们的工作经验在全县得到推广。

目前,年满60周岁的民办代课认定已核实两批,共38人,第三批正在进行中。

  以上述职,请领导和代表们评议,欢迎对我们班子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篇二:

重庆市教委主任演讲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西部职业教育高地

  ----在中国职业教育论坛上的发言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欧可平

  (2005年11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向中国职业教育论坛的隆重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光临论坛和洽谈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结构十分突出的直辖市。

市委、市政府在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兴渝战略目标中,坚持把职业教育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百万移民的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作为全市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若干重大决策。

近几年来,全市共筹集职教经费2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为重庆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保障作用。

  总结我市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把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为富民兴渝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和人才保障

  我市在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百万移民的进程中,深深地感到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有效扩大就业再就业、开展农

  村劳动力转移、实现百万移民、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为此,市委、市政府把职业教育作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器,作为全市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摆到了突出的位置。

2002年全国职教育工作会议以后,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一体两翼”、“分类推进”的重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200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教育工作会,又对职业教育发展目标、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就业准入和职业证书制度、师资队伍建设、经费筹措等作出了重大决策。

近年来,职业教育经费渠道进一步拓宽,城市教育费附加的20%用于职业教育、土地征用、规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政策全面落实。

“十五”期间,全市共筹集职教经费20多亿元。

“十一五”期间,我市还将在城市住宅建设配套费、财政增量部分等多方面增加职教经费,再投入20亿多元打造西部职教高地。

  市委、市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全市中等职业学校367所,在校生41万人,占高中阶段在校生人数47%。

2000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连续5年大幅度上升,占高中段教育招生数的48.5%。

中职毕业生就业率连续5年在95%以上。

高职、高专院校20所,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6万人。

  二、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着力打造“城校互动”的重庆职业教育基地

  我市按照三大经济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一体两翼”的职教发展战略布局,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在渝西地区的永川按

  “城校互动,资源共享”模式打造重庆职业教育基地的战略决策,通过整合区域性职教资源,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功能全、质量优、效益好的职业院校,把重庆职教基地建成全市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中心和职教改革的试验、示范区。

  为推进重庆职教基地的建设,我市制定了重庆职业教育基地事业发展规划和基地园区建设规划,将6.2平方公里的区域作为重庆职教基地规划区,按三个组团建设。

推出了土地成本价供给,免缴学校建设规费,基础设施建到学校周边等加快重庆职教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

在两级政府的统筹下,按照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措基地建设资金3亿多元,推动重庆职教基地建设初见成效,形成了“永川技工”的人才品牌和“办职教来永川,学技能来永川,招技工来永川”的良好氛围,并呈现出以下显著特点:

  一是初步实现“城校互动,资源共享”。

基本形成了“城市发展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教发展以城市建设为依托”的城校发展新模式。

城市图书馆、艺术中心、市政、商业等设施建设,既考虑城市的空间布局,服务广大市民;又充分考虑院校布点,服务职业教育。

职业院校的体育、文化场馆建设既为学生服务,又向市民开放。

同时,着力推进院校之间整体互动,在教学、师资、实训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实现了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职教基地职业院校建成区面积已达到4.5平方公里,占永川市城区总面积的16%;在20多万人口的城区,集聚了26所职业院校,05年招生3万余人,在校生达到8万余人,占永川市城

  区人口的28%。

有效改善了城市人口结构,提升了市民整体素养。

  三是拉动了经济增长。

近年来,重庆职教基地为社会输送了3万多名技能型人才,并拉动了永川GDP增长3.5亿元,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约3亿元,拉动消费4亿元,直接或间接提供就业岗位1.6万多个。

  三、加大政府统筹和整合资源力度,为库区百万移民提供职业教育的有效服务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的成败关键在库区百万移民。

能否让老百姓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能否破解因淹没带来的库区产业空虚化难题,职业教育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

为了加快库区职教发展,市政府加强了对库区职教资源的统筹与整合。

  一是统筹库区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2004年,市政府组织力量对发展库区职业教育进行了专项调研,制定了三峡库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

并向国务院有关部委作了专项报告,得到教育部和国务院三建委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市政府明确要求在库区教育发展中,坚持以发展职业教育和移民技能培训为重点,提出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按照5.5:

4.5发展的结构比例。

通过整合库区30多所职业院校,60多个职业培训机构,在万州区重点打造三峡库区职业教育和移民技能培训基地。

  第二,统筹库区职业学校专业建设。

根据库区新兴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改造传统专业,开发急需专业,培育优势专业,打造精品专业。

目前,库区职业教育形成了以数

  控技术、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电子技术、旅游环保、现代物流、特种养殖、水利水电、工民建筑、服装制作、医药医学等为骨干的专业群,基本适应库区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

  第三,统筹库区职业教育和移民技能培训。

市政府明确规定:

市级各部门在三峡移民、农村扶贫、农村劳动力转移、企业下岗职工就业再就业等工作中,不得重复建设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骨干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统筹资金合力开展库区职业教育与移民技能培训。

近三年来,我市统筹市级有关部门用于职业教育的的资金,为库区职业教育与移民技能培训筹措经费5.23亿元,建设了33个市级、185个区县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移民技能培训基地。

2004年,全市依托职业院校开展移民技能培训15.67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8万人,转移率为91%。

广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216.35万人次;完成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9.36万人,为库区经济发展和移民技能提高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适应重庆产业发展需要,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结合

  为使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市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业、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