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9847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docx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

高三生物下册摸底考试试题

生物学试卷2009.12

校对:

李国栋审核:

王艳红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页,第Ⅱ卷至页。

考试时间:

9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做非选择题时,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55小题,1--50每小题1分,51--55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磷脂的生物学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具有生物活性,对生命活动起调节作用B.构成生物体表面的保护层

C.是生物体的储能分子,具有保温作用D.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2.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中肯定含有S元素B.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C.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D.B是氨基酸

3.生物体内含Zn2+的酶最多,有70多种酶的活性与Zn2+有关,缺乏Zn2+的生物就无法正常生活。

这一现象说明无机盐

A.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C.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D.对调节细胞内液的浓度有重要作用

4.原核细胞中,拟核内的核物质主要是指

A.DNAB.RNAC核酸D.蛋白质和核酸

2,4,6

5.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A.在细胞分裂间期,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功能增强

B.在细胞分裂前期,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

C.在细胞分裂中期,细胞内ATP的含量明显减少

D.在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为细胞壁形成合成多糖

6.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中,都需要高尔基体起重要作用的是

A.葡萄糖的氧化分解、激素的分泌B.植物细胞壁的形成、神经递质的外排

C.DNA的复制与转录、多糖等有机物的合成D.氧化酶的合成、蓝藻细胞壁的形成

7.右下图为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虽然细胞中有中心体⑨,但不能断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

B.④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①和③,两条

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②相连

C.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即④和⑦为一对同源染色体,⑤和⑥为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D.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8.以下关于遗传和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B.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间的部分交换属于基因重组

C.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4种配子

D.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是一致的

9.有三个盛放葡萄糖液的密封玻璃瓶,已知一瓶混有酵母菌,一瓶混有乳酸菌,一瓶只有

葡萄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有气泡的瓶子肯定混有酵母菌B.发热的瓶子肯定混有乳酸菌

C.只盛放葡萄糖液的瓶子能量会增加D.混有乳酸菌的瓶子物质种类会减少

10.阴雨连绵的天气使得雨水浸泡了白菜菜地,下列生理作用因此不会降低的最可能是

A.白菜根部吸收的:

Ca2+叶中的Ca2+B.白菜土壤中的K+白菜中的K+

C.微生物:

NH3HNO3D.微生物:

NO2-N2

11.右图表示植物叶肉细胞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中C、H、0的转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a、c过程产生[H]时也产生ATP

B甲、乙过程中的[H]转移途径相同

C.进行甲、乙过程的环境条件有差异

D.C3、C4植物进行b过程有差异

12.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一高等动物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产生的是次级精母细胞

②乙产生的是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③乙产生的是体细胞

④丙产生的是体细胞

A.①②B.①④

C.①③D.③④

1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除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外,还可证明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B.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C.DNA分子的载体是染色体D.DNA分子结构是双螺旋结构

14.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实验中的甲乙两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

B.实验中分别从两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组合在一起,代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

C.每个小桶内两种色球比例须为1∶1,准确模拟了雌、雄配子的比例

D.孟德尔提出分离规律时,同时也假设了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这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创造性的设想

15.转基因动物是指

A.提供基因的动物B.提供受体细胞的动物

C.基因组中增加外源基因的动物D.能表达基因信息的动物

16.下列黏性末端属于同一种限制酶切割而成的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17.右图所示细胞为某植物体体细胞有丝分裂某时

期的图像,从图中分析该植物属于

A.单倍体植物B.二倍体植物

C.三倍体植物D.四倍体植物

18.科学研究过程一般包括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等。

在孟德尔探究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导致孟德尔发现问题的现象是:

A.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B.具一对相对性状亲本杂交,F2表现型之比3:

1

C.F1与隐性亲本测交,后代表现型之比1:

1D.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均等

19.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让一株杂合子小麦自交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病的植株后,再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占植株总数的

A.1/4B.1/6C.1/8D.1/16

20.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DNA探针可用于检测苯丙酮尿症和21三体综合症

B.标记基因可用于检测运载体是否被导入受体细胞

C.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污水中致癌和致畸物质的毒性

 D.选择培养基可用于筛选单克隆杂交瘤细胞、金黄色葡萄球菌、圆褐固氮菌 

21.21三体综合征又叫先天性愚型,是一种常见的染色体病。

下列各图均为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与先天性愚型的染色体异常情况相符的图为

 

22.下列关于细胞基因复制与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种密码子可以编码多种氨基酸

B.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种或多种tRNA来转运

C.基因上增加一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

D.DNA分子经过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C+G)/(A+T)=1

23.孟德尔做了如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决定图中种子种皮基因型的是:

A.由植株A和植株B共同决定

B.只由植株A决定

C.只由植株B决定

D.与植株A或植株B无关

24.(杜氏肌营养不良,DMD)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病,患者的肌肉逐渐失去功能,一般20岁之前死亡。

如果一位正常女士的哥哥患有此病,她的第一个儿子可能患病;如果该女士的第一个儿子患有DMD,她的第二个儿子也可能患病。

两种可能的患病概率分别为

A.0、12.5%B.12.5%、25%C.25%、50%D.50%、25%

25.在种群“S”型增长曲线的数学模型中,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下列条件会使种群K值增加的是

A.地面进行硬化后的家鼠B.干旱环境中的东亚飞蝗

C.引入北极狐后的旅鼠D.干旱环境中的大熊猫

26.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把能量较多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和生物E和C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A.A→B→C→E、捕食和竞争B.A→E→C、捕食和竞争

C.A→D、竞争D.A→B→E、竞争和捕食

27.将紫色水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人清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进行加温,随着水温的增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其原因是

A.细胞壁在加温中受到破坏B.水温增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

C.加温使生物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D.加温使水中的化学物质发生了反应

28.下列关于玉米叶片结构及其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围绕维管束的叶肉细胞呈“花环型”,且排列紧密;②水的光解在叶绿体的基粒上进行;③CO2中的C首先转移到C4化合物中;④光能转化为电能时,电子的最终受体是ATP和NADP+;⑤NADPH既是还原剂,又是活跃的化学能源物质之一。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⑤

29.没有在光合作用暗反应中被消耗的物质是

A.[H]和ATPB.H2O和CO2C.五碳化合物和酶D.三碳化合物

30.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不涉及到

A.DNA自我复制B.信使RNA的合成

C.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D.细胞的呼吸作用和ATP

31.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黏稠物(还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如下,其中含DNA少的是

第一,放入0.14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①和黏稠物②;

第二,放入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③和黏稠物④;

第三,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⑤和黏稠物⑥。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④⑥D.②③⑤

32.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上不起作用的是

A.肝脏根据体内需要增加或减少释放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量

B.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

C.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红细胞

D.肺根据需要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

33.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B.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C.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

34.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B.效应B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但其分泌产物—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将其直接消灭。

C.血清和胃液中的杀菌物质对病菌具有一定杀灭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

D.在体液免疫中,极少数抗原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在表面,因而能直接作用于B细胞。

35.下列有关生物膜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具膜结构中膜的转化是不可逆的 

B.具膜小泡成为具膜结构的一部分要靠膜的融合 

C.一种膜结构的膜成为另一种膜结构的一部分,与膜的流动性无关 

D.生物膜的功能特征是膜之间转化的前提条件

36.关于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过高,产量降低B.温度不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 

C.温度能影响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D.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37.乙酰胆碱是兴奋型的神经递质,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

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使该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氯离子(Cl-)进入细胞内,正确的判断是

A.形成局部电流B.细胞膜两侧电位差保持不变

C.抑制细胞兴奋D.使细胞膜内电位由正变负

38.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讯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右下图所示,图

中的“化学物质”是指

A.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激素

B.细胞膜上受体所识别的酶

C.DNA调控细胞功能所必需的物质

D.生物体吸收的食物分子

39.农业生产上拟定运用激素培育无子黄瓜的方案,一般无需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