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9325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二单元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课件《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成惠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初中部

课题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设计

执教者

成惠

指导者

金波 郭蜀宁 姚丽娟 余维

课程内容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了解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了解春秋时期社会发生的变化: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3.列举春秋时期主要霸主的名称,在地图中指出对应的诸侯国的地理方位;

4.讲述“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5.了解争霸过程中原“诸华”“诸夏”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交往与冲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第三个课时。

第二单元前两课涉及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西周分封制以及灿烂的青铜文明的代表——青铜器和甲骨文。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内容在第二单元中是一个转折点。

春秋时期,西周原有的制度被打破,又为战国更深层次的变革奠定基础。

只有将这一课时中的春秋之“变”讲清楚、讲透彻,才能更好地理解第7课中战国时期的“变”和第8课思想层面的“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动荡”主要表现在:

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下共主”的局面不复存在,分封制瓦解;而强大的诸侯为了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展开了激烈的争战。

从更深层次看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争霸过程中原“诸华”“诸夏”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交往与冲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各民族的发展。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充满着兴趣和喜爱的,本课所涉及的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争、春秋霸主等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初中语文学科和课外阅读都有接触过,并且对这些内容有浓厚的兴趣。

本课中涉及的成语故事可以让学生来讲述或者编演课本剧,这既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又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拓展历史课堂教学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初一学生刚刚进入初中阶段,初步接触历史学科,对于获取历史信息的方式方法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因此要在课程设计中关注学生读史能力、读图能力、时间空间的概念的培养,引导学生去多角度多维度地看待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总结一些历史经验等。

重点

1.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难点

春秋争霸带来的社会影响。

教学资源

(1)教育部组织编写: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6月版

(2)中国国家博物馆编:

《文物春秋战国史》中华书局2009年1月版

(3)顾颉刚童书业撰:

《国史讲话-春秋》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7月版

(4)晁福林著:

《春秋战国的社会变迁》商务印书馆2011年9月版

(5)卜宪群主编:

《中国通史》华夏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版

(6)视频:

中央电视台《中国通史》

(7)国家博物馆

(8)故宫博物院

(9)上海博物馆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游戏导入

(1)小游戏:

教师逐个给出三组关键词,请学生回答每组关键词和哪一个成语有关。

(2)教师提问:

这些成语都源自于我国历史上的哪一时期?

(3)打出课题

《动荡的春秋时期》

学生根据关键词逐个回答相关成语。

学生根据对于这些成语的了解回答教师问题:

春秋时期。

这三组关键词不需要全部打出,学生随时都可以抢答是哪一成语。

 

“春秋”概念解析

(1)展示时间轴,回顾西周灭亡,东周建立,指出东周的前期就是春秋。

(2)让学生在书本上找出春秋的起止时间。

(3)投影展示“小知识”:

春秋时期得名的原因。

(4)请学生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讲讲对春秋的印象?

(5)总结学生回答,点明春秋时期是动荡的时代,在动荡的背后,社会方方面面都出现了变化,过渡到第一子目内容。

(1)学生观察时间轴

(2)学生阅读书本回答春秋的起止时间。

(3)学生讲述对春秋的印象。

 

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

(一)农业

(1)提出问题:

为什么春秋时期农业会取得发展?

(1)学生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1)

生产工具——铁制农具

(1)逐步展示生产工具的发展,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铁制农具较之之前的工具有何优点?

(2)教师解答学生的质疑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归纳整理铁制农具使用的优点。

(1)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锋利这一优点学生容易知道,需要引导学生思考成本问题,是否有利于普及使用。

 

(2)

耕作技术——牛耕

(1)投影展示《青铜牺尊》,提出问题:

这头牛有什么特别之处?

(2)投影展示春秋人物姓名以及《国语·晋语》的史料,提出问题:

使用牛耕比之前人力翻地相比进步在哪?

(3)教师整理学生回答,归纳牛耕的进步。

(4)总结铁制农具和牛耕使用带来的作用影响,表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1)学生观察并回答

(2)学生讨论回答

(3)学生阅读书本和“相关史事”P27,并勾划相应内容。

 

(二)手工业

(1)冶铁业

(1)投影展示《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相关材料

(2)提出问题:

从材料中看“干将莫邪”是什么材质的宝剑?

材料中哪句话体现了这一时期高超的冶铁技术?

(3)带着学生分析材料中“鼓橐(tuó)装炭,金铁乃濡”的意思。

学生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有难度,需要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关键词句。

 

(2)青铜制造

投影展示《莲鹤方壶》,教师简单介绍春秋时期青铜制造的发展

学生观看图片

 

(三)商业

(1)提出问题:

春秋时期,商业活动的活跃,带动了什么货币的出现?

(2)投影展示春秋时期《耸肩尖足空首布币》、《安阳之大刀》,并提出问题:

猜一猜这枚空首布币是从什么演化而来的?

(1)学生回答问题

(2)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一)王室衰微

(1)投影展示《史记·周本纪》材料“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提出问题:

从中你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2)提出问题:

西周天子巩固统治的分封制,春秋时期发什么了什么变化?

(3)教师肯定学生回答。

(4)投影展示材料:

“求赙”,提出问题:

周王室衰微还有什么表现?

(5)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答案,提炼关键词。

(1)学生阅读材料,回答变化。

(2)学生阅读书本,回答问题。

(3)学生阅读材料和书本回答问题。

(4)学生在书本上勾划关键词。

 

(二)诸侯争霸

(1)投影分步展示《史记?

周本纪》材料“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提出问题:

王室衰微之时,政治局面还出现了什么变化?

(2)教师纠正并归纳得出关键词“诸侯争霸”。

(1)学生阅读材料,回答变化。

 

(1)春秋首霸——齐桓公

(1)提出问题:

你知道谁是春秋首位霸主么?

(2)投影打出“齐桓公”,要求学生注意关键字词读音和书写

(3)投影展示书本p29“相关史事”,提出问题:

齐桓公为何能最先称霸?

(4)教师整理学生答案,解答疑惑。

(5)视频播放“分沟礼燕”

(1)学生回答。

(2)学生在书本上作字词的标注。

(3)学生阅读书本,分组讨论。

“尊天子,攘四夷”对于齐桓公称霸的作用学生不太了解,需要重点分析。

 

(2)诸侯争霸

(1)投影展示“诸侯争霸”地图和两排关键词,请学生来连连看。

(2)请学生分享“我所了解的霸主故事”。

(1)学生完成连连看。

(2)学生分享霸主相关故事。

 

(三)影响

(1)投影展示书本p30“相关史事”,提出问题:

你能从材料中看出春秋时期是怎样的局面?

(2)教师归纳提炼关键词。

(3)投影打出《文物春秋战国史》中关于春秋诸侯国数目变化的材料,提出问题:

春秋时期诸侯国数量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为什么?

(4)教师肯定学生回答。

(5)投影展示两则材料,并分组讨论:

春秋时期民族交往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6)教师归纳提取关键词,并在投影上打出第三则材料。

提出问题:

综合上述材料,你能看出春秋时在民族关系方面出现了什么样的局面?

(7)教师整理。

(1)学生阅读材料,自主回答问题。

(2)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书本,回答教师问题。

(3)学生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回答民族交往的方式。

(4)学生根据书本回答问题。

这是初中历史第一次提及“民族交融”,需要多一些材料来帮助学生从双方面来看各民族之间互相的影响,从而理解什么是“交融”。

 

课堂小结

(1)投影展示本课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在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讲讲你现在对春秋时期的印象。

(3)教师归纳总结春秋的特征是“动荡中”的“变化”、“发展”等等。

并从中引出下一课战国。

(1)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一、春秋之“变”——经济发展

铁制农具使用和牛耕的使用

二、春秋之“变”——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动荡、发展、交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