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9247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28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

《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docx

第四章第三节中药炮制与饮片质量

第三节 常用饮片的炮制方法及作用

  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序》中,将中药炮制方法与药用部位结合起来进行论述。

  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炮制依据药物来源属性进行分类。

  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提出火制、水制、水火共制三类分类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将当时的炮制方法归纳为“雷公炮炙十七法”。

  近代的五类分类法包括: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及其他制法。

  现代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法是一种突出炮制工艺的作用,以工艺为纲,以辅料为目的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较好地体现了中药炮制工艺的系统性和条理性。

  

  一、炒法

  炒法:

将净制或切制过的药物,筛去灰屑,大小分档,置炒制容器内,加辅料或不加辅料,用不同火力加热,并不断翻动或转动使之达到一定程度的炮制方法,称为炒法。

  火力:

指火的大小(强弱)或温度的高低。

  

(1)文火(小火):

炒黄多用文火。

  

(2)武火(大火):

炒炭多用武火。

  (3)中火:

介于文武火之间,炒焦多用中火。

  火候:

药物炮制的温度、时间和程度。

  炒法目的

  1.增强疗效:

如王不留行、山楂等;

  2.缓和或改变药性:

如葶苈子等;

  3.降低毒性或减少刺激性:

如莱菔子等;

  4.矫臭矫味,利于贮藏和制剂。

  方法

  

(1)手工炒—将锅倾斜30~45°,便于翻动。

  

(2)机器炒—平锅式和滚筒式炒药机。

  

  步骤

  

(1)预热

  使药物迅速获得热能缩短药物在锅内时间,防止炒成“僵子”(炒哑)。

  

(2)投药

  根据锅的大小和品种确定投料量。

加辅料炒者,一般先处理辅料,后投入药物拌炒。

  (3)翻炒

  快、勤、有规律,要求每次下铲“亮锅底”,避免少量药材停留于锅底而焦糊。

  (4)出锅

  迅速、摊开晾凉。

  用辅料炒的药物,出锅后应筛去辅料,再摊开晾凉。

  

(一)炒黄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文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呈黄色或颜色加深,或发泡鼓起,或爆裂,并逸出药物固有的气味。

  火候判断的方法

  

(1)对比看——与生品比较形状与颜色。

  

(2)听爆声——种子类药物多有爆裂声。

  (3)闻香气——种子类药物固有香气逸出。

  (4)看断面——呈淡黄色。

  牛蒡子

  【来源】

  菊科植物牛蒡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牛蒡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

用时捣碎。

  2.炒牛蒡子:

药材置热锅内,文火炒至微鼓起,断面浅黄色,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生品—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

可用于风湿初起,痄腮肿痛,痈毒疮疡。

  炒牛蒡子—缓和寒滑之性,以免伤中,并且气香,宣散作用更强。

长于解毒透疹,利咽散结,化痰止咳。

用于麻疹不透,咽喉肿痛,风热咳喘。

炒后还可杀酶保苷,利于煎出。

  芥子

  【来源】

  十字花科植物白芥或芥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芥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

  2.炒芥子:

净芥子置热锅内,文火炒至深黄色,有爆鸣声,并有香辣气逸出时,取出。

  【炮制作用】

  生芥子—力猛,辛散作用强;

  炒芥子—可缓和辛散走窜之性,以免耗气伤阴,同时易于粉碎和煎出药效成分。

  芥子主要含有硫苷化合物,酶解后生成异硫氰酸酯类(芥子油)具有辛辣味和刺激性,炒后可杀酶保苷,使其服用后在胃肠道环境中缓慢分解,逐渐释放出芥子油而发挥治疗作用。

  王不留行

  【来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麦蓝菜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王不留行: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2.炒王不留行:

中火炒至大部分爆成白花,取出晾凉。

完全爆花者占80%以上为宜。

  【炮制作用】

  王不留行炒后体泡,易于煎出有效成分,且走散力较强。

  莱菔子

  【来源】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莱菔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用时捣碎。

  2.炒菜菔子:

文火炮制。

  【炮制作用】

  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能。

  莱菔子的炮制是生升熟降的典型例子。

  生品—能升能散,长于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变升为降,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改变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既缓和了药性,又利于粉碎和煎出。

  苍耳子

  【来源】菊科苍耳的干燥成熟带总苞的果实。

  【炮制方法】

  1.苍耳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炒苍耳子:

取净苍耳子,置热锅内,中火炒至黄褐色,刺焦时即可,碾去刺,筛净。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生品—消风止痒力强,多用于皮肤病。

  炒苍耳子—可降低毒性,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常用于鼻渊头痛,风湿痹痛。

  苍耳子毒蛋白为其毒性成分之一,经水浸泡或加热处理,可降低毒性。

  

(二)炒焦

  取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用中火或武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黄色或焦褐色,内部颜色加深,并有焦香气逸出时,出锅,摊开晾凉。

  目的:

  1.增加某些药物的消食健脾作用

  如山楂、神曲等。

  2.缓和药性

  如栀子、山楂等。

  山楂

  【来源】

  蔷薇科植物山里红或山楂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山楂: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及果柄。

  2.炒山楂:

中火炒至颜色加深,取出晾凉。

  3.焦山楂:

武火炒至外表焦褐色,内部焦黄色。

  4.山楂炭:

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

  【炮制作用】

  生山楂—长于活血化瘀,常用于血瘀经闭,心腹刺痛,以及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冠心病。

  炒山楂—消食化积,用于脾虚食滞,食欲不振。

  焦山楂—长于消食止泻,用于食积兼脾虚、痢疾。

  山楂炭—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胃肠出血或脾虚腹泻兼食滞者。

  山楂中的总黄酮和总有机酸都集中在果肉中,山楂核中含量甚微,而山楂核占整个药材重量的40%左右,故炮制应去核。

且加热时间越长两类成分被破坏越多。

  栀子

  【来源】

  本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栀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碾碎。

  2.炒栀子:

文火炒至深黄色,取出晾凉。

  3.焦栀子:

中火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

  4.栀子炭:

武火炒至黑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生品—苦寒降泄,易伤中气,且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后易吐。

  炒黄或炒焦—缓和了苦寒之性,避免伤胃。

  炒炭—止血作用。

  栀子的京尼平苷主要集中在栀子仁中,炒栀子和焦栀子中京尼平苷含量均有所下降,焦栀子比炒栀子更明显。

  (三)炒炭

  取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热锅内,用武火或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少许清水,熄灭火星,取出,摊开晾凉。

  目的

  药物炒炭主要是使其增强或产生止血、止泻等作用。

  注意事项

  1.炒炭时要控制火力

  一般质地坚实的根、根茎类药物,宜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质地疏松轻薄的花、花粉、叶、全草类药物,宜用中火炒至表面黑褐色或棕黄色。

  2.炒炭存性

  即药物在炒炭时只能使其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且炒炭的药物应保持其原形。

  3.喷淋清水灭火星

  4.炭药出锅后必须摊开冷透,或置于密闭容器隔氧冷却,充分冷却后再入库收贮,以免复燃。

  大蓟

  【来源】菊科植物蓟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方法】

  大蓟—取原药材,抢水洗净,切段,干燥。

  大蓟炭——武火炒炭,喷清水灭净火星。

  【炮制作用】

  生大蓟—凉血消肿力胜,常用于热淋,痈肿疮毒。

  大蓟炭—凉性减弱,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用于吐血、呕血等出血较急剧者。

  蒲黄

  【来源】香蒲科植物水蚀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

  【炮制方法】

  1.蒲黄:

揉碎结块,除去花丝及杂质。

  2.蒲黄炭:

取净蒲黄,置热锅内,中火炒至棕褐色,喷洒少许清水,灭尽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蒲黄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

  荆芥

  【来源】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

  【炮制方法】

  1.荆芥: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断,干燥,筛去碎屑。

  2.炒荆芥:

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3.荆芥炭:

武火炒炭,喷水灭尽火星。

  【炮制作用】

  荆芥—解表散风,用于感冒,风疹,咽喉不利等。

  炒荆芥—祛风理血,可用于妇人产后血晕。

  荆芥炭—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

可用于便血、崩漏等证。

  荆芥主要含挥发油,荆芥炒炭后,挥发油含量显著降低,油中所含成分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荆芥炭的止血活性部位为脂溶性提取物。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焦山楂长于

  A.活血止痛

  B.止血

  C.活血化瘀

  D.消食止泻

  E.消食化积

  

【正确答案】D

  王不留行炒至程度为

  A.鼓起

  B.大部分爆花

  C.色泽加深

  D.黑褐色

  E.微有焦斑

  

【正确答案】B

  配伍选择题(自行练习)

  A.先文火后武火

  B.先武火后文火

  C.中火

  D.文火

  E.武火

  1.山楂炒黄多用

  

【正确答案】C

  2.荆芥炒炭多用

  

【正确答案】E

  多项选择题(自行练习)

  炒黄法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毒性

  B.减少刺激性

  C.缓和药性

  D.洁净药材

  E.增强疗效

  

【正确答案】ABCE

  (四)麸炒法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用麦麸熏炒的方法。

  目的:

  1.增强疗效:

如白术,可增强补脾作用。

  2.缓和药性:

如枳实经麸炒后药性缓和。

  3.矫臭矫味:

如僵蚕。

  

  操作方法:

  中火或武火将锅烧热,将麦麸(或蜜麸、糖麸)撒入热锅中,起烟时投入药物,均匀翻动并控制火力,炒至药物表面呈黄色或深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麦麸用量为:

每1OOkg药物,用麦麸10~15kg。

  注意事项:

  1.辅料用量要适当。

  2.火力适当。

一般中火,以“麸下烟起”为度。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黏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到火候时,要求迅速出锅。

  枳壳

  【来源】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未成熟果实。

  【炮制方法】

  1.枳壳:

去瓤,切薄片,干燥,筛去碎落的瓤核。

  2.麸炒枳壳:

每100kg枳壳片,用麦麸1Okg。

  【炮制作用】

  枳壳生用辛燥,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除胀。

  麸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苍术

  【来源】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

  1.苍术: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麸炒苍术:

每100kg苍术片,用麦麸1Okg。

  3.焦苍术:

取苍术片置热锅内,中火炒至焦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再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

  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

  麸炒品—辛味减弱,燥性缓和,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

  焦苍术—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苍术主含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等。

苍术经炮制后挥发油主要成分含量均明显减少,炮制后的苍术能增强健脾燥湿和固肠止泻的作用。

  (五)米炒法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米同炒的方法。

  目的:

  1.增强药物的健脾止泻作用:

如党参。

  2.降低药物的毒性:

如红娘子、斑蝥。

  3.矫正不良气味:

如斑蝥、红娘子。

  

  操作方法:

  1.米拌炒法

  锅烧热,加入定量的米,用中火炒至冒烟时,投入药物,拌炒至一定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2.米上炒法

  锅烧热,撒上浸湿的米,用中火加热炒至米冒烟时投入药物,轻轻翻动米上的药物,至所需程度取出,筛去米,放凉。

  每1OOkg药物,用米20kg。

  注意事项:

  炮制昆虫类药物时,一般以米的色泽观察火候,炒至米变焦黄或焦褐色为度。

炮制植物类药物时,观察药物色泽变化,炒至黄色为度。

  斑蝥

  【来源】芫青科昆虫南方大斑蝥或黄黑小斑蝥的干燥体。

  【炮制方法】

  1.斑蝥:

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翅及杂质。

  2.米炒斑蝥:

米炒至冒烟,投入净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

每100kg斑蝥,用米20kg。

  【炮制作用】

  生斑蝥毒性较大,多外用。

  米炒后,毒性降低,矫臭矫味,可内服。

  斑蝥中的有毒物质为斑蝥素,有强烈的刺激性,只能作外用,口服需经炮制。

斑蝥素在84℃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O℃,米炒时锅温为128℃,正适合于斑蝥素的升华。

通过米炒和其他加热处理,毒性降低。

  (六)土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灶心土(伏龙肝)拌炒的方法。

亦有用黄土、赤石脂炒者。

  目的:

  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功能。

如山药。

  

  操作方法:

  灶心土细粉,置于锅内,用中火加热,炒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药物,翻炒至药物表面均匀挂上一层土粉,并透出香气取出,筛去土粉。

  每100kg药物,用土粉25~30kg。

  注意事项:

  1.灶心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后,要适当调节火力,一般用中火,防止药物烫焦。

  2.用土炒制同种药物时,土可连续使用,若土色变深时,应及时更换新土。

  白术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

  1.白术:

取原药材,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

  2.土炒白术:

每100kg白术片,用灶心土25kg。

  3.麸炒白术:

每100kg白术片,用麦麸10kg。

  

  【炮制作用】

  生白术—用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

  土炒白术—补脾止泻力胜;

  麸炒白术—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白术主含挥发油,其主要成分为苍术酮等;白术的内酯类化合物为白术活性成分之一。

炒制品可缓和其燥性,麸炒白术中白术内酯Ⅲ含量高于白术生品。

  山药

  【来源】本品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

  1.山药: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润透,切厚片。

  2.土炒山药:

每100kg山药片,用灶心土30kg。

  3.麸炒山药:

每100kg山药片,用麦麸1Okg。

  【炮制作用】

  山药生用长于补肾生精,益肺阴;

  土炒山药长于补脾止泻;

  麸炒山药长于补脾健胃。

  (七)砂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与热砂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砂炒法。

亦称砂烫法。

  目的

  1.增强疗效,便于调剂和制剂。

如穿山甲等。

  2.降低毒性。

如马钱子等。

  3.便于去毛。

如马钱子、骨碎补等。

  4.矫臭矫味。

如鸡内金、脐带等。

  操作方法

  1.普通砂炒

  取适宜的河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容易翻动时,投入净制分档药物,不断翻炒至质地酥脆或膨胀鼓起,外表颜色适宜时取出,筛去砂,放凉;或趁热将药物投入醋液中略浸,取出,干燥。

  2.油砂拌炒

  加入1%~2%食用植物油拌炒。

  注意事项

  1.用过的河砂可反复使用,炒过毒性药物的砂不可再炒其他药物。

  2.油砂若反复使用时,每次用前均需添加适量食用植物油拌炒。

  3.砂炒温度要适中,砂量也应适宜。

  4.砂炒时一般使用武火,温度较高,因此操作时翻动要勤,出锅要快,并立即将砂筛去。

有需醋浸淬的药物,砂炒后应趁热浸淬。

  马钱子

  【来源】马钱子科植物马钱的干燥成熟种子。

  【炮制方法】

  1.马钱子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2.制马钱子

  

(1)砂烫:

砂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容易翻动时,投入马钱子,不断翻动,至棕褐色或深棕色,鼓起,内部红褐色,起小泡时,取出,放凉。

可供制马钱子粉用。

  

(2)油炸:

取麻油适量置锅内,加热至230℃左右,投入马钱子,炸至老黄色时,立即取出。

用时碾粉。

  3.马钱子粉:

取制马钱子,粉碎成细粉,测定士的宁含量后,加入适量淀粉,使含量符合规定,混匀,即得。

  【炮制作用】

  生马钱子—毒性剧烈,且质地坚硬,仅供外用。

  制马钱子—毒性降低,酥脆易粉碎,可供内服。

  马钱子主含生物碱,其中以番木鳖碱(即士的宁)和马钱子碱为多。

士的宁和马钱子碱是马钱子中的有效成分和毒性成分。

马钱子炮制后,士的宁、马钱子碱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以士的宁下降较少,马钱子碱下降明显。

马钱子碱的药理强度仅为士的宁的1/40,通过炮制可除去疗效较差而毒性较大的马钱子碱。

  (注:

新版教材在砂烫马钱子时候,用的是文火,联系砂烫的总体操作,考虑是课本上错误,建议按照老师讲解的武火记忆)

  骨碎补

  【来源】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

  【炮制方法】

  1.骨碎补:

取原药材除去非药用部位及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筛去碎屑。

  2.砂炒骨碎补:

先将砂置热锅内,用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容易翻动时,投入骨碎补片,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取出,筛去砂,放凉,撞去毛。

  【炮制作用】

  骨碎补密被鳞片,不易除净,且质地坚硬而韧,不利于粉碎和煎煮出有效成分,故临床多用其炮制品。

  砂炒骨碎补,质地松脆,易于除去鳞片,便于调剂和制剂,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以补肾强骨、续伤止痛为主。

  骨碎补主含柚皮苷、二氢黄酮苷等。

骨碎补经去毛净制后,可提高总黄酮及柚皮苷的含量;砂烫、砂烫酒制及砂烫盐制后,不影响总黄酮及柚皮苷含量,却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

  鳖甲

  【来源】本品为鳖科动物鳖的背甲。

  【炮制方法】

  1.鳖甲:

取药材,除去皮肉,洗净,干燥

  2.醋鳖甲:

砂置锅内,武火加热至滑利状态,容易翻动时,投入净鳖甲,炒至外表呈淡黄色,质地酥脆时,取出,筛去砂,趁热投入醋液中稍浸,捞出,干燥,捣碎。

  【炮制作用】

  鳖甲—质地坚硬,有腥臭气。

养阴清热、潜阳息风之力较强。

  砂炒醋淬—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及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矫臭矫味。

醋制还能增强药物入肝消积、软坚散结的作用。

  鳖甲炮制前后蛋白质含量基本相近,但炮制后煎出率显著提高。

炮制后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增高。

  鸡内金

  【来源】雉科动物家鸡的干燥沙囊内壁。

  【炮制方法】

  1.鸡内金: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2.炒鸡内金:

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

  3.砂炒鸡内金:

河砂用中火加热至滑利状态,容易翻动时,投入鸡内金,不断翻动,炒至鼓起卷曲、酥脆、呈淡黄色时取出,筛去砂,放凉。

  4.醋鸡内金:

将鸡内金压碎,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鼓起,喷醋,取出,干燥。

  【炮制作用】

  鸡内金—长于攻积,通淋化石。

  炒鸡内金——质地酥脆,便于粉碎,矫正不良气味,并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

  醋鸡内金—质酥易脆,矫正了不良气味,有疏肝助脾的作用。

  鸡内金炮制后微量元素的溶出量与生品比较都有显著地增加。

鸡内金炮制后,淀粉酶的活性下降,蛋白酶活性增高。

原因是淀粉酶对温度敏感,而蛋白酶对温度不敏感,而且在酸性环境中活力强,故醋制鸡内金的活力高于鸡内金。

  (八)滑石粉炒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滑石粉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滑石粉炒或滑石粉烫。

  目的

  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煎煮:

如象皮。

  2.降低毒性及矫正不良气味:

如水蛭等。

  

  操作方法

  滑石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时,投入药物,不断翻动,至药物质酥或鼓起或颜色加深时取出,筛去滑石粉,放凉。

  每100kg药物,用滑石粉40~50kg。

  注意事项

  滑石粉炒一般用中火,操作时适当调节火力,防止药物生疏不均或焦化。

如温度过高时,可酌加冷滑石粉调节。

  水蛭

  【来源】本品为水蛭科动物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干燥全体。

  【炮制方法】

  1.水蛭:

取水蛭,洗净,闷软,切段,晒干。

  2.滑石粉炒水蛭:

100kg水蛭,用滑石粉40kg。

  【炮制作用】

  生品—有毒,多入煎剂,以破血逐瘀为主。

  烫水蛭—降低毒性,质地酥脆,多入丸散。

  新鲜水蛭唾液腺中含水蛭素、伪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等。

滑石粉炒后其氨基酸总量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都有所增高。

  (九)蛤粉炒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与蛤粉共同拌炒的方法,称为蛤粉炒或蛤粉烫。

适于炒制胶类动物。

  目的

  1.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制剂和调剂:

如阿胶等。

  2.降低滋腻之性,矫正不良气味:

如阿胶等。

  操作方法

  蛤粉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蛤粉滑利易翻动时减小火力,投入药物,轻翻埋烫炒至膨胀鼓起,内部疏松时取出,筛去蛤粉,放凉。

  每100kg药物,用蛤粉30~50kg。

  注意事项

  1.胶块切成立方丁,大小分档,分别炒制。

  2.炒制时火力不宜过大,以防药物焦糊或“烫僵”。

  3.胶丁下锅翻炒要速度快均匀,避免互相粘连。

  阿胶

  【来源】马科动物驴的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

  【炮制方法】

  1.阿胶丁:

取阿胶块,置文火上烘软,趁热切成约1cm左右的丁块。

  2.蛤粉炒阿胶(阿胶珠):

炒至鼓起呈类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

每100kg阿胶丁,用蛤粉30~50kg。

  3.蒲黄炒阿胶:

中火加热炒至阿胶丁鼓起呈类圆球形,内无溏心时取出,筛去蒲黄,放凉。

  【炮制作用】

  阿胶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功能。

  炒制后降低了滋腻之性,质变酥脆,利于粉碎,同时也矫正了不良气味。

  蛤粉炒益肺润燥;蒲黄炒止血安络。

  历年考点

  最佳选择题

  适于滑石粉炒的药物是

  A.骨碎补

  B.龟板

  C.水蛭

  D.阿胶

  E.斑蝥

  

【正确答案】C

  米拌炒时辅料用量为每100kg药物用米

  A.30Kg

  B.20Kg

  C.10kg

  D.15Kg

  E.适量

  

【正确答案】B

  配伍选择题

  A.消除副作用

  B.矫臭矫味

  C.便于去毛

  D.缓和药性

  E.降低毒性

  1.骨碎补砂炒

  

【正确答案】C

  2.鸡内金砂炒

  

【正确答案】B

  二、炙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法。

  加辅料炒法使用固体辅料,而炙法则是用液体辅料。

加辅料炒的温度较高,一般用中火或武火,翻炒时间较短,药物表面颜色变黄或加深;炙法所用温度较低,一般用文火,翻炒时间稍长,以药物炒干为宜。

  

(一)酒炙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定量黄酒拌炒的方法称为酒炙法。

多用于活血散瘀药、祛风通络药及动物类中药。

  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

如黄连、大黄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

如当归、白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