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9032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docx

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下语文课外文言文复习题

班别:

学号:

姓名:

(一)被裘公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

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①者,季子呼薪者曰:

“取彼地金来!

”薪者投镰于地,瞋目②拂手而言曰:

“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

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

”季子谢之,请问姓字。

薪者曰:

“子皮相之士⑤也,何足语姓字!

”遂去不顾。

【注释】①薪:

砍柴。

裘:

羊皮袄。

②瞋目:

眯着眼。

③视:

眼光。

④仪貌之庄:

外貌高雅。

⑤皮相之士:

中看重外表的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当夏五月遂去不顾

2、给下句加上标点符号。

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

3、季子对薪者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

4、能表现季子对薪者敬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5、薪者不捡“遗金”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

6、像季子这样“以貌取人”的人,社会上还大有人在,请你说几句话来劝劝他们?

(二)辨盗钟

陈述古密直,尝知建州浦城县。

富民失物,捕得数人,莫知的为②盗者。

述古绐③曰:

“某寺有一钟,至灵,能辨盗。

”使人迎置后阁④祠之。

引囚立钟前,谕曰:

“不为盗者摸之无声,为盗者则有声。

”述古自率同职⑤祷钟甚肃,祭施以帷⑥围之。

乃阴使人以墨涂钟良久,引囚逐一以手入帷摸之。

出而验其手,皆有墨,一囚独无墨,乃见真盗——恐钟有声,不敢摸者。

讯之即服。

【注释】①选自《梦溪笔谈》。

②莫知的为:

不知道哪个是真的。

③绐(dai):

哄骗。

④后阁:

我国古代一组建筑中位于最后的楼房,常作游息、远眺、供神佛或藏书藏物等用。

⑤同职:

同事。

旧社会指同在一部门作官的人。

⑥帷(w6i):

围幕。

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①尝知建州浦县日()②惟有一囚无墨()

③乃阴使人以墨涂钟()④遂承为盗()

2、辨别“之”的不同意义

①讯之,遂承为盗()②引囚逐一令引手入帷摸之()

3、陈述古采用攻心战术,准确地把握了犯罪者的心理进行查证审讯。

陈述古抓犯罪者怎样的心理特征?

用四个字回答。

你从原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找出来并翻译。

①心理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不责碎玉吏

韩魏公在大名①,有人献玉盏两只,表里无瑕,世之绝宝也。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酌酒对客。

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

‘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吏误之,非故也,何罪之有?

’坐客叹服。

【注释】①大名,地名,北宋时大名府又称北京。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表里无瑕坐客愕然

2、用“/”给下句断句

俄为一吏触倒玉盏俱碎坐客愕然吏伏地待罪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凡物之成毁,亦自有数

②何罪之有

4、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韩魏公对两只玉盏的珍爱?

5、谈谈你对韩魏公的看法?

(四)河南王

河南王卜怜吉歹①为本省丞相时,一日,掾史②田荣甫抱牍诣府请印,王留田侍宴,命司印开匣取印至前。

田误触坠地。

王适更新衣,而印朱溅污满襟,王色不少动,欢饮竟夕。

又一日行郊,天气且暄,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风吹堕石上击碎御赐玉顶,王笑曰:

“是有数也。

”谕令毋惧。

噫!

此其所以为丞相之量。

【注释】①卜怜吉歹:

即河南王。

②掾史:

官职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王适更新衣()②是有数也()

2、用“/”给下句断句。

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风吹堕石上击碎御赐玉顶

3、上文叙述了河南王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4、用一个俗语来概括河南王的度量:

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河南王这个人吗?

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五)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人背驼。

曰:

“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

”一人信焉。

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

介绍,夸耀。

②屣:

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

申述,控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

延:

②一人信焉。

信:

2.用“/”给下句断句。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3.翻译下面句子。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4.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六)范仲淹作墓志

?

?

?

?

?

?

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

“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

“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

尹洙的字。

?

?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

?

①诚为清佳?

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赖以示予?

吾几失之?

2、翻译下列句子。

?

?

?

①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

?

?

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3、用“/”给下句断句。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4、回答下列问题。

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什么?

(七)

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

“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

?

?

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

②视此省战?

省:

2.用“/”给下句断句。

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

?

?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

?

译:

?

?

?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

?

译:

?

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

答:

?

课外文言文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被裘公

1、正值,正当;回头看2、何子居之高,视③之下,仪貌之庄④,语言之野也?

3、季子开头看见薪者貌不出众,用轻蔑的口气要他捡地上的金子,当听到薪者一番铿锵话语之后,对他十分敬重,并道谢。

4、季子谢之,请问姓字5、人穷志不穷。

(有骨气,有尊严)6、略。

(二)辨盗钟

1、曾经;只;暗暗地;就。

2、代词,指盗贼;代词,指钟。

3、做贼心虚;恐钟有声,不敢摸者;因为他怕钟发出声音,所以不敢去摸

(三)不责碎玉吏

1、污点,毛病;惊讶的样子。

2、俄/为一吏/触倒

3、凡是东西形成、毁坏,也都自有它的定数;有什么罪过呢

4、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5、要点:

韩魏公有度量,能宽容下人。

(四)河南王

1、更换这

2、王易凉帽,左右捧笠侍,风吹堕石上,击碎御赐玉顶,

3、①被溅污新衣不责怪部下②击碎御赐玉顶不生气。

4、宰相肚里能撑船

5、喜欢,河南王有度量,有涵养。

(谈到不喜欢,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五)鲍叔荐管仲

1、管鲍之交;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

2、C3、C

4、我曾经多次做官却多次被君主放逐。

5、略6、略7、略

(六)范仲淹作墓志

1.①诚然

引起?

依靠

失误?

2.①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

3.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4.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课外名着阅读及作文复习题参考答案

1、前苏联,高尔基,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2、例:

她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雪白的牙齿。

理由:

这个句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外祖母乐观坚强,热爱生活的形象。

1、《昆虫记》,法,法布尔,“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2、略

?

?

?

?

?

?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

“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

?

?

?

?

?

注释:

①司马温公:

即司马光。

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

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

?

?

?

?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

?

?

?

?

?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

?

      ?

②迨能倍诵乃止?

迨:

?

?

?

?

?

?

?

③迨能倍诵乃止?

乃:

?

      ?

④咏其文?

 ?

咏:

?

?

?

?

?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是 。

   

   1.①担心。

②等到。

③才。

④吟咏。

 2.D。

 3.C。

 4.韦编三绝。

   课外文言文段《义猴》读练 

   

   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

猎者怜其孤,赠以猴。

老这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

如是这五年。

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

曰:

“父死乎?

”颔之,乃俱归。

老者家徒壁立,无以为养,猴遍哭于乡,乡人乃资而掩。

姐引之去,猴揖谢之,仍牢守故宅,撷果自食。

每逢五必哭祭,似念老父养之五年,哀伤殊甚。

未三月而偃卧坟间。

乡人怜之,乃葬于老者之侧,勒石其上,曰:

“义猴之墓”。

   2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惟一女远适他乡 B.老者暴卒

   惟吾德馨 士卒亡者过半

   C.乃俱归 D.仍牢守故宅

   吾谁与归 彼竭我盈,故克之。

   2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猴子从家里一直哭到乡里,乡里人也跟着掩面哭泣。

   B. 猴子在乡里哭了一遍又一遍,乡里人帮它一起哭。

   C. 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D. 猴子一遍又一遍的哭声惊动了乡里人,大家竟然资助掩埋了(老者)

   25.读了本文后,你有何感想?

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3分)

   ▲ 

   23.A 24.C

   25.例:

①我觉得文中的猴子对养之五年的老人有情有义,那么我们做人更应该有情义。

   ②我觉得文中的猎人富有同情心,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主动关心与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③文中的乡人不但出钱掩埋了老人,而且给死去的猴子立了一块碑,由此可见他们的善良与淳朴,这是值得现代人学习的。

此外还可以从老人或老人的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课外文言文段《盲子失坠》读练 

   

   有盲子道涸溪。

桥上失坠,两手攀楯(栏杆上的横木),兢兢握固,自分(料想)失手必堕深渊矣。

过者告曰:

“毋怖,第(只管)放下即实地也。

”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乎坠地。

乃自哂曰:

“嘻!

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指陷在空想中),执一隅以自矜严(矜持自负)者,视此省哉!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①有盲手道涸溪 道:

 ②视此省战 省: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

   译:

   ②久之,力惫,失手坠地

   译:

 

   14读了这则寓言后,你获得了哪些

   答:

 

   12.道:

取道,过(或走)。

省:

醒悟,反省。

   13.①不要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坚实的土地了(或下面就是土地了)。

   ②过了很久,(他)精疲力尽(或疲惫不堪,力气用尽)了,一松手就掉到了地上

   14.①要勇敢尝试,不要被自己凭空设想的困难所吓倒。

②走出思维的定势,战胜自己。

③不要固执己见,要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

   

   课外文言文段《郑人逃暑》读练 

   

   郑人逃暑①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

其阴逾⑤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

避暑,乘凉。

②孤林:

独立的一棵树。

③衽(rěn):

 卧席。

④濡(rú):

沾湿。

⑤逾:

同“愈”,更加。

 

   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徙衽以从阴 ( ) 

(2)其阴逾去 ( )

   8.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9.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2分) 

   10.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

(2分) 

   

   7、⑴:

移动 ⑵离开

   8、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9、“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10、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杨修颖悟

   

   杨德祖为魏武主簿。

时作相国门,始构榱桷,魏武出门看,使人题门作“活”字便去。

杨见即令坏之。

既而曰:

“门中‘活’,阔字。

”王正嫌门大也。

   

   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

众莫能解。

次至杨修,修便啖,曰:

“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

   

   【阅读训练】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使人题门作“活”字 2.即令坏之 

   

   3.众莫能解 4.次至杨修 

   

   二、选出下面“夫”字义项的正确答案,填人括号中。

   

   A.丈夫 B.发语词 C.那 D.成年的男子

   

   1.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2.夫战,勇气也( )

   

   3.其夫呓语( )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三、指出下列疑问句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1.复何疑?

( )

   

   2.且焉置土石?

( )

   

   3.子何恃而往?

( )

   

   

   一、1.写 2.拆毁 3.理解 4.按次序 二、1.C 2.B 3.A 4.D 三、1.何 2.焉 3.何 

   

   王勃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然④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

事先。

②夸客:

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

指王勃。

 ④汎(fàn)然:

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

(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

惊惶貌。

 ⑦属(zhǔ)文:

写文章。

属,连缀。

 ⑧寤:

睡醒。

   

   【阅读训练】 

   

   一、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寤”的意思与学过的《狼》一文中“ ”(填一词)的意思相反。

   

   二、选出对画线句子“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的意思理解准确的一项( )。

   

   A.因此拿出纸和笔来请遍所有的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当真的。

   

   B.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C.于是,出示纸和笔邀请所有的客人,(客人)没有一个敢来的。

   

   D.因为出示了纸和笔遍请客人来吃饭,(客人)没有一个敢答应的。

 

   

   三、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

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

   

                                    

   

   四、请用自己的话回答,王勃的创作过程有何与众不同之处?

   

                            

   

   一、寐 二、B 三、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

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四、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研磨好几升墨汁,接着痛快地喝酒,再将被子蒙在脸上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笔;一挥而就并且一字不改。

(八)

后生家每临事,辄曰:

“吾不会做”,此大谬也。

凡事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

又做一事,辄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谬也。

凡是要做则做,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古有《明日歌》最妙,附记于此: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歌》。

31.下面各句中不表判断的一句是()

A.环滁皆山也B.此大谬也C.夫战,勇气也D.不做则安能会耶

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①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③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④后生家每临事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②③

33.下面句中的“若”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若一味因循,大误终身。

B.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34.《明日歌》给人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5.解释下列文言词语:

①穿壁:

___________________②感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大姓:

___________________④大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

36.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邻舍有烛而不逮B.匡衡勤学而无烛

C.与其佣作而不求偿D.学而时习之

37.下列句子中“以”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A.以书映光而读之B.资给以书C.非学无以致疑D.咨臣以当世之事

38.指出下列词的古今词义。

逮:

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偿: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资: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

49.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40.请你给这篇短文加上一个标题:

(十)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人背驼。

曰:

“如弓者,如虾者,如曲环者,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

”一人信焉。

而使治驼。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

驼者随直亦复随死。

其子欲鸣③诸官。

医人曰: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

介绍,夸耀。

②屣:

鞋子。

这里用作动词,践踏。

③鸣:

申述,控告。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①延吾治,可朝治夕如矢。

延:

②一人信焉。

而使治驼。

信:

③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索:

42.翻译下面句子。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43.读完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十一)

永之氓①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

“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曰:

“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

“何不去之?

”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

“汝愚之甚,蔽之甚!

身且死,何以货为?

”又摇其首,遂溺死。

[注释]①氓:

老百姓。

44.下列句中的“为”字与“今何后为”的“为”字意思相同的是()

A.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B.何以货为

C.是不为也,非不能也D.何为不去也

45.下列各句中的“尽”字与“咸善游”中的“咸”字意思相同的是()

A.白日依山尽B.山穷水尽

C.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D.劝君更尽一杯酒

4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吾腰千钱”中的“腰”字用法相同的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乃钻火烛之

C.稍稍宾客其父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有顷”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既而,敌行益迩B.既克,公问其故

C.未几,夫声起,妇拍儿亦渐止D.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48.这则寓言故事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十二)人有其宝

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

子罕弗受。

献玉者曰:

“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

”子罕曰: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不若人有其宝。

49.解释加点词。

(1)示:

(2)故:

(3)尔:

(4)为:

50.下列各组加点词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示玉人B.宋人或得玉

我以不贪为宝或告之曰:

“是非君子之道。

C.若以与我,皆丧宝也D.献诸子罕

不若人有其宝投诸渤海之尾

51.翻译画线句子。

(如果有省略,请加上括号补出)

52.从上文可看出子罕具有怎样的品质?

(十三)

俗以喜人面谀者曰:

“喜戴高帽”①。

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

师曰:

“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其人曰:

“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②,当不至有所龃龉③。

”师怒曰:

“吾辈直道事人④,何须如此!

”其人曰:

“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⑤?

”师颔其首曰⑥:

“汝言亦不为无见。

”其人出,语人曰⑦:

“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⑧。

[注释]①面:

当面。

谀:

奉承。

②辄:

就。

③龃龉(jǔyǔ):

上下牙齿不齐。

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④直道:

直率的方式。

事:

对待。

⑤欤:

呢。

句末疑问语气词。

⑥颔首:

点头。

⑦语:

告诉。

⑧止:

通“只”。

53.文中“高帽”一词的意思是,其修辞方法是。

5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俗以喜人面谀者曰“喜戴高帽”()②当不至有龃龉()

55.“某备有高帽一百”按现代汉语的正常顺序应该是。

56.下列句中加点词是人称代词的句子有()

A.有京朝官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B.师曰:

“外官不易为,宜慎之。

C.其人云:

“某备有高帽一百……”D.师怒曰:

“吾辈直道事人,何须如此!

E.师颔其首曰:

“汝言亦不为无见。

57.本文就人性的弱点进行了透视。

读了以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十四)

蓉①少时,读书收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俛②而读,仰而思,思有弗③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④,径尺⑤,浸淫日广⑥。

每履之,足若踬⑦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父来室中,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