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9018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合肥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今任何语言,除了使用地区很小、使用人口很少的以外,都有方言的地域差异。

人们早就观察到方言的存在。

《礼记·王制》说:

“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东汉的王充说:

“经传之文,圣贤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

”(见《论衡·自纪篇》)他正确地指出古书难懂的原因是:

古今语言有历时的变化,又有共时的方言差异。

现代的语言学认为,方言是语言的变体。

同属一种语言的方言有共同的历史来源、共同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其现代的形式在语音上必定有互相对应的关系。

方言又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

地域方言是语言的地域变体。

一般说来,同一种地域方言集中分布在同一个地区,也有移民把它带到远离故乡的地方,如流布在海外的粤语和闽南话。

这些远离故乡的方言久而久之会演变成新的地域方言。

社会方言是语言的社会变体,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等等不同,口音、措辞、言谈也会有差别.例如20世纪初年之前的常州方言有街谈和绅谈的区别。

街谈是城里大多数人说话的形式,绅谈则或多或少局限于文人或官吏家庭。

语言的个人变体叫“个人方言”,使用同一种语言或方言的每一个人说话的特点各不相同。

个人方言也可以算是社会方言的一种。

所谓方言,如果不加特别的说明,都指地域方言。

在有方言差异的社会里,人门开口总是用某一种方言。

相对于“方言”而言,“语言”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人们在口头上使用的是“方言”,而不是“语言”。

现代有些社会人为地制定“民族共同语”,人们说话当然可以使用这种民族共同语。

但是我们仍不能将所谓“民族共同语”和“民族语言”等同起来。

因为民族共同语也是以某一种方言为基础的。

例如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人们说话常用普通话。

且不管大多数人所说的普通话都是带有方言特征的,就是标准的普通话也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的。

北京话和北方话当然也是方言。

我们并不能在普遍语和现代汉语之间划上等号。

中国的大多数语言内部都有方言差异,并且方言现象非常复杂。

在七大汉语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粗略地看成是古汉语数千年来在广大北方地区发展的结果,其余六大方言却是由于历史上北方居民的不断南迁在南方逐步形成的。

秦汉以前,广大的江南地带,主要还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们所使用的古越语跟古汉语的前身相差很远,不能通话。

秦汉以后的两千余年,北方的汉人曾有几次大规模的南下,带来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北方古汉语,分散到南方不同的地域,逐渐形成南方相互歧异昀六大方言。

而且就在同一种方言内部,有的也有很大差异,如闽语中的莆仙话和闽南话虽然在地理分布上是相邻的,但是他们的使用者必须通过普通话才能畅谈。

(选自周振鹤、游汝杰著《方言与中国文化》,有删改)

1.根据原文,下列选项对“方言”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方言不是造成我们阅读古书时感到困难的唯一原因。

B.方言是一种绝大多数语言内部存在的复杂语言现象。

C.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变”体现在词汇和语法结构上。

D.方言在使用时会体现职业、阶层、年龄、性别的不同。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一段引用《礼记》和《论衡》中的话,不仅指出方言现象早已存在,更重要的是引出下文对语言历史演变的探讨。

B.文章第三段谈街谈与绅谈的不同,说明只要同属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他们的方言应该是相同的,可以实现无障碍沟通。

C.文章第四段,明确指出普通话只是我国汉民族语言当中的一种语言而已,我们的汉族的民族语言有着更为丰富的内容。

D.文章最后—段表明了南方各方言都是北方方言在不同时期南下、发展并消灭了原来古越语的影响的情况下而产生的。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务>(’)

A.方言又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语言的个人变体属于地域方言。

B.我们熟悉的标准普通话是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北方方言就是普通话。

C.20世纪初,街谈是城里大多数人说话的形式,绅谈局限于文人或官吏家庭。

D.尽管有着相邻的地理位置,汉语的七大方言内部,也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32分)

两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花捧阁记

朱徽

距城西南可里许,有古禅林曰福胜寺。

寺颇宏豁轩敞,门庑回衍,殿宇岿然。

环城内外梵刹约可数,惟福胜最著。

殿后有园,园多茂林修竹,间以杉松。

每入其中,翠盖攒天,浓阴覆地,茏葱之景,与夫清远之韵,袭人农裾。

憩坐少顷,顿觉躁念消而浮情释。

耳根既净,清风飒然。

众叶齐鸣,竹参差互击,如戛琅①,与梵音铎声相杂。

当此之时,不复知身之在尘世也。

然则兹地非有崇峦叠巘,足供跻攀;非有广泽平原,足寄游眺;又非有怪石奇葩,足延赏玩。

徒以檀栾②之态,婀袅舒拂;苍郁之干,盘错偃仰;上逗日月,旁引风雨。

贯四时而不雕,亘昏晓而异色。

往往增骚人之幽思,而助雅士之逸韵。

寺之胜,惟因为最;园之胜,又惟竹为最矣。

先是武林寓庸黄公览其间旷,辟榛芜而构亭焉,命曰玉版居。

每视事暇,辄角巾③独往,一觞一咏,自谓不减古人。

好事来游者,竞相标致。

福胜之名,盖自兹始。

及黄公去,几二十余年。

而栋牖倾圮,垣堑湮堕,向所为墨客诗人吟弄之处者,乃尽为樵夫所践踏而不之惜。

林木疏落,竹数竿存耳。

今皖城石云王公来莅余邑,民安裕阜,继以丰年。

案无积牍,圄无滞逮,庭无滑胥,鄙无豪民。

邑中利弊,无大小难易,知无不举,举无不当者,凡公所为皆子孙久远之计。

视邑事犹其家事,盖如此,而又以其暇日循黄公旧绩,葺其废壤,增所未备。

于是乃即亭后余址,相土度地,袤广若干,庀材鸠工。

构作重屋,周缭墙壁,与竹树相掩蔽。

下为一堂两室,令可宴息。

上则窗棂四达,以肆览望,因命曰花捧阁。

地不改辟,景录加新。

入其室,青濛四幕,如深谷寒岩。

泠泠泉鸣石上,幽光映互。

登其楼,凭槛当空,临轩纳野,如立山顶,远数云飞,俯瞰林木矣。

嗟乎,寺之胜以园,园之胜以亭,亭以竹。

既竣事矣,公日曰:

“是不可以徒守。

”乃谋于博士高君会余资,为购不是之田二十余亩,山五十亩,付之僧,曰:

“如是兹寺庶可以永永无虞,而吾阁籍以固。

”由是言之,凡公所为,必邀于久远之利而后止,信哉。

是役也,柱椽皆取之闲废,稍益以瓦石之类。

不侈不俭,不劳力,不费时。

阁成之明年冬,公且以高等禄秩将去矣。

而公治绩之著于其土与渍于其人之心者,诗人所以致爱护于甘棠,此亦其一也。

安可无说于此?

乃为记之。

(选自黄卓越辑著《闲雅小品集观》,有删改)

【注】:

①琅圩:

美石。

②檀栾:

秀美貌,多形容竹。

③角巾:

方巾,古代隐士的冠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贯四时而不雕雕:

凋谢

B.鄙无豪民鄙:

粗俗

C.既竣事矣竣:

完成

D.而吾阁籍以固籍:

凭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又惟竹为最矣吾属今为之虏矣

B.辟榛芜而构亭焉于是余有叹焉

C.而又以其暇日循黄公旧绩奉宣室以何年

D.因命曰花捧阁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西南的福胜寺是当时环城内最著名的寺院,佛殿后院内竹木茂密,景象葱茏,作者倘徉其中,体验到了—种平静安和的情远的情韵。

B.武林寓庸黄公经常在闲暇之时,戴上方巾独自前往玉版居游览,饮酒作诗,加上一些来游玩的人竞相赞美,福胜寺的名声从此开始远扬。

C.皖城石云王公面对破败萧索的玉版居,在百姓生活安定、政事清明的情况下,去除了玉版居的残存建筑,在玉版居后面的地方建造了花捧阁。

D.花捧阁建成后,为了让此阁避免玉版居迅速颓败的命运,王公和高博士收集剩余的钱财,购买田、山,交与寺院管理,此举—举两得,眼光深远。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向所为墨客诗人吟弄之处者,乃尽为樵夫所践踏而不之惜。

(6分)

(2)安可无说于此?

乃为记之。

(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定风波

苏轼

元丰五年七月六日①,王文甫家饮酿白酒,犬醉.集古句作墨竹词。

雨洗娟娟嫩叶光,风吹钿细绿筠香。

秀色乱侵书帙晚,帘卷,清阴微过酒尊凉。

入画竹身肥拥肿,何用?

先生落笔胜萧郎②。

记得小轩岑寂夜,廊下,月和疏影上东墙。

【注】①当时苏轼谪居黄州。

②萧郎,指唐代画家萧悦,善画竹,自居易曾称赞他画的竹“茎瘦节节竦”,“枝活叶叶动”。

8.“秀色乱侵书帙晚”化用杜甫的“色侵书帙晚”,请简要赏析增加的两个字。

(4分)

9.这篇“墨竹词”透出了作者怎样的竹画艺术追求和人生态度?

(4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天下归心。

(曹操《短歌行》)

③,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诸葛亮《出师表》)

④潦水尽而寒潭清,。

(王勃《滕王阁序》)

⑤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

⑥,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⑦想当年,金戈铁马,。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⑧,皓腕凝霜雪。

(韦庄《菩萨蛮》(其二))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我的梦中城市

[美国]西奥·德莱塞

①它是沉默的,我的梦中城市,清冷的、静穆的,大概由于我实际上对于群众、贫穷及像灰沙一般刮过人生道途的那些缺憾的风波风暴都一无所知的缘故。

这是一个可惊可愕的城市,这么的大气魄,这么的美丽,这么的死寂。

有跨过高空的铁轨,有像狭谷的街道,有大规模升上壮伟城市的楼梯,有下通深处的踏道,而那里所有的,却奇怪得很,是下界的沉默。

又有公园、花卉、河流。

而过二十年之后,它竟然在这里了,和我的梦差不多一般可惊可愕,只不过当我醒来时,它是罩在生活的骚动底下的。

它具有角逐、梦想、热情、欢乐、恐怖、失望等等的哗鸣。

通过它的道路、峡谷、广场、地道,是奔跑着、沸腾着、闪烁着、朦胧着,一大堆的存在,都是我的梦中城市从来不知道的。

②关于纽约,——其实也可以说关于任何大城市,不过说纽约更加确切,因为它曾经是而且仍旧是大到这么与众不同的,——在从前也如在现在,那使我感着兴味的东西,就是它显示于迟钝和乖巧,强壮和薄弱,富有和贫穷,聪明和愚昧之间的那种十分鲜明而同时又无限广泛的对照。

这之中,大概数量和机会上的理由比任何别的理由都占得多些,因为别处地方的人类当然也并无两样。

不过在这里,所得从中挑选的人类是这么的多,因而强壮的或那种根本支配着人的,是这么这么的强壮,而薄弱的是那么那么的薄弱——又那么那么的多。

③我有一次看见一个可怜的、一半失了神的而且打皱得很厉害的小小缝衣妇,住在冷街上一所分租房子厅堂角落的夹板房里,用着一个放在柜子上的的火酒炉子在做饭。

在那间房的四周,也有着充分空间可以大大地跨三步。

④“我宁可住在纽约这种夹板房里,不情愿住乡下那种十五间房的屋子。

”她有一次发过这样的议论,当时她那双可怜的没有颜色的小眼睛,包含着那么的光采和活气,是我在她身上从来不曾看见过,也从来不再见到的。

她有一种方法贴补她的缝纫的收入,就是替那些和她自己一般下等的人在纸牌、茶叶、咖啡渣之类里面望运气,告诉许多人说要有恋爱和财气了,其实这两项东西都是他们永远不会见到的。

原来那个城市的色彩、声音和光耀,就只叫她见识见识,也就足够赔补她一切的不幸了。

⑤而我自己也不曾感觉到过那种炫耀吗?

现在不也还是感觉到吗?

百老汇路,当四十二条街口,在这些始终如一的夜晚,城市是被西部来的如云的游览闲人所拥挤。

所有的店门都开着,差不多所有酒店的窗户都张得大大,让那种太没事干的过路人可以看望。

这里就是这个大城市,而它是醉态的,梦态的。

一个五月或是六月的月亮将要象擦亮的银盘一样高高挂在高墙间。

一百乃至一千面电灯招牌将在那里霎眼。

穿着夏衣戴着漂亮帽子的市民和游人的潮水;载着无穷货品震荡着去尽无足重轻的使命的街车;象嵌宝石的苍蝇一般飞来飞去的出租汽车和私人汽车。

就是那轧士林也贡献了一种特异的香气。

生活在发泡,在闪耀;漂亮的言谈、散漫的材料。

百老汇路就是这样的。

⑥还有那五马路,那条歌唱的水晶的街,在一个有市面的午,无论春夏秋冬,总是一般热闹。

当正二三月间,春来欢迎你的时候,那条街的窗口都拥塞着精美无遮的薄绸以及各色各样的缥缈玲珑的饰品,还再有什么能一样分明地报告你春的到来吗?

十一月一开头,它便歌唱起棕榈机、新开港以及热带和暖海的大大小小的快乐。

及到十二月,那末同是这条马路上又将皮货、地毯,跳舞和宴会的时候,陈列得多么傲慢,对你大喊着风雪快要来了,其实你那时从山上或海边回来还不到十天哩。

你看见这么一幅图画,看见那些划开了上层的住宅,总以为全世界都是非常的繁荣、独出而快乐的了。

然而,你倘使知道那个俗艳的社会的矮丛,那个介于成功的高树之间的徒然生长的乱莽和丛簇,你就得这些无边的巨厦里面并没有一桩社会的事件是完美而沉默的了!

⑦我常常想到那庞大数量的下层人,那些除开自己的青春和志向之外再没有东西推荐他们的男孩子和女孩子,日日时时将他们的面孔朝着纽约,侦察着那个城市能够给他们怎样的财富或名誉,不然就是未来的位置和舒适,再不然就是他们将可收获的无论什么。

啊,他们的青春的眼睛是沉醉在它的希望里了!

于是,我又想到全世界一切有力的和半有力的男男女女们,在纽约以外的什么地方勤劳着这样那样的工作——一爿店铺,一个矿场,一家银行,一种职业,——唯一的志向就是要去达到一个地位,可以靠他们的财富进入而留居纽约,支配着大众,而在他们认为是奢侈的里面奢侈着。

⑧你就想想这里的幻觉吧,真是深刻而动人的催眠术哩!

强者和弱者,联明人和愚蠢人,心的贪馋者和眼的贪馋者,都怎样的向那庞大的东西寻求忘忧草,寻求迷魂汤。

我每次看见人似乎愿意拿出任何的代价——拿出那样的代价——去求一啜这口毒酒,总觉得十分惊奇。

他们是展示着怎样一种刺人的颤抖的热心。

怎样的,美愿意出卖它的花,德性出卖它的最后的残片,力量出卖它所能支配范围里面一个几乎是高利贷的部分,名誉和权力出卖它们的尊严和存在,老年出卖它的疲乏的时间,以求获得这一切之中的不过一个小部分,以求赏一赏它的颤动的存在和它造成的图画。

你几乎不能听见它们唱它的赞美歌吗?

(选自《中文自修》2005年第四期,有删节)

11。

简要概括“我”梦中城市和现实城市的特点?

(4分)

答:

12结合全文,简析文章三、四段描写缝衣妇的意图。

(6分

答:

13认真阅读文章有关语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

(1)作者在第五段中说这个大城市是“醉态的,梦态的”,你如何理解?

(4分)

答:

(2)第七段中两个“奢侈”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3分)

答:

14.作者为什么说,我每次看见人似乎愿意拿出任何的代价去求一啜“这口毒酒”,总觉得十分惊奇?

结合现实,谈谈你对“城市梦”的看法。

(8分)

答: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无论交通如何发达,如果市民不能养成绿色出行的习贯,治理交通拥堵、实现畅通平安都只能是官方的一厢情愿。

B.在伦敦举行的摄影艺术拍卖周日前落下帷幕,1.86亿英镑的成交总额显示,金融危机难以憾动摄影作品收藏市场。

C.林书豪、陈伟群等人在国际体坛上大放异彩,显示出华人多方面的素质与潜力,让全世界的华人精神为之一震。

D.南京大学筹备校庆打算“序长不序爵”,表现了高等学府应有的校格和风范,同时也是一种化繁为简的高明做法。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龙年科技春节晚会上,让人张口结舌的节目是《糊中曼舞》——舞蹈演员站在玉米糊上翩翩起舞。

B.近几年来,地理信息产业发展迅速,而伴随快速发展而来的却是滥竽充数、市场秩序混乱的局面。

C.除了严寒,人类还会遭遇酷暑、干旱和沙尘暴等。

甚至有朝一日,风生水起都有可能被视为奢侈品。

D.真正有意义的生活,需要人们走出固步自封的原地,在更为深广的天地中,找到生命的文化支撑。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行政区划调整后,环巢湖综合治理“八大工程”之一的环巢湖旅游大道的线位基本确定,其功能定位以防洪、旅游为主,兼顾区域交通。

B.国家将通过财政资助、税收优惠、鼓励社会捐赠等多种方式,支持农村地区学校为居住分散的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校车服务。

C.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要统筹考虑到人口增长、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优化城镇体系建设,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D.因为日本名古屋市市长在会见到访的南京市政府代表团时,公开怀疑南京大屠杀事件,南京市政府宣布暂停与名古屋市政府的官方交往。

18.阅读下面的文字,请简要概括微博小说的优缺点。

(不超过25个字)(5分)

微博小说方兴未艾。

由于微博小说要在140字内完成起承转合,因此被誉为“以小搏大”的文学。

与传统网络小说相比,它具有短、平、快的特性。

微博小说的写手必须锤炼语言,去掉那些常常被滥用的形容词、副词,多用动词,文字因此简洁、有力。

所以,有论者感叹,以前是千言万语的“灌水”,现在是惜字如金的“蒸馏”。

但也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微博小说可能会因为形式与概念上的新鲜而引起一时注意,但终归避免不了成为一种“短命文体”。

因为情节的延续性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但微博小说多以语录体为主,这无疑是对小说情节延续性的巨大破坏。

此外,微博小说的碎片式结构,也会使其失去生存根本。

19.下图是香港理工大学设计系19岁学生乔纳森·马克将原苹果标识被咬的缺口改为乔布斯的头像的苹果标。

乔布斯去世后,该图标在网上引起热捧。

请你依据下图概括其形象特点,并说明寓意。

(4分)

20.仿照示例,从下面所列名著中任选两部进行一句话点评。

要求句式相近,不超过30字。

(6分)

沈从文《边城》王安忆《长恨歌》路遥《平凡的世界》海明威《老人与海》雨果《巴黎圣母院》

如:

陈忠实《白鹿原》:

史诗气质,民族秘史,剖开了中国人永被遮蔽的惨淡人生。

作家作品:

作家作品: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古往今来,立志做“一品大员”、“一品高官”的比比皆是,而立志要做“一品百姓”的却寥若晨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却做了天下第一人。

半个多世纪以前,陶行知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出发,提出做人要做“一品百姓”的口号。

他毕生以此自勉,“想老百姓,做老百姓,学老百姓”,是光彩照人,彪炳史册,比那些一品大员、一品高官都要高大得多的“一品百姓”。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合肥市2012年高三第二次教学检测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9分)

1.C2.C3.D

二、(32分)

4.B5.C6.C

7.(10分)

(1)(6分)从前是诗人墨客吟咏赏玩的地方,竟然全都被砍柴的人践踏,他们并不珍惜这个地方。

(2)(4分)怎么能对这件事没有言说呢?

于是为此做了这篇记。

8.(4分)“秀”点出了雨洗之后竹子的色泽,照应了第一句;“乱”字写出了竹在风中枝叶参差、摇曳不定的特点,照应了第二句。

这两个字使画中的竹子更加生动逼真。

9.(4分)在竹画艺术上,作者追求清瘦灵动,追求神韵。

在人生态度上,作者处于人生低谷却仍能够旷达超脱、狂放自适。

10.(5分)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2)周公吐哺 (3)亲贤臣,远小人 (4)烟光凝而暮山紫(5)芙蓉泣露香兰笑 (6)三顾频烦天下计 (7)气吞万里如虎 (8)垆边人似月

三、(25分)

11.(4分)梦中的城市是清冷、静穆的,美丽、壮伟的;现实中的城市同样是美丽、壮伟的,但过于喧嚣浮华,充满着迟钝和乖巧,强壮和薄弱,富有和贫穷,聪明和愚昧等。

12.(6分)描写了缝衣妇的可怜、贫穷和她对城市生活的满怀希望;将城市生活中底层人们困窘和生活状态与城市的奢华生活形成对比;同时也表现出这些底层的民众沉迷于城市浮华生活中的共性。

13.(7分)

(1)(4分)所谓“醉态的,梦态的”指的是喧嚣浮华、炫丽、梦幻般的城市生活,这样的生活容易让人沉醉其中,迷失自我。

(2)(3分)第一个“奢侈”的含义指的是他们所追求的权利、财富、地位等;第二个“奢侈”指的是肆无忌惮的挥霍他们所拥有的。

14.(8分)

(1)“这口毒酒”指的是城市繁华背后隐藏的危机和陷阱,但人们却以为城市的繁华里有着自己所追求的财富、名誉等奢华。

作者对人们沉迷于这样的幻觉感到惊奇。

(答出两点即可得4分)

(2)示例一:

城市文明的繁荣背后,也同时孕育了深刻的精神危机,人们为了追求表面的奢华,忽视了对自身精神层次的提升。

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加深的生存困境让整个城市文明蒙上了浓重的悲剧色彩。

示例二:

城市生活虽然有种种的不足,但是城市也给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提供了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很多人带着梦想在城市中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同时城市文明浓重的商业气息也推动着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

(任一角度,言之有理,即可得4分)

四、(24分)

15.D16.D17.B

18.(5分)

[示例]优点:

简洁有力短平快。

缺点:

情节断裂多碎片。

19.(4分)[示例]特点:

将乔布斯的头像侧影与苹果商标相融合。

寓意:

体现了乔布斯是苹果的灵魂,表现出人们对乔布斯的纪念。

20.(6分)[示例]

沈从文《边城》:

水墨山水,东方神韵,演绎“爱”与“美”的经典文本。

王安忆《长恨歌》:

繁华旧梦,苍凉挽歌,叹息着弄堂人生的错位和落寞。

路遥《平凡的世界》:

苦难哲学,奋斗悲歌,点燃了底层劳动者向上的火把。

海明威《老人与海》:

困境里的支柱,极限中的旗帜,张扬起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

雨果《巴黎圣母院》:

美与丑的纠葛,善与恶的转化,拷问着浪漫离奇的真实人性。

五、(60分)

21.(60分)参考2011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

译文:

位于城市西南方向距城大约一里的地方,有一座古寺庙叫福胜寺。

寺院宏大开阔,宽敞明亮;与门屋相连接的廊屋回环延伸,大殿屋宇高高耸立。

环城内外佛寺有多处,唯有福胜寺最为著名。

大殿后面有一处园林,园中多有茂密修长的竹子,夹杂着杉树和松树。

每当步入园中,(就看到)翠绿的竹枝丛立天际,浓密的竹阴覆盖满地。

青翠茂盛的景物,与那清幽淡远的韵致,直扑游人的衣襟。

(在园中)闲坐片刻,顿时感到躁动的欲念逝去,而世俗的情怀也随之消解。

耳边再无聒噪之事,只有清风沙沙作响。

繁复的枝叶一齐鸣响,参差错杂的竹枝互相击打,如同轻轻地敲打美石,与诵经声、木铎敲击声相互交杂。

每当这时候,就不再意识到自已仍然处身于世俗之中了。

然而,这里并没有高耸巍峨的山峦、重重叠叠的山峰,能够供人攀登;没有广阔辽远的水泽、平坦空旷的原野,能够供人远眺;也没有奇形怪状的石头、珍贵奇异的花卉,能够供人赏玩。

只是凭借竹林的秀美姿态,袅袅娜娜,舒展飘拂;苍绿茂盛的枝干,回环交错,俯仰生姿。

日月辉映于其上,风雨兴起于其旁。

延续四季而不凋零,无论早晚没有异色。

每每增添了诗人墨客幽远的情思,又助长了文人雅士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