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9012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2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docx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

 

色织面料行业分析报告

一、行业管理体制

色织布和衬衫属于纺织行业中的棉纺织行业范畴。

目前,纺织行业的行业监管组织主要有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和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省市各级经济贸易委员会是棉纺织行业的产业主管组织,负责制定产业政策、指导产品开发和推广、项目审批和产业扶持基金的管理。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和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是棉纺织行业的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产业指导及市场研究,开展企业协作和信息咨询服务,推动行业发展,提高行业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的能力,制定行规行约,规范行业行为,建立行业自律机制,维护行业利益。

中国服装行业协会及各级地方协会、各领域分会主要从事行业和市场研究,通过市场预测和信息统计工作,为业内企业提供技术、产品、市场、信息、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提高行业开发能力,进行行业自律管理,代表会员向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市场经济条件下,纺织行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完全遵循市场化发展模式,充分竞争的行业。

二、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纺织服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随着全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和人们对于高质量生活品味的追求,纺织服装也以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高来满足人们的需求,世界纺织服装业将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的增长态势。

我国是世界快速增长的服装消费市场,也是世界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和出口国,行业发展前景稳定。

1、国际纺织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纺织工业起源于英国,随后向美、欧转移,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成为当时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国,七十年代纺织重心转移到韩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由于劳动力成本低、供应充足、上下游发展均衡等原因,我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的纺织工业开始迅速发展。

特别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负荷不断加大等原因,已经基本停止大规模的棉纺工业生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纺织工业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世界纺织行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大明显特点:

(1)纺织工业地区结构变化差异

世界纺织工业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始终围绕着劳动力资源、产业上下游布局等比较优势进行转移。

世界纺织工业重心的转移必然引发世界范围内纺织区域结构的重大变革。

欧美日等世界发达国家为降低人工成本,发展高新技术纺织设备,部分产能向第三世界转移。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

世界纺织工业重心不断向亚洲转移。

中国、印度纱锭总量已经占世界的近一半,以中国、印度为中心的亚洲棉纺织生产中心已经形成。

近几年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纺织企业依靠其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优势,采取OEM发展模式,不断提高自己的深加工能力,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正在成为我国棉纺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最主要竞争对手。

(2)技术创新与信息化应用不断加速

世界纺织工业的生产技术在20世纪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CAD辅助设计、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应用,纺织工艺水平不断革新,纺织工业技术含量明显提高。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快了服装企业商品的购、销、存等商品流转过程,提高了服装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使得现代服装业的生产、设计和管理更趋现代化。

纺织工业呈现出高速度、高自动化、高产量、高质量及新技术不断涌现的“四高一新”新局面。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服装工业已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高附加值的服装业发展。

(3)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在国际商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迅速增长,在国际商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产业链依存度不断提高。

美国作为世界棉纺织最终产品的主要消费市场,近几年通过棉纺织产业调整升级,大量发展新型纺织技术,已使棉纺织品消费的供给能力大幅度上升,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逐渐形成了美国生产棉纱,墨西哥、加拿大织衣再回流美国的区内循环,出现了效率提高、成本降低、进口依赖度减少的趋势。

但是,自2008年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尚未停止,美欧日等主要消费市场需求萎缩,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短期内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4)纺织产品结构性特点突出

低档纺织品产能过剩、供大于求,而高档产品供应不足的趋势依然延续。

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工业依靠其低廉的资源和劳动力优势,在低端纺织品市场形成了较强的竞争能力;美欧等发达国家凭借技术、品牌、高端市场消费能力等优势,占据纺织服装价值链的高端,具有突出的竞争优势。

以欧美为代表的传统服装强国实行品牌经营发展模式,注重前期的设计开发和后期的推广与销售,通过品牌多元化经营,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及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以品牌优势为切入点,不断巩固其高端市场地位,获取高额利润。

传统的服装强国法国、意大利、美国和日本等始终保持其在国际服装市场的品牌垄断,且不断完善其全球销售网络。

2、国内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纺织行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就业、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纺织行业的市场潜力和需求前景将更加广阔。

目前国内纺织行业的发展呈现出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1)行业生产总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纺织行业是我国三大消费品生产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目前,我国主要纺织产品,棉纱、棉布、呢绒、丝织品、化纤和服装生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纺织大国。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3.0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比2006年提高21.15%,比2006年增速提高0.87个百分点;2008年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3.48万亿元,同比增长13.73%,增速较2007年有所下滑。

2009年1-11月,我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整体平稳,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3.43万亿元,同比增长9.71%。

我国纺织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增长情况图(亿元)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形成了上下游衔接的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产业竞争能力不断加强,国际贸易地位逐年提高。

根据我国海关出口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851.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8.17%,比2000年的530亿美元增长了249.35%,年均增长31.17%,占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额的比例从2000年的15%上升到约31%。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额及占比情况图(亿美元)

(2)出口增速有放缓趋势,价格提升成为发展关键

近几年,在经历了全球纺织品出口配额取消后的增速释放,我国纺织品出口增速逐步平稳;同时,国际贸易间摩擦不断、美元持续贬值造成全球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得纺织出口增速有不断放缓趋势。

从2001年入世以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数量增长的幅度已从2002年的24.26%下降到2007年的11.64%,但通过价格的提升仍保持了出口额从2002-2006年年均23.6%的高增速。

2007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711.7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9%。

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50.74亿美元,增长20.9%;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560.99亿美元,增长15%。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纺织行业出口增长与2007年相比减速,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851.5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8.17%,增速降低10.7个百分点。

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亿美元,增长4.1%,增速降低16.8个百分点;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653.7亿美元,增长16.6%,增速仍然提高1.6个百分点。

(3)骨干企业的利润大幅增长,企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加剧

2007年以来,在出口退税率下调、人民币持续升值、金融货币政策趋紧的大背景下,许多中小企业生存遇到了很大困难,大量的中小企业原有的市场份额正在被少数强势企业所挤占。

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规模以上企业统计,纺织企业两极分化的趋势正在加剧。

2008年1-11月,占规模以上企业户数6.88%的3,251户纺织骨干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403.33亿元,同比增长53.6%,占全行业利润的38.7%,平均利润率达到15.4%,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2.5个百分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11.95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企业户数30.63%的1.4万户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027.02亿元,同比增长31.94%,占全行业利润的98.54%,平均利润率达到8.37%,比2007年同期提高了0.53个百分点,高于行业平均水平4.9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行业中绝大多数的企业困难情况不断加剧,整体处于亏损边缘。

2008年1-11月,占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户数69.37%的3.3万户企业仅实现利润总额15.23亿元,比2007年同期下降了94.61%,仅占全行业利润的1.46%,平均利润率为0.08%,比2007年同期又下降1.62个百分点。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8年1-11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含纺织、服装鞋帽、化纤和纺机)实现利润1,042亿元,同比下降1.77%,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了38.76个百分点。

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金额达到227.5亿元,同比增加99.85%。

分子行业来看,前11个月纺织业完成利润675亿元,同比增长9.28%,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1.99个百分点;服装鞋帽业完成利润317亿元,同比增长13.02%,增速回落14.1个百分点;化纤业完成利润34.02亿元,同比下降74.89%,增速同比大幅回落184.16个百分点;纺机业完成利润16.3亿元,同比下降40.47%,增速回落80.03个百分点。

从全行业来看,纺织业利润占64.78%,并且仍然保持了9.28%的增幅,成为纺织经济的绝对主力。

(4)纺织行业资本结构变化较大

随着纺织行业不断的发展,行业资本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民营资本占行业比例已经达到85%以上,民营资本的大量介入,不仅为行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也大大提高了纺织行业的整体效益水平。

棉纺织品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品,随着人们对棉纺织产品消费需求的数量和层次的不断提高,行业发展的动力不断增强。

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内需市场,内需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今后几年内,我国纺织行业的发展将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纺织服装消费持续升温,行业增长驱动因素由出口拉动向国内消费转变

我国纺织需求增加呈现“内销增长、外销拉动”内外销并举的市场特征。

我国纺织品外销每年大幅增长的同时,国内销售比例也在不断提高。

我国拥有13亿人口的巨大内需市场,内需将是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纺织工业经济指标显示,我国纺织品出口交货值占同期纺织工业销售产值的比重2003年为33%,2006年为28%,2007年为24.7%,2008年1-11月降至23.26%;与此同时,我国纺织服装内销占比从2000年初的66.8%上升至2007年的75.04%,2008年升至76.92%,呈现稳步提升的良好势头。

2007年国内纺织类商品零售额连续11个月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全年增长率达到22.3%,较全社会平均增速高出6.8个百分点。

2008年1-11月,纺织服装内销产值达2.37万亿元,同比增长17.6%。

2009年1-5月,规模以上纺织企业累计实现内销产值1.05万亿元,同比增长9.42%,较2月底增速回升2.79个百分点,内销占比上升至80.03%,内销对行业回升的第一拉动作用不断加强。

我国纺织品服装内销情况图

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国内纺织服装的消费正在不断升级,纺织品内需能量正在不断释放,出口对于我们纺织工业发展的拉动力正在逐渐减弱。

同时,配额取消带来市场空间的扩大只能逐步释放,加之欧美不断对我纺织品出口实施阻挠,出口型纺织企业的增长受到压抑。

加之人民币升值等不确定性因素对出口的负面影响,内需市场的开拓将成为纺织行业平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并将成为行业未来抵御市场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

2)技术进步和工艺创新是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产品档次主要动力

根据我国“十一五纺织工业发展规划”,纺织行业将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纺织先进生产力建设。

主要包括“三大创新”:

科技创新、经营管理创新、产业链整合创新。

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CAD辅助设计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纺织行业,以及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会有力地推进我国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大大提高我国纺织工艺技术水平,提高我国纺织品的技术含量和产品档次。

ERP企业资源计划、PDM产品数据管理系统及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加快纺织企业商品的购、销、存等流转过程,进一步规范企业运作流程,加速企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

纺织行业将逐步适应国际消费趋势的主流,由生产低档次产品向高品质、高档次及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逐步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迈进。

3)大量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2007年度,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外汇汇率管制的放松、金融货币政策趋紧等各项调控政策的实施,使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

2008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纺织行业景气度进一步下滑,加之产业政策趋向对科技贡献率、品牌贡献率较高企业的扶持,行业两极分化现象日益加剧,许多技术落后的中小企业被淘汰出局,纺织市场小、散、乱的局面将逐步改变,优势企业的市场份额将逐步提高。

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高,优势企业将更多追求企业的整体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利润率将进一步提高。

4)服饰消费趋向舒适型、时尚化,追求品牌效应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年轻一代消费能力的逐渐崛起,对服装服饰消费需求已经不单单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保暖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包含情感和乐趣的行为,成为展示消费者地位、教养和经济实力的外在体现。

服装消费不仅仅是消费服装本身,同时还消费品牌文化和企业服务。

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渐成熟,购买取向呈现三个重大趋向:

消费主体正由中低档向中高档转变,中高档需求所占的份额逐渐增大,而低档需求正在减少;对服装时尚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对产品的款式、质量和知名度有较高要求;服装消费紧跟国际流行时尚,购买力流向名优品牌。

3、色织行业的发展情况

(1)色织布简介

色织布由白纱和各类色纱借助于织物组织变化交织而成。

纺织行业按业务链的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三块业务:

纤维原料生产、面料生产、成衣加工制作。

色织行业所从事的业务为面料的生产与销售。

色织布是由漂白纱、染色纱或原纱借助织物组织变化织成,工序特点是对纱线先染色再织布。

色织产品通过先染色后织造的工艺过程,具有印染产品无可比拟的特点,色织产品的技术附加值高、用途广泛,具有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

色织布品种规格较多,依照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

按主要用途和生产工艺可分为衣用色织布、牛仔布和家纺色织布;按材质可分为纯棉色织布、混纺色织布;按品质可分为高支色织布、中高支色织布、低支色织布。

(2)色织行业的工艺流程

色织产品生产涉及的专业面较广,是采用多种设备的深加工行业。

整个流程可以概括为纱线染色——织造前准备——织造——织物后处理等主要过程。

色织布生产工艺流程图

(3)色织行业的生产特点

色织产品的生产突出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

通过不同原料、纱支、颜色的纱线结合各种不同的织物组织和排列组合,开发出千姿百态、风格各异的色织产品。

由于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风格、花色品种的要求不同,色织产品生产又具有生产流程长、管理难度大的特点。

作为棉纱和纺织服装中间环节的面料生产,对企业技术、管理水平及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4)我国色织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色织行业主要产能以中低档产品为主,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附加值低、花色品种少、出口价格低,竞争能力主要体现在低成本,利润空间较小。

多年来我国出口的色织产品大多数是接单生产模式,自己设计、开发的产品数量较少,而且中、高档色织产品单一,产品雷同,同行之间竞争激烈,严重影响了附加值的提升。

(5)我国色织行业的发展方向

1)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时尚、功能化和环保成为消费的主流,追求高档消费的队伍在不断扩大。

色织产品需求正朝着原料多样化、品种系列化、产品高档化、功能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多种原料混和、交织,“绿色”、保健和功能化的高端色织产品成为消费者的最爱。

行业产品结构正在从低端产品向中高端产品快速发展,色织布竞争力正由规模优势向品质提升转变。

全球色织布生产发展阶段图

2)消费升级、绿色纺织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目前,国际纺织业“绿色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的浪潮正风起云涌地改变着世界纺织品生产过程和人们的消费观念。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于环境保护、人类健康和贸易保护的需要,天然绿色、环保、保健类纺织品成为纺织品市场的“新宠”,也成为打破西方“绿色”壁垒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从市场的消费趋向看,高支、功能化的色织面料需求比例在逐步上升,只有做到多花色、多品种、多功能、档次高、交货快的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色织行业正逐步转向以质量、环保、品牌和服务取胜的模式,消费升级、绿色纺织正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三、行业竞争情况、市场容量

1、行业竞争情况

纺织行业是劳动密集型、市场充分竞争的传统行业。

我国的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在中低端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我国纺织品国际依存度较高,随着近几年东南亚等国家纺织业的不断崛起,必然会挤占我国纺织品的国际份额,未来纺织品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欧美等发达国家纺织工艺和技术水平先进,在高档产品的优势比较明显,目前则占据纺织品高端市场,在入世以后采取种种限制措施保护本国相关行业,国际间贸易摩擦时有发生。

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将是高层次的、更激烈的竞争态势。

就国内市场而言,棉纺织行业是我国的传统行业,由于受经济持续增长、社会需求扩大和出口创汇等因素的影响,各地低水平重复性建设严重,全国棉纺织行业初加工生产能力急剧扩张,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纺纱能力出现过剩局面。

自1998年至2000年三年间,国家通过“压锭改造”政策,逐步压缩和淘汰了900多万锭的落后产能,有效抑制了低水平重复性建设,棉纺国有比重由压锭前的71%下降到40%左右,棉纺织企业数量大幅减少,国有棉纺织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盈利能力也得到了较大提高。

我国色织行业的产能依据产品档次呈宝塔型,最上端的产品已经在全世界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但产能上以中低档产品最大,高档色织面料的附加值在所有纯棉面料中是最高的。

从2005年开始,WTO国际纺织品配额的取消,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规模和行业盈利水平大幅度,民营资本等非国有纺织企业发展迅猛,生产规模大幅增加,棉纺织行业出现了新的竞争。

综合国内外市场情况,纺织行业进入壁垒相对较低,行业竞争激烈,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创新能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国内纺织品总体需求的持续扩大,以及纺织服装需求层次的不断变化,行业的总体供求关系依然处于平衡状态,行业竞争仍属良性竞争。

2005-2008年度国内棉纺企业平均产值从2005年的6,730万元增加至2008年的8,735万元,增加29.81%;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从6,559万元增加至8,384万元,增加27.83%;企业平均利润从209.59万元增加至325.77万元,增加55.4%。

棉纺企业2005-2008年平均收入、利润情况图(万元)

2、市场容量

从国际市场看,我国纺织行业凭借劳动力资源、完备的产业链结构、产业集群优势,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与服装协定》,从2005年起原本限制我国出口的纺织品配额制被逐步取消,进一步打开了我国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销售空间。

凭借我国纺织产品的明显比较优势,我国纺织品出口占全球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从国内市场看,我国目前是世界纺织品消费第一大国,我国13亿的人口基数,构成了纺织服装行业的巨大市场潜力。

我国国民经济正在高速发展过程中,必将迅速提高城乡居民的人均GDP和消费能力,将为纺织品服装的内需消费提供巨大动力。

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在2000年为7.5公斤,到2005年的已达14公斤。

根据纺织行业“十一五”规划,预计到2010年,我国年人均纤维消费量有望达到17-18公斤。

人均纤维消费量需求的提升给纺织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内纺织品市场将是世界上市场容量最大、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

我国人均纤维消费量趋势图(单位:

公斤)

从纺织品消费结构看,目前我国“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三大领域纤维消费比重与结构同发达国家比较还有很大差异。

国内的衣着、装饰、产业三者比例为54:

33:

13,而国外发达国家三者比例则各占三分之一。

装饰用和产业用纤维消费存在着巨大的增长潜力,我国纺织纤维消费必将迎来一个快速增长时期。

我国纤维消费结构比较图(单位:

百分比)

目前,全球高档色织布产能约7亿米左右,我国高端色织布目前的年产量约在2.8亿米左右,我国的市场份额约为40%左右。

我国色织布产能约为28亿米,约90%为中低端产能,其中还不包括家庭作坊式的产能。

(资料来源: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

全球高端色织布产能分布图(单位:

万米)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2008年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1,851.5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上涨8.17%,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14,285.50亿美元的12.96%。

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1,197.90亿美元,增长4.1%,占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总额的64.7%;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653.7亿美元,增长16.6%,占纺织品及服装出口总额的35.3%。

可以看出,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在进一步扩大。

随着出口市场的扩大,国内市场的升温,色织布生产企业将在行业增长中进一步受益。

四、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棉纺织行业属完全竞争性行业,进入棉纺织行业基本不存在政策上的限制。

目前进入行业的障碍主要有:

1、企业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棉纺织企业属完全竞争性行业,纺织企业的核心竞争是企业综合能力的比拼。

纺织企业的工艺管理、设备管理、运转操作等管理经验是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状况,通过长期积累总结出来的,新进企业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掌握。

只有那些具备较强的资金、技术和研发能力的企业才可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2、高素质纺织工人稀缺

棉纺织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高素质纺织工人是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工艺水平的保证,而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需要很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

并且,棉纺织企业正在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变,资金、技术正在成为进入本行业的重要障碍。

3、纺织服装产品的特色和品牌知名度短期内难以形成

纺织服装产品的特色和品牌知名度是在长期市场竞争中逐渐形成的,对新进入者会构成一定障碍。

知名品牌企业通过不断开发市场需要的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不断的创新和投入才逐渐地得到消费者的认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4、原料采购渠道和产品销售渠道,对新进入者而言构成障碍

企业只有建立起了较为健全的采购、销售服务网络,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立起行业上下游产业链的议价能力和谈判能力,而企业上下游议价能力的建立绝非一朝一夕能够建立。

5、工艺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导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