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8906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编制:

万晨能源龙贵煤矿

时间:

2010年1月1日

前言

各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治理好矿井瓦斯、水、火、顶板、煤尘等五大自然灾害及运输事故,做到防患于未然,圆满完成2010年各项方针目标,并能在一旦发生事故时有效控制局面,排除影响,减少损失,保障国家财产和职工的生命安全。

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结合龙贵煤矿生产实际,特编制《2010年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如下,望有关单位接到本计划后认真学习,并遵照执行。

第一章矿井概况

龙贵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5万吨/年,2009年由自治区有关单位验收,进行阶段性试生产,2010年将正式竣工投产,现矿井核定目前年生产能力45万吨。

矿井井田开拓方式为立斜混合式开拓,有主斜井、副立井,二个井均为进风井,另有回风立井为回风井。

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通风,主扇型号为BDK-6-№18A型防爆轴流风机二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电动机:

YBF系列,6极电机,容易时期、困难时期均选用2×90kW电机。

并设一套KGF-2×90-2型风机变频控制设备,以节约电能。

瓦斯相对涌出量2.94m3/t,CO2相对涌出量1.03m3/t,瓦斯绝对涌出量30.92m3/min,CO2绝对涌出量9.66m3/min,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井田内主采8、9、16号煤,煤层平均厚度2.03米,产状近水平,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自燃发火期6~8个月,属于一类容易自燃煤层。

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煤尘爆炸指数为37.74。

井田范围内,地表以宽谷洼地为主,其间山丘起伏,阶地发育。

其总体地形呈东高西低之势,沟谷发育。

受地形影响,水流由东向西注入黄河。

各沟谷均为季节性径流,平时干涸无水,雨季山洪暴发,可形成洪流,历时短,雨后数小时即[换行]近于干涸。

矿区地处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无地表径流及水体。

井下总体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平缓,一般6°~10°。

本区构造运动较为强烈,褶曲及断层均有出现。

影响矿区的主要构造为西来峰逆断层、F10正断层、F19正断层及S30向斜。

落差小于2.0m的小型错动常见,对目前井下采场布置有影响的主要是F10、F19断层。

F19断层产状为走向北东70°,倾向北西,倾角70°,断距15m,正断层。

该断层贯穿整个井田。

断距向西逐渐变小,至404号钻孔附近消失,该断层对矿区内煤层有一定的破坏。

采场范围内自上而下主要发育有三个含水层,分别为

(1)第四系松散岩层孔隙潜水含水岩组:

岩性为风积砂、冲洪积砂砾石层等,在全区分布较为广泛。

残坡积物与风积砂多分布在山坡之上,一般透水而不含水。

(2)坚硬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含水岩组据原报告资料,该含水岩组为四个含水带和三个相对隔水层。

第Ⅰ含水带(P1S4~P1X3):

上部为灰白色粗、中粒砂岩,下部为中、细粒砂岩,区内南部裸露于地表,风化裂隙较发育。

据155号孔抽水试验资料,水位标高1171.02m,单位涌水量q=0.0639l/s·m,渗透系数K=0.476m/d,矿化度0.211g/L,水质类型为HCO3-Ca·K+Na型,含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弱。

第一隔水层(P1S4):

岩性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粘土岩及2号煤层,一般厚6m,隔水性能较好。

第Ⅱ含水带(P1S4或2#—8#煤层之间):

岩性为灰白色粗粒砂岩、中粒砂岩及细粒砂岩,含水层厚度25m左右,据8527号孔抽水试验资料:

水位标高1175.38m,单位涌水量q=0.000134~0.1131L/s·m,渗透系数K=0.000525~0.1555m/d,矿化度0.638~0.680g/L,水质类型为HCO3·SO·C1—K+Na+Ga型,含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弱~中等。

第二隔水层(P1S1、8#、9#):

岩性主要为粘土岩、砂质泥岩及8、9号煤层,厚度10m,隔水性能良好。

第Ⅲ含水带(C2t2、9#—16#煤层之间):

含水层岩性为灰白、浅灰色细粒砂岩,局部为中粒砂岩,含水层厚度15m左右。

据8515号孔抽水试验资料:

水位标高1202.17m,单位涌水量q=0.000442L/s·m,渗透系数K=0.000362m/d,总硬度4.62,矿化度1.12g/L,水质类型为SO·HCO3·C1—K+Na+Ga型,含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弱。

第三隔水层(16#煤):

岩性由煤层及砂质泥岩组成,一般6m,隔水性能较好。

第Ⅳ含水带(16#煤层底—O2):

岩性为灰白色细粒砂岩、中粒砂岩,局部有含砾粗砂岩。

含水层厚度一般20m左右,据8518号钻孔抽水试验资料:

水位标高1161.79m,单位涌水量q=0.000254L/s·m,渗透系数K=0.000139m/d,矿化度3.675g/L,水质类型为C1·SO—K+Na+Mg型,含裂隙承压水,富水性弱。

(3)石灰岩类裂隙含水岩组

矿区的煤系基底为奥陶系灰岩,其上部的桌子山组(O1-2)岩性为巨厚层状的黑灰色灰岩,裂隙发育较好;下部的三道坎组岩性为石灰岩与石英砂岩互层,裂隙发育相对较差。

本区逆断层、正断层较发育。

逆断层近南北向延伸,裂隙发育不均匀,上盘裂隙比下盘发育;正断层一般呈东西向延伸,张性裂隙发育。

由于断造中等,直接、间接充水含水层的含水空间以裂隙为主,直接充水含水带的单位涌水量一般小于0.1L/s·m,富水性弱~中等;无常年地表径流,且以贫乏的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源。

据此将矿区水文地质类型划分为第二类第一~二型,即裂隙充水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中等型。

但开采时顶板陷落导致裂隙的发育,降水可沿裂隙补给井下,造成涌水量增加。

F10和F19正断层的导水性强,因白云乌素沟在两条断层上通过,有第四系潜水补给,利用渗入系数法计算得历年来最大日补给量:

F19断层为112.5m3/d,F10断层为309m3/d,间歇性沟谷在洪水期间对断层的补给量较大,补给时间又很集中,在断层附近开采时,在洪水期应提高警惕,预防断层突然涌水成灾。

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顶底板岩性以泥质岩类为主,个别为粉细砂岩,由于泥岩类强度大多较低,且遇水易软化、膨胀,据此将矿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划分为第三类第二型,即层状岩类工程地质条件中等型。

分述如下:

8-1号煤层:

顶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细粉砂岩,块状致密,底板岩性多为灰黑色粘土岩,性脆质硬。

9-2号煤层:

顶板岩性多为粘土岩。

底板岩性多为粘土岩。

9-3号煤层:

顶板岩性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岩性多为细、粉砂岩。

10号煤层:

顶板岩性[换行]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岩性多为细、粉砂岩。

16-1号煤层:

顶板岩性多为泥岩或砂质泥岩,底板岩性多为泥岩或炭质泥岩。

16-2号煤层:

顶板岩性多为砂质泥岩或细粒砂岩,底板岩性多为细粉砂岩或砂质泥岩。

17号煤层:

顶板岩性多为泥岩,底板岩性多为细砂岩或粘土岩。

综上所述,主要可采煤层8-1、9-2及17号煤层顶板易冒落,顶板维护较为困难或复杂。

16-1与16-2号煤层分层不明显地段,夹矸多且复杂,给今后开采也将造成一定困难。

9号煤层底板之松软粘土岩,开采过程中注意其底板隆起。

第二章矿井灾害分析

根据我矿2010年采掘安排情况,生产中矿井可能发生的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

1、顶板冒落;2、突水;3、自然发火;4、气体灾害;5、火灾、粉尘。

要预防消灭各种灾害的发生,必须首先掌握、了解灾害发生的原因、条件、特征及预兆等,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预防灾害发生并及时有效控制它。

一、矿井瓦斯

根据2010年生产接续计划,本年度的生产重点区域在上组煤8号、9号煤层,由于刚开始建设各工作地点相对较近,虽然点比较多,但是目前通风距离较短。

通风系统的形式及煤层瓦斯防治工作是一个难点,区域的地质构造是一个难点。

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但根据周边煤矿的生产实际,一旦局部通风管理不善,工作面瓦斯浓度也会出现超限。

所以工作面的上隅角瓦斯治理及掘进区掘进头的局部通风应作为瓦斯防治工作的重点。

根据近几年矿井瓦斯鉴定结果来看,我矿为低瓦斯矿井,但二氧化碳浓度较高。

我们务必在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工作

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上组煤的煤层沼气含量较高,据分析此处的煤层顶板整体性较好,煤层无露头,使得煤层的封闭性较好,这就为沼气的赋存具备了很好的贮存条件。

矿井瓦斯的燃烧与爆炸对我们职工的生命及国家的财产会带来极大的危害,而我们又怎样预防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呢?

瓦斯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⑴瓦斯浓度;⑵点燃瓦斯的火源;⑶空气中的氧浓度。

第三个条件,空气与沼气的混合气体中氧气含量只有低于12%,瓦斯才失去爆炸性,而在正常生产中,井下工人还需呼吸,氧气浓度绝不能低于12%,看来这一条件我们无法控制。

故我们在生产中要预防瓦斯[换行]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控制瓦斯爆炸的前两个条件。

因此在生产中一定要加强瓦斯管理工作,加强瓦斯检查,加强通风,严格控制沼气浓度超出规定浓度。

在工作中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按《作业规程》要求作业,消灭违章作业、违章指挥,杜绝井下任何火源的出现,才能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

二、矿井火灾

经分析、研究,可能引起本矿井下火灾的主要因素为:

⑴违章在井下吸烟,在井下拆卸矿灯、放明炮、电焊、气焊;井下电气设备使用不当或维修不及时而短路所产生的电弧火花等。

⑵跑车引起的撞击火花,机械、皮带等使用不当产生磨擦火花等。

⑶静电火花,地面雷电或其它突发的电流通过线路、管道、轨道输入井下引起电弧火花。

⑷我矿煤层有自燃倾向,如果密闭墙质量差漏风,或采空区漏风引发自燃处,可能造成火灾事故。

三、矿井粉尘

现生产阶段,掘进巷道都为煤巷,产生的主要粉尘为煤尘。

我矿开采8、9号煤,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性指数为37.74,在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防范。

在本矿,根据分析、研究煤尘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造成的:

1、自然因素:

由于地质构造原因,当开采煤层节理发育或采掘工作面进入断层和褶皱发育的地带时,其产尘量较大。

局部区域煤层结构酥松、脆性大且干燥,在开采过程中产尘量就大。

2、人的因素:

⑴对井下防尘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⑵《防尘管理制度》、《防尘技术操作规程》未落到实处。

⑶有许多[换行]防尘设施未建立健全。

⑷对于有些已安设的洒水设施未能加以合理、正常使用。

⑸采掘区队,未能坚持放炮后洒水喷雾,掘进工作面仍有干打眼现象存在,放炮不坚持使用水泡泥,装卸煤岩过程中不能坚持喷雾洒水等。

⑹采煤机内外喷雾的失修,不能正常使用而继续割煤。

巷道积尘未能定期清除、清洗或冲洗。

引起煤尘爆炸的因素是:

当巷道壁的沉积煤尘受到冲击波的震动、气流的加大或其它原因再次扬起后,达到爆炸浓度,再遇到引燃煤尘的高温热源,就会引起煤尘爆炸。

能引燃煤尘的高温热源有:

爆破火焰、电器火花、斜坡跑车碰撞和磨擦产生的火花、井下火灾或明火等。

四、矿井水灾

我矿虽然地处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带,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无地表径流及水体。

但是本区构造运动较为强烈,褶曲及逆断层、正断层较发育,断层均较多。

煤系基底为奥陶系灰岩,经西安煤科院专家测定,煤系基底有大量的充水。

开采过程中一定要加以防范,必须坚持“逢掘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超前做好井上、下水文观测,对地表采煤塌陷、地积水、裂缝等进行定期观测及防水工程。

在过地质构造时制定可行有效的措施。

五、顶板管理

根据顶板的岩性选择合理的支护方式及回采工艺。

根据8号煤顶板直接顶坚硬不易垮落的特点,在回采过程中应加强顶板管理。

加强矿压观察掌握周期来压的步距,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工作面放顶、回撤必须计划在周期来压后进行,做好初次放顶措施,坚持人工放顶工作,使采空区的塌陷填充尽可能充实采空区,已轻老顶急剧下沉的冲击力,减轻或减少周期来压,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

9号层的综合机械化回采,加强液压支架的管理工作,规范操作。

在巷道的开拓时,合理的选择、布置支护材料及支护方式,同时加强人工放顶工作。

第三章矿井各类灾害的预防

第一节矿井各类灾害发生的预兆

一、顶板大面积冒落;

由地质构造因素,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工程质量及支护质量差等原因造成,其预兆:

(1)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有时采空区顶板发出闷雷一样的声音。

(2)破碎顶板掉渣,岩粉末下落,岩尘飞扬。

(3)煤帮受压高,煤质变软,片帮增多。

(4)冒顶前顶板急剧下沉,单体支柱漏液严重,支架扭、斜、前倾后仰,排距、柱距、位移、支柱变形,使用金属铰接的工作面,发生“飞楔”现象。

(5)顶板裂缝扩大或发生脱层现象。

(6)在底板松软或底板为煤时,支柱会大量插入底板。

(7)顶板的淋头水有明显的增加。

二、水灾:

主要断层带水、奥灰水涌出等,其预兆:

1、巷道煤壁发潮发暗,煤壁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工作面温度降低,有淡的雾气,使人感到阴凉。

2、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或底鼓冒气渗水。

3、煤层有水挤出,发出“嘶嘶”的响声,有时还可听到

4、煤层有水挤出,有酸性水出现,水质发涩,有臭鸡蛋味,CH4、H2S等有害气体增加。

5、打钻时,发现有“顶钻”现象,钻底板软或钻孔有水流出等。

三、自然发火(在采空区)预兆

1、火区附近温度、温度增高,变化很快,出现雾气,煤壁有水珠;井口或巷道口出现水汽,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等。

2、嗅见有煤焦油味;

3、人体感觉不舒服如:

头疼、闷热、恶心、憋气。

4、使用仪器检查,发现CO、CO2等气体增加。

四、气体灾害:

【瓦斯喷出、煤(岩)与沼气(二氧化碳)突出】的预兆。

1、瓦斯喷出的预兆,煤层顶底板岩石中有溶洞,裂隙发育的石灰岩层,其中有大量瓦斯时,或在地质构造带内或断支,断裂区和褶区轴部附近,会发生瓦斯喷出现象,预兆为:

瓦斯浓度变大,或忽大忽小,煤质变软、湿润,地层活动激烈,发生闷鼓声响等。

2、煤和瓦斯突出的预兆:

A、煤层结构变化,层理紊乱,煤层由硬变软,倾角和厚度变化,煤由湿变真干,光泽暗淡,煤层顶底板出现断层、断裂、波状起伏,煤岩层严重破坏。

B、工斜面压力增大,煤壁外鼓。

C、瓦斯增大忽大忽小。

D、打钻时卡钻、顶钻、喷煤和瓦斯。

[换行]E、响煤炮、深部岩层的破裂声、掉碴、支架折断等。

五、着火事故:

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明火,造成的火灾事故,其主要预

(1)有明火产生。

(2)有烟雾,CO、CO2大量增加,有上述情况之一就为着火。

第二节矿井灾害预防

一、气体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保持通风系统合理通畅,确保采掘工作面合理通风,按配风计划进行供风,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必须符合《规程》100条规定,严格加强CH4管理,严格“一炮三检”制度和“三人联锁放炮制”。

2、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按《规程》140条要求进行处理,加强巷道通风管理,贯通必须有专门措施,各责任单位发严格按贯通措施执行,并履行各自的职责。

3、加强盲巷管理,井下盲巷要及时封闭,并按要求进行挂牌管理,严禁人员入内,定期专人检查密闭附近的有害气体。

4、加强气体检查,瓦斯检查员必须遵守井下交接班制,实行巡回检查或专人定点检查,做到牌板、填报、记录一个对照无误,并严格执行汇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必须向矿调度室汇报,对重大的通风瓦斯等问题,通风科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制定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进行处理。

5、局扇必须安设风电闭锁装置,并专人挂牌管理。

使用的局扇必须符合《规程》127—129条的要求。

6、采掘工作面要采用独立[换行]通风,布置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可采用串联通风(一次串联)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心面装有CH4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置,并必须符合《规程》114条规定。

7、通风部门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全矿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8、放炮员、班组长、矿领导等、科、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入井时应随身佩带便携式沼气检测仪,电钳工等进入采区分散流动作业的工人佩带报警矿灯。

9、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下井的电气设备应由专人负责检查、验收,所有机电设备要专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加强明火管理,严格执行检身制度,严禁穿化纤工作衣入井,严禁将各种火种带入井下。

井下氧电焊作业应按《规程》223条规定,审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严格执行。

11、加强放炮管理,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及《规程》第七章第三节关于井下放炮的有关规定,封填炮眼必须使用水炮泥和炮土。

12、加强矿灯管理,发放的矿灯必须合乎要求,禁止井下拆卸、敲打、撞击矿灯,凡有损坏或失爆的矿灯,不得入井使用,严禁用矿灯放炮。

13、井下供电要做到“三无”(无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四有”(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螺丝和弹簧垫、密封圈和挡板,接地装置),“两齐”(电缆悬挂整齐、设备峒室清洁整齐),“三全”(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一坚持”(坚持使用继电器)。

二、防止煤尘自燃:

1、井下电器设备、设施必须采用防爆型,电缆悬挂整齐,不得有破口;带电电缆不得盘圈使用(机电和电钻电缆除外)不得出现鸡爪子、羊尾巴等,要杜绝明火,防止外因火灾。

2、严格按《规程》第七章的要求,加强对火工品的管理,严禁乱扔乱放,火工品存放点遗弃的纸箱、包装纸、塑料袋要集中管理,定期清理出井,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规定进行爆破作业,装药前要掏尽眼内的煤粉,药卷装填要连续紧密,并必须采用水炮泥和炮土封填,防止出现煤燃、残爆和“打枪”现象发生。

严禁放明炮、糊炮。

3、隔爆措施:

在矿井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煤层和相邻工作面都必须用水棚隔开,水棚设置严格按《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三、预防顶板大面积冒落的措施

1、各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换行]作业规程,支设足够数量的支架和支柱,做到迎山有力,回采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中的规定,及时进行回柱放顶,不得随意扩大空顶面积,采掘面面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顶板支护的动态监测。

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2、回采工作面内初次放顶,收尾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

安全员要在工作面巡回检查顶板情况,当情况危急时要立即组织人员撤出工作面。

3、当采掘工作面过断层,褶曲、空巷、过局部破碎带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或改变支护形式,报总工程师批准,并组织工人学习并贯彻执行。

4、回收支柱(架)时,必须认真执行作业规程有关规定,先支后回,当压力较大时,要打好临时支护或护身柱,采用远距离操作回柱的方法进行回撤。

5、采掘工作面坡度达到5。

以上的工作面,支架、支柱必须联锁,(用拉杆连接)并制定特殊措施。

6、巷道的整修工作必须制定专门的措施,必须坚持由外向里的整修原则。

7、巷道的回撤工作必须制定专门措施,坚持由里向外架回撤的原则。

四、火灾的预防

1、矿井外因火灾的预防

(1)井下电气设备必须安装使用各类安全保护装置;所有电器设备杜绝失爆现象。

(2)选用阻燃性电缆,凡未经检测的电缆不得下井使用,要按规定高度悬挂。

井下使用的皮带、胶管等橡胶制品,必须有合格证,下井前必须进行阻燃性试验,不合格的禁止使用。

(3)要经常检查电气设备运转情况,按规定加注润滑油,避免摩擦过热引起火灾。

(4)井下和井口房内不得从事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

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硐室、主要进风井巷和井口房内井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第223条的有关规定。

(5)井口房和通风机房20m范围内严禁烟火,不得使用火炉取暖及大灯泡取暖。

(6)井下所有巷道必须按《[换行]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安装消防洒水管路,地面消防蓄水池不少于两个,蓄水量不少于200m3。

(7)井下使用的液压油、汽油、煤油、变压器油必须装入盖严的铁筒内,由专人运送至使用地点,剩余的汽油、煤油、变压器油、液压油必须运回地面,严禁在井下存放。

井下使用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废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专用铁箱内。

用过的棉纱、布头、废纸等,也必须放在盖严的铁筒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得乱仍乱放。

严禁将剩油、废油撒在井巷、硐室内。

及时处理井下各类机电设备油脂渗漏,严禁机电设备大量漏油运转。

(8)严格井口检身制度,严禁携带烟草、点火物品及穿化纤衣服下井。

(9)加强预防地面火灾,防止地面火灾危及井下。

(10)井上、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遵守《煤矿安全规程》225条规定。

井下消防材料库每月检查核实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记录,严禁消防物品挪作它用。

(11)井下机电硐室、材料库、变电所、液压泵站、井下临时油脂库或硐室必须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材。

机电硐室及火药库必须存有不少于0.2m3的灭火砂。

灭火器材要定期检查,及时更换,保证合格。

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二、外因火灾发生时的处理

1、任何人发现井下火灾时,应视火灾性质、灾区的通风和瓦斯情况,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方法直接灭火、控制火势,并及时报告矿调度室。

2、火区现场的区队长、班组长应将所有可能受火灾威胁区域内的人员撤离危险区,并组织人员利用现场一切工具和器材进行灭火。

3、矿调度室在接到井下火灾报告后,立即通知有关人员,矿值矿长在矿长和总工程师未到之前,应立即会同矿山救护队、安检科长、通风和机电科长等根据具体情况,组织营救灾区人员和灭火工作。

4、根据火区情况,确定矿井通风制度,在通风井口、井筒内及井底车场内的硐室及进风大巷着火时,可采用矿井反风和使用风流短路的措施;矿井内其它地点发生火灾时,应采取调整通风系统、减少风量、局部反风等措施,使火区有害气体直接进入回风巷;在掘进巷道发生火灾时,不得随意改变原有通风状态。

需进入巷道侦察火情或灭火时,都必须制定[换行]安全可靠的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5、抢救人员和灭火过程中,必须指定专人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和风流风向和风量情况,还必须采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的安全措施。

6、在现场无法扑灭的情况下,由班组长、安检员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佩戴好自救器,有组织地按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到新鲜风流中,直至地面。

7、电气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切断前只准用不导电灭火器材灭火。

8、对于油料着火不能使用喷水灭火,应使用砂子、干粉等灭火材料。

9、用水灭火时,要从火源的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灭火人员要站在上风侧。

10、矿井发生火灾时要正常控制风流,必须保证人员安全撤出,缩小火烟蔓延范围,以降低损失,可以采取下列方法:

(1)火源附近进风侧修筑临时防火密闭,控制进风量,降低火风压和火烟的生成,再采取积极的灭火方法,迅速灭火或控制火情。

(2)火灾发生在分支风流,特别是救人时期,灭火阶段不能采取局部通风机减风或停风措施,必要时还可以加大火区风量,以稳定风流,利于挽救遇险人员。

尽可能利用火源附近巷道,将烟气直接引入到总回风巷排至地面。

11、火灾发生在采区内,首先注意防止风流逆转,一般不采取减风措施,并根据瓦斯积聚的可能性,自然风压和火风压的大小及其作用方向等具体情况做出正确判断,拟定合理的风流调节方法。

12、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要关闭防火门或构筑临时密闭隔离风流。

13、井下火灾直接灭火法不能奏效时,必须迅速将火区封闭,然后采取有效的灭火措施。

14、封闭火区时,要尽量缩小封闭范围,减小火区氧气的积存量,封闭时尽可能撤除器材、设备,以免腐蚀损坏。

15、封闭火区的顺序和火区的管理应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执行。

16、井下尽量减少临时设施且减少临时设施使用时间。

(1)严格执行《规程》224条有关要求,井下不准存放煤油、汽油、变压器油,使用或用过的润滑油,棉纱、布头、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往地面处理,不准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2)对井下巷道中各储用油点,各种机械设置点,被油污染的煤体,各单位必须由专人负责,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清除,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加油必须使用吸油器和漏斗,严禁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