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8730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docx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鄂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单元目标:

1.情感与态度:

感受学校环境的美好,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并乐于新同学、新老师交往。

2.行为与习惯:

了解并遵守交往和活动中的规则和纪律,初步形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3.知识与技能:

了解学校的基本设施和环境,逐步熟悉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4.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与同学、老师交往,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

课时安排:

8课时。

第1个主题:

3课时

第2个主题:

2课时

第3个主题:

2课时

第4个主题:

1课时

1我上学了

主题目标:

1.体验集体生活的愉快,在集体中有安全感,并为自己成为一名小学生感到快乐。

2.初步了解小学生活的特点,逐步适应新的学校生活。

3.形成对书包等学习用品的正确态度。

教学重点:

1.激发初入学儿童愿意做个小学生的情感,使他们爱上学。

2.形成对书包等学习用品的正确态度,初步掌握整理书包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小学生活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并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方法去适应生活中的种种变化。

活动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上学去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个纸盒。

2.学生准备纸和笔。

活动过程:

1.导入:

上小学了,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2.心情描述。

(1)请学生自己选择一种方式描绘自己上学的心情:

如画画、写词语、表演……

(2)全班集体交流各自上学的心情。

(3)小结要点:

上学了,我们怀着各种各样的心情。

可是有些心情会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的影响。

3.讨论:

教师挑选出几种突出的不良情绪:

如紧张、害怕、疑惑……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

4.小结要点:

让我们抛开不好的心情留下一份好心情迎接新的生活吧。

5.户外活动:

请学生将描写有不好心情的纸条放进纸篓里,师生一起在校园里找个地方将纸盒与坏心情一起埋掉。

活动拓展:

学生回家主动跟爸爸妈妈谈谈自己上学的心情。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上学就是不一样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了解学生入学前的生活、学习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做比较、分析。

2.教师将学生入学后的相关变化设计成“问题情境卡”。

活动过程:

1.导入:

上小学以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2.比较:

教师呈现幼儿园生活和小学生活的图片,请学生比较图片中反映的上学前后的不同。

3.讲述:

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切身体会谈谈各自感受到的入学后发生的变化。

4.抢答比赛:

宣读问题情境卡上的问题,请学生举手抢答。

问题如:

课间,小明玩皮球玩得正高兴时,上课预备铃响了,他该怎么做?

每天要上学了,今天晚上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

5.小结要点:

上学了,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自己也应该有所变化,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第三课时

活动内容:

我的新书包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书包、文具、玩具、食物、头饰若干。

2.歌曲《找朋友》。

活动过程:

1.导入:

猜谜:

“身体方方耳朵长,上学背在我身上,别看它的个子小,各种文具肚里装。

”(书包)

2.游戏:

“小书包”找朋友。

(1)分配角色,交代游戏规则:

用《找朋友》音乐控制时间,“小书包”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寻找自己的朋友——文具,找到一个就牵住一个,看谁找得又多又准。

(2)在《找朋友》音乐声中玩“小书包找朋友”的游戏。

(3)学生评议游戏情况。

(4)小结要点:

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不要放在书包里。

3.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对书包的态度,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4.小结要点:

喜欢书包不在于它的漂亮、昂贵,而在于它为我们的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2认识新朋友

主题目标:

1.熟悉新同学、新老师,尽快适应新的人际环境。

2.主动积极地与同学、老师交往,掌握相应的交往技能。

3.能欣赏自己和同学的优点,对新同学、新老师、新班级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如何在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让他们消除彼此间的羞怯感。

培养学生对小学新老师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如何激发学生勇敢地开口向大家介绍自己的情况。

活动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我的新伙伴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表现不同兴趣的卡片若干、一套“击鼓传花”的游戏材料。

2.学生应在课前熟悉周围的新同学,并准备可以展现自我特点的节目或作品,如图画、模型、歌曲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想要新同学都认识你吗?

那就让我们自己介绍一下自己吧。

2.自我介绍:

老师先用贴近学生的语言自我介绍。

然后学生自由地介绍自己的相关情况,力求有特点,介绍的范围、时间长短等不作严格要求。

3.小结要点: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这么多的新朋友,大家要相互关心、友好相处。

4.游戏:

寻找兴趣相同的朋友。

请几个同学拿出代表自己兴趣的卡片,并举起来,喊:

“喜欢……的朋友到我这儿来!

”与他(她)兴趣相同的同学就跑到他(她)那儿。

然后兴趣相同的同学在一起交流、玩耍。

5.游戏:

击鼓传花。

鼓声停时,花落谁手谁就给大家表演一个自己最拿手的节目。

6.小结要点:

我们大家都很棒。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老师,您好

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并尽快熟悉和认识新老师。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班级教师照片,请学生认一认照片上的人是谁。

2.介绍:

学生自由介绍自己认识的老师。

3.绘画:

学生画自己最喜欢的一位老师,并谈谈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位老师。

4.讲故事:

请学生讲一个自己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尤其注意让学生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亲密友好,培养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之情。

5.欣赏诗歌:

欣赏配乐儿童诗《悄悄话》,让学生谈谈诗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

6.小结要点:

爱老师有很多表达方式,如对老师有礼貌、认真学习、信任老师等都是爱老师的表现。

3走,看校园去

主题目标:

1.初步熟悉校园环境和各种设施,知道它们各自在校园中的方位。

2.能够利用学校中的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对新校园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了解学校的主要场所和设施。

2.帮助学生了解新校园,学会利用新校园的各种设施、设备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了解新校园,学会利用新校园的各种设施、设备解决自己的问题。

活动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参观校园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学校的简介资料,上课前给学生看一看。

2.教师课前设计好要向学生提出的游戏任务。

3.学生课前初步了解新校园的环境和主要设施。

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

有谁知道办公室(或校医务室、图书室……)在哪儿?

(学生自由回答)他们说得对不对呢?

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参观: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主要场所,并介绍校园中的主要设施及其用途。

3.游戏:

教师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教师指定游戏任务后,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开始行动。

如:

指令1:

到校门口认认校名,向门房老爷爷打一声招呼。

指令2:

到厕所旁区分一下男厕所与女厕所。

指令3:

找一找……在什么地方。

教师要将指令一一向学生交代清楚。

各组学生可分头完成各项任务,看看哪一组最快、最准确地完成任务。

4.小结要点:

熟悉、了解校园的各种场所和设施会给我们带来很多方便。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说说、贴贴我们的校园

活动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绘画工具和用来做校园拼图的颜料、纸、剪刀、糨糊。

活动过程:

1.导入:

上次活动我们参观了我们的新校园,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去过哪些地方?

2.绘画:

请学生画出校园里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并说说理由。

3.拼图游戏。

(1)先让学生熟悉范例中各项设施的标记和色彩。

(2)要求学生依据标记和色彩,自己在一张白纸上绘一绘、涂一涂,动手制作标记。

(3)让学生根据自己参观的校园的实际环境,动手在一张白纸上摆一摆,贴一贴,做一个自己校园的拼图。

(4)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自己的拼图上加工润色,美化校园。

4.小结要点:

校园也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护它,如爱护花草树木、不损坏学校公物等。

4参加升旗仪式

主题目标:

1.了解升旗仪式及升旗时的行为规范。

2.了解国旗、国徽的基本特征,热爱、尊敬国旗和国徽。

3.初步掌握搜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要尊敬、怎样尊敬国旗、国徽。

教学难点:

了解国旗、国徽的基本特征,热爱、尊敬国旗和国徽。

活动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国旗升起的时候……

活动准备:

1.教师课前了解升旗仪式及其要求,准备一面国旗和《国歌》歌曲。

2.学生已经参加过正式的升旗仪式。

活动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升旗时候的情境吗?

2.讨论:

引导学生回忆升旗仪式,讨论升旗时的规范行为,交流升旗时的感受。

3.小结要点:

国旗代表我们的祖国,升国旗是一个庄重的仪式。

学生在升国旗时,应当站直、安静、向国旗行注目礼,以表示对国旗的尊重。

4.练习:

在国歌声中,全体起立向国旗行注目礼。

5.讲解:

引导学生观察国旗,概况出国旗的主要特征(五星、红色)。

活动拓展:

教学生唱国歌。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认识国旗和国徽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国旗、国徽图片各一张。

2.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国旗、国徽的资料。

活动过程:

1.导入:

出示国旗、国徽图片,请学生回忆自己还在哪儿见过国旗、国徽。

2.交流:

学生交流、介绍自己搜集到的有关国旗、国徽的资料。

3.小结要点:

国旗、国徽都代表着我们的祖国。

4.涂色:

请学生根据国旗的轮廓图,涂画出一面鲜艳的国旗。

然后交流各自画国旗的经验和感受。

5.小结要点:

我们不仅要把国旗画在纸上,更要“画”在我们的心里。

第二单元学校的一天

单元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珍惜自己的生命,形成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

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按时作息,做事用心的习惯。

初步养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习惯。

初步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3.知识与技能:

知道上学不迟到,应该提前做好上学的准备,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知道在上学、放学的路上要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情,遇到危险会自救。

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知道作为学生在学校里应遵守学校纪律。

4.过程与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讨论等活动,体验到有序的生活给自己带来的愉快心情及好处,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5~6课时

第5个主题:

2课时

第6个主题:

1课时

第7个主题:

1课时

第8个主题:

1~2课时

5早早起,上学去

主题目标:

1.知道上学不迟到是每个学生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养成不迟到的好习惯。

2.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到守时、惜时、做事有条理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认识常见的安全和交通标志,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交通安全常识。

活动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上学不迟到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歌曲《上学去》。

2.学生准备彩色笔。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实际是一个小调查):

(1)播放歌曲《上学去》,教师边唱边向学生问好: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问你早上几点起床?

(2)指名学生回答:

你每天早晨起床后是怎样安排的呢?

(3)过渡语:

兰兰也和大家一样,成为向学生了,这不,她也要去上学了。

2.听故事——《起床后的兰兰》。

(1)全班集体交流:

起床后的兰兰是怎样做的呢?

(2)教师小结:

起床后,块穿衣,忙刷牙,天天上学不迟到。

3.小表演:

现在知道怎样安排早晨起床后的事情了吗?

请表演给大家看看,看谁做得好。

4.教师出示21页3幅图,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原因:

看看他们在做什么?

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迟到吗?

5.说我自己:

你迟到过吗?

为什么迟到呢?

当时你的心情怎样?

6.填填“七色花”:

怎样做才能做的按时上学呢?

按时上学

制定作息时间表

……

……

……

……

按时起床

7.教师小结要点:

刚才我们通过填填“七色花”的活动,明白了要想上学不迟到,还得做到每天按时睡觉、起床,睡觉前要做好第二天的准备工作。

8.评一评。

(1)自我评价:

你觉得自己在按时上学方面做得怎样?

如果做得好就画个笑脸,不太好就画个苦脸。

(2)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上学路上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常见的交通安全标志。

2.学生课前观察交通安全标志。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

学生在上学路上的表现:

有的在街道玩耍,有的在穿越马路栏杆,有的在闯红灯……

2.说一说:

这些现象中哪些是不正确的行为?

3.教师小结:

每年小学生发生的危险事故很多,在上学的路上我们可要注意安全呀!

4.教师提出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事故的发生,我们应该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你知道的交通规则有哪些?

5.学生交流。

6.抢答比赛:

几种常见的交通标志。

出示教科书24页交通标志,请学生举手抢答交通标志所代表的意思。

7.画一画:

你还知道哪些交通标志?

把你知道的交通标志画下来。

8.游戏:

红灯停,绿灯行。

要求:

学生分组进行,在学生手中分别拿着红色、绿色的牌子,代表红灯、绿灯,其余学生扮演警察、行人、汽车等,自己设计游戏过程。

9.教师小结:

交通安全很重要,交通规则记在心,生命才会更安全。

6课堂上

主题目标:

1.知道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是学生要做到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能正确规范自己的行为。

2.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活动时间:

二课时

教学重点:

知道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行为有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善于思考和提出问题等。

教学难点: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我会听讲

活动准备:

两个片断:

一、上课时,一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家后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会做。

二、另一学生上课时没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家后老师布置的作业不会做。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上课前,老师请大家看一段录像。

2.学生看录像:

仔细观察他们在干什么?

他们上课时的表情、神态、动作是怎样的?

3.比较:

将两位同学上课时的表情、动作、神态进行比较,说说谁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4.谈体会:

看完录像,你觉得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有哪些好处?

5.游戏——你问我答:

当老师讲解或同学发言时,我该怎样做?

我问你:

当老师讲解或同学发言时,眼睛看着哪,我来答:

~~

我问你:

当老师讲解或同学发言时,耳朵听什么?

我来答:

~~

我问你:

当老师讲解或同学发言时,脑子想什么?

我来答:

~~

学生的回答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对问题答案不需作统一的硬性规定。

6.教师小结:

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举起我的手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若干个适合本班学生的知识或智力抢答题。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老师念智力抢答题,学生抢答。

前几题要求学生不举手直接抢答,因为太吵,老师同学听不清,后几题请学生举手抢答。

2.老师:

刚才在课堂上大家是怎样的情况下,举起自己的小手的呢?

3.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要点:

在课堂上,当我们要回答问题时,应先举手后发言,回答问题不乱抢。

这样才能听清楚别人的发言。

5.过渡语:

除此以外,在课堂上我们还会在什么时候举起自己的小手?

6.我知道,我来说:

学生看教科书26页右下图,说说图上的同学为什么会举起自己的小手?

7.教师小结要点:

在课堂上,当我们有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或有不同的见解时,更应该举起自己的小手。

8.课堂调查:

本班哪些同学能够做到在课堂上大胆提问?

结合调查结果,请这类同学谈谈:

怎样做有什么好处?

9.小结要点:

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大胆地提出来,这样你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10.选“班级小问号”,以此活动激励学生做到大胆提问。

7课间十分钟

主题目标:

1.知道课间休息时要做好下一节课的课前准备,玩文明的游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在学校里和同学和睦相处,遵守学校的各项秩序。

活动时间:

二课时

教学重点:

合理地安排课间十分钟。

教学难点:

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懂得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下课了

活动准备:

1.歌曲《课间十分钟》、铃声录音。

2.学生制作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学生把桌椅摆开,空出一块场地。

活动过程:

1.听歌曲《课间十分钟》导入:

课间十分钟你们都在做什么?

2.创设情境,学生自主选择。

(1)教师放铃声录音,告诉学生下课铃响了,请学生选择这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或平时的做法选择相应的写有“上厕所”、“喝水”、“做游戏”、“先拿出下节课的书”等内容的卡片。

3.小小讨论会:

为什么在课间先做这些事而不是那件事呢?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1)小组讨论。

(2)班级交流。

4.小结要点:

课间休息时间不是很长,下课后,我们首先要解决上厕所、喝水等生理需求问题。

5.游戏:

我是课间行为监督员。

让学生找一找课间活动做得不好的现象。

6.分析讨论:

哪些做法值得学习?

哪些做法要注意避免?

7.教师小结:

课间休息只有十分钟,我们得合理地安排,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活动中要遵守秩序和规则。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上课铃响了

活动准备:

铃声录音。

活动过程:

1.放铃声录音,模拟表演。

(1)“叮铃铃”上课了,现在应该怎么做?

(2)学生表演,再现自己平时的行为。

2.阅读教科书说说:

这些同学是怎样做的?

3.击鼓传花抢答:

上课铃响了,要做好哪些准备?

4.朗读儿歌。

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

书本文具桌上放,安静等着老师把课上。

5.教师小结:

上课铃响了,我们要快速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

活动要求:

学生表演的内容应是自己平时的真实行为,学生在表演时教师一定要留心观察学生课间时出现的问题以及他们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

8放学啦

主题目标:

1.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

2.知道放学后不能跟陌生人走,牢记家庭和自己家人的电话,遇到危险时,能够从容应对。

活动时间:

二课时。

教学重点:

知道放学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

教学难点:

遇到突发事情,能够想办法,从容地应付。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按时回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物品(书、笔等),为游戏“我来选”做准备。

2.教师课前将学生放学后没有按时回家的各种表现录制(记录)下来。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

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呢?

2.游戏:

我来选。

(1)在讲台上摆放一些物品,如铅笔盒、书(写了自己名字的书和写了别人名字的书)、玩具、毛巾、削笔刀、作业本等。

(2)学生上台选择并说明选择的原因,教师相机指导。

3.学生交流:

放学了,我们要带好哪些东西?

4.教师小结:

放学回家时要带全自己回家学习时需要的东西,如橡皮、彩色笔等。

5.小小讨论会:

教师出示教科书31页中的图2、图3.

(1)小组讨论:

放学后他们在干什么?

你认为谁做得好?

为什么?

(2)小组代表在班级进行交流发言。

6.自我评价:

平时放学后,你是怎么做的?

你觉得这样做好不好?

为什么?

7.教师小结:

放学后要按时回家,不做危险的活动,不在外面逗留。

第二课时

活动内容:

不跟陌生人走

活动准备:

1.教师自编“回家的路上”故事情节,可以是与书上相同的情节。

2.学生了解家庭与家人的电话号码。

活动过程:

1.听故事(或看录像):

回家的路上。

2.亮出你的金点子,说说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

3.班级调查:

放学后,那些同学是独自回家的,哪些同学和伙伴一起回家,哪些同学是由家长接回家的。

4.小测试“当我遇到陌生人”:

老师扮演陌生人,对学生进行测试。

当遇到陌生人来接或路上遇到陌生人搭话时,学生是怎样应付的?

5.过渡语:

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应及时求救。

除了可向路人求救,还可以给自己的家人打电话。

6.填写“我的电话本”,记下家人的电话号码。

7.教师小结: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不能跟陌生人走,也不能随便和陌生人搭话。

第三单元我爱我家

单元目标:

1.情感与态度:

熟悉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学会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家庭。

能体验到长辈的关爱,体会到家庭生活的幸福。

2.行为与习惯:

关心家庭中的每个成员,能主动为他们着想。

能用自己的方式说出对长辈的爱,用行动表达对长辈的爱。

3.知识与技能:

了解家庭中的主要成员,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

能从自己的成长与变化中感受到家人的爱。

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员,初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孝敬长辈,关心家人。

4.过程与方法:

能与家长沟通,学会沟通的方法。

在活动中初步学会观察,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锻炼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

第9个主题:

1~2课时

第10个主题:

2~3课时

第11个主题:

2~3课时

总课时:

6~7课时

9说说我的家

主题目标:

1.初步了解家庭的基本构成以及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家庭。

2.了解并介绍家庭主要成员的工作、爱好、习惯,热爱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和家人,从而激发学生对家的自豪感与幸福感,并能在此基础上主动关心、体贴家人。

活动时间:

1~2课时

活动内容:

说说我的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些轻松、和谐、温馨的关于亲子交流的音乐,如《世上只有妈妈好》、《好爸爸,坏爸爸》、《可爱的家庭》等,以作课堂活动的背景音乐。

2.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以作介绍、交流用。

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

我们都有自己的家。

你喜欢你的家吗?

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我们的家”吧。

2.了解家庭成员间的关系:

教师展示不同长辈的头像,让学生认识家人之间的关系,如何称呼、怎样称呼才是礼貌的。

3.介绍自己的家。

(1)教师介绍自己的家:

我先来说说我的家。

(师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看,这是我六岁时的一张全家福照片,猜猜哪个是我?

(指照片介绍)我们家共有四口人。

这是我的爸爸,这是我的妈妈,我的姐姐,这个就是我。

(2)学生介绍自己的家:

学生展示自己的家庭照片,介绍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

教师可以从“我叫。

我家住在。

我们家有口人。

”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地介绍。

(3)小组交流:

小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的全家福,说一说。

(4)击鼓传花,全班交流:

让学生对照全家福中的每个家庭成员,介绍一下家人的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等。

例1:

这是我的爸爸,他是一名医生。

这是我的妈妈,她平时很关心我的学习。

例2:

这是我们家第一张全家福。

你们看,中间这个就是我。

我爸爸很喜欢上网,我妈妈做的饭很好吃。

(5)诵读儿歌小结:

从大家的介绍中可以大家多爱自己的家啊。

来,让我们一起诵读儿歌。

10爱心伴我长大

主题目标:

1.从家人对自己的关心、教育等方面体验、感受家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所付出的无微不至的爱。

2.体会成长的变化,感受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家人的关爱。

感受自己的成长不光是外形有变化,内在也有变化。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家人的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体贴关心是爱,批评教育同样是爱。

活动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内容:

爸爸妈妈都爱我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自己小时候和家人在一起的幸福照片,回忆小时候父母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中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