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8704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docx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研修资料

 

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研修项目的一点体会

研修日志-标准解读作业

  接到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网络研修项目的通知后,第一时间登录平台,利用闲余时间进行了近3个小时的学习。

谈点自己的体会。

  首先,本次提升工程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提高,我校的信息化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家对信息化教学的应用基本还仅限于在课堂上使用PPT的最简单层次。

对网络资源的开发利用、各种资源和硬件设施的整合利用、对自己教育教学经验心得的总结积累等等都还做的很少。

可以看出,本次的网络研修是依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开展的,无论是对观念的更新、方法的提升还是形成比较系统化的综合能力,最终都是要提高教师的理念。

因此,本次研修很必要,也很及时。

   其次,研修的辅导管理应该及时跟进。

通知参加研修已经两天了,但是很多同事对此仍然是抵触的态度,认为这样的研修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

网络研修的优势在于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综合利用各种资源,但也存在管理松散、检查验收难等弊端。

如果不能使广大教师正确认识到此次网络研修的意义及目的,抱着应付的态度去完任务,既浪费了资源也浪费了广大教师的时间,甚至还会对教学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所以,在培训中自始至终应该要求辅导员从最低的层次出发,对学员进行指导,使广大教师从认识、态度、理念、方法都有提高,真正使得网络研修发挥作用。

第三,学校及各级部门的配套支持。

这种大面积的网络研修,需要调动大量的软硬件资源,这就需要对广大教师提供配套到位的支持。

没有硬件,几个教师使用一台办公电脑,如何谈得上培训效率?

如何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时间的分配上,如果一味强调要求教师利用工作之余去进行网络研修,必然会或多或少引发抵触情绪:

凭什么占用我们的业余时间?

以上,我参加研修的一点粗浅看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欢迎留言交流。

 

个人研修计划

研修计划-标准解读作业

本次参加网络研修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课如下

选课

    课程名称

学时

类型

必修

预计完成时间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学习与发展

2016年1月

    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成长(上)

4

学习与发展

2016年1月

    教师工作坊与教师专业成长(下)

4

学习与发展

2016年1月

    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

12

组织与管理

2016年1月

    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

12

技术素养

2016年2月

    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

4

技术素养

2016年2月

    电子书包与教学应用

2

技术素养

2016年2月

    触控电视的基本操作与作用

4

技术素养

2016年2月

    Word高级教学应用(2010)

3

技术素养

2016年2月

    用Excel挖掘教学信息(2010)

6

技术素养

2016年2月

    Moodle环境下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12

技术素养

2016年3月

    多媒体互动课件开发工具Storyline

3

技术素养

2016年3月

    Swish教学动画设计与应用

6

技术素养

2016年3月

    Flash教学动画进阶篇

6

技术素养

2016年4月

    音视频的高级进阶

6

技术素养

2016年4月

    虚拟实验与未来教学

2

技术素养

2016年4月

主要目的:

通过网络研修使得自己在以上方面能力有较大提升,争取为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较大推动作用。

研修方式:

利用工作之余和假期时间,力争完成所选课程学时和内容,并正确学习更多的其他内容。

 

对我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的反思与分析

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软硬件设施的配备都有了很大提高。

各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终端,这极大地方便了老师们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

总结一下,利用多媒体教学有着很多的优点:

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创设宽松有趣的课堂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和拓展课堂容量,使得课堂在“内涵”和“外延”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减少粉笔使用,有利于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共享教学素材和课堂设计,实现“集体智慧”备课。

目前,我校的多媒体终端还是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展台+投影机+音响这样的配置,在实际应用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

较多的多媒体设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和切合容易出现问题。

如果教师比较熟悉这些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操作,还能很轻松自如的在课堂上解决这些问题;如果稍微生疏,在课堂上遇到这样的问题,手忙脚乱,最后弄得自己满头大汗,反而成为学生的笑谈。

问题二:

很多的老师目前的多媒体应用仅仅局限于在课堂上使用PPT,缺乏对课堂的主动开发。

由于这方面的能力有限,加之对这些方面的学习、培训较少,同时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使得很多人没有积极性、主动性。

问题三:

前期配置的教室多媒体终端的“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展台+投影机+音响”的配置已经落伍,这种配置设备较多,日常应用中容易出现问题。

并且投影机投影效果容易受到光线的干扰,影响学习效果,维护管理问题也较多。

对此,个人认为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在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的宣传使老师们认识到信息技术手段的先进性、实效性和必要性。

只有观念得到改变,才能触发行动,否则,再多的培训学习都只能是流于形式,白白浪费宝贵的资源和时间精力。

其次,逐步建立激励机制,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通过各种形式的奖励、补助,对信息技术应用有突出效果和明显成效的学校、个人进行激励,产生示范和引领效应。

第三,倡导社会性的助学活动,利用互联网等途径使学生能够时时学习、处处学习。

这既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净化,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一点粗浅的看法,欢迎交流。

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国培计划总结

宁县第四中学 南晓龙

2015年12月,接到参加“甘肃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国培计划的通知,第一时间登录注册,进行学习。

通过这次的学习,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

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了。

让我在培训中深深的体会到:

通过集中的理论学习,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了解了先进的教育理论,现代教育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教学活动中遵循教育规律、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把素质教育贯彻到学科教学过程中。

主要有以下收获:

1、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理解其意义和作用。

2、懂得了媒体的特点,了解各类媒体对教与学的支持作用。

3、学会了运用技术进行教学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4、编写了学习笔记,准备上传到网校与学友和同事们共享学习成果。

5、掌握了分析演示型教学媒体特点的方法,提高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能力。

6、学会了运用文字编辑软件编制常用教学文档,运用网络工具搜集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工具如offfice2014、“windows画图”、格式化工厂等对文本、图片、声音、动画等资源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运用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或网页制作工具整合教学资源。

7、学会了使用常用的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的量规和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评价活动。

8、消除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畏惧心理,形成了对教育技术促进教学的认同。

9、形成了将教学技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0、了解了技术对社会、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树立了在教学中运用技术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今后,我将积极开展学科教学活动,探讨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以适应当今教育形势需要。

 

信息及其特征研磨资料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信息的含义及基本特征,列举生活中的各种信息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通过对生活事例的分析、归纳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信息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二、教学方法

1、教法:

根据《信息与信息的特征》教学内容,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本节课中,适当增加了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和游戏,综合采用了讲授与问答、互动游戏、指导式探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网络教室,穿插学生使用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使本节课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一体,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热情。

2、学法:

学生学习这节课时以“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同时结合信息搜集动手。

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模拟,激情导入

   教师活动:

用屏幕展示“某海军陆战队在原始森林进行为期一个月左右的生存实验。

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每个队员除了身上穿的衣服外,随身只能带三件物品,每件物品不能超过两公斤;第二,队员都是由飞机空降到半径为1000公里原始森林的中心地带,要求在一个月时间内从森林里走出来。

问题:

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请六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了激烈的讨论,然后抽选三个小组进行课堂提问。

答案分别为:

笔记本电脑、钢枪、水;水、饼干、指南针;打火机、水、刀。

   教师活动:

对学生的问答进行分析,指出三组答案中没有一个理想答案。

部分学生在教师分析完答案后就在下面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钢刀、打火机、指南针。

教师再进一步提示,打火机存在两个问题——能源会用完,会受潮。

最后得出一个较为理想的答案是钢刀、火石、指南针。

经过讨论分析后,学生初步得出人类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要获取物质、能量、信息三大要素。

对于物质与能量学生能理解,但是对于信息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很难有较深理解,下面的实验说明了在保证了物质与能量的同时,缺乏信息将会怎样。

(二)、循序渐进,趁热打铁

   教师活动:

用屏幕展示感觉剥夺实验的前部分,由学生猜测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

猜测感觉剥夺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

由感觉剥夺实验与原始森林生存实验,给出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的结论。

(三)、互动体验,学习新知

   师: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张报纸上的照片,是大庆油田的劳动模范王进喜在井台的照片?

大家还能从照片中看出什么?

   生:

得到“穿的很厚的棉衣,天气很冷、在油田现场,后面很多机器”……。

   师:

很好,这就是我们从这张照片中得到的信息,你们知道吗,当时的日本情报专家得到了哪些信息?

   ①根据王进喜的衣着,及“只有在北纬46度至48度的区域内,冬季才可能穿这样的衣服”,推断大庆油田位于齐齐哈尔与哈尔滨之间;

   ②通过照片中王进喜所握手柄的架式,推断出油井的直径;

   ③从王进喜所站的钻井与背后油田间的距离和井架密度,推断出油田的大致储量和产量。

师:

有了如此多的准确情报,日本人迅速设计出适合大庆油田开采用的石油设备。

当我国政府向世界各国征求开采大庆油田的设计方案时,日本人一举中标。

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日本鬼子太鬼了,信息太重要了

通过照片给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信息,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意识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信息”说到底是什么,同学们在网上搜索队“信息”的定义,看看有多少种?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3中专家学者对于“信息”的不同定义、P3-P4的案例和P4的最后一段,结合之前的“引入”和“认识信息”活动对信息的含义从以下方面进行梳理。

信源 传递(载体)信宿

(专家学者对于信息概念的定义各不相同,教师应避开对定义的牢记,而重在对信息内涵的理解。

从一系列的活动中,学生逐渐意识到原来信息就在身边,它是这么的平常,进而自然且轻松地对信息一词的含义得到理解。

(四)、互动游戏,体验特征。

组织学生两次分组,进行以下两个互动游戏:

在游戏中寻找相应的信息基本特征,完成游戏任务或问题。

1、游戏一:

每一纵列十二个学生为一组,我会对站在最前面的学生悄悄地说一句话,然后让参与者依次将自己听到的上一个人说的话悄悄地传下去。

要求在传递的时候只能是一个人小声地说让你的一个人听到,而不能让被人听见。

最后,让每一组站在最末尾的和最前面的人把我说的那句话写下来。

师:

请每一组比较两句话内容是否一致?

生:

第一组:

有点不一样

第二组:

大不相同

……

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

从这个游戏中我们能看出信息具有哪些特征?

生:

我传的不是原话、我听错了、我记错了……

生:

应该是传递性吧。

教师总结:

对,我说的话每一组从一个传递到下一个,一直到最终的接收者,这也说明了信息具有传递性。

从这个游戏中我们还会发现,最后一个人所说的话和第一个人的话大不相同了。

就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因为人们的记忆能力、社会经验不同等因素导致大家把听到的话,在传给别人的时候进行了处理。

这个称为信息的可处理性。

2、游戏二:

座位相向的两人相互组合,六人为一组。

各小组浏览“阜阳1962年老地图”,以竞答形式分析:

这张地图有价值吗?

为什么?

能体现信息具有什么特征?

最先回答且分析合理的小组貹出。

学生的答案的五花八门:

老地图什么用也没有,用了还误事;有收藏价值,送给博物馆他们肯定有用;信息具有时效性……

教师进一步提示:

1.为什么有同学会说当年有用的地图现在不能用了呢?

2.有的同学说这张地图没有利用价值了,而有的同学说这张地图对收藏爱好者和收藏机构而言是有价值的呢?

3.地图上记录的历史为什么能向今天的我们传承?

借助什么向我们传承?

4.上课之前这张老地图应该只有老师自己看过,现在通过我的展示和文件下发,所有同学都看到这张地图,我们共同分享了这幅地图,这能体现信息的什么特征?

各小组再次思考讨论,得出新的结论。

教师挑选两个小组,请代表发言,展示他们讨论的结果,并分别点评。

得出结论信息具有:

时效性、价值相对性、载体依附性、共享性,还有我们刚才讲过的传递性。

并分别剖析这些特征在案例中是如何体现的。

3、活动三:

教师播放《三国演义——群英会蒋干中计》部分片断。

蒋干从周瑜那里偷回人家事先伪装好的蔡瑁、张允投降书,曹操阅毕,即将两人斩首示众,致使曹军损失了通晓水性的将领;曹操还听信庞统的计谋,将船首尾相接,结果被前来诈降的黄盖用载满燃烧物的小船攻入,落了个“火烧三军命尽丧”的悲惨局面。

从这个故事当中我们能够认识到信息的确切真实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信息除了上述五个特征之外,还有一个,就是:

真伪性。

那么你们是否也接触或者听说过虚假信息的事件,给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

以前看今日说法的时候,有一期节目就提到一些学校在招生时散布虚假信息,结果导致很多的学生上当受骗,不光钱财被骗,而且在心灵也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五):

小结与作业

1、教学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信息的定义和信息的常见特征。

要明确信息、物质、能量是构成世界的三个要素。

信息的常见特征有传递性、共享性、依附性和可处理性、价值的相对性、时效性、真伪性等。

2、作业:

(1)试着说说下面这个成语或故事体现了信息的什么特征:

1.孙膑“减灶退敌”、诸葛亮“空城计”吓退退司马懿;

2.一千个读者,一千就有个“哈姆雷特”;

3.我国田径110米栏项目,刘翔取得奥运冠军的消息已广为人知

4.找路时,使用旧地图,往往误事;

5.孟浩然的诗词直白易懂,多为反复修改、推敲而成。

(2)搜集身边的、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讨论并了解人们是如何利用信息为生活生产服务的。

七、教学反思

通过实践,我认为本节课有如下几个优势:

1、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游戏,为学生展示了魅力无穷的信息世界;

2、教学过程带领学生进行分析推理,丰富了课程内涵,体现了课改精神,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上完本课后,对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有一个全新的感觉,兴趣非常的浓厚。

四、板书设计

1.1信息及其特征

 

(一)问题:

队员带哪三件物品合适?

请六名同学自由组合成探究小组,在2分钟内给出一个可能的答案。

(二)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与基本需求

(三)信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信息”说到底是什么,P3-P4的案例和P4的最后一段,信源 传递(载体)信宿

(四)信息具有传递性、可处理性、时效性、价值相对性、载体依附性、共享性,真伪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