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58680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

《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docx

必修五3《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5篇

《边城》教学设计与说课稿

(共5篇)

《边城》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梳理课文的故事情节。

2.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3.领悟文中展现的人性美。

教学重点:

1.品味语言,把握人物的心理与性格。

2.领悟文中展现的人性之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话题从沈从文先生写给他夫人的家书节选开始:

(教师诵读)

PPT:

“夜静得离奇,端午快要到了,家乡一定是还有龙船下河。

翠翠,你是在104房间中酣睡,还是在杜鹃声中想起了我,在你死去还想起我。

翠翠,三三难道我又疯狂了吗?

1948年沈从文在精神上陷入了绝望痛苦之中,甚至想到了死。

此时,他呼唤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名字:

翠翠、三三。

三三就是沈从文的妻子,咱们合肥“张家四姐妹”之一的张兆和女士,而翠翠,就是他生命中最杰出的作品《边城》中的女主人公。

翠翠是个迷人的形象,她承载着《边城》全书之魂:

爱与美。

二、梳理情节

阅读课文,请思考:

以端午节或翠翠为关键词,概括第3—6节的重要内容。

第3节眼前的端午节边城赛龙舟的热闹场景

第4节两年前的端午节翠翠看龙舟时巧遇傩送二老

第5节上一年的端午节翠翠看竞渡时偶遇天保大老

第6节眼前的端午节翠翠看到迎亲花轿时情思被撩动

从我们共同梳理的故事情节来看,我们可以看到:

围绕翠翠展开的有三个关键词:

1.环境(茶峒城、端午节的氛围);2.翠翠的少女情怀;3.二老傩送。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

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年龄遇上合适的人。

三、合适的环境:

边城、端午节

1.边城的特点,结合第一段来分析概括。

明确:

偏僻、安宁、淳朴,远离了现代文明的侵扰,是没被打扰的安宁与美好的世外桃源。

2.文中主要写的是端午节,其实文章也写了中秋节和过年,但为什么要以端午节为重点?

端午节的活动内容主要有哪些?

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点评引导:

端午节的活动内容有喝雄黄酒、赛龙舟、捉鸭子比赛。

特点:

端午节是竞争展现男性之美(速度、力量之美)的重要节日,而这种男性的粗犷之美,恰是打开少女心扉的那把钥匙。

四、合适的年龄:

情窦初开

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女孩,秉承了边城人民的善良与淳朴,但是在十四五岁的少女身上,又有着一些特殊之处,我们先来品味一下这两段文字。

1.第四节第一段

①翠翠抿着嘴一句话不说,心中充满不可言说的快乐。

爷爷与翠翠相依为命,照理说应该是无话不说的,为什么这里用了不可言说的快乐?

点评:

我觉得这种女孩的心思是可以说的,但是只能说给妈妈听,但是妈妈已经死了,爷爷是不方便说的,那是什么?

那是情窦初开的冲动。

2.第四节的第六段和第十段两次写到了翠翠的一个奇怪想法“假若爷爷死了?

”“爷爷死了呢?

”如何理解他这个奇怪的想法?

PPT:

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方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

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

“假若爷爷死了?

PPT:

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

“爷爷死了呢?

交流点评:

落日、黄昏容易让想起生命的逝去,这种景致也触发了翠翠细腻、敏感的心思。

假若爷爷死了,我就无依无靠了。

她很害怕孤独凄凉。

爷爷与翠翠的感情毋庸置疑,但她害怕失去依靠,同时也希望有一双坚强有力的臂膀来依偎。

这时,合适的他出现了。

五、合适的人:

二老

1.在写二老的出场时,第四节第11段用了一个词:

笑。

未见其人,先闻其笑。

说明二老是一个怎样的人?

阳光、开朗。

2.分角色朗读第四节第11段至24段翠翠与二老邂逅的片段。

3.关于二老的笑,文中还有两处描写,请找出来,并体会一下二老的性格。

PPT:

便带笑说“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点评:

玩笑,略带了狡黠,幽默。

PPT: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读一下,好可爱)放肆地笑着:

淳朴、幽默、活力。

PPT:

“我崇拜朝气、喜欢自由、赞美胆量大的,精力强的……这种人也许野一点,粗一点,但一切伟大事业,伟大作品就只这类人有份。

——沈从文

也许正因为如此,翠翠才会对这个人心生情愫吧。

六、女孩的心思你猜猜

在合适的环境合适的年龄遇见合适的人。

情窦初开的翠翠终于产生了很多微妙的变化,文章中多处写到了翠翠喜欢上二老的细微变化。

请同学们划出来,品一品,写上三言两语的旁批,等会大家交流一下。

交流点评:

1.第三节13段

“把自己带到一个过去的节日里。

”(那里曾发生了与二老邂逅的悸动与美好)

2.第四节31段“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她那火把走去。

”(心中已有涟漪)

3.第四节32段:

“口中却轻轻地说:

‘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

’”(二老这条鲤鱼在翠翠心中咬下了痕迹)

4.第五节2段:

但这印象不知什么原因,总不如那个端午节经过的事情甜而美。

(心有所属,初恋总是甜而美的)

5.第五节8段:

翠翠一句话不说,只是抿起嘴唇笑着。

(幸福甜蜜只为二老)

6.第五节10段:

翠翠虽装作眺望河中景致,耳朵却把每一句话听得清清楚楚。

(侧耳倾听只为谁?

只为二老)

7.第五节11段:

“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你认识二老吗?

8.第五节12段:

翠翠着了恼,把火炬向路两旁乱晃着(心乱),向前怏怏的走去。

(心有所属,可惜不是你。

9.第五节15段:

“爷爷,你的船是不是正在下青浪滩呢?

”(心系二老)

10.第六节14段:

翠翠还想着两年前端午节的一切事情哪。

(记忆犹新,心有所属。

11.第六节16段:

提起旧事:

翠翠嗤地笑了。

(想起二老就忍不住欢喜)

12.第六节23段:

感情仿佛皆追着那唢呐声音走去,走了很远的路方回到自己的身边来。

(情思撩动)

13.第六节25段:

翠翠明白祖父这句话的意思所在,不作理会,静静地把船拉动起来。

(等意中人来到)

14.第六节26段:

看天上的云。

(对爱情的憧憬,白云悠悠寄相思)

PPT:

张爱玲《爱》: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句:

“噢,你也在这里吗?

七、其实我们已经知道,翠翠和二老的爱情是一个有始无终的悲剧,只是没有那么惨烈,一切如此温婉含蓄,哀而不伤。

《边城》为我们传递的不是单纯的爱情,而是爱。

其实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翠翠,关于亲情、关于友关于爱情……永恒的翠翠,永恒的爱情,永恒的《边城》。

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边城》原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触,写下来。

八、板书设计

边城

翠翠二老

合适的环境爱合适年龄

合适的人​

 

《边城》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领略湘西边远小城神奇秀美的风光。

2、感悟边城淳朴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

3、欣赏小说朴素、饱满、不雕饰的语言。

过程和方法目标

1、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2、概括小说的情节,领会小说主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图景,感悟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性,树立同学们爱世界、爱人类、爱生活的高尚情操。

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各方面。

在课前充分预习,反复朗读的前提下,课堂上着重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的手法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

在同学充分预习的前提下,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多媒体投影、湘西风景的光碟、电影“边城”片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用竹笛和古筝合奏的江南民乐《月光下的凤尾竹》作为背景音乐,用多媒体播放几幅湘西风景的画面,同时用画外音朗诵下面这段话:

“《边城》这颗“千古不磨的珠玉”,她完美无瑕的融合和游刃有余的真实,通过流自笔端的汩汩文字,载着清雅恬静的风景与这水乡故事一脉相承的完整,使得我们不由自主地要走进这座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淳厚的世俗人情及作者缠绵质朴的爱和人性美构筑的具有桃花源般神奇的古老边城,去发现它、展示它、品味它。

二、感知情节

1、用多媒体播放电影“边城”中与课文相关的片段。

2、由两个学生合作(补充)概括课文节选部分的情节。

3、教师结合“边城”全篇来概括小说的整体情节。

三、分析环境:

(1)风景美:

《边城》课文很长,布置了同学们扎扎实实的预习,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自然风景的语句,这些景物突出了边城的什么特点?

明确:

P16豆绿色的水  天气明朗  落日   薄雾   白云

“豆绿色”——象征了纯洁、原始和无污染。

(欣赏沱江风景,突出水的豆绿色,给人一种纯天然无污染的感觉)青天碧水,落日白云构成一幅色彩明丽的风景画。

边城的环境美,不仅体现在自然风景上,还体现在风俗美和人情美上。

(2)风俗美:

1、风俗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谈一谈?

P14.端午节:

    龙舟赛     捉鸭子比赛

(这官民同乐的龙舟赛,展现的就是湘西民众的热血性格,团结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P19.中秋、过年:

月下对歌、狮子龙灯、放烟花

2、这些习俗透露出边城人怎样的生活氛围?

(祥和、和睦、和谐)

突出的都是一个“和”字,所以这里的人民“莫不安分乐生”。

这种氛围是不是和《桃花源记》诗意生活相类似。

这就是边城人民生活的独特的生活环境。

(3)人情美:

在边城这样诗意祥和的社会环境中,生活了一群怎样的人呢?

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呢?

先看看作者写了哪些人?

明确:

翠翠与傩送;翠翠与爷爷;爷爷与过渡人;爷爷与老熟人;顺顺与儿子……

下面我们分三大组一起来探究边城的人情美。

一、二、三组探究翠翠与傩送的感情;四、五组探究翠翠与爷爷的感情;六、七、八组探究爷爷与乡邻的感情。

找出最能表现人情美的那些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有关语句。

A、  翠翠与傩送:

(爱情)先请是三个同学分角色朗读P18翠翠与傩送的对话。

翠翠:

单纯(语言:

我是翠翠)、可爱(回答时的神情:

轻轻地、悖时砍脑壳的)。

1、从刚才的朗读中可看出翠翠对傩送的初次印象怎样?

(不好,误以为傩送是个“轻薄男子”)

2、傩送有没有生气?

请同学谈谈傩送是个怎样的人?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傩送:

(他捉完鸭子后已是天黑,但他看到翠翠后主动询问,对话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傩送根本不认识翠翠,但他还是邀请翠翠到他家里去)(这里等不行,到我家里去)关心别人,古道热肠

 傩送:

(动作、神态:

笑)心地宽厚,热情开朗

 3、翠翠对傩送的印象有没有变化?

在课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心理)

明确:

P19在她知道是二老派人送她回家时,她“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的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的随了那火把走去”。

“吃惊”的是傩送对自己不但不记仇,还派人把自己送回去;“害羞”,十三岁的翠翠,得到一个陌生男子的照顾,心里面还是有几分羞涩的,几分难为情。

P19:

“但是另外一件事,属于自己不关祖父的,却使翠翠沉默了一个晚上。

心理描写,把翠翠对傩送的朦胧的爱含蓄地表达出来。

这个片断,着重通过语言、心理、神态刻画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形象,一个宽厚热情的帅哥形象。

正所谓“不打不相识”,在边城的青山绿水中,两位拌嘴的年轻人却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蒙胧的纯洁的初恋之情怎能不令人怦然心动呢?

B、翠翠与爷爷:

(亲情)

爷爷与翠翠间的亲情,在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爷爷对翠翠的感情?

P16:

爷爷非常疼爱翠翠。

比如看赛龙舟时,他不忘叮嘱别人送翠翠回家。

(四次)

然后,我们来看一看翠翠对爷爷的感情?

P22:

第六部分当爷爷说到翠翠长大了时,翠翠说“人大了就应当守船呢”,“人老了应当歇憩”,这些话表现出的是翠翠对爷爷的关心。

况且下面还有这一句:

“翠翠睨着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的祖父,不说什么话”,我认为这句话也是写翠翠对爷爷的感情的,她看到爷爷越来越老,已经想着替爷爷守船了。

(语言)

Q:

不过,在文本中,在另外一件事上,爷爷没有弄明白翠翠是怎么想的,并且祖孙二人似乎真的是有那么一点隔阂了,大家明白我说的是什么事吗?

明确:

P20。

爷爷不理解翠翠的内心状态。

1、请学生朗读;

2、分析几句对话:

“翠翠说:

‘一家人都好,你认识他们一家人吗?

’”“谁也不稀罕那只鸭子!

(语言)这都是话中有话啊。

第一句翠翠对爷爷有抱怨,因为在爷爷的话中,居然没有说翠翠惦记着的傩送。

第二句话,是因为这只鸭子是大老送的,如果是二老送的,即使是几根鸭毛,翠翠也会爱如珍宝吧。

3、第五部分写到爷爷和翠翠在回家的路上有一句话“祖父不说什么,还是唱着。

两人都记起顺顺家二老的船正在青浪滩过节,但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这句话里说“谁也不明白另外一个人的记忆所止处”。

怎么理解?

爷爷:

记忆所止处:

让天保娶翠翠;项原则   翠翠:

记忆所止处:

思恋二老。

从全文来看,在爱情问题上,一开始.祖父的确不是很了解翠翠的想法,这也给翠翠带来了烦恼。

不过虽然如此,但这并没有影响到祖孙二人的感情。

翠翠对爷爷一如既往地依赖和关心并没有发生改变。

这份纯真的祖孙情怎不令人感动呢?

C、爷爷与乡邻:

(友情)

①爷爷与“老熟人”:

 提问:

文中是怎样描写爷爷与“老熟人”的关系的呢?

P16:

“且因为那人比渡船老人更孤单,身边无一个亲人,也无一只狗,因此便约好了那人早上过家中来吃饭,喝一杯雄黄酒。

”(白描)

   “两人一面谈些端午旧事,一面喝酒,不到一会儿,那人却在岩石上被烧酒醉倒了”。

 两个寂寞的老人,一辈子的老交情,端午节,别人都在图个热闹,他们却找了个清净之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喝杯雄黄酒,来个一醉方休。

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之间的这种纯朴的友情怎不令人羡慕呢?

②、爷爷与过渡人:

(友情) 

P21这里的人情非常淳朴、厚道。

(语言、动作)第六部分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乘船过河后,一定要给钱,而爷爷却坚持不肯收,为此两人还起了争执。

爷爷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说“礼轻仁义重”,虽然他不肯收人家的钱,但他还是领了这分情。

③爷爷与顺顺

龙头大哥顺顺:

“凡帮助人远离患难,便是入火,人到八十岁,也还是成为这个人一种不可逃避的责任”。

扶危济困、乐于助人。

送鸭子、粽子给爷爷(慷慨大方)

这里生活了一群多么淳朴、善良、可爱的人啊!

翠翠与傩送之间纯洁的爱情、翠翠与爷爷间纯真的亲情、爷爷与乡邻之间纯朴的友情,总之,小说给我们展示了湘西至真至纯的民风,至善至美的人性。

这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就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四、如果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概括边城的特点,你会用一个什么字(或词)呢?

参考答案:

例如:

“美”边城山美、水美、人更美:

“爱”通过爱情、亲情、友情“为人类‘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纯”边城民风纯朴,边城人心地纯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自然”这里的人善良、勤劳、质朴、真实、自然,毫不矫揉造作,体现了人性中最美的一面。

师点评: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他的理想是要表现“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五、拓展深化:

沈从文想通过美丽的边城,告诉我们什么呢?

(总结主题)

明确:

作者描写的湘西,就是作者营造的“世外桃源”,这里民风淳朴,人民淡化功利,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相互友爱。

外公对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

与之相对应的,就是相对于当时社会,传统美德受到破坏、到处充溢着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而言的。

我们可以用三个词概括这篇小说的主题:

(赞美、批判、呼吁)

主题是: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金钱主义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

重建民族的品德与人格。

六、通读全文探究:

除了以上分析的人情美之外,小说还为我们展示了边城的哪些其他人情美?

参考答案:

1、P14、15:

军民同乐;2、P15:

顺顺与儿子之间的父子情;3、《边城》中显示的天保与傩送的兄弟情。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通过感受湘西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把握了文章的主题。

同学们,如果有时间,我希望大家阅读《边城》的全文;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大家到沈从文的家乡——凤凰,去欣赏边城的美丽。

七.课外拓展

研讨:

1。

作者沈从文为什么能把边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

 “山头夕阳极感动我,水底各色圆石也极感动我,我心中似乎毫无什么渣滓,透明烛明,对河水,对夕阳,对拉船人同船,皆那么爱着,十分温暖地爱着/------我看到小小渔船,载了它的黑色鸬鹚向下流缓缓划去,看到石滩上拉船人的姿势,我皆异常感动且异常爱他们。

-----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了世界,爱了人类。

”(家书)

2.既然本文作者充满“爱”写了人间的爱和真情,为何不以爱或与真情有关的词语作题目,而以“边城”为题?

-------沈从文是湖南凤凰县苗族人,生于湘西长于湘西,21岁时抱着对新的人生和新的世界的热烈追求与向往才来到北京,然而迎接他的是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和官僚们共同统治下的黑暗天地,他每日每时目睹的是一群自私、懦弱、虚伪、卑鄙却又冠冕堂皇、假冒斯文的灵魂。

“五四”运动创造的精神使他愈来愈坚信:

目前这个黑暗社会旧有的一切实在不能也不应继续存在下去了。

我们这个老大的国家要脱离目前的苦难,惟有重造有形的社会和无形的观念。

因此,重造国家、重造民族品德成了沈从文最热切、最坚决的追求。

为此,他一面以愤怒、颤栗的感情,选择男女关系为解剖的切入点,对都市上流社会庸俗小气自私市侩的众生相进行了细致入微地描画,另一方面他又把探寻的目光转而投向他早年生活过的每那个“充满原始神秘的恐怖,交织着野蛮与优美、浪漫与严肃的”湘西社会,凭着他对故乡下层人民怀有的那份“无可言说的温爱”之请,用热情、迷醉的歌喉对那里的风物唱出了一曲又一曲心灵的恋歌,而《边城》正是其中最优美动听的一支。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所写的那种生活确实存在过,但到《边城》写作时(1933---1934)已经几乎不复存在。

他在《长河。

题记》中说:

“去乡已十八年,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

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进步,试仔细注意注意,便见出在变化中的堕落趋势。

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惟惟利的人生观。

由此,不难看出,他创作《边城》的用意在于要跟两种现实进行对照:

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二是把湘西社会的“过去”与“当前”相对照,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

在这两种对照中,使人们能够“从一个乡下人的作品中,发现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的倾心,健康诚实的赞颂,以及对于愚蠢自私极端憎恶的感情”。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它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生活是真实的,又是理想化的。

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的理想的建筑。

这庙里供奉的是‘人性’。

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从文小说习作选。

代序》)

他主张:

好的作品除了使人获得“真美感觉之外,还有一种引人‘向善’的力量。

八、延伸拓展

1、运用课件展示两首古诗:

《蒹葭》《上邪》

2、启发同学结合翠翠的爱情,体会古人对爱情的追求和忠贞。

九、布置作业

1、把课文节选部分改编成剧本,并试着排演。

2、课外阅读《边城》全文,并尽量找来沈从文的其他作品阅读。

 

十、板书设计

(略)                         

 

《边城》教学设计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人物的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培养语言鉴赏能力并认识翠翠、爷爷等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2.通过分析人物及环境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过程与方法 

1.泛读与精读相结合,以学生的阅读发现为线索,教师的阅读提示为指导,培养学生整合阅读信息的能力。

 

 2.阅读兴趣的激发与阅读结论的归纳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阅读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略作品散文化的叙事笔调、生活化的人物语言所营造的古朴而典雅、流畅而清新的氛围。

 

 2.通过解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师生共同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学重点:

感受风俗美、人情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剖析古老的风俗习惯、质朴的人物性格,探究出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上课之前,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前一段时间网上流行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想问一问同学们,如果有机会,你想去哪儿看看?

(生自由回答)看的出来。

同学们想去看的地方太多了。

如果问我的话,我必去的一个地方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边城”在哪儿呢?

就是今天的湘西凤凰。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边城,去领略一下那里的别样魅力。

二、作者介绍

他一生跌宕起伏,极富有传奇色彩。

台湾学者金介甫说他“沈从文仅次于鲁迅。

沈从文1902年诞生于湖南凤凰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

少年时代顽劣异常,上私塾总是逃学、打架、撒谎,和一批“小流氓”(沈从文语)四处游逛,惹是生非。

不到14岁就去当兵,却是一支“半匪半军”的队伍。

六年时间,沈从文眼见有上万人被杀。

有人戏说,沈从文是“当土匪”出身。

20岁时,沈从文厌倦了“半匪半军”的生活,只身来到北京。

想上大学。

连新式标点都不懂,自然考不上,也上不起,只好在北大“蹭课”。

一边苦读,一边写作。

没有经济来源,冬天只穿两层单衣,生活十分困窘。

 1924年12月沈从文在《晨报》副刊发表了一篇小说,初涉文坛。

到1948年,出版小说、散文、文论等共70多本,平均一年3本,是中国最多产的作家。

只有小学文凭,却当大学教授 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讲师,在昆明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

连江青都说,她在青岛大学读书时最爱听沈从文的课。

还编辑过《京报》《大公报》《益世报》等大报的文艺副刊,编撰过中小学国文课本,创办过文学杂志。

他的爱情生活幸福美满──夫人张兆和是才女加美女,他们的婚姻还有一段佳话。

解放后被安排到历史博物馆做一般职员:

抄卡片,作讲解,为各方面打杂……文学创作从此停止。

“文化大革命”中先后8次抄家,无休止的检查、批斗之余是扫厕所,到农村“劳改”。

但仍写出《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唐宋铜镜》《战国漆器》《中国的瓷器》等大量学术著作,著名作家转变成著名文物学家。

改革开放后,出现了“沈从文热”。

他又重回人们的视野。

两次诺贝尔奖提名,可惜擦肩而过 1983年沈从文患脑血栓,左身瘫痪。

 1988年5月10日心脏病猝发逝世,享年86岁。

如果他晚去世半年,将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板书课题《边城》

三、整体把握

1、简介《边城》情节(多媒体展示)

    在湘西风光秀丽、人情质朴的边远小城,生活着靠摆渡为生的祖孙二人。

外公年逾七十,仍很健壮,孙女翠翠十五岁,情窦初开。

他们热情助人,纯朴善良。

两年前在端午节赛龙舟的盛会上,翠翠邂逅当地船总的二少爷傩送,从此种下情苗。

傩送的哥哥天保喜欢美丽清纯的翠翠,托人求亲,而地方上的王团总也看上傩送,情愿以碾坊做陪嫁把女儿嫁给傩送。

傩送不要,想娶翠翠为妻,宁愿作个摆渡人。

于是兄弟俩相约唱歌求婚,让翠翠选择。

天保知道翠翠喜欢傩送,为了成全弟弟,外出闯滩,遇意外而死。

傩送觉得对哥哥的死有责任,抛下翠翠出走他乡。

外公因翠翠的婚事操心担忧,在风雨之夜去世。

留下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痴心等着傩送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概括文本每部分的内容(生在自己的草稿本上写一写)

明确:

[第三节]边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