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65815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PPTX 页数:63 大小:2.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

《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波《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区域资源与环境评价.pptx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基础分析9/3/2019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导课question资源意味着什么?

如何评价?

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资源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未来,资源如何开发?

9/3/2019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学9/3/2019中山大学新华院城规系3自然资源的概念、分类、特性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自然资源评价第一节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9/3/20194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1.1自然资源的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9/3/2019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1.1自然资源的概念1.自然资源是专指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而不能被人类利用的自然环境因素如地震、泥石流、滑坡、台风等则不属于自然资源的范畴。

2.自然资源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的概念也在变化。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不断发现和利用自然环境因素,扩大资源范畴的过程。

9/3/20196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自然资源的分类根据赋存条件和特征:

地下资源、地表资源;根据国民经济用途:

农业、工业、旅游资源等;根据利用方式:

直接生活资源:

天然食物、动物、鱼类等;劳动资料资源:

矿产、森林、土地等;根据能否再生:

不可再生、可再生、可更新资源这种分类更有意义,因其反映了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特性,为人类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供了依据。

9/3/20197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资源类型举例经济利用特色不可再生资源地质资源(矿产)、半地质资源(土壤)应按照节约和尽可能综合利用地原则,杜绝浪费和破坏可再生资源太阳辐射、风、海潮、地表径流、地热与温泉等应按照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的原则,在可能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利用。

更新速度取决于自身的繁殖能可更新动物、植物等能生长力和外界环境条件,应遵循永资源繁殖的生命有机体。

续利用的原则,有计划、有限制地开发利用。

9/3/20198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1.2自然资源的特性1)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间存在矛盾,即经济学所说的“稀缺性”。

世界上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是有限的,不但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有限的;可再生、可更新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各国强调自然资源合理开发、保护、提出国土规划工作的客观背景,也使自然资源的占有者可获得绝对地租等经济效益。

9/3/2019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区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数量、或质量,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

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分布规律。

首先表现在不同区域同一种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差别,还表现在不同区域的各种资源在品种组合上的差异。

由于不同区域自然资源在丰度上的差异,使自然资源的占有者可以获得级差地租等经济利益。

9/3/201910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9/3/20191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9/3/201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123)整体性每一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

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他资源和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要求人们在自然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坚持全面研究、综合开发的原则。

9/3/20191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多用途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不是所有用途都有同等重要性,并能充分表现出来。

因而,开发利用时需要进行全面权衡。

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多样性。

9/3/201914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水资源的多用途性9/3/20191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5)社会性自然资源怎样开发利用,何时开发利用,优先发挥其何种功能和用途,取决于人的劳动方式,即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技术支持:

如太阳能、风能近几年的开发不断发展。

9/3/201916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1.3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将不断地扩大,但自然资源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9/3/201917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9/3/201918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

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山西煤都、黑龙江商品粮基地)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山西吨媒生产成本是湖南的1/2,苏南和浙江的1/3、中东的石油每桶生产成本是美国的1/20、东北的林木采伐周期是南方的2倍、新疆的“红色食品基地”)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东北地区重工业)9/3/201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199/3/201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02007年底全国200亿吨以上煤炭资源储量省份9/3/201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11.4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

(一)评价四原则:

1、明确评价目标,有的放矢从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和生产布局要求出发,避免盲目性;9/3/20192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的重点分析相结合;先从总体宏观的角度综合分析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和生产布局的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关键问题重点分析。

3、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4、从保护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量的评价目的:

确定自然资源的开发规模和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或区域经济发展布局的保证程度。

两点考虑:

9/3/20192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自然资源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当前需要量的程度对远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与生产力布局需求量的保证程度

(二)评价的方法自然资源表达形式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和实际开发量矿产资源远景储量、探明储量、近期可利用储量热量资源单位面积年太阳辐射量和积温水资源年均降水量、地表径流量、地下水量、总径流量9/3/201924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表达形式明确区域主要自然资源1对现状生产的保证程度2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和开发利用的潜力3对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方向的保证程度49/3/20192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绝对数量相对数量评价步骤2.自然资源质的评价目的:

考察自然资源的可利用价值和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

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

技术可能性、经济合理性、需求迫切性。

建立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自然资源对一定生产部门的适合程度,得出客观、切合实际的结论。

9/3/201926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资源类型质量因素矿产资源品位、有害成分和有益成分的含量、本身的物质结构土地资源平整度、光、热、水、肥等森林资源森林结构(密度和树种、层次、树龄等结构);用材林的品种、级别、用途、生长情况9/3/201927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不同种类的自然资源的质量表达形式9/3/201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28排水条件灌溉条件经济系数利用系数其他土壤条件图层叠加和综合评价单元图土地资源一般划分成适宜、较适宜、适宜性差、不适宜等四级9/3/20192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对自然资源地理分布与地域组合的评价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影响到其被开发利用的先后次序和开发利用的成本及利用效率。

神府煤矿评价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有利于揭示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对区域生产发展的影响,并抓住主要资源或主要矛盾进行分析;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是影响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必须分析主导资源与辅助资源、优势资源与限制资源的组合,及其对一定产业(部门)结构的适合程度或保证程度。

9/3/201930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自然资源可能的开发利用方式或方向,以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前提的评价如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通过修建铁路向外输煤,也可以通过建电厂向外输电,还可以经过利用其它矿产资源,如石灰石、铝、铁矿等,发展建材、化工、炼铝、钢铁等生产;如水利资源的利用,不仅在选择坝址、坝高等方面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而且在确定水利工程的功能与作用(防洪、发电、灌溉、航运、旅游、水产养殖等)上也有许多种方案可供选择。

9/3/20193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技术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多种方案优选5、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效应的评价对自然资源的任何改造和开发利用,都会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不但表现在经济方面,而且表现在社会方面和环境生态方面。

只有客观全面分析各方面的正负效应,综合权衡利弊得失,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利于在资源开发实施中预先安排好预防措施,以减轻负效应之影响。

规划环评?

管理机制与法规不够完善?

缺乏系统的综合的评价方法。

9/3/20193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1.5区域自然资源承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80年代初提出的概念,定义为:

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它自然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所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9/3/20193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土地资源承载力、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承载力等。

时空性、社会经济性、可持续性自然资源承载力的特性

(1)有限性(可持续内涵)

(2)动态性(时空内涵)(3)可增强型(社会经济内涵)

(二)区域自然资源的利用分配

(1)代际分配

(2)代内分配9/3/201934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资源的诅咒(curseofresources)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命题,其涵义是指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限制作用,资源丰裕经济体的增长速度往往慢于资源贫乏的经济体。

知识链接:

资源的诅咒9/3/20193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典型的例证:

20世纪的非洲(资源丰裕的国家居多数)和瑞士、日本(资源缺乏国)迥然不同的经济发展结果,同样还有盛产石油的印度尼西亚、委内瑞拉等国与资源贫瘠的东亚新兴经济体(香港、台湾、韩国和新加坡)之间的经济差距。

知识链接:

资源的诅咒9/3/201936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9/3/201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79/3/201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89/3/201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39资源缺乏的经济体为摆脱资源束缚而主动放弃传统的增长模式,依靠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实现了更快的经济增长,而资源丰裕的经济体却陷入资源依赖型的增长陷阱,经济增长步履维艰甚至停滞不前。

知识链接:

资源的诅咒9/3/2019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40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知识链接:

资源的诅咒9/3/201941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随着近年来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逐渐深入,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问题日益突出,中国的工业化表现出明显的资源消耗型特征,这种低效增长模式很容易使中国经济遭遇更大程度的“资源诅咒”。

对自然资源丰裕但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来说,市场需求突变所带来的“意外之财”有可能使其在自然禀赋的比较优势陷阱中越陷越深。

9/3/201942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自然资源到底是“魔鬼”还是“天使”呢?

我国有许多资源型城市经多年单一产业的发展,已接近亟待“拯救”的边缘,而近年来资源需求的紧张状况,使这些地区又出现了资源类产业复归的迹象。

为避免悲剧结果的历史重演,必须改变以往的发展模式,依靠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使经济增长达到质和量的统一,走出依赖自然禀赋增长的“陷阱”。

9/3/201943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资源枯竭型城市怎样再次繁荣?

9/3/201944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P157)9/3/201945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者部门生态环境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程度。

1.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2.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9/3/201946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

(一)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1.生态环境调查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9/3/201947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城规系1.生态环境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