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三辽宁.docx
《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三辽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三辽宁.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二轮专题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三辽宁
2012届高三二轮专题卷:
文学类文本阅读(三)(辽宁)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
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
刘姥姥心中想着:
“这是什么爱物儿?
有甚用呢?
”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
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
“奶奶下来了。
”说着,都迎出去了。
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
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看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
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
“怎么还不请进来?
”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
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
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
凤姐忙说:
“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
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周瑞家的忙回道:
“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
”凤姐点头。
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
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
“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
多谢费心想着。
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
”刘姥姥道:
“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周瑞家的道:
“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
”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
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
只得忍耻说道:
“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
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
”说着又推板儿道:
“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
打发咱们作煞事来?
只顾吃果子咧。
”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
“不必说了,我知道了。
”忙命快传饭来。
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
凤姐笑道:
“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
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
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
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
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
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
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
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
”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
“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
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
”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
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
凤姐乃道:
“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
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
这钱雇车坐罢。
……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
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奢华。
E.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4)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
你的看法呢?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1)D.3分,A.2分,E.1分(“行乞的幌子”评价不当,最多是“求助”,第二年刘姥姥即带着“头一茬摘下的瓜菜”,二进荣国府,以感谢贾家的关照;“话语那么突兀”之说不当。
B“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不当,实为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C“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不是为了说明“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这与主题不符,可参照AD两项。
)
(2)贫穷质朴,没见过世面;粗俗;有些自尊,难以启齿求人。
适当举例说明即可。
(3)为引入正文做铺垫;烘托或反衬人物的情感或情绪;渲染环境氛围。
这一细节描写十分高明,它通过刘姥姥的听觉和视觉来渲染王熙凤的出场。
这个自鸣钟就是挂钟,这个甭说在乾隆中期,就是在解放前,谁家里面有一个自鸣钟,那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财产,由此可见贾府之盛极一时。
(4)观点一:
凤姐接待刘姥姥傲慢无礼。
①运用“不接茶”、“不抬头”等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富贵和傲慢;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犹未起身”等动作描写,显示了凤姐的虚情假意;③运用了“嗔怪周瑞家的”等语言描写表现了凤姐表里不一的性格特点。
观点二:
凤姐接待刘姥姥比较得体。
①运用了满面春分的神态描写,写出了凤姐的热
情;②运用了“忙欲起身”的动作描写,写出了凤姐对穷亲戚的尊重;③运用了多处语言描
写,写出了凤姐的周到和客气。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25分)
船魂
王海群
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乌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
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
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
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
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
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
船过来了。
是何大伯!
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
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
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
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
“上船吧,同志。
”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
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
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
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
“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
”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
“这水比以前浑多了。
”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
”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
“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
”我说。
“不行,老喽。
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
”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
“现在我烟酒都断了。
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
“买条新船好啊。
”我说。
“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
”大伯叹了口气:
“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
你看,有些伢仔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
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
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
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
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
“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啰嗦。
”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
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
我抓过竹篙,一头抵向岸边。
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
我扭头看他,他却侧脸,目光投向了远方浩渺苍茫的水面,嘴中嗫嚅着什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写法,讲述主人公“我”在乘老艄公何大伯的船渡乌蟒河过程中和何大伯多次交往的故事。
B.写老艄公“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是以外貌描写来表现他因失去孩子驹儿、二儿子犯罪入狱、年老、对世事的忧虑等综合因素而造成的沉痛心情。
C.何大伯对“我”有救命之恩,可“我”却没有因此而宽容他犯罪的小儿子,这说明“我”是一个秉公执法的法官。
D.“我”提出摆渡这一请求,是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而“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眼”,是对我的要求一时的不理解。
E.“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一句景物描写展示了一幅十分美丽的夕阳西下时的河景,同时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的作用。
(2)小说从“我”不主动介绍自己,自认为何大伯没有认出了我来这个角度写,有什么好处?
请简要分析。
(6分)
(3)从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上,哪些地方能看出何大伯已认出我来了?
请结合原文作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的题目“船魂”,含意丰富,请结合全文,从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8分)
(1)AD(对1个3分)(A、“主人公‘我’”不准确,小说的主人公应是何大伯;且“多次交往”,也不准确,从“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看,二人交往并不多。
D、“希望我与老人相互谅解”不当。
老人是十分理解也谅解“我”的,而且怕我尴尬还进行了开导;“我”对老人则不存在谅解的问题。
“我”是出于对老人这种谅解的感激才要帮老人摆一次渡的。
)
(2)从这样一个角度写,有利于以一个乘船者和老艄公谈话的方式展开情节;有利于何大伯借题发挥,表达自己对世态人情的看法;有利于表现主人公何大伯一身正气,以平常心对待判自己儿子徒刑的法官;也更真实地表达出了我的愧疚之情。
(一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3)从刚上船时的“扭过头”、“默不作声”“眼睛却不看我”等处和结尾处的“他却侧脸”几处描写中可以看出,何大伯是认出“我”来了,只是不想正面交谈。
从“一双手,一双厚实、温暖的手死死地捂住了我拿竹篙的手”这一细节描写上看,何大伯是一个认识并十分理解我的心情的人。
从何大伯对“别看我老了……把自己给呛死”一段感叹的话看,就是针对小儿子一事而发的,是有意说给我,让我理解大伯的心情的。
(一点2分,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4)(参考观点)船魂也就是人魂,是老艄公的精神,从小说中看,它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含意:
①渡人过河不惧风浪的豪气;②有人渡河就世代为人摆渡的职业责任感和有人从自己的船上落水,就舍己救人的牺牲精神;③热爱社会,认识到政府这只大船的重要的爱国意识。
(抓住一个方面,结合小说,阐释合理即可。
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谈,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2分,阐释合理6分。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梯 子
周粲
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
“爸爸,让我来吧!
”
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
“让你来就让你来。
”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爸爸说:
“慢着!
”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
“怎么啦?
”
爸爸说:
“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
“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
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
“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
“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
“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
“一……二……三!
”
咬着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
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
然而,好奇怪!
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
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
“爸爸,你为什么要骗我?
”
爸爸笑出声来。
爸爸说:
“爸爸要让你知道:
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
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小说借梯子为道具,通过父与子两个人物的对话,传达了这样一种思想观念:
人对人的认识必须是防范和信任共存。
B.这篇小说没有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爸爸和儿子只不过是两个道理的传声者,就如相声里的甲、乙两个角色,因为微型小说不要求要素齐备。
C.写儿子在梯子上,爸爸却让他长时间地站在上面听自己讲故事,这一情节不真实;还不如让儿子跳两次,既可避免拖沓,给儿子的教训又更深刻。
D.父亲讲述的那个儿子是一个勇敢的儿子,父亲的儿子是一个胆怯的儿子,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E.小说主要以儿子上梯子、在梯上、下梯子构成故事情节,充分体现了微型小说的选择材料和剪裁材料的一个突出特点:
时间跨度小,写典型的生活横截面。
(2)小说中的爸爸具有怎样的性格?
请简要概括。
(6分)
(3)文中写到了哪几种花?
分别简析其作用。
(6分)
(4)文中的爸爸先说:
“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就更不必说了。
”后来又说:
“爸爸要让你知道:
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呢!
”你对其中的哪一方面有较深的理解,请说明理由。
(8分)
(1)A、E(5分,对一项给2分。
B人物、立意、情节是构成一篇小小说必不可少的“三要素”;C“这一情节不真实”评价错误,违背了小说创作原则;D“两者构成鲜明的对比”错误)
(2)爱儿子;善于抓住时机,巧妙地教育儿子;是一位具有难得的理性的爱的父亲。
(6分)
(3)墙头上的野花:
在交代事情的起因;笑声像牵牛花吹出来的:
生动地描绘出儿子笑声的欢快和开心;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的脸上:
形象地描绘出儿子的灿烂笑容,表现其内心由惊惧转为欣喜的变化和对爸爸的感激之情(只答开心不给分)。
(6分。
写出“花”的语句给1分,分析作用1分。
)
(4)言之成理即可。
(8分。
观点,2分;分析论证过程严密6分,有欠缺酌情扣分)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分析题 安勇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
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
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
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
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
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
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
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一些恶作剧。
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
“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
”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词地说:
“你就当她漂亮吧!
”“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
“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
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
“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
“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
“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
”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
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
“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
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
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的答案。
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
校长先对同学们说:
“大家的发言都很好。
”然后又对老师说:
“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
”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
“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
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
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
“那个女人的丈夫呢?
如果一个陌生的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
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
“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
校长点点头说:
“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
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五位学生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一片大乱。
E.文中“年轻教师”从出题、答题到告诉答案,起着串联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2)小说中回答问题的五位学生具有什么样的共同性格特点?
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加以分析。
(6分)
(3)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分析题”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
(6分)
(4)试分析小说中学生、教师的答案与参考答案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
结尾写到老校长流泪,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对“校长流泪”的认识。
(8分)
(1)BD(B“热爱生活”错,D“沮丧、气愤”错。
)
(2)答案要点:
五位学生的性格特点为:
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3分)性格中都有功利、自私、冷漠、提防、猜疑。
(3分)
(3)答案要点:
一语双关。
实指:
老师出了一道分析题,小说围绕“分析题”展开情节。
(3分)虚指:
借“分析题”分析了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等问题。
(3分)
(4)答案示例:
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价值观不断受到影响发生变化,社会上一种急功近利、自私冷漠的思想也影响到当今的老师和学生。
(2分)
①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关爱,到人与人之间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②老校长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的现状,深深感忧虑,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
③告诉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大众社会责任感缺失和主流价值观扭曲的现实时,应该具有一种责任感。
(6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紫貂 乔迁
猎貂,主猎紫貂。
紫貂,俗名大叶子,毛皮珍贵。
用紫貂皮制成的裘装,得风则暖,着水不濡,点雪即消。
满清王朝规定:
非皇室与二品以上王公大臣不得着貂皮。
据说老辈人猎貂,为使貂皮无损,在风雪天赤身裸体躺在有紫貂的山里。
紫貂心善,常以体覆盖冰冻主人,使其暖,便被捉。
只是,十人捉貂,常十人不得生还。
三皮把脸贴在母亲的胸膛,一股凉意立即从他的脸皮传到心里,便禁不住心颤了一下,两行热泪夺眶而出。
随着凉意而来的,还有母亲胸腔里那如风匣一般的呼嗒声。
老中医的话在三皮耳畔响起:
这病,有张貂皮暖着就好了。
三皮起身去了猎人四爷家。
四爷望着下了决心要去猎貂的三皮,缓缓的从身后拽出一坛陈年老酒来,起了封皮,一股浓烈的酒香立刻溢满屋子。
闻着酒香,三皮身子就暖暖的了。
四爷把酒递给三皮说:
“喝了吧!
能顶一阵子的。
”
三皮喝了酒,就去了红马山。
四爷找到三皮时,三皮都冻僵了,可僵了的三皮没有死,嘴里一口一口地呼着白气呢!
一只紫貂像一张小毯子似的把三皮的胸口捂个严严实实。
四爷把伏卧在三皮胸口的紫貂拾起,装进蛇皮口袋里。
用雪擦了三皮的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