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8084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00.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资源问题的分析和评价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

资源问题的分析与评价

一、典题示例

典例近年来,我国道路施工愈加注重保护环境。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保护土壤尤为重要。

在南方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在工程结束后,仍在原地维持土壤的生产功能。

  指出为达到保护土壤的目的,在南方喀斯特地区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后应采取的措施,并简述理由。

[解法指导]

读:

从材料中可获取喀斯特地区修建公路对土壤的处置过程。

提:

根据题意可知喀斯特地区土层薄且南方地区降水多,所以在开挖石料和堆放弃料前应将土壤移走并保存起来,之后再将土壤覆盖以维持原地土壤的生产功能并防止土壤流失。

调:

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答案:

措施:

之前,将土壤移走,集中堆放并采取保护措施(四周围挡,表面覆盖)。

之后,将土壤再覆盖在石料开挖场或弃料堆放场的表面,并采取防止土壤流失的措施。

理由:

喀斯特地区土层薄,易被移走,南方地区雨水多,土壤易流失,需保护。

[考法指导]

考查意图

本题以喀斯特地区工程修建时对土壤保护为背景,考查对土地资源的保护问题

错点分析

因不同地区环境差异,考生无法回答出对于土壤所采取的工程措施

得分要点

解题关键是紧扣题意和掌握土壤保护的措施

二、知识讲解

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

  1.短缺原因

自然原因

水资源总量丰富,可利用有限;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 

人为原因

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

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水污染严重导致水质型缺水 

  2.解决措施

开源

跨流域调水;修水库蓄水;人工降雨;海水淡化;合理利用地下水

节流

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净化污水,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节水意识

  二、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现状

耕地不足,中国依靠8.6%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

人口增加,加剧耕地资源的短缺

④非农业用地增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耕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面积减少或耕地质量下降

耕地质量低,中、低产田比重大

措施

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依《土地管理法》确保耕地总量不减少

提高土地利用率

非农业建设必须节约用地

可以利用荒地的不得占用耕地

可以利用劣地的不得占用好地

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鼓励合理开发尚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提高耕地质量

进行土地利用规划,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和生态环境

改良土壤,提高肥力,防治土地污染,防治土地退化

  2.土地资源退化的表现、原因及防治措施

土地退化的概念

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

表现

土壤侵蚀

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壤荒漠化

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和涝渍 

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

  三、化石燃料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煤炭、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在其开采、运输、加工、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环保措施见下表所示:

过程

环境问题

成因

环境保护措施

开采

地表土层和植被的破坏以及大量占用土地

露天开采直接破坏土地,产生的废弃物需要堆积场地

实行矿区土地的复垦,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特色产业 

运输

污染大气、水

运输过程中发生自燃或扬尘,或受到水的浸泡流失而污染水系,原油的泄漏及油船外排的洗舱水污染海洋

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建立循环经济模式 

加工

废水、废气、废渣

在加工中会产生灰尘、氮氧化物等,热电厂排出洗煤水、废渣

利用

热污染、空气污染造成全球变暖、酸雨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

燃烧释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空气污染物

三、跟踪训练

1.目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大片土地撂荒的现象。

农业是民生之本,大面积的土地撂荒使我国本来就日益严重的耕地流失和未来粮食短缺的问题更加严峻。

耕地是有限的,近年来土地撂荒和不合理利用,使我国的耕地面积迅速减少。

因此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刻不容缓。

  说明我国当前农村土地撂荒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其后果。

答案:

原因:

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增多;农业生产效益较低(或务工与种地收入差距过大);部分农田农业基础设施较差(或土地耕作条件恶劣);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缺失等。

后果:

土地资源浪费;土地质量下降;危及粮食安全;人地矛盾更加突出;影响农村社会安定等。

解析:

导致农村土地撂荒的原因可以从劳动力、生产效益、基础设施以及土地流转制度来分析;其造成的后果主要从土地资源、土地质量、粮食安全、人地矛盾等方面分析。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和敏感的水域,莱州湾及黄河口水域有黄河、小清河和弥河等多条河流入海,基础饵料丰富,是渤海的传统渣场。

  说明近年来莱州湾渔业资源减少的原因。

答案:

过度捕捞使鱼类资源迅速减少,超过其资源再生能力,海上石油开发导致石油泄漏,海洋污染;黄河调水调沙、其他入海河流水量变化,改变了黄河口及莱州湾水域盐度与营养盐的分布格局;城市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入海;沿岸的工业生产、养殖、工程建设造成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

解析:

近年来莱州湾渔业资源减少主要是该海域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和过度捕捞引起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具体可以从海洋污染、生活垃圾和工业发展等方面分析。

3.2016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已经正式发布,报告阐述了全国城市噪声环境质量现状和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下图表示我国2015年城市噪声投诉中声源分布图。

简述我国城市治理噪声污染的主要措施。

答案:

加强噪声污染防治法规的制定,依法治理;工业企业可以进行功能区划调整,提高工艺,减弱噪声;建筑工地控制施工时间,提高施工工艺,减弱噪声;社会生活区加大宣传噪声的危害,减少喇叭声音,控制声音强度,减少不重要的活动;对新生产机动车型进行噪声达标检测,提高机动车生产技术,降低噪声。

解析:

我国城市治理噪声污染的主要措施可从法规、生产工艺、宣传、时间等角度考虑。

4.穿山甲在我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善于打洞,每年繁殖一次,每胎1~2仔,以白蚁为主食,被誉为“山林卫士”。

古人盲目认为穿山甲具“滋身健体、消肿排脓、通经下乳、疏风通络”等功效,使得以穿山甲为食材、药材的现象剧增,因穿山甲自身免疫系统脆弱,对环境要求极为苛刻,故人工养殖至今尚未成功,如今穿山甲已经濒临灭绝。

(1)简述穿山甲濒临灭绝的原因。

(2)分析穿山甲数量急剧下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1)穿山甲自身繁殖能力低,种群数量增长缓慢;误认为穿山甲具有药用功效,导致滥捕滥杀;人工养殖穿山甲未取得成功;仅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保护力度欠缺;城市化、山林利用过程中不注重生态保护,使穿山甲栖息地不断缩小。

(2)白蚁(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破坏森林资源;生物系统中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

(1)主要从自身的繁殖能力、生存环境改变和人们过度捕杀方面分析。

(2)主要从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方面进行分析。

5.地热是来自地壳深部,储存于岩石及岩石孔隙、裂缝中的天然热能。

温泉水含有大量盐和氧、氟化物、氧化铁、硫酸钙、碳酸钙和硫酸盐等矿物质,是十分宝贵的清洁能源。

山东某县城地热资源丰富,近年来,该县城各居住小区纷纷建设温泉井,以地热为能源进行供暖、洗浴。

但无论是酒店、度假村、疗养院,还是村民经营的家庭澡池,温泉水使用后都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更没有回灌、回收利用。

  分析该县城地热温泉开采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

答案:

问题:

过度开采地热水会造成地热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影响地下结构的稳定性;随便排放可能造成地表水、地下水污染,影响生物多样性;流入沟渠、农田,会破坏、污染土壤。

措施:

严禁私采乱开;地热废水处理好后循环利用,严禁随意排放;加强温泉水的回灌。

解析:

首先分析该县城地热温泉开采利用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地热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影响生物多样性、污染土壤等方面,应采取的对策可以从严禁私采乱开、严禁随意排放、加强管理等方面回答。

6.“煤改气”是指使用天然气替代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产生较多污染排放的燃煤。

2013年9月,京津冀地区的“煤改气”工程开始实施,预计2020年京津冀三省(市)城市燃气“煤改气”替代量为15亿m3,工业燃料替代量为125亿m3,发电替代量为60亿m3。

  分析“煤改气”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的有利影响。

答案:

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污染;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减轻雾霾;减少煤炭堆放占用的土地资源;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随雨水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

解析:

“煤改气”工程对京津冀地区环境的有利影响可以从减轻酸雨、雾霾等大气污染以及土壤、地下水污染、占用土地等角度进行分析。

7.海菜花是中国独有的物种,又名海菜,属多年生天然水生植物,现在也可引种栽培。

其花可供观赏,花茎可作健康蔬菜食用,也是草鱼的饵料和农村养猪的饲料。

它对环境的要求颇高,水清花盛,水污花败。

曾广泛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和海南部分地区海拔2700m以下的湖泊、池塘、沟渠和深水田中,近几十年来其数量大量减少,已被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

  简要分析将海菜花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的可能原因。

答案:

海菜花是中国独有物种,具有物种多样性保护的独特价值;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产生的污染物导致水体严重污染,水质恶化和河湖草鱼养殖规模的快速扩大,导致海菜花数量快速减少(或者人们对健康蔬菜需求的增加,大量打捞海菜花作为猪的饲料,导致海菜花数量快速减少);海菜化的人工栽培规模较小,导致天然海菜花被过量采收利用;提高当地政府的管理和宣传力度,促进居民对海菜花保护意识的提高。

解析:

海菜花列入中国稀有濒危植物名录说明其短缺,原因需要从海菜花的价值和海菜花的现状来进行分析。

8.地热供暖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节能、环保供热方式。

即通过钻井把地下热水开采出来,输送到各家各户实现供暖,而换热之冷水再次通过钻井回灌地下,这样就实现了循环利用。

京津冀地区每年可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量折合标准煤约3.43亿吨,接近该地区多年平均燃煤消耗总量;完全开发可大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如雄安新区雄县目前约有30万人口,现已开发1500m左右地热深井约70口,井口水温在60~70℃,供暖能力338万m2,可为当地95%的居民供暖。

  分析京津冀地区发展地热供暖的有利条件及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答案:

开发的有利条件:

改善环境的需求迫切;地热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资金雄厚,技术先进。

环境保护的意义:

地热资源是清洁能源,可有效减少固体废弃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解析:

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从环境、资源、经济水平以及技术角度进行分析;其意义主要从减少废弃物排放的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