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80556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2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

《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docx

高级会计师第三章预习课件分析

第三章 企业预算管理

  【思维导图】

  

第一节 预算管理概述

  

  【知识点1】预算的特征

  战略分析是企业长短期计划的基础,而长短期计划分别导出长短期预算。

  

  

(一)预算是以定量方式展现的计划。

  

(二)预算是特定期间的计划。

  企业编制预算一般以年度为基础。

  (三)预算目标必须与年度经营目标相一致。

  (四)预算是对企业未来经营活动的安排,是企业的资源配置计划。

  (五)预算是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和考核的一个重要依据。

  【知识点2】预算结构

  

  【知识点3】预算的作用

  1.规划作用

  2.沟通与协调作用

  3.监控作用

  4.绩效评估作用

  分工——内部不同的责任单位——冲突

  【知识点4】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

  

(一)预算管理决策机构

  大型企业一般会组建由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预算管理委员会。

预算管理委员会是预算管理的决策机构,其成员包括企业总经理及其他高管,由董事会任命。

  

(二)预算管理日常工作机构

  预算管理办公室是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机构,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工作,并向预算管理委员会报告工作。

预算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预算的编制、报告、执行和日常监控、调整、考核等。

  (三)预算执行单位

  预算的执行单位就是分别执行运营预算或财务预算并承担相应责任最小的组织单位。

第二节 预测与年度经营目标

  

  【知识点1】预测技术

  

  

(一)回归分析

  1.双变量回归分析

  Y=f(X)

  2.多元回归分析

  

  双变量回归分析的计算公式:

  

  【例3-1】某制造型企业收集了过去半年的设备维护成本和设备运行时间的数据(如表3-1所示),试图发现前者与后者的相互关系。

如果七月份的设备运行时间为3100小时,该设备的维护成本为多少?

  

 

设备运行时间(小时)

设备维护成本(元)

一月

2100

13600

二月

2800

15800

三月

2200

14500

四月

3000

16200

五月

2600

14900

六月

2500

15000

  设备维护成本为因变量Y,设备运行时间为解释变量X,对以上数据处理,结果如表3-2所示。

 

X千小时

Y千元

XY

X2

一月

2.1

13.6

28.56

4.41

二月

2.8

15.8

44.24

7.84

三月

2.2

14.5

31.9

4.84

四月

3

16.2

48.6

9

五月

2.6

14.9

38.74

6.76

六月

2.5

15

37.5

6.25

N=6

∑X=15.2

∑Y=90

∑XY=229.54

∑X2=39.1

  根据公式有:

  b=2.6(元/小时)

  a=8.41(千元),约为8400元。

  Y=8400+2.6X

  七月份设备维护成本的预测值

  =8400+2.6×3100=16460(元)。

  【提示】此预测需要假设设备维护成本和设备运行时间存在线性关系,且在未来保持过去的趋势。

  

(二)时间序列分析

  时间序列是一段时间间隔内所记录的一连串变量的数值。

  时间序列由趋势、季节性差异、周期性差异和随机性差异等要素构成。

  

  趋势(T)是时间序列所记录数值的长期走势。

  时间序列的实际记录结果(Y)往往偏离趋势值,产生偏离的原因包括季节性差异、周期性差异和随机性差异。

  季节性差异(SV)是由于不同的年份、不同的日期或不同时刻所导致的时间序列数据的短期震荡波动。

季节性差异并不局限于季节,只要是不同时间所形成的均可。

  周期性差异(CV)是由于周期性循环所导致的中期变动。

  随机性差异(RV)是由于非常随机的和不可预料的因素所导致的差异,例如罢工、恐怖活动和地震等。

  时间序列通常采用移动平均法进行处理。

移动平均法是从N期的时间序列数据中选取M期数据作为样本值,求其M期的算术平均数,并不断地向后移动计算,所求的平均数对应m期间的中点。

使用移动平均法的目的是将时间序列中的差异去除掉,从而只留下代表趋势的一连串数据。

  

  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包括加法模型和乘法模型。

  1.加法模型

  加法模型使用绝对数来表示差异,其计算公式为:

  Y=T+SV+CV+RV

  2.乘法模型

  乘法模型使用相对数来表示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Y=T×SV×CV×RV

  【例3-3】某企业某产品2005-2007年中12个季度的销售数量如表3-5所示,要求预测2008年第一季度的销售数量。

  本例题只考虑季节性差异SV,不考虑周期性CV差异和随机性差异RV。

0501代表2005年第一季度,以此类推。

季度

0501

0502

0503

0504

0601

0602

0603

0604

0701

0702

0703

0704

销量

600

840

420

720

640

860

420

740

670

900

430

760

  【加法模型】

  首先求2008年第一季度的趋势值

  步骤一:

进行移动平均(移动资料期为4)

  

  其次,计算季节性差异。

  ①计算季节性差异(见上图)

  ②计算平均差异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合计

2005年

 

 

-230

62.5

 

2006年

-20

197.5

-248.75

62.5

 

2007年

-13.75

212.5

 

 

 

总计

-33.75

410

-478.75

125

 

平均差异

-16.875

205

-239.375

62.5

11.25

  ③进行调整,确保平均差异的合计数为0(因为四个季度的季节性差异合计数也应趋近于0),而上表中平均差异的合计数为11.25,不等于0,需要进行调整,将多出的11.25平均分配到每个季度,即11.25/4=2.8125(万件)。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合计

平均数

-16.875

205

-239.375

62.5

11.25

调整

-2.8125

-2.8125

-2.8125

-2.8125

-11.25

调整后

-19.6875

202.1875

-242.1875

59.6875

0

四舍五入

-20

202

-242

60

0

  【结论】计算08年1季度的季节性差异SV为-20

  最后,进行预测。

  预测值Y=趋势值T+季节性差异SV

  =706.25-20=686.25

  【乘法模型】

  步骤一:

进行移动平均,求出趋势值和差异值

  季节性差异=实际记录值/趋势值

  差异小于1,表示负差异,为淡季。

  【提示】加法模型下:

季节性差异=实际记录值-趋势值

  

  步骤二:

计算出平均差异。

  由于是用相对数表示,季节性差异应该趋近于1。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合计

2005年

 

 

0.646

1.095

 

2006年

0.97

1.298

0.628

1.092

 

2007年

0.98

1.309

 

 

 

总计

1.95

2.067

1.274

2.087

 

平均

0.975

1.3035

0.637

1.0935

4.009

  步骤三:

进行调整(见表3-10),确保平均差异的合计数等于4(因为是4个季度,每个季度的季节性差异趋近于1,所以4个季度合计数应趋近于4)。

表3-9中合计数不等于4,需要进行如下调整:

将多出的0.009平均分配到每个季度,即0.009/4=0.00225。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合计

平均数

0.975

1.3035

0.637

1.0935

4.009

调整

-0.00225

-0.00225

-0.00225

-0.00225

-0.009

调整后

0.97275

1.30125

0.63475

1.09125

4

四舍五入

0.97

1.3

0.64

1.09

4

  步骤四:

进行预测,

  趋势值=706.25

  季节性差异=0.97

  预测值=706.25×0.97=685.06

  (三)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实质上是一种加权平均法,是以事先确定的平滑指数α及(1-α)作为权重进行加权计算。

其计算公式如下:

  

  如果α=0.2,Y2=18000,F2=15000,则:

  F3=0.2×18000+(1-0.2)×15000=15600

  (四)学习曲线模型

  学习曲线理论认为,当人们从事一项新的任务、过程和活动时,在最初不可能立刻实现效率的最大化。

随着任务的不断重复,人们的经验和自信逐渐增加,最终会导致更高效和快速的生产,单位产品生产所用时间会逐渐减少。

但不会无休止地减少,学习过程最终会停止,从此效率无法继续提升,停留在一个稳定状态。

  学习曲线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是累计平均时间。

累计平均时间是指到目前为止(从第一个产品开始到现在为止)所生产的所有产品的平均时间。

学习曲线理论假设每当产量翻倍时,累计平均时间始终按照一个恒定的比率递减。

例如,每当产量增加1倍,累计平均时间减少20%。

  【例3-5】假设某工厂某产品第一件生产所需手工组装时间为100小时,存在80%的学习曲线效果,即每当产量增加1倍,累计平均时间就减少20%,则计算结果如表3-12所示。

  

总产量

累计平均时间

总时间

增加时间

1

100

1×100=100

100

2

100×80%=80

2×80=160

160-100=60

4

80×80%=64

4×64=256

256-160=96

8

64×80%=51.2

8×51.2=409.6

409.6-256=153.60

  学习曲线模型的计算公式为:

  

  【例3-6】已知首件产品工时为10小时,存在80%的学习曲线率。

  要求:

  

(1)计算100个产品总工时;

  

『正确答案』100个产品的总工时

  =100×(10×100log80%/log2)=227.06(小时)

  

(2)计算第100个产品的工时;

  

『正确答案』

  第100个产品的工时=前100个产品的总工时-前99个产品的总工时

  =100×(10x100log80%/log2)-99×(10×99log80%/log2)

  =227.06-225.52=1.54(小时)

  (3)计算第71个至第100个产品的总工时;

  

『正确答案』

  第71个至第100个产品的工时

  =前100个产品的总工时-前70个产品的总工时

  =100×(10×100log80%/log2-70×(10×70log80%/log2)

  =227.06-178.28=48.78(小时)

  (4)假设学习曲线效应在第100个产品时停止了,生产效率即单位产品时间从第100个产品开始将保持恒定不变,计算前150个产品的总工时。

  

『正确答案』150个产品的总时间应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前100个产品的时间,其效率是在不断提高的(即单位时间逐渐减少),这部分要遵循学习曲线效应。

  另一部分是后50个产品(从第101第150个),每个产品的生产时间是相同的,都等于第100个产品的单位时间。

  150个产品的生产时间

  =100×(10×100log80%/log2)+50×1.54=304.06(小时)

  (五)期望值分析

  期望值分析可用于预测,来确定预期结果和风险的最优组合。

期望值分析法针对不同情况分配对应的概率(最可能的,最差的和最好的),推导出结果的预期值。

其计算公式如下:

  期望值=∑事件结果×结果对应的概率

  【例3-7】某公司开发一款新产品,正在考虑不同定价策略。

销售价格方案分别为16元和18元,预计销量如表3-13所示。

定价为16元

定价为18元

销量(件)

概率(%)

销量(件)

概率(%)

20000

10

8000

10

30000

60

16000

30

40000

30

20000

30

 

 

24000

30

  单价为16元需要投入促销成本5000元;单价如为18元需要投入促销成本12000元。

每件材料成本8元,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在产量30000以内为每件5元,超出部分每件5.50元。

固定制造费用为38000元。

  

(1)如定价为16元,具体计算如表3-14所示。

  

销量

 

单位变动成本

单价

单位贡献

总贡献

固定成本

利润

概率(%)

期望值

20000

20000

13

16

3

60000

43000

17000

10

1700

30000

30000

13

16

3

90000

43000

47000

60

28200

40000

30000

13

16

3

115000

43000

72000

30

21600

10000

13.5

16

2.5

 

51500

  

(2)如定价为18元,具体计算如表3-15所示。

  

销量

变动成本

单价

单位贡献

总贡献

固定成本

利润

概率

期望值

8000

13

18

5

40000

50000

-10000

10

-1000

16000

13

18

5

80000

50000

30000

30

9000

20000

13

18

5

100000

50000

50000

30

15000

24000

13

18

5

120000

50000

70000

30

21000

 

44000

  因为定价为16元能产生最大的期望值,所以定价为16元较为合适。

  (六)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一种假设分析,通过改变某个具体的变量来确定结果对该项变量变动的敏感程度。

敏感性分析可以帮助决策者确定哪些变量对最佳方案的影响至关重要。

  如果某个变量的微小变化将导致结果发生重大改变,则表明结果对该变量敏感;如果某个变量的显著变化不能导致结果发生重大改变,则表明结果对该变量不敏感。

  敏感性分析是企业利润预测和规划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例如,价格影响是否会增产不增收或收入增速远低于数量增速。

  【例3-8】某公司对未来宏观经济情况和本公司销售情况进行预测,结果如表3-16所示。

  

经济情况

销售预测(元)

原始概率

备选概率1

备选概率2

景气

3000000

10

60

10

平和

2000000

80

30

20

低迷

600000

10

10

70

期望值(元)

 

1960000

2460000

1120000

  以上结果表明,公司的预期销售额对于未来经济情况的前景预期来说非常敏感。

  【例3-9】某公司针对新项目产品的盈利情况进行预测。

如表3-17所示。

  

销售收入(2000件)

4000

直接材料

2000

直接人工及变动制造费用

1000

边际贡献

1000

增量固定成本

800

利润

200

 

目前

盈亏平衡时

变动率

固定成本

800

1000

25%

单位材料成本

1

1.1

10%

单位人工及变动制造费用

0.5

0.6

20%

销售价格

2

1.9

-5%

销售量

2000

1900

5%

  可以看出,利润结果对销售价格和销售量较敏感。

  (七)蒙特卡洛模拟分析

  蒙特卡洛模拟是从赌场赌博数学发展而来的,是一种将敏感性和输入变量概率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必须确定各关键变量的概率分布,根据选出的随机数给每个变量赋值,每个变量确定以后,计算机即可产生一组相应结果,对实际情况进行穷举模拟仿真。

  【知识点2】目标利润的规划方法

  

  

(一)本量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法也叫做盈亏平衡分析法,基于边际成本法,用来研究成本、产销量和利润三者相互关系,通过如下公式和盈亏平衡图来确定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目标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费用

  =预计产品销量×单位边际贡献-固定成本费用

  =预计产品销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费用

  【案例】A电子企业只生产销售甲产品。

2011年甲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均为10000件,单位售价为300元/件,全年变动成本为1500000元,固定成本为500000元。

预计2012年产销量将会增加到12000件,总成本将会达到2300000元。

假定单位售价与成本性态不变。

  要求:

  

(1)计算A企业2012年下列指标:

①息税前利润;②单位变动成本;③变动成本率;④固定成本。

  

(2)若目标息税前利润为1750000元,计算A企业2012年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

  

『正确答案』

  

(1)

  ①息税前利润=12000×300-2300000=1300000(元)

  ②单位变动成本=1500000/10000=150(元/件)

  ③变动成本率=150/300×100%=50%

  ④固定成本=500000(元)

  

(2)

  目标利润销售额=(500000+1750000)/(1-50%)

  =4500000(元)

  

(二)比例预算法

  比例预算法是通过利润指标与其他相关经济指标的比例关系来确定目标利润的方法。

销售利润率、成本利润率、投资报酬率等财务指标均可用于测定企业的目标利润。

销售利润率

目标利润=预计销售收入×测算的销售利润率

测算的销售利润率可选取以前几个会计期间的平均销售利润率

成本利润率

目标利润=预计营业成本费用×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

核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可以选取同行业平均或先进水平来确定

投资报酬率

目标利润=预计投资资本平均总额×核定的投资资本回报率

  (三)利润增长率法

  利润增长率法是根据上期实际利润总额和过去连续若干期间的几何平均利润增长率(增长幅度),全面考虑影响利润的有关因素的预期变动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方法。

  【例3-11】某企业根据过去年份的利润总额进行利润预测,过去年份利润总额如表3-20所示。

  

期间数

年份

利润总额(元)

0

20×1

150000

1

20×2

192000

2

20×3

206000

3

20×4

245000

4

20×5

262350

  

  20×6年的目标利润=262350×(1+15%)=301720.50(元)

  (四)上加法

  上加法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不断积累和提高股东分红水平等需要,匡算企业的净利润,再倒算利润总额(即目标利润)的方法。

  

  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净利润

  净利润=本年新增留存收益/(1-股利分配比率)

  或=本年新增留存收益+股利分配額

  ②计算目标利润

  目标利润=净利润/(1-所得税率)

  【例】某企业预算年度计划以股本的10%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并新增留存收益800万元。

企业股本8000万元,所得税税率20%,要求测算目标利润额。

  

『正确答案』

  

(1)测算净利润

  目标股利分红额=8000×10%=800(万元)

  净利润=800+800=1600(万元)

  

(2)测算目标利润额

  目标利润=1600/(1-20%)=2000(万元)

  【知识点3】确定年度经营目标的要点

  企业最高管理层在确定年度经营目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与企业的经营战略相一致

  年度经营目标的设定上,错误的理念是:

这是我们拥有的资源,我们该如何利用它们;我们只能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正确的理念应该是:

战略要求我们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我们该如何实现?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哪些资源?

  

(二)进行整体预测

  一般来说,企业的收入、利润是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两个主要指标。

——要预计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的变动,以避免指标之间不协调。

  (三)正确选择预测起点

  企业在预测下一年的收入或利润时,以什么样的数据收入或利润数作基础?

一般做法:

①以上年的收入或利润数为基础;②以前几年的平均的增长率为基础等。

  (四)考虑企业经营范围的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

  (五)考虑本公司价格和产品组合变化

  (六)做好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竞争对手策略分析工作

  (七)确认计划期内重大事件

  (八)分析企业所处发展阶段的特点

  (九)做好市场调查研究,预测广告和促销计划的结果

  (十)确认指标偏离常态的原因,修正预测结果。

第三节 预算编制

  

  【知识点1】预算编制方法

  

  各种预算编制方法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分述如下。

  

(一)定期预算法

含义

定期预算法指在编制预算时以不变的会计期间(如日历年度或财年)作为预算期间的一种编制预算的方法

优点

能够使预算期间与会计期间相对应,有利于将实际数和预算数比较,有利于对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缺点

①不能使预算的编制常态化,不能使企业的管理人员始终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和打算,从而导致一些短期行为的出现;

②不利于前后各个时间的预算衔接,不能适应连续不断的业务活动过程的预算管理

适用

适用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相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