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比热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756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比热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八年级比热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八年级比热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八年级比热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八年级比热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比热容.docx

《八年级比热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比热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比热容.docx

八年级比热容

第二讲比热容

温故而知新温度与温度计

【期末真题】

1、下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

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

2、下列温度中,最接近于25℃的是()

A.冰水共存物的温度B.人的正常体温C.人感到舒适的房间温度D.上海盛夏中午的室外温度

3、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用__________(写符号)表示。

铜的比热容是0.39×103焦/(千克•℃),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13所示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当前示数为_________℃。

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5、下列温度值中,属于人体正常体温的是()

A35℃。

B37℃。

C39℃。

D42℃。

6、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摄氏温标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__℃,沸水的温度为________℃。

如图1所示,是常用温度计的一部分,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

7、

用温度计液体的温度时,被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出温度计的______________,图8所示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的四种读数方法,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

 

8、某人取过一支示数为38.5℃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体温正常,则测出的温度为()

A、37.0℃B、38.5℃C、42.0℃D、以上三种温度都有可能

9、某同学按图15所示的方法测量液体温度,其工作原理是根据的性质制成的,其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温度计示数如图(b)所示,则液体温度为

10、如图所示温度计的量程为_______________,此时的示数为_________℃。

若用该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在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________离开被测液体(选填“能”或“不能”)。

课堂同步比热容

【要点透析】

一、热传递

1.热传递现象:

指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是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现象。

2.热传递的种类:

热传导(热水袋),热对流(烧水冒泡),热辐射(太阳)。

二、热量

1.热量表示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2.热量是能量的一种,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焦(J)。

3.物体吸热时,温度会升高;物体放热时,温度会降低。

三、比热容

1、定义:

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时的。

2、物理意义:

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大小与有关,与等无关。

4、水的比热容为读作:

表示:

5、比热容计算公式:

6、热平衡:

不计热损失

【范例讲解】

例1:

夏天,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一天内气温变化要大,这是因为()

A.沿海地区水的密度比内陆地区砂石的密度小B.沿海地区含有的热量比内陆地区砂石的热量多

C.沿海地区水域比内陆地区水域面积大D.沿海地区的传热能力比砂石弱

例2:

状态一定的某物质的比热容:

()

A.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B.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C.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D.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大小与上述因素无关

例3:

水的比热容为,将2kg的水倒掉一半,剩下的水的比热容是;水结冰后它的比热容将(填“改变”或“不变”);初温为20℃、质量为lkg的水吸收2.1×105J热量后温度将升高到.

例4:

质量为500g的铁锅中放有3kg的水,把它们从15℃加热到85℃.吸收了多少热量?

[c铁=0.46×103J/(kg·℃),c水=4.2×lO3J/(kg·℃)]

 

例5:

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由于吸热而升温,若它们的比热容之比为1:

2,升高的温度之比为3:

2,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为()

A.3:

4B.4:

3C.1:

3D.3:

1

例6: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aB.bC:

cD.d

例7:

下列说法中,能反映物体放出热量的多少跟物体质量有关的是()

A.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B.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C.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不同。

D.不同质量的同种物质,降低不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

【基础练习】

1、人们在生活中用热水取暖,生产上常用水作为冷却剂,这因为水的()

A、比热容大B、吸收的热量多C、放出的热量多D、密度较大

2、甲、乙两种物体质量相同比热容不同,当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时,一定是()

A、比热小的吸收热量多B、比热大的吸收热量多

C、甲、乙吸收的热量一样多D、因初温不知道无法判定

3、初温相同,质量也相同的水和铜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再将铜块投入水中,则会出现()

A、铜块放热,水吸热B、铜块吸热,水放热C、铜块与水之间不发生热传递D、水的内能传递到铜块

4、水温从20度升高到30度吸取的热量为4.2×105J,水的质量是()

 A、1kgB、10kgC、0.1kgD、100kg

5、质量为5kg的汽油,用去一半后剩下的汽油()

 A、密度、比热容都变为原来的一半B、密度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D、密度、比热容都不变

6、把500克的水加热到100°C,吸收了1.68×105焦的热量,则它的初温是多少?

 

7、铝的比热是0.88×103焦/(千克·℃),水的比热是4.2×103焦/(千克·℃).质量为0.3千克的铝锅中放有2千克的水,把它们从20℃加热到80℃时,

(1)铝锅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3)一共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巩固提高】

 1.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水银的比热容是0.14×103焦/(千克·℃),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体积相同的水和水银,温度都升高1℃,水吸收的热量是水银的30倍

 B.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降低相同的温度,水银放出的热量是水的1/30

 C.质量相同的水和水银,吸收相同的热量,若水银升高1℃,则水要升高30℃

 D.若1千克的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全部被30千克的水银所吸收,则水银的温度降低1℃

2.质量为3千克的石油,用去1/3后,剩下的石油(  )

A.比热变为原来的2/3,燃烧值不变B.比热不变,燃烧值变为原来的2/3

C.比热和燃烧值均变为原来的2/3D.比热和燃烧值都不变

3.把一瓶酒精倒去一半,则剩下的酒精(  )

A.比热容和热值均变为原来的一半B.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热值不变

C.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比热容不变D.比热容和热值均不变

4.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内分别装有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各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容器中(  )

A.水的温度一定更高,因为水的沸点更高 B.酒精的温度一定更高,因为酒精的比热更小

C.水和酒精的温度一定相同,因为吸收的热量相等D.两者谁的温度更高不能确定,因为条件不足

5.要使4千克水的温度从15℃升高到65℃,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6.在晴朗的天气里,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每秒钟将1200焦的太阳能直接转化为内能.该热水器在5小时里获得的内能,能将多少千克的水从20℃加热到80℃?

 

7.把质量为500克,温度为40°C的铝块加热到100°C,铝块吸收了多少热量?

如果这些热量用来给水加热,能使多少20°C的水升高到40°C?

(铝的比热是0.88×103焦/(千克·℃))

 

8.质量不同,初温相等的大、小两个铁块,吸收了相等热量后将它们接触,则大、小铁块之间有没有热传递,为什么?

【期末真题】

1.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它的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物理意义是。

一杯水喝去一半以后,它的比热容为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它的常用单位用________(写符号)表示。

水的比热容是4.2×103焦/(千克·℃),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球、铝球和铜球同时投入一直沸腾的水中,一段时间后,三球的温度变化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其中吸收热量最多是________球,最少的是________球(已知c铝>c铁>c铜)。

4.一支蜡烛点燃一段时间后,还剩1/3的体积,则其质量_______,密度_______,比热容__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5.质量相等的甲乙两金属块,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甲升高的温度较多,则甲的比热容_____乙的比热容;如果使它们降低相同的温度,则甲放出的热量______乙放出的热量。

(均选填:

大于、小于或等于)

6.

查右表可知铁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的意思是1千克铁,温度每升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表中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铁块,温度都升高1℃,________吸收的热量多;如果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________升高温度多。

7.一杯开水晾至室温,大约放出的热量是()

A.2×107焦B.2×105焦C.2×103焦D.2×102焦

8.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吸收相等的热量后相互接触,已知C铁<C铝,则()

A.热从铁块传到铝块B.热从铝块传到铁块

C.它们之间无热传递发生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沿海地区水份充足,昼夜温差比内陆地区小的主要原因是水具有较大的()

A热量。

B密度。

C比热容。

D质量。

10.关于同一种物质的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吸收的热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B、若质量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减至一半

C、若加热前后的温度差增大一倍,则比热容增大一倍;

D、无论质量多大,比热容都一样

11.甲、乙两物体的质量、温度都相同,比热容C甲>C乙,当两物体放出相等的热量后放在一起()

A、热量从甲传到乙B、热量从乙传到甲C、不发生热传递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

12.完全相同的两个容器内分别装初温相同、质量相等的酒精和水(有关性质如下表),若吸收相等的热量后,则容器中()

物质

密度(千克/米3)

比热容[焦/(千克·℃)

1标准大气压下沸点(℃)

1000

4200

100

酒精

800

2100

78

A、水的温度比酒精高B、酒精的温度比水高C、水和酒精的温度相等D、两者的温度谁高不能确定

13.一只装有200升水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下水温从20℃升高到50℃。

水的比热容为4.2x103焦/(千克·℃)求:

(1)热水器中水的质量;

(2)这些水吸收的热量。

 

14.

小明家购买了一个自动电热水壶,使用时具有无污染,省时快捷,安全节电的特点,下表中列出了该型号电热水壶的相关数据。

求:

(1)该热水壶一次最多装多少千克的水。

(2)将质量为0.5千克的20℃的水加热,使其温度升高到100℃沸腾,水吸收的热量Q吸。

[c水=4.2×103焦/(千克·℃)]

 

15.质量为2千克的水,温度升高了50℃,求:

这些水吸收的热量。

[c水=4.2×103焦/(千克·℃)]

 

16.每天喝牛奶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利.但加热牛奶的温度不能超过80℃,否则牛奶中的乳糖会焦化,使牛奶的营养损失较多.早晨小莉同学从装有12包“优+”牛奶、总质量为3.6千克的牛奶盒拿出一包质量为300克的盒装牛奶,将牛奶的温度从10℃升高到60℃,求:

牛奶吸收的热量。

[C牛奶=2.5×103焦/(千克•℃)]以下是小林和小明两位同学的解题过程,请问她们的过程是否有错误。

若有,请指出错误之处并加以改正。

小林:

Q=C•m•Δt=2.5×103焦/(千克•℃)×0.3千克×70℃=5.15×104焦/(千克•℃)

小明:

:

Q=C•m•Δt=2.5×103焦/(千克•℃)×0.3千克×60℃=4.5×104焦

17.太阳能是天然的、无污染的巨大能源。

目前太阳能的用途极其广泛,太阳能热水器就是其中

之一,如图l2所示。

有一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储水100千克,吸收太阳辐射热后储水器内水的温

度升高了30℃。

求:

这些水吸收的热量。

[水的比热容为4.2×103焦/(千克·℃)]

 

18.某同学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可将一次可以装80千克的水,当使用时,可将10℃的水加热到60℃,求这些水可吸收多少热量?

 

19.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同学先做如图7所示的实验:

在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分别放入100克水、200克水和200克沙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并在杯口上盖上一薄塑料片,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均为20℃。

将三只杯子同时放置在太阳光下,过一段相同时间后,观察到温度计的示数如图7(a)、(b)、(c)所示。

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1)比较图8(a)和(b)两图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图8(b)和(c)两图可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

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30克和60克的水,实验时,用两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对甲、乙两只烧杯中的水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升高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1)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当水的质量一定时,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或第四列、或第五列、或第六列)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

21.小华同学用实验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装置如图11所示,实验中酒精灯应置于两个烧杯下方中央,这是为了让两杯液体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___________,从而通过记录____________来代替两杯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他们记录实验数据如下面两个表所示。

表一表二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

(分)

实验

序号

质量

(克)

升高温度

(℃)

加热时间

(分)

1

100

2

1

4

100

2

2

2

4

2

5

4

4

3

6

3

6

6

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1、4(或2、5,或3、6)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_________________,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乘积的比值(即

)是一个确定的值。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初步得出:

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即

)一般不同。

(c)归纳(a)、(b)结论可以看出,通过测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鉴别物质的种类。

22.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如图19所示):

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放入100克水和100克煤油,并将两只烧杯放在一块铝板上,实验时,用一个酒精灯在两只烧杯的中央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液体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1)实验中,同学们把酒精灯放在两只烧杯的中央加热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___________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

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相等,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吸收的热量多.

(4)小组里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小李同学综合分析了表一或表二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同种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升高的温度的比值是一个定值。

小王同学综合分析了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得到的结论是:

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与质量、升高的温度的比值是不同的,比值越大,物质的比热越大。

请判断,甲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乙同学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均选填“错误”或“正确”)

23.小明同学在烈日当空的海边玩耍,发现沙子烫脚,而海水却很凉。

同样的太阳光照射,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

小明想:

是不是沙子和海水吸热升温快慢不同呢?

于是他从海边取了一些沙子和海水带回家进行探究。

小明在两个相同玻璃杯中分别装上了相同质量的海水和沙子,用一个大功率的白炽灯同时照射它们,并用温度计测出它们不同时刻的温度值。

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照射时间/分钟

0

2

4

6

8

10

温度/℃

海水

31.0

31.6

32.2

32.8

33.4

34.0

沙子

31.0

32.5

34.0

35.5

37.0

38.5

 

(1)小明探究的物理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已经画出了海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2所示,请你在同一方格纸上画出沙子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3)分析小明得到的两个图象,可初步归纳的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2

 

【参考答案】

【期末真题】

1.25,不能

2.C

3.冷热程度,℃,0.39×103焦每千克摄氏度,1千克铜升高(降低)1摄氏度吸收(放出)的热量为0.39×103焦。

4.-20℃~100℃,1,25,不能

5.B

6.冷热程度,0,100,-3℃

7.量程,D

8.B

9.液体热胀冷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9℃

10.-20℃~102℃,25,不能

【要点透析】

1.单位,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热量

2.吸热或放热的本领

3.特性,物体的种类、状态,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

4.4.2×103J/(kg·℃),4.2×103焦每千克摄氏度,1kg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5.

6.Q吸=Q放

【范例讲解】

1.D

2.D

3.4.2×103J/(kg·℃),4.2×103J/(kg·℃),改变,70℃

4.8.981×lO5J

5.A

6.C

7.C

【基础练习】

1.A

2.B

3.A

4.B

5.D

6.20℃

7.

(1)1.584×lO4J

(2)5.04×lO5J(3)5.1984×lO5J

【巩固提高】

1.B

2.D

3.D

4.B

5.8.4×lO5J

6.85.7Kg

7.2.64×lO4J,0.31Kg,

8.有,因为Q=cm△t,初温相同的两铁块吸收相等热量后,小铁块温度高于大铁块温度,两铁块接触后,热量从温度高的小铁块向温度低的大铁块传递。

【期末真题】

1、焦每千克摄氏度,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摄氏度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4.2×103焦/(千克·℃),

2、冷热程度,℃,4.2×103焦每千克摄氏度,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降低)1摄氏度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3、相同,铝,铜

4、变小,不变,不变

5、小于,小于

6、0.45×103焦/(千克·℃),0.45×103焦每千克摄氏度,吸收的热量为0.45×103J,水,铁块

7、B

8、A

9、C

10、D

11、A

12、D

13、

(1)m=ρV=1×103千克/米3×200×10-3米3=200千克(3分)

(2)Q=Cm△t=4.2×103焦/(千克·℃)×200千克×(50℃-20℃)=2.52x107焦(3分)

14、

(1)m=ρV=1.0×103千克/米3×2.5×10-3米3=2.5千克

(2)Q吸=cm’(t-t0)=4.2×103焦/(千克·℃)×0.5千克×(100℃-20℃)=1.68×105焦

15、Q吸=Cm△t=4.2×103焦/(千克·℃)×2千克×50℃=4.2×105焦

16、

(1)小林同学的解题过程错误:

Δt=(60℃-10℃)=50℃热量的单位是焦

(2)小明同学的解题过程错误:

Δt=(60℃-10℃)=50℃

(3)Q=C.m.Δt=2.5×103焦/(千克·℃)×0.3千克×(60℃-10℃)=3.75×104焦

17、Q吸=cmΔt=4.2×103焦/(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