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7122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

《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docx

TJ11涵洞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汕(头)湛(江)高速公路惠州至清远段

第11标段(K111+800~K124+000)

涵洞总结

 

编制:

复核:

审核:

广东冠粤路桥有限公司

汕湛高速惠清项目JT11标项目经理部

2017年6月

目录

一、首件工程概况1

二、人员及设备安排2

1、人员组织机构2

2、机械设备配备2

三、盖板涵基础施工流程及工艺2

1、施工流程2

2、施工工艺3

1)施工放样3

2)基坑开挖3

3)碎石换填4

4)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控制4

5)模板与支架4

6)涵洞基础沉降缝设置5

7)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5

四、首件工程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情况5

1、施工安全情况5

2、文明施工情况6

五、首件工程中存在的不足6

六、下步施工注意事项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6

七、综合评价及总结7

八、现场施工照片7

EK0+383.6钢筋砼盖板涵基础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一、首件工程概况

EK0+383.6钢筋砼盖板涵全长23.87米,夹角60°,填土高度为4m,跨径组合:

1-4×4m,基础采用整体式基础,盖板为现浇盖板,涵洞进出口形式为八字墙,涵洞基础C30砼152.3m3,钢筋7307.9Kg;涵台C30砼147.1m3,盖板C35砼60.4m3,钢筋12726.5Kg。

 

EK0+383.6钢筋砼盖板涵断面图

 

二、人员及设备安排

1、人员组织机构

序号

职务

姓名

职责

1

现场负责人

李冰

负责全面组织、协调管理工作

2

技术负责人

王宜龙

负责施工方案的设计及交底现场施工组织

3

质检工程师

钟建军

负责现场质量控制,报验

4

试验负责人

罗海松

负责材料检验、试件留样工作

5

现场技术员

李达文

负责现场测量、技术、质量控制

6

现场施工员

负责现场施工、工序转换及施工安全等

7

现场安全员

梨辉雄

负责现场

2、机械设备配备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数量

进场日期

技术状况

1

混凝土运输车

8m3

3

2017.3.1

良好

2

汽车吊

QY25

1

2017.3.1

良好

3

运渣车

16m3

2

2017.3.1

良好

4

拌和站

HZS150型

2

2017.2.10

良好

5

挖掘机

PC200

1

2017.2.20

良好

6

平板车

1

2017.3.10

良好

7

钢筋自动下料系统

1

2017.4.25

良好

8

数控钢筋弯箍机

YFB12D-2

1

2017.4.25

良好

9

钢筋数控弯曲机

YFH32

1

2017.4.25

良好

10

切断机

GT3-8

2

2017.4.21

良好

11

调直机

HS-Z-1

1

2017.4.21

良好

12

电焊机

BX1-630

3

2017.4.21

良好

三、盖板涵基础施工流程及工艺

1、施工流程

首件工程报批→测量放线→基坑开挖→地基承载力试验→基底换填、压实→砼垫层施工→基础钢筋加工及安装→基础模板安装→砼浇注→拆模→养护。

此项工程于2017年5月18日开始基坑开挖。

开挖方式为机械开挖,机械开挖至设计碎石垫层的顶以上30cm标高后,对垫层顶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继续挖至碎石垫层底标高,对垫层底的平面位置、高程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回填碎石并压实,完成换填碎石后,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采用砼垫层进行封底,然后根据沉降缝位置分段进行基础支模、钢筋加工绑扎,并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并申请砼浇筑。

于2017年6月19日完成第1节基础砼浇筑工作。

本项工程采取的主要施工方法为:

模板采用组合钢模,钢筋在钢筋加工厂制作,运送到现场安装;砼在拌和站集中拌合,罐车运输至现场,采用溜槽入模浇筑。

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该首件工程过程受控,施工工序顺畅,基础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

2、施工工艺

1)施工放样

根据涵洞与路基中线的夹角和涵洞的出入口型式准确放出涵洞中心轴线和路基中线,并在两侧设立护桩。

A、在水准基点复测合格的前提下,利用往返测量将水准点引至涵洞施工地点附近一稳固处,经复核符合精度要求后,作为涵洞施工标高控制点。

B、施工前依据设计要求先核对进出口地面标高,依据涵洞的结构尺寸和纵横轴线定出涵洞的轮廓线。

2)基坑开挖

A、基坑开挖之前,根据设计图纸规定的基础外沿线开挖到足够的尺寸。

B、机械开挖至设计碎石垫层的顶以上30cm标高后,对垫层顶的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报请监理工程师验收,验收合格后,继续挖至碎石垫层底标高,基坑开挖至碎石垫层底标高时,预留10cm进行人工清理。

C、基坑内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D、配备足够的排水设备及临时排水措施,对涵洞基底积水及时抽出。

E、基坑采用标准栅栏围栏进行安全防护。

3)碎石换填

基坑验收合格后,及时换填级配碎石,碎石换填时分2层铺设,厚度均匀,并采用压路机碾压密实,经自检及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采用砂浆进行封底。

4)钢筋加工及安装质量控制

A、钢筋间距控制工艺

钢筋安装前,在封底砂浆表面由测量组放出涵洞基础位置,并根据四角交点采用墨线弹出基础轮廓。

在进行涵洞基础钢筋施工时,钢筋制作在钢筋加工场内集中加工,按设计尺寸进行下料。

现场采用定位架进行钢筋间距控制,本涵洞设计钢筋布置如下:

N1钢筋间距20cm;N2钢筋间距10cm;N3钢筋长2.0m,间距20cm,埋深60cm;N4钢筋100×100间距布置;N5钢筋在台身部分的顶部和中间各设一根。

经现场检查钢筋长度、间距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

B、钢筋保护层控制工艺

现场采用在模板顶面标示基础设计顶面高程后拉线,并按1.0m×1.0m的间距在涵底增设架立筋,以避免基础中部钢筋因自重下沉导致保护层过大。

钢筋安装完成后用钢卷尺复核钢筋保护层,本涵洞设计净保护层5.5cm,经现场检查钢筋保护层厚度满足设计图纸要求,并经监理工程师抽检合格。

5)模板与支架

A、基础砼模板采用尺寸为1.5m×1.2m定型钢模,面板厚6mm,模板表面平整,板接缝顺直。

B、模板安装前,对模板进行打磨除污,清理完毕后再涂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均匀,无流动。

C、模板安装时在接缝处粘结一层双面胶,确保相互之间连接紧密,无空隙,同时。

相临模板表面高差控制在1mm以内,模板采用钢管支护,在模板中部设置一道横杆,横杆与模板之间确保接触紧密,支撑采用钢管以0.75m间距一道支撑横杆,确保稳固。

D、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置、平整度、垂直度、顶部标高进行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抽检,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进行砼浇筑。

E、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指定专人对模板及支撑进行巡查,发现有松动偏移的,立即进行处理。

6)涵洞基础沉降缝设置

因涵洞基础首件施工,相邻侧无涵洞基础,无需设置沉降缝;但后期基础施工,在相邻基础之间设置2cm沥青木板作为沉降缝。

7)混凝土的浇筑及养护

a.材料选用。

开工前,对各种原材料样品进行检测,合格后再进场,进场后再对原材料进行送检,通过监理及第三方检测合格后才投入使用。

b.涵洞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罐车运输,采用溜槽入模浇筑。

砼严格按批复的配合比拌合。

砼运至现场检测坍落度(C30砼为120mm-160mm),和易性等,经现场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规范要求。

c.砼浇筑前先对支架、模板、预埋钢筋已经进行复查,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已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填塞严密。

d.砼分30cm一层浇筑,采用2台插入式振捣,移动不超过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至少保持5~10cm距离。

e.砼浇筑完成后,在涵身位置进行凿毛,以保证与涵身连接稳固,并尽快开始养护,混凝土的养护采用覆盖土工布洒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7天。

四、首件工程施工安全及文明施工情况

1、施工安全情况

⑴安全员等施工管理人员均持证上岗,现场施工作业人员已进行安全教育与培训,如岗前教育等。

外来劳务人员或转岗民工已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后上岗作业。

⑵施工作业人员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不违章作业。

⑶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戴好安全帽,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保护用品;特殊工种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

⑷起重作业时,吊重钢丝绳安全系数须大于1.2,断丝超过15%者必须更换,绳及卡子要勤检查、勤保养。

严禁超载提升物料和人员,严禁施工人员同起重物一同上下。

⑸在吊装施工时,有统一信号,有专人指挥,起重物下不站人,下部人员要避在安全处。

2、文明施工情况

⑴危险处所已设置安全警示牌,施工人员不穿凉鞋、拖鞋施工,现场有安全员,并佩带袖标。

⑵基坑安全防护到位,基坑四周采用标准栅栏围护。

五、首件工程中存在的不足

1、振动棒操作手不熟练、局部模板拼缝不够紧密,出现小部分漏浆现象。

2、基础预埋件的线形还需继续加强。

3、基础顶面收面质量控制不好,局部平整度控制差。

4、第一节基础底部存在轻微烂根现象,局部漏浆、振捣不到位。

六、下步施工注意事项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1、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及提高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文明施工意识,防止因为质量意识不高及操作不当而导致发生施工安全和质量事故。

2、加强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混凝土出站到灌注的时间,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加强对收面质量的控制,进行二次收面处理,在混凝土初凝前做好收面工作,确保平整度。

4、砼分层振捣,插入式振捣器应采用垂直振捣方法,即振捣棒与砼表面垂直,斜向振捣时,振捣棒与砼表面成约40~45°角度,振捣器插点应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或交错式顺序移动,以免漏振。

每次移动距离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

振捣器操作时快插慢拔,避免砼产生气泡。

模板底部采用砂浆封底处理,模板拼缝要密实,避免砼浇筑过程中出现漏浆。

七、综合评价及总结

通过EK0+383.6钢筋砼盖板涵第1节基础首件工程施工过程来看,涵洞基础轴线准确、基础几何尺寸、砼线形、钢筋间距控制较好,同时我们也总结出在施工过程中存在问题,如基础砼局部漏浆现象,基础顶面局部平整度控制差等,我们将在后续施工过程中加强对存在问题的质量控制,同时对存在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发扬首件工程中的优点,继续优化施工工艺,杜绝首件工程的问题再次发生。

EK0+383.6钢筋砼盖板涵第1节基础首件工程经自检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相关要求,能够指导后续盖板涵基础施工。

八、现场施工照片

 

基坑开挖

 

 

基底标高验收基底承载力验收

 

基础钢筋验收基础砼浇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