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7595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docx

建筑电气施工方案6

A缝饱满,焊接牢度可靠。

B地梁主筋:

作好与桩基和柱内主筋通长焊接的两根地梁主筋标识,纵向和横向分别逐步检查,将纵、横向两根主筋全部通长焊接使之形成网状,且搭接焊的长度不小于主筋直径的6倍,要求双面焊焊缝饱满,焊接牢固可靠。

在桩基及地梁柱内两根主筋连续焊接和跨接形成网状后,可在各柱内主筋预留的接地电阻检测点,采用接地电阻仪进行测试,若达到设计要求和验收规范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C柱内主筋:

确认有标识的与桩基和地梁连续焊接的两根主筋,密切配合土建施工,但因土建主筋通长仅施工到屋面,故从屋面到女儿墙顶部的该段距离必须采用大于或等于φ12的圆钢引出至女儿墙顶部,以便同避雷网连接。

所有焊接部位必须按A~C要求焊接。

第二章管路敷设

z管理细作

施工前应由项目施工员向班长及其成员做好技术交底,

1设计要求:

采用钢管的型号及配管方式;若设计有变动时应随时以联系单或单项工程联系单形式向班组进行交底,并应附施工简图。

2规范要求:

A电线保护管宜沿最近线路敷设,并应减少弯曲,与建筑物、构筑物表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m。

管子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倍,且弯曲处不应有折皱、凹陷和裂缝,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

当电线保护管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设接线盒或(拉线盒):

A.a管子长每超过30m,无弯曲;

A.b管子长每超过20m,有一个弯曲;

A.c管子长每超过15m,有二个弯曲;

A.d管子长每超过8m,有三个弯曲。

B钢管内外壁均应作防腐处理,但埋设于砼内时可不作防腐处理。

若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规定处理。

钢管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B.a采用螺纹连接时,管端螺纹长度不应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连接后其螺纹宜外露2~3扣,螺纹表面应光滑无缺损;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中心;套管采用焊接连接时焊缝应严密牢固;采用紧定螺钉连接时螺钉应拧紧。

B.b镀锌钢管和薄壁钢管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套管紧定螺钉连接,不应采用熔焊连接。

B.c暗配镀锌管与盒(箱)连接应采用螺纹或护圈帽固定,用锁紧螺母固定的管端螺纹宜外露出锁紧螺母2~3扣。

B.d钢管管内严禁有铁屑毛刺,管口要平齐光滑。

C明配钢管应排列整齐,固定点间距应均匀,管卡距终端、弯头中点、电气器具或盒(箱)的边缘距离宜为150~500mm,钢管管卡间距的最大距离应符合(钢管管卡间最大距离)表要求;

D塑料管口应平整、光滑,管与管、管与盒(箱)等器件应采用插入法连接。

连接处结合面应涂专用胶合剂,接口应牢固密封,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D.a管与管之间采用套管连接时,套管长度宜为管外径的1.5~3倍,管与管的对口处应位于套管的中心。

D.b管与器件连接时,插入深度宜为管外径的1.1~1.8倍。

E采用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钢管管卡间最大距离

敷设方式

钢管种类

钢管直径(毫米)

15-20

25–32

40-50

65以上

管卡间最大距离(m)

吊架、支架或沿墙敷设

厚壁钢管

1.5

2.0

2.5

3.5

薄壁钢管

1.0

1.5

2.0

z实施细作

3材质要求:

强弱电采用钢管暗配于砼中,有吊顶的地方明配,插座回路采用PUC塑料管。

4线管加工:

A按施工图做好施工材料预算,将材料分批采购至现场后将其作防腐处理,然后到现场预埋条件成熟后将料下好进行套丝等一系列工作。

B按施工图将灯位盒、接线盒等位置确定后,采用钢卷尺量好尺寸,将管子用钢锯、管子割刀和电动切割机下料,严禁使用气割,下好料后用电动套丝机进行套丝,管子与箱(盒)的连接处采用锁紧螺母。

C管子弯曲采用液压弯管器。

明配管子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6倍;暗配管子弯曲半径不宜小于管外径的10倍(砼中)。

接线盒内必须用锯木粉、水泥纸或黄泥等填封密实。

附弯曲半径示意图:

D:

管子外径

R:

管子弯曲半径

D管子连接:

管子敷设与土建结构底筋面层上保护暗配管有15mm的保护层,暗配管盒之间采用捆扎,捆扎应牢固,不应让管子有弹性影响土建结构和管子位移错位。

E跨接接地线规格见(管子接头处接地跨接线选择表)。

F管子接头处或与盒(箱)处焊接接地跨接线,见接地跨接示意图。

G施工时应作如下技术资料:

G.a设计变更的证明文件:

G.b安装技术记录(包括隐蔽工程记录);

G.c主要器材、设备的合格证;

H采用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管子接头处接地跨接线选择表

管子直径(毫米)

跨接线(毫米)

电线管

钢管

圆钢

扁钢

≤32

≤25

φ6

40

32

φ8

50

40—50

φ10

70—80

25×4

接地跨接示意图如下:

(注:

接地跨接时不应将管箍焊死)

第三章配线工程

z管理细作

1施工前应由项目施工员向班组长及其全体工作人员进行设计图纸和施工验收规范等进行技术交底。

2若设计有变动时,应及时向班组以技术联系单形式作交底,并应尽最大可能的绘制简图附加说明。

及时在原施工图作红笔加以纠正并注明技术联系单号、时间等记录,签上施工员名字。

3规范要求:

A所有采用导线型号、规格必须符合设计及修改要求;

B导线与设备、器具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B.a截面为10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B.b截面为2.5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在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B.c多股铝芯线和截面大于2.5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C同类照明的几个回路,可穿入同一根管内,但管内导线总数不应多于8根。

D同一交流回路的导线应穿于同一钢管内。

E导线在管内不应有接头和扭结,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箱)内。

F管内导线包括绝缘层在内的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载面积的40%。

G导线穿入钢管时,管口处应装设护线套保护导线,在不进入接线盒(箱)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密封。

z实施细作

4穿线工作应在土建建筑物抹灰、粉刷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清除管内的积水及杂物。

5穿线前应将每根导线的两端分别标上同样的记号,这样可避免导线混淆,发生接线错误。

穿线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φ1.2~φ1.4的钢丝作牵引线,穿线时将引线绑好后,应由两人共同操作,较熟练的一人担任整理送线,另一人担任拉线两人送拉动作要配合协调一致,不可硬拉硬送。

6导线绑扎法和垂直管线固定的示意图

7导线进入配电箱、盘的预留长度,应为配电箱(盘)的半周长,使用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8-96)。

第四章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制安

z管理细作

1施工前项目施工员向班长及其班组全体成员进行图纸要求及其支架制作的方式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进行技术交底。

2若设计有变动时,应及时向班组进行以技术联系单形式交底,同时做好施工图记录并签字。

3规范要求:

A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

下料误差应在5mm范围内,切口应无卷边、毛刺。

支架应焊接牢固,无明显变形,各横撑间的垂直净距与设计偏差不应大于5mm,金属电缆支架必须进行防腐处理。

B梯架及支吊架的连接件、附件质量应符合现行有关技术标准要求。

C电缆桥架的规格、支吊架跨距、防腐类型应符合设计要求。

桥架在每个支吊架上的固定点应牢固,桥架连接板的螺栓应紧固,螺母应位于桥架的外侧。

桥架转弯处的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该桥架上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的最大者。

D电缆支架全长均应有良好的接地。

4桥架及支吊架制安适用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接地适用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z实施细作

5到货的桥架及其支架应符合设计和修改要求;

6支吊架下料应采用砂轮切割机切割,严禁用气割切割;支吊架钻孔应采用台钻钻孔,严禁用气割割孔。

支架下料尺寸误差应符合设计要求,焊接要求牢固。

7桥架弯头制作时采用锯弓或角向砂轮机开口切割,严禁用气割。

桥架弯头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内电缆弯曲半径的最大值。

8桥架安装在支吊架上应采用不小于φ6mm的六角螺栓,螺母应位于桥架外侧;桥架接头处应采用内外连接片加半圆头螺栓连接;桥架内接地母线应符合设计要求,若设计无要求时可用不小于25×4镀锌扁钢,镀锌扁钢与桥架连接采用钻孔螺栓连接,严禁用气割。

9施工时应作如下资料:

竣工图、设计变更、安装技术资料、产品合格证等。

第五章电缆敷设

z管理细作

1施工时项目施工员向班组及全体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并将标有编号、起始点、规格型号的电缆敷设一览表发放给班组长。

2设计有变动时应及时作记录,并书面通知班组长及其成员。

3规范要求:

A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B电缆外观应无损伤,绝缘良好;

C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要求,最大牵引力要符合设计要求;

D电缆敷设应排列整齐,不宜交叉应加以固定,并及时装设标志牌;

E电缆终端与接头的制作,应由经过培训的熟悉工艺的人员进行,所用终端及接头的规格型号应与电缆配套。

z实施细作

4施工前项目施工员应校对到货材料的规格型号是否与设计及修改相符,其次要把电缆敷设一览表事先绘制出来,交给班长及其成员让其先熟悉。

5施工现场要具备敷设电缆的条件(电缆支吊架、桥架及保护管等施工完毕)。

6电缆进入盘、箱、柜的预留长度为盘、箱、柜的半周长。

7装配组合电缆终端和接头时,各配件间的配合处或搭接处必须采取封堵。

8电力电缆接地线应采用铜绞线或镀锡铜编织线,其截面积应符合下表要求。

9电缆终端接地线截面:

电缆截面(mm2)

接地线截面(mm2)

120及以下

16

150及以下

25

10电缆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下表要求:

电缆型式

多芯

单芯

交联聚氯乙烯绝缘

电力电缆

15D

20D

控制电缆

10D

聚氯乙烯绝缘

电力电缆

10D

10D

注:

D为电缆外径。

11采用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8-92)。

第六章照明、动力配电箱安装

z管理细作

1施工前项目施工员应向班组全体成员进行图纸及规范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图纸要求是明装还是暗装,班组每一个成员应做到心中有数。

2当设计有修改变动时,应及时记录同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班组。

3规范要求:

A照明配电箱内交流、直流、电压等不同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B照明配电箱内应分别设置零线和保护地线汇流排,零线和保护线应在汇流排连接,不许绞接,并应有明显编号;

C照明配电箱上应标明用电回路名称。

4采用规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

z实施细作

5施工前项目施工员应将材料及设备统计交给采购员采购至现场,并按施工图纸校对是否与施工图相符。

6安装高度应以施工图为准,若无要求,照明配电箱底边应距地面1.5m。

7照明配电箱内预留线为其半周长,接线应遵循高进低出的原则,余线用尼龙扎带绑扎成束并标明回路名称,零线和地线应分别接至汇流排上,不许绞接。

8照明配电箱应安装牢固,其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采用钢卷尺测量),水平采用水平尺测量,暗装的照明配电箱四周应无空隙,其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