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300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docx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测试题1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届高一(下)第十八次周练

政治试卷(26班使用)

考试范围:

必修3第3-6课考试时间:

2015-8-27命题人:

邹玲娜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随着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北京越来越多的中餐馆开始提供英文菜单,但一些菜单的译法闹出不少笑话。

近来有关部门出版了《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一书,将2158道中餐菜名翻译成外国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称。

此举有助于

A.丰富中华饮食文化的内涵

B.促进中西饮食文化的传播

C.展现中华饮食文化的魅力

D.减少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2、下列选项能体现图10漫画寓意的有

①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就失去了文化创新的动力③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④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3、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

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

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4、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

5、中国巨大的发展潜力形成了全球“汉语热’现象,而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孔子学院,更是让中国的语言文化在全世界焕发出生机。

这说明

①文化交流能够增强文化影响力②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6、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

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

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④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

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彩色动画影片《大闹天宫》自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影响几代中国人,其后通过录像带、VCD、电视重播使其影响更加广泛,甚至登陆法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如今人们还可以在网络上观看3D版的《大闹天宫》。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通俗化是文化发展的方向      D.文学艺术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9、100年来,中华书局以出版古籍和经典为特色。

如今他们把自身的定位从“传承者”扩展为“传播者”,既出版古籍学术著作,又出版面向大众的“解读经典”式图书,丰富了文化市场,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

由此可见

A.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发展要兼收并蓄

C.文化融合离不开博采众长      D.文化繁荣要锐意创新

10、2012年10月3日,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又到了一年的重阳节。

每到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这说明(   ) 

①传统文化是对传统文艺的继承   ②传统文化具有自己的民族色彩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习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1、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这主要是因为(  )

A.大众传媒具有反馈及时的特点

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都是真实的

C.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最直接、最常见、最丰富的现象

D.大众传媒能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12、正确对待当前国内外的孔子热、儒学热,就必须做到既不能全盘肯定,搞复古主义,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上述观点说明了(  )

A.对待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再发展  

B.对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C.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D.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13、2011年6月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同意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这是我国第41处世界遗产。

西湖文化景观作为世界遗产(  )

①是中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我国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既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民族文化的个性

④有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展示,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③

14、有学者指出,传统文化好比一捆干草,人们像驴子一样驮着它走,各人的驮法不同,聪明的人把它化为养料轻松地走向未来,愚蠢的人把它当成祖传宝贝,永远是沉重的负担。

下列选项中,与作者观点不相符的是(  )

A.强调我们需要传统文化,要把它化为养料吸收

B.反对我们把传统文化固化,当作物件加以传承

C.启示人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勇于重新打造和丰富传统文化

D.暗示在文化交流中对外来文化也要化作养料吸收

15、从古诗词中可以窥见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娱乐活动,与下列诗句依次对应的活动是

①弄假如真无比空,吹嘘全在一丝风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③双枝需组履平地,楚黄州人擅此技④梨花风气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A.放风筝赛龙舟踩高跷踏青B.荡秋千游泳赛跑踏青

C.荡秋千游泳踩高跷登高D.放风筝赛龙舟赛跑登高

16、“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

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

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

这表明民俗节日

①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

②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④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7、2011年,国家旅游局推出“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节活动,主要围绕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多元民族文化,将中国的旅游资源推向世界,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内涵

③增强民族文化的多元性特征④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8、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9、历史上。

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剧,扬州的扬剧等。

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

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

①相互交流,相互吸收②求同存异,时尚流行

③市场调节,繁荣兴盛④各具特色,渐趋融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

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这说明(  )

①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②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④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1、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

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古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

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③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教堂、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称。

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应是

A.凝固的艺术文明演进的缩影独特的人居环境

B.流动的艺术历史发展的见证优美的风景名胜

C.精神的火炬文化交流的圣殿丰富的人文资源

D.独特的魅力世界文化的交融多彩的异国风情

23、中国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酒逢知己千杯少”的传统观念,然而今天众多酒驾惨案却不得不让人们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

可见

①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必须反对固守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倾向

③推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④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4、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

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5、今年春节,一些城市的烟花爆竹不像往年那么“热闹”了,烟花和爆竹声变得越来越稀疏了。

而新年俗不断涌现:

短信、微博、视频拜年;旅游健身、学习充电等正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春节长假……人们觉得,少放点烟花爆竹,年昧儿也不会变淡!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鞭炮声音少了年味儿却没减的原因是

①传统的“年”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因鞭炮声音少了年味儿变淡

②传统的“年”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出现了新的庆祝新年的方式

③传统的“年”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因此年味儿不会减少

④传统的“年”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2014·衡水检测)“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销魂感旧游。

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态拂人头”。

南唐后主李煜的这首诗至今仍使很多人动容。

下列对古诗词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具有辉煌而悠久的历史

B.具有丰富而绚丽的内涵

C.具有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D.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解析 本题是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特点艺术性体现的理解。

D项属于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认识,不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 D

10.在澳门回归祖国11周年大型展览上,具有浓郁澳门特色的妈祖文化及弘扬澳门人爱国爱澳的中国传统艺术活动展示了澳门回归的巨大成就,深深吸引了参观群众。

材料体现了澳门文化(  )。

①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②具有自己的特色 ③是独立于中华文化之外的文化 ④具有自己的区域特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澳门文化既有自己的区域性特征,又具有中华文化的共性,③表述错误,故选B。

答案 B

11.现在90后人群,或者包括80后人群以及其他人,在QQ上或其他文字交流区大量使用自己编造的不规范汉字,这种趋势越来越普遍,甚至成为90后的一种认知标签。

汉字的不规范使用引起了社会有识之士的深深忧虑。

关于汉字正确的看法是

(  )。

A.汉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C.汉字是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

D.汉字是人类文明首要的记载工具

解析 A项错误,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C项错误,我国还有少数民族的记录文字。

D项错误,汉字书写了中华文化,但不是人类文明的首要记载工具。

答案 B

12.(2014·郑州质检)660年前,黄公望老先生在富春江畔欣赏美景画出旷世名作《富春山居图》,六百六十年后,凤凰卫视促成《富春山居图》合璧一事。

传世名画此次合璧,既是文化盛事,又是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

材料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 ②海峡两岸对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交流可以增强两岸的民族凝聚力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合璧展出传世名画,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应选;“见证两岸同根同源的民族盛事,圆了几代人的梦想和追求”,这说明②④可选。

①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

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

(各写一点即可)

①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

②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

根据下表左列信息,填写在右列对应处(12分)

27、始于春秋时期的清明节至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

扫墓是最早的清明祭拜的形式,这种习俗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更多的形式。

2002年,共青团中央发起了“清明网上祭英烈,共铸中华民族魂”活动。

2009年清明节参与人数达到1000万左右。

将祭奠先人的文字和音像放在互联网上,让所有的亲人和故友都能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或随时祭拜,这种文明和科学的祭拜方式,让逝者安息,于生者有益。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结合以上材料回答:

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什么特点?

你是怎样看待清明祭拜形式的演变的?

(12分)

 

28、材料: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创作过程中,以著名艺术家韩美林为组长的吉祥物创作修改组为了寻找好的方案,到各地采风,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查阅了大量资料,设计了一个个草图,如此反复,最后定稿为我们所见的“福娃”。

在表现手法上,灿烂的中华文化给予他们创作的营养,如中国的传统年画和版画的许多色彩、技法;在内容选择上,具有丰富内涵的熊猫、藏羚羊、燕子、鱼和奥运圣火交相辉映,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组合成有机的统一体。

“福娃”创作是如何体现文化创新的?

(12分)

 

29、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旨在依托新疆丰富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以舞蹈艺术为桥梁,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增进中国与各国间的友谊。

在11天时间里,共有来自俄罗斯、埃及、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希腊、墨西哥、朝鲜、法属玻利尼西亚、印度和中国的16个舞蹈艺术表演团体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的10个剧场进行了45场演出。

试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应如何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14分)

 

1--10CDCBDBBBDB11--20DBDDAABBCB21--25DADDA

26、(12分)课标文综13.[2011·天津卷]【答案】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7、(12分)答、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清明节祭拜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烈和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

②对待民族节日应该在继承中发展。

我们对传统节日的继承不但要注意其形式的变化,更要注重其蕴含的文化精华的内容,不断为传统的民族节日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做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利用网络方式对先烈、先人进行文明科学的祭拜,值得大力提倡。

28、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创新要立足实践。

创作组到各地采风,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查阅了大量资料。

(4分)

②进行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创作组从我国的民族文化中寻找元素,

借鉴中国的传统绘画和古代雕塑中的许多色彩、造型\技法等。

(4分)③进行文化

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创作组借鉴了奥林匹克五环、圣火的色彩与形象。

(4分)④进行文化创新,要把握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

系。

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

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创新时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现代奥林匹克精神进行融

合,形成有机统一体。

(6分)

29、(12分)答、通过商业活动、教育活动等多种文化传播活动,借助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文化传播。

 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抛弃其腐朽、落后的文化。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因为永葆文化生命力和提升文化竞争力,需要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要正确处理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

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江西省樟树中学2017届高一(下)第十七次周练

政治答卷

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__考分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主观题(25分)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