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1173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1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

《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docx

考场仿真卷02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21年高考历史模拟考场仿真演练卷

第二模拟

本试卷共23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左传》记载,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皆有策命,如封鲁时命以《伯禽》,封卫时命以《康浩》,封晋时命以《唐浩》,这些策命的内容大多是说明封赏的原因、具体的赏赐和对诸侯进行教导与勉励。

周天子的策命

A.剥夺了诸侯再次分封的权利B.显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权威

C.意在明确君臣关系以巩固政权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答案】C

【详解】

周天子分封诸侯时的策命内容大多是说明封赏的原因、具体的赏赐和对诸侯进行教导与勉励,这种仪式以及文本明确了隶属关系,有助于强化君臣观念,进而巩固政权,C正确;分封制下诸侯可以再次分封,A正确;皇权至上、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特征,与早期政治制度特征不符,排除B、D。

2.《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

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

这种变化反映

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

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D.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

【答案】D

【详解】

从雍容、华贵、高雅、宁静到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这些书籍在内容气质上的变化实际上凸显了社会心理的变化,即从地域性特色到追求统一,故D符合题意;A项是表面现象的描述,没有体现实质,排除;此时尚未形成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排除B;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3.《后汉书》载:

东汉后期,“豪人货殖,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

财赂自营,犯法不坐,刺客死士为之投命。

”这说明当时的豪强地主

A.具有州郡行政治理权B.成为政府的主要依靠力量

C.不承担赋税徭役义务D.在地方拥有强大的影响力

【答案】D

【详解】

根据“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不为编户一伍之长,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相等)于守令”可得出东汉时期的地方豪强,在商业、土地、影响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形成了较强的地方势力,故D正确;豪强没有行政权,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政府要依靠豪强,排除B;根据“而有千室名邑之役”可得出他们要承担徭役,排除C。

4.汉代的财政年度计算是“计断九月”,唐代则是“岁终为断”。

前者取决于粟的成熟时间,后者则与水稻的成熟时节相适应。

这反映了

A.区域经济地位的变动B.粟的种植面积不断缩减

C.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D.历法进行了大规模修订

【答案】A

【详解】

粟是北方作物,水稻是南方作物,唐代财政年度计算与水稻成熟时节相适应,这说明当时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不断上升,A正确;通过题干信息只能看出南方经济地位的上升,不等得出当时粟种植面积的缩减,排除B;材料主体是财政年度计算月份的变化,不能得出当时赋税征收标准的变化,排除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5.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了一次起义打入北京皇宫,嘉庆帝事后痛心地说:

“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

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乎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导致这种政治乱象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之下的天朝上国观念B.理学思想束缚下官员道德素质下降

C.专制集权体制下各种矛盾激化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保守心态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

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乎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结合所学可知,嘉庆帝认为起义原因是大臣因循守旧、懒政怠政,这时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积累,乱象逐渐萌生,农民起义屡屡爆发,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爆发的白莲教大起义持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还攻入了北京皇宫,因此导致这种政治乱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专制集权体制下各种矛盾激化,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白莲教起义与闭关锁国政策下的天朝上国观念无关,A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理学思想有利于官员道德素质的提升,而不是下降,B项错误;根据材料“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结合所学可知,导致材料所述政治乱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专制集权体制下各种矛盾激化,而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保守心态,D项错误。

6.太平天国运动后,人口大量减少,土地荒芜,“向存鱼鳞册、黄册荡然无存”。

江浙皖诸省往往“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

田为人有,屋为人居,力不能夺,讼不能胜”。

材料主要说明

A.清朝政府统治瓦解B.农耕经济衰退

C.土地关系受到冲击D.阶级矛盾尖锐

【答案】C

【详解】

材料信息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江浙皖诸省“客民”占据了流亡“土著”的土地、房屋,导致“力不能夺,讼不能胜”。

这说明原有的土地关系受到冲击,故C正确;辛亥革命促使清朝政府统治瓦解,故A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农耕经济衰退,故B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客户和土著的矛盾,不能说明阶级矛盾尖锐,故D错误。

7.面对有人高谈“保存国粹”,胡适说“若要知道什么是国粹,什么是国渣,必须要用批判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去做一番整理国故的工夫。

”“对于习俗相传下来的制度风俗,要问‘这种制度现在还有存在的价值吗?

’”由此可见,胡适认为应

A.彻底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B.重新评估传统文化的价值

C.大力弘扬传统的道德礼仪D.强调东西方文化间的调和

【答案】B

【详解】

胡适认为在批判之前首先要界定国粹和国渣,而且认为应当思考沿袭而来的制度风俗是否仍有价值,可见其主张重新评估传统文化价值,选项B正确;胡适并未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排除A;胡适并未大力弘扬传统道德礼仪,而是主张小心求证,排除C;材料中未反映胡适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D。

8.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批准,边区政府定名为边区行政委员会。

随后,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

这反映了

A.中国工农红色政权的初步形成

B.国民政府加强乡村政权建设

C.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扩大

【答案】C

【详解】

根据材料“1938年1月”“晋察冀边区军政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边区政府”“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在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背景下为适应抗日需要而产生,并且在边区各行署、县、区、村相继成立了各种形式的政权组织,说明中共把抗战与政权建设相结合,故C选项正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边区政府是抗日战争时期建立,而不是中国工农红色政权,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强调的是中共党加强对敌后政权的建设,而不是强调国民党对乡村政权的建设,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选项错误。

9.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出版社创作了大量连环画,涵盖了抗美援朝、工人生活、农民翻身、战斗事迹、英雄劳动、思想改造、破除迷信、科学知识、婚姻问题、儿童故事等方面。

此举旨在

A.践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B.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

C.利用连环画通俗性教育民众D.推动扫盲教育的顺利开展

【答案】C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利用连环画来进行意识形态思想的宣传,进而达到教育群众的目的,C正确;双百方针针对的是文艺领域,与材料无关,A排除;材料事件不光只有社会主义改造,B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C。

10.厉以宁在《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中说到: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

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两种历史分期的史实依据不包括()

A.“南方谈话”和十四大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间是1984年,选项D表述符合题意,选择D;1992年“南方谈话”和十四大明确了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可以作为社会转型时间点,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可以作为转型时间点,选项B、C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

1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

“你们当中有些人有主宰的力量,而神在创造这些人时,掺入了黄金…有一些人由白银铸造而成,他们将作为辅助者…另外那些将成为农夫或工匠的人,则是用铜与铁打造的。

”这说明柏拉图

A.对雅典民主制度持赞美态度B.强调神高于一切

C.理性思考了雅典的民主制度D.肯定了人的平等

【答案】C

【详解】

由材料“你们当中有些人有主宰的力量,而神在创造这些人时,掺入了黄金……其他人由银铸造,是他们的辅助者……还有将成为农夫或工匠的人,即是用铜与铁打造。

”可以得出,柏拉图认为在雅典真正有主宰力量的人还是少数,雅典公民还是有尊卑等级之分,可见其对雅典民主进行了理性的思考,C正确;柏拉图认为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管理城邦,掌握主宰的力量,这与雅典直接民主制相违背,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神,B不正确;柏拉图认为人的能力不同,并未强调人与人地位的平等,排除D。

12.17世纪初,在东亚海域商业活动中最活跃的是葡萄牙人,然而他们必须面对来自各方的竞争,首先是荷兰与英国两国东印度公司的联合袭击。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A.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B.黑奴贸易和英荷殖争霸的兴起

C.东方没落和西方崛起D.欧洲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

【答案】D

【详解】

17世纪初期,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葡萄牙、荷兰和英国在东亚海域商业活动的竞争,可用于探究海外贸易和世界市场的拓展,D正确;“价格革命”“黑奴贸易”和商业革命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对欧洲的影响,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A;17世纪初,英国和荷兰尚未争夺殖民霸主,排除B;“东方没落”与史实不符,排除C。

13.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普鲁士拥有17席,可以否决任何欲修改宪法等的议案(14票即可否决),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确保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甚至巴伐利亚(6票)、萨克森(4票)和符滕堡(4票)联合起来就可以否决对它们不利的议案。

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政制中

A.法律制定贯彻人民主权原则B.组织形式凸显联邦主义原则

C.权力结构奉行议会中心原则D.议席分配体现平等主义原则

【答案】B

【详解】

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大邦和小邦都有权力来否决以会中对自己不利的议案,各邦之间权利平等,在组织形式上呈现了联邦主义的特点,故B项符合题意;德意志帝国实行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皇帝拥有官吏任免权、立法权、军权外交权及对议会的控制权,君主专制为实,故AC项不符合题意;由材料“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普鲁士拥有17席”,说明德意志帝国政制中议席分配并不平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如图是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该作品反映出

A.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B.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

C.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D.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

【答案】D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组成部分,农业全盘集体化损害了农民利益。

由图片可知,该宣传画是对农业集体化的赞美,因此是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业化,故A错误;宣传画中体现不出粮食产量大幅度提升,故B错误;宣传画不能得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故C错误。

15.20世纪50年代,英国出现了一批反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叛逆青年的影片。

影片主人公一般是劳动者出身,他们热切期盼的全新生活在战争结束后并没有实现,他们失望、愤怒,产生反叛的情绪。

这类电影作品

A.抒发了浪漫的情怀B.体现了复古的倾向

C.突出了理性的色彩D.具有现代主义特征

【答案】D

【详解】

战后,英国出现了反传统、反理性的影片,这类电影反映了人的精神创伤,反映现代人的悲观、失望、愤怒、反叛的复杂心理,因此这类电影具有现代主义特征,故选择D;抒发了悲观、失望、愤怒、反叛的心理,没有浪漫的情怀,排除A;影片主人公热切期盼全新生活,颠覆传统社会价值观,因此没有复古的倾向,排除B;影片主人公是“叛逆青年”,产生反叛的情绪,因此没有突出理性的色彩,排除C。

16.如表—1989年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单位:

%)

年份

联邦政府

州政府

地方政府

合计

1950

15.6

5.3

3.7

24.6

1960

19.2

6.2

4.4

29.8

1970

21.0

8.5

4.0

33.5

1980

23.5

9.8

3.1

36.4

1983

26.4

10.0

4.5

40.9

1989

24.4

7.7

7.1

39.1

A.经济发展持续增长B.福利制度日渐完备

C.干预模式不断僵化D.政府规模职能扩大

【答案】D

【详解】

根据材料数据可知,各级政府的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从1950年开始不断增加,由此可知政府投入增多,也就是政府管理的事情增多,说明政府职能扩大,D项正确;材料数据体现的是政府开支增加,并非经济总量的增长,无法得出经济发展持续增长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各级政府的开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从1950年开始不断增加,说明美国政府规模职能扩大,没有涉及福利制度,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美国政府职能不断扩大,不能体现政府干预模式僵化,并且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减少国家干预,C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第17~1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0~22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0分。

17.马可·波罗与利玛窦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代表人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书籍

《马可·波罗行纪》

《利玛窦中国札记》

中国形象描述

大汗世界一切鞑靼之最高君主,今日世上从来未见广有人民、土地、财货之强大君主。

这种纸币的制造,它的形状、制造和工序与真正的纯金或纯银币一样。

可以用它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

杭州城,这个名字义为“天堂之城”。

四周足有百英里,其中无寸地不住满人。

以汉八里(大都)为中心,有道路通达州郡,每25或30里设一驿站。

如有紧急的文书或物品,则日夜传递,百日的路程,十天之内就能送达。

从远古以来,君主政体是中国人民所赞许的唯一政体。

凡是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和幸福所需的东西,在这个王国的境内都有丰富的出产,无需外国进口。

虽然他们有装备精良的陆军和海军,但他们的皇上和人民却从未想过要发动侵略战争。

都是由知识阶层即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

无论什么情况,他们都不允许外国人深入这个国家的腹地。

(1)根据材料一,指出马可·波罗与利玛窦来华路线与动机的不同之处。

(6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马可·波罗行纪》关于中国形象描述的认识,并说明《利玛窦中国札记》的史料价值。

(8分)

【答案】

(1)路线:

利玛窦:

沿海路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出过国马六甲海峡从澳门登陆,最后抵达北京。

马可·波罗:

沿陆路抵达中东,从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最后抵达大都。

动机:

利玛窦:

传统天主教;马可·波罗:

进行经商贸易。

(2)《马可·波罗行纪》对当时的中国进行了多方面夸张性描述,展现了中国的繁荣与富庶。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肯定了中国的政体制度,但他到中国是传播天主教思想,迫切需要得到中国统治者的承认和认可,所以他的记述中也存在夸张和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必须与其他史料印证使用。

【详解】

(1)根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路线上,利玛窦是沿海路绕过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穿过马六甲海峡从澳门登陆,最后抵达北京。

马可·波罗是沿陆路抵达中东,从陆上丝绸之路进入中国,最后抵达大都。

动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利玛窦是为了传播天主教;马可·波罗是进行经商贸易。

(2)根据“这种纸币的制造,它的形状、制造和工序与真正的纯金或纯银币一样。

可以用它购买他们所需的商品”可知《马可·波罗行纪》记载了当时中国的经济成就,但也对当时的中国进行了多方面夸张性描述,这些记载都展现了中国的繁荣与富庶。

根据“君主政体是中国人民所赞许的唯一政体”可知《利玛窦中国札记》中肯定了中国的政体制度,但他到中国是传播天主教思想,迫切需要得到中国统治者的承认和认可,所以他的记述中也存在夸张和不符合实际的情况,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必须与其他史料印证使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由于敌人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镇,中央苏区出现工业品奇缺、农副产品滞销、价格上涨的现象,苏区军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为此,苏维埃中央政府在国民经济部设立了对外贸易局,内设总务科、会计科、采购科、运输科、保管科。

并在赤白交界地带逐渐构建起一个有总局、分局和采办处的对外贸易网,以苏区多余的生产品如谷米、钨砂、木材、茶叶、烟、纸等,换回白区的工业品如食盐、布匹、煤油、火柴、药材等。

在对外贸易运营过程中,实行灵活的外贸政策,对外贸易局直接经营(如粮食、钨砂等),但又不统制所有的进出口货物,以“减收丰税”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吸引私人商业。

同时为了平抑粮价,确保军民用粮,苏维埃中央政府于1933年3月成立了粮食调剂总局。

据1933年统计,“粮食调剂总局,从四月到八月的五个月中,有二十七万元的商品流转,并得到七千余元的盈利”。

——摘自余伯流《中央苏区经济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主要措施。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央苏区对外贸易的历史意义。

(8分)

【答案】

(1)措施:

设立专门机构如对外贸易局和粮食调剂总局;构建对外贸易网开展苏区白区间贸易;实行灵活外贸政策,鼓励私人经济。

(2)意义:

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增加了财政收入,为革命战争的顺利开展奠定物质基础;有利于改善苏区军民生活,巩固红色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有益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详解】

(1)措施:

根据材料“苏维埃中央政府在国民经济部设立了对外贸易局”“同时为了平抑粮价,确保军民用粮,苏维埃中央政府于1933年3月成立了粮食调剂总局。

”可知,设立专门机构如对外贸易局和粮食调剂总局;根据材料“并在赤白交界地带逐渐构建起一个有总局、分局和采办处的对外贸易网”可知,构建对外贸易网开展苏区白区间贸易;根据材料“在对外贸易运营过程中,实行灵活的外贸政策,对外贸易局直接经营(如粮食、钨砂等),但又不统制所有的进出口货物,以‘减收丰税’的优惠政策,来鼓励和吸引私人商业。

”可知,实行灵活外贸政策,鼓励私人经济。

(2)意义:

结合材料中苏区所面临的困难“敌人对苏区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镇,中央苏区出现工业品奇缺、农副产品滞销、价格上涨的现象,苏区军民的经济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打破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发展苏区经济;增加了财政收入,为革命顺利开展奠定物质基础;有利于改善苏区军民生活,巩固红色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有益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有借鉴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

19.工厂和工厂制度(12分)

依据图示和所学,围绕“工厂和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某一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论述。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

论点: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工业革命后,由于工厂制度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改善,大量新兴城市出现;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加快;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如人口拥挤,城市环境污染迅速增加等。

【详解】

根据材料的结构图可以看出,位于中心的是城市化,而从箭头指向来看,是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因此可以得出观点:

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论证:

结合结构图中的要素分析工业革命如何推动并加快城市化,工业革命后,由于工厂制度需要大量劳动力,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加快;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交通、居住环境改善,大量新兴城市出现;农业与乡村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变成以工业与城市为主体的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加快。

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如人口拥挤,城市环境污染迅速增加等。

(二)选考题:

共12分。

请考生在3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举起探索“西洋文明”的旗帜。

他先后发表了《西洋事情》《劝学篇》《文明论概述》三部论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勾画了文明社会的几大主题:

独立自由、信仰自由、奖励技术、普及教育、健全法制和社会设施。

他认为要使日本民族文明开化,就必须掌握“有形的自然科学”和“无形的独立精神”。

1885年福泽谕吉又发表《脱亚入欧论》,鼓吹日本虽位于亚洲之东,但其国民精神已经脱离了亚洲的陋习,转入西洋文明之中。

他还贬低中朝两国,认为两国眷恋古风旧俗,不知个人或国家的改进之道,得出脱离亚洲,跻身欧美列强的结论。

——摘编自赵德宇等《日本近现代文化史》

(1)据材料概括福泽谕吉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福泽谕吉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答案】

(1)肯定西方文明,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亚洲文明;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日本应融入西方文明;提出日本学习西方文明的途径与方法。

(2)切合了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追求民族独立自主需要;对西方的认识较为全面、深刻;影响力大,推动日本思想近代化,推动了明治维新改革;“脱亚入欧”理论体现其认识的局限性,认识过于极端,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性。

【详解】

(1)根据材料“……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举起探索‘西洋文明’的旗帜。

他先后发表了《西洋事情》……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他认为要使日本民族文明开化,就必须掌握‘有形的自然科学’和‘无形的独立精神’”,可得出,福泽谕吉肯定西方文明,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亚洲文明;根据材料“……具体勾画了文明社会的几大主题:

独立自由、信仰自由、奖励技术、普及教育、健全法制和社会设施。

他认为要使日本民族文明开化,就必须掌握“有形的自然科学”和“无形的独立精神”。

1885年福泽谕吉又发表《脱亚入欧论》,鼓吹日本虽位于亚洲之东,但其国民精神已经脱离了亚洲的陋习,转入西洋文明之中……”,可得出,福泽谕吉提出日本学习西方文明的途径与方法,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日本应融入西方文明。

(2)根据材料“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可得出,当时日本正值明治维新时期,结合所学,从积极、消极两方面,从背景、内容、影响等角度评价福泽谕吉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21.【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