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口数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71019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人口数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老年人口数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老年人口数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老年人口数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老年人口数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人口数据.docx

《老年人口数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人口数据.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年人口数据.docx

老年人口数据

世界老年人口数:

只找到联合国2002年的数据

亚洲老年人口数:

上面的数据里有,新的也没有找到,估计换英文搜索好找点。

中国老年人口数:

按照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2006年7月14日在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所提到的,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为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照这个说法,2006年亚洲老年人口是2.8亿,但是联合国2002年公布的亚洲老年人口就已经3亿多了,这是怎么回事?

附讲稿: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李本公

在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 李本公

(2006年7月14日)

同志们: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全国养老服务社会化工作会议,我谨代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来之前,李学举部长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让我在会上讲一讲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面临的挑战以及近期老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下面,我就这些问题向大家作一介绍。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大家知道,我国是1999年进入的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为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

为准确把握今后一个世纪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总体状况,2005年,全国老龄办与南开大学人口研究所开展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专题研究,结果表明,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

从2001年到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

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

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的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

同时,由于总人口逐渐实现零增长并开始负增长,人口老龄化将进一步加速。

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

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

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

一是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

我国老龄人口绝对值为世界之冠,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1/5,占亚洲的1/2。

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比目前法、德、意、日、英五国的人口总和还要多。

二是高龄化趋势显著。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大大延长。

建国初期,我国人口平均寿命不到40岁,2002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已提高到71.40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比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高7岁。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从1982年至1990年,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快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远高于世界平均3.0%和发达国家平均2.0%的水平。

2000年世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6000万人,占总人口的0.98%,而中国有1343.4万人,占总人数的1.07%,预计到2020年,世界80岁及80岁以上的老年人总数为11100万人,占总人口的1.35%,而中国有3067万人,占总人数的2.15%。

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

三是“未富先老”。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

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尚不足1000美元。

在世界上现有70个老年型国家中,我们中国排名倒数第四,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摩尔多瓦三国为伍,是非常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

即使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的时候,人均GDP也只有2000多美元。

《参考消息》2004年6月3日有篇文章,叫《“未富先老”敲响中国警钟》,整版报道了国际上许多专家学者对迅速到来的老龄化将给中国造成困境的忧虑,并发出“青春中国”将逝,“老龄中国”已至的警言。

四是“空巢”老人(即独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增加。

最近我们在大中城市搞了个老年人居住情况调查,结果很令人吃惊:

北京市安德里社区老年人55.63%是“空巢”,沈阳市铁西区康宁社区和太原市杏花岭区锦绣园社区“空巢”老人更是分别高达73.18%和71%。

“三代同堂”式的传统家庭越来越少,“四二一”的人口结构(一对夫妇同时赡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小孩)愈加明显。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空巢老人的比例还将进一步增加。

就在2005年1月5日,我国13亿人口日来临之前,原冶金部副部长王汝林在自家卫生间里被人发现,“身边有大量血迹,已死亡多日”。

警方初步认定,老人是因为大出血未得到及时救护而死亡的。

王汝林的孤独辞世,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空巢化带给社会和家庭的压力。

五是农村养老问题严重。

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做了个农村养老问题调查。

结果发现,在受访的10401名调查对象中,与儿女分居的比例是45.3%,三餐不保的占5%,年节饮食与平日无别的达16%,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无替换衣服,小病吃不起药的占67%,大病住不起医院的高达86%,人均年收入(含粮、菜)650元;农活85%自己干,家务活97%自己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移流动,多达1.4亿的年轻农民涌向城市,加快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老人”,独立或只与配偶生活的老年人的比例还会上升,农村家庭的养老功能将日益弱化,很多农村老人会因此失去生活保障。

二、人口老龄化给我国带来的压力和困难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首先是养老保障压力较大。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曾把人口老龄化列为近年四大挑战之一,指出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养老保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透露,在退休人员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空账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增加,到“十五”末期,已经达到8000多亿元。

与此同时,目前我国80%以上的劳动者基本没有养老保险,原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人民大会堂国际社会保障协会第28届全球大会上透露:

到2004年11月底,社保基金资产规模已经达到1900多亿元。

这个数字看上去不算小,实际上只有人均100多元,与我国25000亿养老缺口相比,差距还十分巨大。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计,1980年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

1;1990年为10:

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

1,预计到2020年,领取养老金的退休者将超过1亿人,届时抚养比例将达到2.5∶1。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人心的安定,已成为摆在中国政府面前的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

   其次是医疗保障面临挑战。

老年群体是医疗卫生资源的重要消费对象。

卫生部曾经有过统计,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是全部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全部人口伤残率的3.6倍,老年人消耗的卫生资源是全部人口平均消耗卫生资源的1.9倍。

可是我国卫生医疗事业发展较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

目前,我国公共卫生支出占整个GDP的比重为0.9%,而世界平均水平是4%,在一些发达国家,这个比例更高达40%。

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表明:

城镇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占44.8%;农村没有任何医疗保险的占79.1%。

群众有病不去就诊的比例为48.9%,应该住院不去住院的比例为29.6%,38.2%的患者未就诊和70%的患者应该住院而未住院均是因为经济困难,老年人看病难、看不起病的问题尤为突出。

   三是养老服务市场供给缺口甚大。

老年人对养老护理的需求越来越大,据北京市调查,老年人对需求服务和必要性评价排名依次为护理服务、医疗服务和生活服务等。

全国几次较大规模调查的数据也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口余寿中有平均1/4左右的时间处于肌体功能受损状态,需要不同程度的照料、护理。

照此推算,我国约有3250万老年人需要不同形式的长期护理。

调查还表明,5%的老年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愿望,且将逐步增加。

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养老护理需求越高。

江苏省苏州市金閶区、平江区的养老机构入住率均高达90%以上。

但是目前专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设施严重不足,服务的项目和内容不全,服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老龄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是“短线”之中的“短线”。

发达国家养老床位数约为老年人口总数的3-5%,而我国2004年9月7日《中国的社会保障状况和政策》白皮书公布,目前,中国共有各类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3.8万个,床位数112.9万张,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拥有床位8.4张,仅占老龄人口总数的0.84%。

三、近期老龄工作的主要任务

第二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老龄工作的总体思路,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方针,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着力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努力。

就未来几年整个老龄事业而言,我认为最重要的工作有三点:

一是要继续建立健全老龄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已经先后出台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工作发展纲要》(1994-2000)、《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政策的意见》等政策法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也即将由国家颁布。

可以说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涵盖养老、医疗、生活和照料服务、权益维护、精神文化生活等多方面内容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老龄事业的发展有了较好的制度保障,但是还不够。

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对于人口老龄化“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全国上下都要充分的认识,并积极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

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十一五”期间还要继续加大老龄政策研究力度,丰富完善老龄政策法规体系。

各地也要充分认识研究制定老龄政策的重要性,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政策,以适应快速老龄化发展趋势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二是不断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养老保障制度涉及内容很多,其中有: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和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等。

建立健全广泛覆盖、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相适应,与其他保障制度相衔接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其最终目的是要切实解决老年人“养”和“医”的问题。

三是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业作为新兴行业,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加快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照顾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可以满足庞大的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可以促进社会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还可以开辟就业渠道,创造众多的就业岗位。

仅就提供就业岗位而言,假如我国养老机构床位占老年人口的比重,从现在的0.84%提高到发达国家目前的低限3%,按入住老人与护理人员之比3:

1测算,即可提供150多万个就业岗位。

如果考虑到居家养老服务面对数千万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创造的就业机会就更加可观了。

有统计资料表明,目前发达国家的社会服务业收入占GDP总值的60%以上,而我国仅占GDP的35%左右。

其中,发展相对缓慢、潜力最大的恰恰就是养老服务业。

四是重视农村养老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迁徙流动,农村养老问题日趋严重。

特别是失地农户中的老人、独生子女的老人、“留守老人”,这些人或没有经济来源,或失去子女侍奉赡养,游离于民政救助范围之外,这个队伍还会随着农村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日益弱化逐步扩大。

认真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切身利益的问题,特别是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障问题,将成为我们未来老龄工作的重点。

近几年,在民政部党组的领导下,全国老龄办充分发挥国务院赋予的职能作用,积极开展工作,协调和配合各成员单位,制定出台相关老龄政策,努力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引导社会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力地推动了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的发展。

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部党组的相关决议,按全国老龄委的整体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对老龄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河南省老年人口数: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

截至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986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89万人,农村人口6480万人。

全省常住人口9360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1人。

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4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

其中回族人口116万人,居全国第3位。

郑州市老年人口数:

郑州似乎是按照65岁来界定的,以下是在郑州统计局查到的:

据郑州市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推算,郑州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65.3万人,占郑州市总人口的8.88%,高出全省1.31个百分点,高出全国0.78个百分点;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2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通行的定义,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的国家和地区,被称为老龄化社会的国家和地区,数据显示,郑州市人口构成老龄化的特征较为明显。

一、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1、老龄化人口的增速快于总人口的增速。

随着郑州市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人口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口构成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从成年型向老龄化的转变,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

据2007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郑州市总人口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69.92万人,增长10.50%,年平均增长1.44%;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比,增加19.6万人,增长2.74%,年平均增长1.37%;而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9万人,增长41.04%,年平均增长5.03%,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相比,增加4.2万人,增长6.88%,年平均增长3.38%;老年人口增速快于总人口的增速。

2、老年抚养比提高。

抚养比是指总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对劳动年龄人数之比,它表明从整个社会来看,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多少非劳动年龄人口;老年抚养比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负担的老年人口数。

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推算,郑州市目前老年抚养比为11.87%,也就是说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抚养近12个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百人多抚养2个老年人。

3、老龄化水平城乡接近一致。

发达国家城市人口老龄化水平一般高于农村,郑州的情况则不同。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郑州市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8.12%,比城镇高2.11个百分点;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9%,比城镇高0.87个百分点;主要是受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的影响。

2007年人口与城镇化抽样调查中,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8.84%,城镇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是8.90%,城乡水平接近,是因为县域经济发展较快,外出人口有所减少而至。

4、老年人口性别比偏低,年龄结构渐趋高龄化。

2000年人口普查时,郑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05,80岁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52.28;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郑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1.25,80岁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55.99;到2007年,郑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90.28,80岁以上老年人口性别比为64.72。

明显反映出郑州市老年人口性别比偏低、高龄老人男女比例差别偏大、女性老年人口明显多于男性的特征。

再从老年人口年龄结构来看,2000年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73万人,70~79岁人口达21.71万人,60~69岁人口达38.53万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8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3.07万人,增长45.62%,80岁以下增加了15.22万人,增长25.27%;到2007年底,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0.98万人,比2000年增加了4.25万人,增长63.15%,而80岁以下的老年人口增加了21.82万人,增长只有36.22%,说明高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大大高于总体老年人口增长速度,人口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未雨绸缪,积极应对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过程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人口现象。

进入老龄化社会,反映了郑州市经济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

但与此同时,未雨绸缪,老龄化社会给郑州市经济社会带来一些重大影响,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应采取积极的态度,顺应发展趋势,迎接老龄化社会的挑战。

1、关注老年人,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

老龄化不仅仅是老年人这一群体的问题,它更是全社会的问题,要切实关注老年人,逐步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乐,中年人少一些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

2、倡导“健康老龄化”“健康与长寿同步”等新概念,这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积极提倡的。

它是指老年人在晚年保持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健康状态,将疾病或生活不能自理的时间推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

老年人群是社会构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老年人也要有达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充分做到老年人口老有所用、老有所为。

3、桑榆暮景,共创和谐。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从一定意义上说,老年人虽然存在着体力和年龄上的弱势,但也有着丰富的宝贵经验,“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年轻人的明天,关注老年人的生存状态,就是关注全社会的文明和进步。

全社会各家庭不仅要从生活上关心老年人,也要从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关爱,发扬我国家庭养老的传统优势,发挥社会养老的潜力,共同谱写创建和谐社会的美好乐章。

中原区老年人口数:

既然你说要问了,我就没有找,找也没找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