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研究.docx
《广州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州中小企业贷款问题研究
中国银监会广东监管局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已成为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
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离不开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其融资问题已得到银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中国银监会在近期出台一系列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制度安排、创新指引,不少商业银行已从经营战略转型、业务结构调整的高度审视和推动中小企业信贷业务。
一、广州小企业信贷市场基本情况
限于统计数据的可得性,以下分析侧重于小企业信贷情况。
截至2006年底,
广东省(不含深圳)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1791.57亿元。
其
中,广州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小企业贷款余额为569.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2.48亿元,增幅达到39.91%,占全省(不含深圳)小企业贷款余额的31.79%。
从贷款结构来看,截至2006年底,广州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总量127.67亿元,比年初增加55.37亿元,增幅76.58%,显示小企业信贷领域正涌现业务创新的热潮。
业务增长的同时,各家银行不忘加强风险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例双降趋势明显。
二、银行业锐意创新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广州银行业积极贯彻落实《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通过仔细研究小企业的经营特点、贷款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并实施了许多富有创新性的举措,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信贷市场。
(一)机制创新为业务开展作保障
广州银行业落实有关《指导意见》精神,及时制定和完善围绕中小企业金融
服务的机构、人员、考核、业务培训等各种配套制度。
如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就小企业客户分类管理、机构设置、业务操作、风险管理、业务监测、问责制等制度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推进小企业业务发展的体系文件,以此促进相关业务开展。
交通银行广州分行实行战略转型,将营销的主要目标定为中小企业,制定相关制度,力求三年内使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成为品牌。
(二)产品创新满足小企业多样化需求
产品、渠道和服务是商业银行培育、稳定和壮大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的三个支点,三者缺一不可。
广州各家商业银行立足于中小企业贷款需求特点,开发出各种具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1.品牌套餐。
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客户不需要复杂的产品或服务支持,也不一定都需要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针对这个特点许多银行开发“产品套餐”或“套餐选择”来增加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
如:
交通银行广州分行大力推出“展业通”等新产品,确保业务开展高效、便利;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业务品种以真实贸易背景的短期融资为主,共推出“弘业·贷款易”等5类27个品种。
2.抵押便利产品。
中小企业融资一个最大的障碍就在于企业在申请贷款时无力提供必要的抵押物。
为有效解决担保瓶颈问题,广州银行业根据客户的业务特点,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发出各类型的抵押便利产品。
如中信银行广州分行通过加强对现金流和物流的控制,推出了保税仓、汽车销售金融网络和钢铁销售金融网络等产品,针对商贸企业不动产少的特点开发以动产质押的授信模式。
(三)管理创新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
中小企业信息高度不透明造成银行在贷前调查、贷中审查以及贷后检查中都遇到相当大的困难。
如何找到打破企业信息黑箱的有效途径,是经营管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关键。
广州银行业从实际出发,在贷前调查时,一是侧重企业实力调查,既认定企业报表上的资产,又认定不在企业报表中反映,但承诺抵押给银
行的企业股东或股东配偶及其直系亲属投入参与企业经营的资产(包括房地产、存单等)。
二是侧重稳定、持续能力调查。
由于各种原因,利润很难反映小企业的真实情况,因此,主要调查分析小企业目前所拥有客户的质量及稳定性,产品是否适销,年销售额、国内外结算量、水电费是否基本稳定或稳步增长,所处行业的状况、产品市场状况等。
三是侧重品行调查。
对企业品格的调查,主要通过信贷查询系统了解企业的信用程度,通过企业所在的同业商会或者其他关系企业了解其平常的信用情况,通过劳动部门、税务部门查询企业是否存在拖欠工人工资或者税款的现象。
对企业股东品格的调查,重点通过向其亲戚、朋友或与其有业务关系的其他企业经营者侧面了解其信用状况。
(四)风控创新保障业务安全
在企业贷款阶段,许多银行与中小企业签订合同,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包括:
要求企业从各金融机构获得的信用总额不得高于净资产总额;企业与其他金融机构发生新的借贷关系必须事先知会,并征得同意;要求企业必须在贷款行办理结算及其他业务,并且结算份额不能低于一定的百分比等。
通过签订全面合作协议,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了对中小企业资金的实时监控,随时把握企业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从而有效防范信用风险。
三、中小企业融资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据国际金融公司研究资料,我国中小企业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分别占我国中小私营企业资金来源的30%和26%。
内源性融资比重过高,外源性融资比重过低,制约了企业快速发展和做大做强。
近年来,广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虽然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主、客观因素制约着其融资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一)融资渠道单一,过分依赖银行信贷
任何企业的发展都具有阶段性,中小企业也不例外。
从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到衰落期,企业的发展具有自身生命周期的规律性。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
业是需要不同形式的资金来源的,银行信贷应该只服务于企业发展的某一个阶段。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风险投资(天使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发行股票等都是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适宜采用的融资方式。
受目前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充分的客观制约,我市中小企业在寻找外源性融资时过分依赖银行信贷。
(二)中小企业贷款特点成为信贷难的内因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贷款具有贷款批量小、用款周期短、贷款频率高、用款需求急、贷款风险大这五个特点。
信息内部化、高度不透明,使银行难以从公开渠道采集到足够的信息,决策信息的缺失、失真、模糊程度高,导致银行很难准确评估小企业贷款风险,风险定价、风险控制措施等更是无从谈起。
同时,当前中小企业贷款客户普遍存在企业财务和经营信息虚假、关联交易、多头融资等复杂情况,进一步加剧了银行准确评估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三)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外部环境尚不完善
首先,由于法律法规的建设滞后,广州银行业虽然在担保抵押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但由于涉及抵押、保障措施及手续的法律尚未完善,导致实际操作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
其次,银行与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的问题。
如国土、房管部门等产权抵押登记部门在部分抵押登记新办法、新规定出台之后,没有及时通过有效的途径知会银行和客户,使银行和客户在办理抵押登记时经常出现条件不符或手续不齐的情况,导致抵押登记办理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拖延了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办理速度。
(四)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发展滞后
金融机构普遍反映,与中小企业贷款相关的部分会计师事务所、评估公司为谋取利益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出具虚假审计报告、人为提高贷款抵押物评估价值的现象,使银行对企业真实财务状况和抵押物价值难以把控。
发达完善的各类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以及投资咨询公司都可以在中小企业信贷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起到降低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功效。
相反,
如果中介结构出具虚假报告,不仅起不到降低信息成本的作用,反而会干扰银行作出正确决策,影响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顺利开展。
四、政策建议
我局分别站在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的立场,审视广州中小企业信贷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今后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提出以下建议。
(一)以发展的眼光深入发掘中小企业蕴涵的优势
中小企业是银行信贷的载体,它们自身存在的各种局限性无疑是制约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中小企业的“小”所带来的灵活性也赋予了它们许多优势。
如中小企业产品营销定价具有灵活性,对市场风险敏感度较强,可以在经济周期中很快调整产业方向,规避风险;主导产品单一化,有利于增强银行对风险的识别性和风险控制能力;行业门类多样化,有利于银行分散信贷风险。
银行需要主动适应中小企业的特点,开发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而不是等待中小企业适应银行。
(二)不同规模银行选择不同信贷技术,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Berger和Udell将西方银行的信贷技术分为四种类型。
(见表1)
其中前三种类型被统称为交易型信贷(transactions-basedlending),它们所涉及和依赖的主要是易于编码、量化和传递的“硬信息”(hardinformation)。
银企交易较少采用直接的人际接触,而是更多地使用信函和电话通信手段,因此也
称保持距离型贷款(arm’slength)。
关系型贷款则有所不同,它所倚重的主要是难以量化检验及传递的“软信息”(softinformation),这些信息具有强烈的人格化倾向,通常无法从公开市场渠道获得,而是由信贷员与企业主通过长期多渠道人际接触,或对企业所在社区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股东、债权人、客户和雇员等)多维度联系而累积。
这些软信息可在很大程度上替代财务数据等硬信息,部分弥补中小企业因无力提供合格财务信息和抵押品所产生的信贷缺口。
不同类型的银行可以通过采用不同的信贷技术来最小化自己的经营成本,最大化自己的经营收益,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
大银行组织机构庞大,专业人才多,网络分布广,因此在收集和处理公开信息(即硬信息)以及运用标准化贷款合约向信息透明度相对高的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上拥有优势。
与大银行相比,小银行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特性,可以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合作与互动来获得各种非公开的关联信息(即软信息),因而在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
(三)打造多层次担保体系
当借贷双方之间出现信息不对称,导致直接贷款方式受阻时,抵押或担保就成为了解决银行面临的逆向选择和借款人面临的信贷配给的有效手段。
在抵押贷款方面,商业银行仍然偏好中小企业的各种固定资产抵押贷款,如土地与厂房。
然而,大多数中小企业并不拥有对土地的经营权和房产的所有权。
这时,寻求第三方信用担保就十分必要。
打造多层次担保体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图1描绘了这个体系的核心构成:
担保主体、担保资金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和税收制度。
根据担保主体的不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又可以分为政府担保、商业担保、互助担保以及融合了各方主体的混合担保。
在扩大资金规模方面,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是加强内部补偿机制,主要通过资本金的运用来增加收入,保证担保基金的增值,兼顾流动性和安全性。
另一方面是针对不同担保主体的各种外部补偿机制。
对于政府担保来说,关键是要建立财政资金补偿机制。
建议政府将扶持中小企业作为长期政策,将担保资金列入财政年度预算,为担保活动提供稳定持续的资金来源。
此外,健全的担保体系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的支持。
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以明确担保机构的市场准入制度,明确设立担保机构的条件,规范担保机构退出机制。
图1多层次担保体系
(四)地方政府构筑非财务信息平台
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信息严重不对称,银行进行相关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难度大、成本高,放贷的积极性受到较大制约。
建议地方政府联合工商税务、供水供电部门、劳动保障部门、海关等部门汇总当地中小企业水电费、营业税、所得税、商品进出口报单、就业人数等非财务信息,以电子或纸质媒介的形式定期进行通报,供银行授信调查时参考。
(五)确立四方联席会议制度
所谓的四方联席会议,即由地方政府、银监部门、中小企业协会、银行同业公会定期召开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