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9845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docx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

 

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促进我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健康发展,结合我国防灾减灾的实际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序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各种自然灾害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扩大,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加速,灾害系统将变得更加复杂,灾害风险更为突出,防灾减灾的难度更大。

面对严峻的灾害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显著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防灾减灾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近年来,我国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的法制和体制、机制建设,努力推进防灾减灾各项能力建设,大力倡导社会参与,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不断推进防灾减灾事业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国家中长期综合减灾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建立比较完善的防灾减灾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大幅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公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明显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多类型、专业化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人才队伍总体规模不断扩大,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显著提高、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受到广泛重视。

但由于多种原因,当前我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需要也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主要是:

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人才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等等。

未来十年,是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防灾减灾人才发展的关键时期。

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适应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减灾之路,推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战略更好地实施,科学规划、深化改革、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不断提升我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整体实力。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2010-2020年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为统领,以防灾减灾事业需要为导向,以人才队伍专业化建设为主线,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的重中之重,全面加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防灾减灾急需紧缺人才,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防灾减灾人才发展要在政府主导下,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强化核心,稳固基础

建设具有复合型素质的高级灾害管理人才队伍、精通专业理论及技术的专家队伍和具备精湛操作技能的高技能人才队伍。

同时,保有一支从事灾害日常监测预报、应急救助的基层专业人才队伍,作为防灾减灾重要的基础性力量。

3.统筹协调,合理配置

强化中央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和统筹协调的职能,建立高效的组织体制和工作机制,协调处理好中央与地方、地方与行业、政府与社会等关系,合理配置防灾减灾人才资源。

在中央、省、市、县四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四级综合防灾减灾部门要积极协调,逐级推动,使四个层次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均衡发展。

4.专兼结合,分类管理

在加强专职人才队伍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兼职人才的作用。

根据专、兼职人才的不同特点,在吸引、培养、使用、激励、保障等方面实行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专、兼职人才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积极性。

三、战略目标与总体要求

(一)人才队伍建设总体目标

根据我国自然灾害发展趋势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未来十年,我国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

整体性开发防灾减灾人才资源,扩充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提高队伍素质,完善队伍管理,形成以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各类灾害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防灾减灾人才资源总量,2015年达到275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450万人左右。

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的防灾减灾人才资源数量,2020年达到3000人左右;每百万人口中拥有的专业抢险救援(灾)工作人员数量,2020年达到1000人左右。

——人才结构更加合理。

科研与教学人才、工程与技术人才、专业救援(灾)人才、行政管理人才资源数量在防灾减灾人才资源总量中所占的比例,2020年分别为1.5%、58%、31%和9.5%左右。

(二)人才队伍建设具体目标

——科研与教学人才队伍目标。

建设从事自然灾害形成机理、发生过程、时空分布、防御对策等科学研究的科研人才队伍,以及从事培养自然灾害、防灾减灾工程、紧急医疗救援、灾害管理等学科人才的教学人才队伍。

全国科研与教学人才资源总量,2015年达到5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7万人左右。

——工程与技术人才队伍目标。

培养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防灾工程设计、灾害应急设备研制、防灾减灾产品开发、灾害风险评估、灾害风险转移、灾害信息管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工程与技术人才队伍。

全国工程与技术人才资源总量,2015年达到120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260万人左右。

——专业救援(灾)人才队伍目标。

打造专门从事防汛抗旱、地震救援、海上搜救、消防、矿山和危险化学品救援、紧急医疗救援、动植物重大疫情处置等工作的专业救援(灾)人才队伍。

全国专业救援(灾)人才资源总量,2015年达到115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140万人左右。

——行政管理人才队伍目标。

造就具有危机管理和应急决策能力,善于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编制防灾减灾规划、制定防灾减灾技术标准、编制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组织救灾力量、调运救灾物资、组织灾情评估和灾情发布、指导救灾捐赠、组织恢复重建、开展减灾宣传和技术培训等工作的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队伍。

全国行政管理人才资源总量,2015年达到35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43万人左右。

(三)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要求

2010-2020年,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队伍健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制度完善,效能显著。

1.队伍健全

(1)增加专职人才队伍总量。

根据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各级政府防灾减灾部门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职数,重点增加灾害管理、专业救援、应急救助、监测预报、灾情评估等岗位和职数。

(2)充实高层次专家队伍。

重点加强灾害管理、灾害机理研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灾害风险与损失评估、紧急医疗救援、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发等重要领域的专家队伍建设,建立首席专家制度,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学术带头人。

建立和完善各类专家的信息库,健全专家参与应急工作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高层次专家的辅助决策作用。

(3)建立专业素质高、反应速度快的职业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

为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多灾并发情况,在加强各部门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统一领导和协调机制,形成共同参与、协调有序、功能强大的综合应急救援系统。

(4)发展社会应急救援人才队伍。

推进具有灾害高风险的企事业单位组建专、兼职灾害应急救援队伍,按照有关标准配备专、兼职人员和救援技术装备,重点抓好有关大中型企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建立符合自身特点的应急救援队伍;依托城乡社区建立形式多样的志愿者应急救援队伍。

(5)建立稳定的基层防灾减灾人才队伍。

在全国城乡社区大力加强社区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普遍设立灾害信息员岗位,根据多灾地区的需求,适当增加基层地区灾害信息员岗位数量;大力推动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防灾减灾社会工作人才和志愿者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

2.结构合理

(1)层级结构。

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情况和各地区、各部门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实现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在中央、地方和基层的合理分布。

(2)区域结构。

根据自然灾害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等,实现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在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

(3)专业结构。

根据防灾减灾专业发展需求,针对灾前、灾中和灾后管理过程的需要,重点加强灾害风险评估、灾害监测预警、灾害应急管理、紧急医疗救援、灾害损失评估、灾害法律援助、灾害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岗位开发,形成门类齐备、配置合理的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

(4)能级结构。

加强防灾减灾重点领域的高层次管理人才、学术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开发,充实基层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适应防灾减灾工作特点的人才队伍能级结构。

(5)年龄结构。

加强防灾减灾后备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优化队伍的年龄结构,逐步实现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年轻化。

3.素质优良

(1)提高管理人员的灾害综合管理能力。

重点加强各级行政管理人员的应急指挥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专业管理能力。

(2)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处置能力。

开展日常专业训练和应急救援联合演练,不断提高专业救援队伍、军队、武警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协同能力。

(3)建立专业化、高素质的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继续教育,不断增强高层次专业人员的研究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层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

(4)建立素质较高的社会防灾减灾人才队伍。

建立和完善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培训体系,制定防灾减灾工作上岗培训制度和培训标准,开发培训教材,定期举办培训活动,不断提高社会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

4.制度完善

(1)形成统一领导、统筹协调、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人才队伍管理体制。

将减灾防灾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人才战略规划;建立健全各类防灾减灾人才的管理制度,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2)构建由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等协同配合的防灾减灾专业人才培养和能力开发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培训制度体系。

(3)制定稳定防灾减灾基层人才队伍的政策和制度。

加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采取有效的激励和补偿措施,稳定和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4)推进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的法制化。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军队、武警及公民的防灾减灾责任与义务,建立健全防灾减灾社会动员、社会参与的政策和制度。

5.效能显著

(1)不断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成效。

在灾前预防预测、灾中应急救助、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中充分发挥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作用。

建立健全专家参与防灾减灾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科学决策水平、自然灾害预报与预警水平和应对各类自然灾害的能力,保证应急救援队伍和救灾物资及时到达受灾地,保证及时为紧急转移安置灾民提供吃穿住和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保障,保证灾害损毁民房恢复重建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标准,使我国防灾减灾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求。

(2)产生一批防灾减灾重大研究成果。

在防灾减灾学科领域产生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在防灾减灾专用设备、实用技术的研发中产生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成果。

(3)能够适应参与国际防灾减灾工作的需要。

根据全球灾害形势的客观需要,积极参与多边和双边的国际防灾减灾行动,增强防灾减灾的国际合作能力。

(4)防灾减灾普及教育培训成效显著。

扩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规模,建立国家和地方防灾减灾培训教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培训资源,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培训,使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明显增强。

四、发展重点

防灾减灾急需紧缺人才是现有人员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能满足当前防灾减灾工作需求,或当前尚无需求但未来发展有需求,或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的领域的人,是我国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的重点。

我国防灾减灾急需紧缺人才总量,2015年达到32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52万人左右。

各类急需紧缺人才发展目标如下:

防灾减灾急需紧缺人才一览表

急需紧缺人才类别

现有规模

(2007年)

发展目标(新增)

2015年(人)

2020年(人)

预报与预警人才

54800

26400

42700

抢险救灾及专业救援(灾)人才

36300

117000

223000

防灾减灾工程设计管理人才

1700

1900

2800

灾害政策分析、损失与风险评估人才

43700

34000

107000

防灾减灾技术培训人才

2000

3000

4300

(一)预报与预警人才

根据国家完善气象、水文、地震、地质、生物、海洋和环境等监测站网,建设“天-地-现场”一体化立体监测体系以及综合集成应用的需要,加强科研机构与业务运行机构、专业部门与综合减灾部门的联合,制定促进项目、基地与人才队伍相结合的具体措施,通过部门培养、院校深造、人才引进、国际交流等方式,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预报预警人才。

预报与预警人才,2015年达到8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10万人左右。

(二)抢险救灾及专业救援(灾)人才

根据国家加强抢险救灾工作队伍和军队、武警、公安消防部队等骨干救援队伍及专业救援队伍建设的要求,依据各类突发性重大自然灾害特征,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模式,以及建立大型培训基地开展专业培训等方式,培养一批救援经验丰富,能够解决抢险救灾、灾害防控和救援等关键问题的指挥调度和专业技术人才。

抢险救灾及专业救援(灾)人才,2015年达到15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26万人左右。

(三)防灾减灾工程设计管理人才

根据综合减灾、防汛抗旱、防震减灾、防风防潮、防沙治沙、防火防雷、生态建设、监测预警预报、巨灾应急、恢复重建等一系列重大防灾减灾工程的需要,依托重大科研和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项目,培养一批理念先进、经验丰富的防灾减灾工程设计管理人才。

防灾减灾工程设计管理人才,2015年达到0.4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0.5万人左右。

(四)灾害政策分析、损失与风险评估人才

根据我国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灾害风险增大、灾害引发社会问题凸显等对跨学科的综合损失与风险评估以及政策分析人才的需求,通过防灾减灾部门与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研究基地、设立专家委员会等形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战略决策与风险管理能力,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等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灾害政策分析、损失与风险评估人才,2015年达到8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15万人左右。

(五)防灾减灾技术培训人才

根据我国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对防灾减灾人才能力提升以及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技能提高的需求,通过设立职业资格认证制度,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等形式,依托防灾减灾部门、国内外高级培训机构、防灾减灾科研院所及有关社会团体等,建立懂需求、懂业务、懂管理的防灾减灾技术培训人才队伍。

防灾减灾技术培训人才,2015年达到0.5万人左右,2020年达到0.6万人左右。

五、主要任务与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为加强防灾减灾人才发展,2010-2020年要重点完成以下六项任务:

(1)编制人才规划。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调查统计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数量和分布等基础数据、基本摸清防灾减灾人才队伍的底数、综合评估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对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和防灾减灾人才的需求作出科学预测的基础上,根据《国家防灾减灾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的总体要求,研究制定本地区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形成全国防灾减灾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2)优化管理队伍。

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防灾减灾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强化灾害管理培训,使之了解灾害发生及分布规律,熟悉防灾减灾业务,掌握灾害应急处置本领;要开发职业化、高层次、复合型的灾害管理人才,提高灾害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3)健全专业队伍。

根据灾害地域分布、灾害种类特性、行政区划、行政层级、行业管理的需要,按照保证需要、科学整合、节约成本、专兼结合的要求,政府主管部门与军队、武警、企事业单位等相互配合,逐步健全适应防灾减灾各环节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

针对专业人才创造力强、知识技能层次高、人力资本投入大等特性,大力开发专业队伍中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专业队伍的带动和引领作用。

(4)强化突击队伍。

根据军队、武警、公安消防部队和民兵预备役等突击队伍组织整齐、纪律严明、作风硬朗、调动及时、行动迅速等特性,有效开发应急队伍中的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在抢险救灾中的骨干作用。

(5)加强基层队伍。

根据一线队伍邻近灾区、分散居住、身份不同、素质各异等特点,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整合人才资源,采用有针对性的方式开展培训演练活动,实行灵活多样的津贴、补贴等激励制度,最大限度地开发基层队伍人才资源,充实兼职队伍,提高基层队伍能力并充分发挥作用。

(6)发展志愿队伍。

根据志愿者队伍中的人才种类齐全、热心公益、无私奉献的特性,依托城乡社区、共青团组织、红十字会等,组织志愿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演练活动,使志愿者了解防灾减灾的基本知识,熟悉防灾减灾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协作方式,掌握应急救援的基本技能,以适合应对灾害的需要。

(二)重点工程

1.防灾减灾人才高等教育工程

把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纳入高等教育体系。

充分利用高校的减灾研究与学科建设,从学科、学位和专业等方面培养多层次防灾减灾研究及应用型人才,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培养;加强防灾减灾学科体系建设,制定适合我国多层次防灾减灾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标准。

到2015年,建立从专科、本科到硕士、博士的防灾减灾专业教育体系,建立比较规范的防灾减灾专业教学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大学开设防灾减灾课程或专业。

2.中青年领军人才培养工程

以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培训机构为依托,培养一批从事科研与教学、工程与技术、专业救援(灾)和灾害管理的中青年领军人才。

中青年领军人才,2015年达到500名,2020年达到1000名。

3.高级灾害评估师(信息师)培养工程

建立灾害评估师执业资格制度,加快高级灾害评估师的培养。

到2015年,培养100名高级灾害评估师;到2020年,培养500名高级灾害评估师。

适应防灾减灾对高级灾害信息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高级灾害信息师。

高级灾害信息师,2015年达到500名,2020年达到1000名。

4.防灾减灾专家队伍建设工程

各级政府可设立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开展专家信息收集、分类、建档工作,建立相应数据库,逐步完善专家信息共享机制,形成分级分类、覆盖全面的防灾减灾专家资源信息网络;建立灾情会商、研判、灾区现场评估等专家参与防灾减灾的工作机制;通过现有渠道合理安排专家的工作经费和科研经费;通过项目或课题委托的方式支持专家开展工作。

到2020年,省级政府、多灾易灾地区地(市)级政府建立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推动有条件的县(市)级政府建立防灾减灾专家委员会或专家组。

5.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工程

根据灾害应急救援的实际需要,整合现有应急队伍资源,调整应急救援队伍的布局与数量。

强化公安、武警和军队等骨干力量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专业队伍处置能力建设,推进企事业单位专、兼职应急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应急志愿者队伍,鼓励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建立应急救援队伍。

加强各应急救援队伍之间的协调和配合,推动应急救援队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到2015年,形成比较完善的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应急志愿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

6.基层防灾减灾队伍建设工程

根据国家加强防灾减灾专业队伍培育和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社区防灾减灾专业队伍、灾害信息员队伍和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

指导社区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专业人才的培养、管理和使用等工作制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和鼓励专业人才参与社区防灾减灾。

制定鼓励性政策,通过财政支持等方式推动地方加快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研究制定防灾减灾志愿者服务的指导意见和防灾减灾志愿者培训规划,建立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的联合培训机制,促进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全面提高志愿者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到2020年,95%的城乡社区建立社区防灾减灾专业队伍和防灾减灾志愿者队伍,100%的城乡社区建成装备精良、岗位明确、功能多样、职业规范、一专多能的灾害信息员队伍,通过职业资格认证的灾害信息员总数达到75万人。

7.防灾减灾管理人才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把政府主管领导应急管理能力培训纳入各级组织部门干部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全国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要根据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把防灾减灾教育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程。

防灾减灾部门要制定本系统业务干部的培训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组织针对系统内业务干部的专题防灾减灾业务培训。

不定期组织多灾易灾地区的防灾减灾业务干部参加单灾种的防灾减灾专题培训班。

8.社区防灾减灾培训者培训工程

根据国家加强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要求,有计划分阶段地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培训者培训工作。

建立社会参与培训的工作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和支持社区防灾减灾培训者培训工程的实施。

到2015年,每年为我国农村社区培训培训者约30万人,为城市社区培训培训者约7万人;到2020年,每年为我国农村社区培训培训者约50万人,为城市社区培训培训者约10万人。

9.校园防灾减灾推动者培训工程

将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普及培训纳入全国教育系统干部培训规划,在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提高培训中开设有关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专门课程,或开展防灾减灾专题培训。

10.培训演练基地建设工程

根据国家综合减灾规划关于城乡社区减灾能力建设的总体要求,在充分发挥已有防灾减灾科普和培训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建立针对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防灾减灾人员和防灾减灾志愿者的综合减灾培训教育基地。

利用国家现有的应急救援设施,增加必要的教学培训设备,开展培训演练工作。

到2015年,建成1个国家综合减灾培训教育基地,多灾易灾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省级综合减灾培训教育基地;到2020年,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省级综合减灾培训教育基地,鼓励建立地方各级综合减灾培训教育基地。

11.防灾减灾人才信息管理工程

推进防灾减灾人才信息系统建设,为应急管理、防灾减灾政策制定、人员培训等提供适时准确的数据信息服务,为防灾减灾人才的规划、管理、使用、评价和激励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到2015年,正式建立由国家统计局审批制发的防灾减灾人才资源统计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成技术手段先进、规范标准统一、动态维护管理、查询方便快捷、多级多层应用的防灾减灾人才信息系统。

六、保障措施

(一)法制保障

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的法制化进程,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为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在防灾减灾和应急管理法律法规中增加防灾减灾主管部门和综合协调管理机构在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建设上的职责范围和工作内容;规范防灾减灾人才培养、使用、配置、考核、职业资格、工资保障及奖励等各项工作;明确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军队、武警及公民的防灾减灾责任与义务;明确防灾减灾专家队伍建设、管理队伍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基层队伍建设、志愿者队伍建设、培训演练基地建设等建设资金的来源、种类和划分标准、预算和决算办法、拨付程序、财政转移支付方法以及管理制度等。

(二)制度保障

1.健全防灾减灾人才培养制度

适应防灾减灾工作需要,完善防灾减灾学科体系建设,具备培养防灾减灾人才条件的中、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要设置防灾减灾专业学科和学位体系,加快培养防灾减灾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2.实行科学的防灾减灾用人制度

创造公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