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内科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9647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263 大小:21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内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3页
儿科内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3页
儿科内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3页
儿科内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3页
儿科内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科内科学.docx

《儿科内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内科学.docx(2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儿科内科学.docx

儿科内科学

1.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多见的并发症是(0分)

A:

脑栓塞

B:

肺炎

C: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D:

心律失常

E:

喉返神经麻痹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B

解析:

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其主要病理生理改变分别为心房水平、心室水平和大动脉水平的左向右分流,导致肺血增多,临床表现为易患感冒和肺炎。

2.男,3岁,头大颈短,面容呆板,唇厚,伸出口外。

身长为80cm,前囟未闭,乳牙18个,走不稳,反应迟钝。

X线摄片见腕部有3个骨化中心。

诊断为散发性呆小病,应尽早使用(0分)

A:

甲状腺片

B:

维生素D

C:

碘剂

D:

钙剂

E:

生长激素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散发性呆小病患者需终身服甲状腺片。

治疗越早,疗效越好。

用药根据年龄而异,一般开始先用小量,每日10~20mg,以后每隔2~3周增加5~10mg,直到临床症状消失而又无甲亢表现时,该剂量即可作为维持量,维持量一般为:

1岁以下每日20~40mg,1~3岁40~60mg,3~6岁60~80mg,6~10岁80~100mg,10岁以上120~160mg,每日量可1次服或分2~3次服。

3.以下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特点哪项不正确(0分)

A:

婴儿发病率高

B:

发病缓慢,病程长

C:

红细胞数较血红蛋白值下降明显

D: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E:

皮肤黏膜苍白,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该题是理解记忆题,考核贫血诊断的临床思维,它需要掌握贫血的基本概念,以及掌握婴幼儿贫血的特征。

此题错选皮肤黏膜苍白,可有肝脾淋巴结肿大的较多。

贫血的诊断应包括三步:

①临床症状/实验诊断指标确诊贫血;②贫血的程度;③病因诊断。

题目中已明确:

在选择中应选不是缺铁性贫血的特点,此外还应了解婴幼儿贫血与成人不同之处是会有髓外造血反应,因此婴幼儿贫血会常伴肝、脾肿大,甚至有淋巴结肿大等非特异反应。

诊断思路中应掌握特异性和非特异性诊断的依据,故对此题应针对“缺铁”。

婴儿发病率高和发病缓慢,病程长是贫血非特异性临床症状

4.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为(0分)

A:

病毒颗粒侵入肠黏膜,引起广泛的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B:

通过cAMP的作用使肠液中Na+,CI-分泌明显增加

C:

抑制小肠上皮细胞对钠的转运

D:

通过cAMP的作用,使小肠分泌增加,导致水样腹泻

E:

致使病变肠黏膜双糖酶活性明显降低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的理解、鉴别。

该题的错误率较高,达30%左右,主要集中在选项“病毒颗粒侵入肠黏膜,引起广泛的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通过cAMP的作用,使小肠分泌增加,导致水样腹泻”,这是由于对细菌和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机制混淆不清所致。

肠道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不同,发病机制也不同。

细菌性肠炎主要分为肠毒素性肠炎和侵袭性肠炎。

产生肠毒素的细菌释放两种毒素,一种不耐热肠毒素,通过促进cAMP分泌,抑制小肠绒毛上皮吸收Na+、CI-

5.6岁小儿,曾多次患肺炎,不发绀,胸骨左缘第3~4肋间Ⅲ级粗糙全收缩期杂音。

X线检查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段突出,肺血管影增粗,主动脉影较小。

应该诊断为(0分)

A:

动脉导管未闭

B:

房间隔缺损

C:

肺动脉瓣狭窄

D:

法洛四联症

E:

室间隔缺损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室间隔小型缺损时心,肺X线检查无明显改变,或只有轻度左心室增大或肺充血。

大型缺损心外形中度以上增大,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肺血管影增粗.搏动强烈。

左右心室增大,左心房往往也增大,主动脉弓影小。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典型骨髓象改变不包括(0分)

A:

各阶段红细胞均较小

B:

巨核细胞系无明显异常

C:

红细胞胞核成熟程度落后于胞浆

D: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

E:

粒细胞系无明显异常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典型骨髓象改变:

幼红细胞增生活跃,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各阶段红细胞均较小,胞浆量少,边缘不规则,显示胞浆成熟落后于胞核;粒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一般无明显异常。

7.新生儿败血症多见的是(0分)

A:

体温低

B:

哭声响亮

C:

肢体肌张力增高

D:

吃奶好

E:

黄疸,肝脾肿大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理解记忆题。

新生儿败血症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常有反应差,体温改变(升高或降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症状,多有黄疸并伴肝脾肿大,如新生儿早期出现黄疸并肝脾肿大,排除溶血病时首先考虑感染,所以应首选黄疸,肝脾肿大。

错选“体温低”者较多,是只考虑了体温低,但败血症患儿出现低体温多见于早产儿,足月儿体温可正常或升高。

此外,其他如硬肿症也有体温低,故不是首要症状;“哭声响亮”和“吃奶好”的哭声响亮,吃奶好均与感染时反应差,拒奶不符,可予排除;错选“肢体肌张力增高”者考虑肌张力增高是具该表现时可能见于合并中枢神经系统

8.地中海贫血(0分)

A: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正细胞性贫血

C:

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D:

大细胞性贫血

E:

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此组题应从掌握贫血性质,病因和细胞形态学关系等方面加以分析判断。

地中海贫血是溶血性贫血的一类,但贫血的机制有两种:

①由于不稳定血红蛋白沉积在红细胞膜上,使膜变僵硬,红细胞通过脾和肝脏毛细血管时破坏和溶血;②基因缺陷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导致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

错选正细胞性贫血者可能是只注意到前一个机制,即溶血性贫血多数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错选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和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者是只记住小细胞和低色素性的任一项而不加细酌就选答案。

少数有选大细胞性贫血者,可能误认为地中海贫血特有的靶形红细胞是增大的。

9.6个月女婴,发热3天,体温39℃,查体:

一般情况良好,咽充血,耳后淋巴结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

若患儿热退后,伴皮疹出现,可能的诊断是(0分)

A:

猩红热

B:

麻疹

C:

风疹

D:

水痘

E:

幼儿急疹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幼儿急疹的考点一般是热退疹出。

10.哪一种免疫球蛋白可以从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0分)

A:

IgD

B:

IgG

C:

IgE

D:

IgM

E:

IgA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道纯粹的记忆题,错选率不高,它需要对免疫球蛋白的结构有一个概念,在5种免疫球蛋白中IgG的分子量最小,IgM最大,它是一个多聚体,IgA次之。

只有分子量小才能通过胎盘,因此是IgG能通过胎盘。

11.有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下列哪项不正确(0分)

A:

血清25-(OH)D降低是可靠的诊断标准

B:

小于6个月的患儿以颅骨改变为主

C:

胸骨改变多见于1岁左右患儿

D:

初期多见于6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症状

E:

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明显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临床特点的掌握。

该题错选率不甚高,10%~15%,常见错误“小于6个月的患儿以颅骨改变为主”。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三大症状包括非特异精神神经症状、骨骼改变和运动功能发育迟缓,临床上根据患儿的年龄呈相应的症状表现。

正确选择此题答案,不但要全面掌握佝偻病的临床特征(临床表现、生化改变和X线表现).还要熟悉小儿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和佝偻病的相应表现。

此外,这是一道否定题,应注意选择正确答案排除之。

小于6个月的婴儿由于大脑的发育快、头围增大明显,以致缺乏维生素D时出

12.女婴,8个月,诊断为中度营养不良。

开始供给热量每日应为(0分)

A:

375kJ/kg(90kcal/kg)

B:

340kJ/kg(80kcal/kg)

C:

420kJ/kg(100kcal/kg)

D:

300kJ/kg(70kcal/kg)

E:

250kJ/kg(60kcal/kg)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轻度营养不良可从每日60-80kcal/kg开始,中度及重度营养不良可参考原来的饮食情况,从每日40-60kcal/kg开始,并根据情况逐渐少量增加;当增加能量至满足追赶生长需要时,一般可达150-170kcal/kg。

13.慢性胃炎主要症状(0分)

A:

呕血

B:

水肿

C:

腹痛

D:

呕吐

E:

便秘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核学生对题干中所提到三种消化道常见病的临床表现的掌握情况。

水肿与上述疾病不相关,不具有干扰性。

慢性胃炎最常见症状为反复发作、无规律性的腹痛,疼痛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可能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错选呕吐者未能抓住题干所问为“主要”症状,也可能是将急性胃炎的常见症状(食欲不振、腹痛、呕吐等)套于慢性胃炎上从而自我混淆。

慢性胃炎当伴有胃黏膜出血者可有呕血、黑便等症状,但并非常见,也非“主要”。

14.急性肾炎引起水肿的主要机制是(0分)

A:

大量蛋白尿引起低蛋白血症。

B: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C: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D:

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E:

血压增高引起急性心衰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全身体液增加所致。

15.男,1岁,智能落后,表情呆滞,鼻梁低,舌宽大并常伸出口外,皮肤苍黄,粗糙,四肢粗短,腱反射减弱。

最可能的诊断是(0分)

A:

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

B:

佝偻病

C:

软骨发育不良

D: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E:

苯丙酮尿症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该患儿智能低下,特殊面容和临床表现,推侧最可能诊断为唐氏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

其中软骨发育不良,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佝偻病和苯丙酮尿症不出现表情呆滞,鼻梁低,舌宽大并常伸出口外等的特殊面容。

1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0分)

A:

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C:

正细胞性贫血

D:

小细胞正色性贫血

E:

大细胞性贫血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B

解析:

理解应用题,应在了解按细胞形态分类不同贫血的特点基础-,结合题目所给具体疾病特点答题。

作为贫血的临床诊断,红细胞形态是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按之可初步筛分出贫血的大致病因,而作为进一步选择病因学诊断检查的重要提示。

题目所给的5个备选答案是贫血形态学分类。

本题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明白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铁缺乏使胞质血红蛋白合成减少,但不影响幼稚红细胞的核分裂和成熟,因此成熟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使缺铁性贫血呈小细胞低色性。

大细胞性贫血是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其贫血的

17.B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的常用方法是(0分)

A:

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

B:

血清补体测定

C:

抗“O”试验

D:

嗜异凝集试验

E:

免疫球蛋白测定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B细胞免疫功能测定的常用方法是免疫球蛋白测定。

18.男孩,9个月。

体重8kg,发热、呕吐、腹泻3天,粪便蛋花汤样,无腥臭味,尿量明显少。

精神萎靡,皮肤弹性差,眼凹陷,唇樱红,四肢凉,血钠132mmol/L。

诊断是(0分)

A:

中度脱水伴酸中毒

B:

重度脱水伴碱中毒

C:

重度脱水伴酸中毒

D:

轻度脱水伴碱中毒

E:

中度脱水伴碱中毒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A

解析:

中度脱水临床表现较明显,精神不振或躁动不安、口渴、尿少、口唇干,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

代谢性酸中毒可发生于腹泻,肠、胰、胆瘘,高热,脱水,腹膜炎,休克,肾功能衰竭等。

诊断依据

(1)腹泻,肠瘘,胰瘘,胆瘘,腹膜炎,休克,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等病史。

(2)面色潮红,呼吸加深加快,有烂苹果味为突出表现。

(3)血气分析。

19.有关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诊断,不正确的是(0分)

A:

血清补体可升高

B:

血ASO可升高

C:

尿沉渣镜检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

D:

尿液检查可见尿蛋白

E:

血尿素氮可升高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患儿中总补体及C3均下降,其余选项均正确。

20.关于结核菌素试验的判断表示体内有活动性结核病灶的反应为(0分)

A:

年长儿,硬结直径为5~10mm,1周仍未消失

B:

硬结直径大于或等于20mm,7天未退

C:

硬结直径径小于5mm

D:

硬结直径为5~10mm,2~3天消退

E:

1岁婴儿,未接种过卡介苗,硬结直径为10mm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B

解析:

记忆应用题,需对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和阴性反应的判断标准以及临床意义有所认识的基础上来答题。

结核菌素试验的基础是机体接触过结核菌体蛋白的抗原后,对该抗原产生了免疫反应,当皮下注射结核菌素后则注射局部可产生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

自然的结核感染4周后可产生反应,其反应程度与感染严重度和结核病灶活动性相关。

卡介苗接种和自然感染一样也是导人了抗原,只是其产生反应较自然感染为弱,因此,也会对结核菌素产生皮肤反应。

了解了以上原理就不难记住不同皮肤反应所反映的结核感染状态。

卡介苗免疫接种后,硬结20mm以上局部有水泡,出血、

21.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是(0分)

A:

潜伏期1~3天

B:

大便水样或黄色蛋花样,无腥臭味

C:

不易发生脱水和酸中毒

D:

常伴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

E:

多见于6~24月的婴幼儿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小儿秋季腹泻多见于6~24月的婴幼儿;起病急,有发热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黄色或蛋花汤样,无腥臭味;腹泻较重者可引起脱水和酸中毒。

22.女,5岁。

自幼唇、指(趾)甲床青紫,乏力,活动后气促,体格发育落后,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四联症。

患儿突然发生昏厥、抽搐,最可能发生(0分)

A:

低钙惊厥

B:

ARDS

C:

癫痫

D:

肾衰

E:

脑血栓、脑脓肿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法洛四联症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由4种畸形组成,分别是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大。

阵发性缺氧发作,多见于婴儿,发生的诱因为吃奶、哭闹、情绪激动、贫血、感染等。

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引起突然昏厥、抽搐,甚至多死亡。

其原因是在肺动脉漏斗部狭窄的基础上,突然发生该处肌部痉挛,引起一时性肺动脉梗阻,使脑缺氧加重所致。

年长儿常诉头痛、头昏。

23.新生儿败血症早期最主要的特点是(0分)

A:

硬肿

B:

皮肤有伤口

C:

血白细胞总数升高

D:

高热

E:

缺乏特异症状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在记忆掌握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基础上,结合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判断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特点。

该题的错选率不高,错选答案多为高热。

对此题判题中须注意的是题中的两个限定词:

①新生儿;②主要特点。

发热是败血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是对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来说,由于其免疫功能低下,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力弱,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受到外源性致热原如细菌内毒素的刺激时,内源性致热原的合成不足,再加上其体温调节功能不足,新生儿败血症时很少表现为高热,因此高热不但不是其特点,相反,可表现为体温不升。

正是由

24.以下不符合轻型腹泻的是(0分)

A:

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B:

血钾<3.5mmol/L

C:

大便次数增多

D:

食欲不振

E:

无脱水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B

解析:

轻型腹泻以胃肠道症状为主;食欲不振,大便次数增多每天可达10余次;无脱水,电解质紊乱及全身中毒症状。

25.细胞免疫测定是指(0分)

A:

血清β-微球蛋白测定

B: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C:

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D:

硝基四唑氮兰还原试验

E:

血清谷丙转氨酶测定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细胞免疫测定包括外周血象和淋巴细胞计数,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T细胞及其亚群数量的检测和T细胞功能检测。

26.6个月患儿,发热3天,体温39~40℃。

流涕,轻咳。

当日热退,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诊断是(0分)

A:

幼儿急疹

B:

结核

C:

麻疹

D:

麻风

E:

猩红热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A

解析:

幼儿急疹潜伏期大致8~14日,平均10日。

起病急,体温突然升高达39~41℃,持续3~5天,一般情况良好。

热退9~12小时出现皮疹,皮疹呈红色斑疹或斑丘疹,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皮疹间有正常皮肤,几小时内皮疹开始消退,一般在2~3天内消失,无色素沉着及脱屑。

幼儿急疹的病原体为人类疱疹病毒6型,多见于6~18个月小儿,春秋两季多见。

27.女,12岁,发热两周,1周来右膝关节,左踝关节相继红肿痛并有活动障碍,心尖部有Ⅲ级BSM,末梢血白细胞18000/mm3,N80%,血沉60mm/h,ASO1:

800,心电图示Ⅰ°AVB。

诊断应考虑为(0分)

A:

儿童类风湿病

B:

先心病并发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C:

风湿热

D:

败血症

E:

系统性红斑狼疮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题干是对风湿热典型临床表现的描述。

儿童类风湿因有关节痛而易相混淆,但类风湿发病以小关节为主,风湿以大关节为主,类风湿:

对关节啃一口,对心脏舔一舔;风湿:

对心脏啃一口,对关节舔一舔。

红斑狼疮也是免疫系统疾病,可有发热,影响多器官,但多以肝、肾、血液系统损害和皮肤表现为主。

28.母乳喂养儿粪便中主要的细菌是(0分)

A:

副大肠杆菌

B:

肠链球菌

C:

乳酸杆菌

D:

变形杆菌

E:

大肠杆菌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母乳中乳糖量多,又以乙型乳糖为主,能促进肠道乳酸杆菌的生长,故母乳喂养儿粪便中主要的细菌是乳酸杆菌。

29.支气管淋巴结核出现声嘶是由于肿大的淋巴结压迫(0分)

A:

喉返神经

B:

左侧颈静脉

C:

右侧颈静脉

D:

迷走神经

E:

肺动脉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A

解析:

支气管淋巴结核出现声嘶是因为喉返神经被肿大的淋巴结压迫导致。

30.中度脱水,血钠126mmol/L,第1天合理补液应选下列哪组总液体量补液成分(0分)

A:

100ml/kg1:

2液,不补钾

B:

150ml/k2:

3:

1液,见尿补钾

C:

110ml/kg4:

3:

2液,不补钾

D:

250ml/kg2:

3:

1液,见尿补钾

E:

150ml/kg4:

3:

2液,见尿补钾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应用题,考核内容3有个层面:

①不同程度失水补液总量;②不同性质失水应补液体的选择;③儿科常用补液液体的构成和渗透压的关系。

脱水的治疗主要是补液,补液方案包括补液量和补液种类,它有赖于对脱水程度和性质的判断:

补液量决定于脱水程度,液体种类决定于脱水的性质。

题目给予的条件是中度脱水,要求是第1天的补液方案(即应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及生理需要量),按此,液体总量应为120~150ml/kg。

而按题目提示血钠126mmol/L(<130mmol/L),可判为低渗性脱水,因而应补充2/3张液。

按此

31.关于重型β地中海贫血,下述哪一项不正确(0分)

A:

用铁剂治疗有效

B:

肝脾肿大

C: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D:

3~12个月开始出现贫血

E:

有特殊面容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A

解析:

这是一道记忆理解题,考核β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联系。

错选率约20%。

重型β地中海贫血于3~12个月前、特别是3~6个月发病,贫血机制主要有两个:

①β基因缺陷使β珠蛋白肽链不能合成或几乎不能合成,导致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减少,因此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②由于β珠蛋白肽链减少,过多的a珠蛋白肽链沉积于红细胞膜使红细胞膜变僵硬,通过脾、肝毛细血管时易破坏,使脾、肝肿大;长期贫血骨髓造血旺盛使颅骨改变形成特殊面容;长期溶血、输血使含铁血黄素增多,重度贫血亦使肠道铁吸收增加,体内铁负荷逐渐加重,铁过多地沉积于各

32.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水肿最多见于(0分)

A:

上肢

B:

颜面

C:

下肢

D:

外生殖器

E:

腹部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C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营养不良水肿发生机制和表现的理解和记忆。

该题错选率甚高,约70%。

常见错误是腹部。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是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以及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

33.预防肺炎,下列哪项措施不是所需的(0分)

A:

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

B:

防止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传染病

C:

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

D:

增强小儿体质

E:

定期应用抗生素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E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考核学生对肺炎的病因及诱因掌握的情况,该题错答率不高,主要错选的答案依次是按时进行计划免疫接种、防止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传染病。

小儿肺炎与婴幼儿期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小儿的免疫特点有关,引起肺炎的诱因主要有:

①感染因素;②环境及气候因素;③机体的防御功能。

对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措施一般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

特异性的一般以特效疫苗预防接种,非特异性的则包括主动的增强体质的措施以及被动的避免接触感染源。

本题为否定题,加强护理和体格锻炼、增强小儿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及呼吸道传染病包括了上述各非

34.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特征是(0分)

A:

体格矮小,长骨短,指趾粗,智力正常

B:

体态均匀矮小,智力正常

C:

骨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睡眠不安,食欲差

D:

骨龄落后于年龄,上部量大于下部量,智力低

E:

四肢短小,长骨短粗,干骺端增宽,智力正常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D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记忆题,需掌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低)的特征及其鉴别诊断。

先天性甲低主要是两大临床特征:

生长迟缓和智能低下,生长障碍又以长骨为主,因此需与其他短肢矮小鉴别。

其骨X线特征为骨龄落后,但干骺端无异常改变。

本题的错选率不高,因主要抓住了不匀称性矮小和智能低下的特征。

“骨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睡眠不安,食欲差”完全未提及两大特征,而突出了佝偻病的X线特征,故错选此项完全不应该;“体态均匀矮小,智力正常”虽矮小但体态匀称,智力正常,完全不符合甲低。

35.7岁女孩,低热1周,伴双踝部疼痛和阵发性腹痛,发病前2周患猩红热。

查体心肺正常,踝关节未见明显红、肿、热、痛,但活动稍受限。

考虑为急性风湿热早期表现,此时重点的临床观察是(0分)

A:

链球菌咽峡炎是否已被清除

B:

是否存在心脏损害

C:

有无舞蹈病的表现

D:

关节炎是否存在

E:

有无皮肤损害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B

解析:

约40%~50%的风湿热患者累及心脏,是风湿热唯一的持续性器官损害。

首次风湿热发作时,一般于起病1~2周内出现心脏炎的症状。

36.下列哪项不是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诊断条件(0分)

A:

浅表淋巴结无其颈淋巴结肿大

B:

心肌炎和冠状动脉瘤

C:

持续高热5天以上

D:

结合膜充血,口唇鲜红,皲裂和杨梅舌

E:

手足硬肿、掌指红斑,指趾脱皮及全身多形性红斑样皮疹

收起答案|我要纠错

正确答案:

B

解析:

这是一道理解记忆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川崎病诊断的理解和掌握。

本题是一道否定题,题目关键是“不是”和“诊断条件”二点,错选者主要在审题上。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征,病因和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感染和免疫反应异常有关,但缺乏特异的实验室检查依据。

川崎病的诊断也缺乏特异性诊断,只能依靠临床症状和体征,根据皮肤、黏膜和淋巴结受累的情况来判断。

川崎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血管周围炎、血管内膜炎或全层血管炎,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毛细血管。

在该病的早期,首先受累的是小血管和微血管,冠状动脉瘤和心肌炎虽是川崎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