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5695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docx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

1、百会: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生养固脱,醒脑安神。

【主治】

(1)昏迷,昏厥,休克。

(2)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3)精神分裂症,癔病。

(4)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操作】向后横刺0.8~1.2寸,也可向左右横刺。

灸3~5壮,艾炷不宜太大。

2、印堂:

【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

(1)鼻炎,鼻衄,感冒发热,眩晕,前额痛。

(2)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产后血晕不语,子痫,小儿惊厥,呕吐。

【操作】斜刺或横刺,向下或向左右透刺0.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素髎

【定位】鼻尖的正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开窍泄热。

【主治】

(1)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心动过缓,低血压。

(2)鼻炎,酒渣鼻。

【操作】从鼻尖向上刺0.5~1寸。

4、太阳

【定位】在额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

(1)头痛,偏头痛,眩晕,感冒。

(2)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3)目疾。

【操作】直刺0.5寸,斜刺或横刺1~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禁灸。

5、水沟(人中)

【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效】醒脑开窍,复苏宁神。

【主治】

(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2)急性腰扭伤。

(3)鼻炎,口眼歪斜,面肿。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6、承浆

【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

【主治】

(1)急性腰扭伤。

(2)面瘫的口角歪斜,面痉挛的口角抽搐,三叉神经第3支痛。

(3)口腔溃疡,齿痛,面肿。

【操作】微向上斜刺0.3~0.5寸。

7、廉泉

【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开窍利舌,清音。

【主治】

(1)中风舌强不语,暴哑。

(2)流涎,舌下肿痛。

(3)扁桃体炎,吞咽困难。

【操作】向舌根部斜刺0.5~1寸,或再分别向两旁斜刺0.5~1寸。

8、迎香

【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功效】散风清肺,通鼻利胆。

【主治】

(1)感冒,急性和慢性鼻炎。

(2)面瘫,面神经痉挛,三叉神经第2支痛。

(3)胆道蛔虫症。

【操作】向内斜刺0.3~0.4寸。

9、四白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

【功效】祛风明目,疏肝利胆。

【主治】

(1)白内障,近视,色弱,色盲,急性和慢性结膜炎。

(2)鼻炎,三叉神经眶下支痛。

(3)眼睑麻痹,眼肌抽搐。

【操作】直刺0.5寸。

10、地仓

【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或口角外侧旁开0.4寸,口轮匝肌中。

【功效】舒筋通络。

【主治】

(1)面瘫口角歪斜,不能示齿,流涎。

(2)面神经痉挛的口角抽搐。

(3)三叉神经第2、3支痛。

【操作】直刺0.2~0.3寸。

治面瘫时向颊车横刺1.5~2.5寸。

11、颊车

【定位】在面颊处,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指),当咀嚼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功效】舒筋通络,消炎止痛。

【主治】

(1)面瘫。

(2)下齿痛。

(3)腮腺炎。

(4)下颌关节炎。

【操作】直刺0.3~0.5寸,或地仓横刺1~2寸。

12、下关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

【功效】滑利关节,祛风止痛。

【主治】

(1)面瘫,面肌痉挛。

(2)三叉神经痛,牙痛。

(3)颞颌关节综合症。

【操作】直刺0.8~1.2寸。

13、颧髎

【定位】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功效】祛风止痛。

【主治】

(1)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上齿痛。

(2)颅脑手术针刺麻醉。

【操作】直刺0.6~1寸。

14、风池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功效】祛风明目,熄风安神。

【主治】

(1)感冒鼻塞,发热头痛。

(2)头目眩晕,耳鸣,失眠。

(3)各种眼病。

(4)脑性疾病。

【操作】针尖微向下,向鼻尖方向刺1寸,或向对侧睛明刺1寸。

15、中极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功效】调经壮阳,治理下焦。

【主治】

(1)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子宫脱垂,不孕,闭经,月经不调,白带多。

(2)遗精,阳痿,早泄。

(3)尿频,尿急,小便淋沥,会阴坠胀。

(4)慢性腹泻。

【操作】直刺1~1.5寸。

16、关元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功效】固本回阳,主理下焦。

【主治】

(1)遗精,阳痿,早泄。

(2)子宫内膜炎,盆腔炎,产后出血,白带多。

(3)腹泻,痢疾。

(4)尿急,尿频,小便淋沥。

【操作】直刺0.8~1.5寸。

17、气海

【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功效】益气固本,补虚益损。

【主治】

(1)虚脱,真气不足,中风脱症。

(2)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3)腹泻,痢疾。

(4)遗精,阳痿,早泄,白带多。

(5)尿频,尿急,遗尿,小便淋沥不尽。

(6)痛经,产后出血多。

【操作】直刺1~2寸。

灸3~7壮。

18、神阙

【定位】脐中央,腹内为小肠。

【功效】温阳复苏,健运脾胃。

【主治】

(1)虚脱。

(2)荨麻疹。

(3)脱肛,急性和慢性腹泻。

【操作】隔盐灸7~14壮,或拔火罐。

19、膻中

【定位】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功效】开胸顺气。

【主治】

(1)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所引起的心悸、心绞痛、胸闷等。

(2)进食时梗阻感,胸骨后疼痛。

(3)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所出现的喘咳、气急、胸闷等。

(4)产后少乳,小儿溢乳。

【操作】直刺0.2~0.3寸,或沿皮向下,可向第4、5胸肋关节之间刺0.6~1寸。

此穴不宜直接灸,尤其是女性。

20、天枢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横平脐中。

【功效】清热利湿。

【主治】

(1)急性和慢性腹泻,痢疾,便秘。

(2)急性和慢性腹膜炎。

(3)月经不调,白带多。

(4)腹水,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或斜刺1~1.5寸。

21、归来

【定位】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

【功效】清利下焦湿热,益肾。

【主治】

(1)子宫内膜炎、附件炎及其所出现的月经不调、腹痛、白带多等。

(2)子宫下垂,不孕症。

(3)肠疝。

【操作】直刺或斜刺1~1.5寸。

灸5~7壮。

22、腰阳关

【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温阳散寒,利腰强膝。

【主治】

(1)小腹痛,盆腔炎,产后宫缩痛,膀胱麻痹,尿崩症。

(2)慢性肠炎,糖尿病,多发性神经根炎。

(3)坐骨神经痛,前列腺炎。

【操作】直刺0.5~1寸。

23、大椎

【定位】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解表通阳,醒脑安神。

【主治】

(1)中暑高热,热病汗不出,自汗,盗汗或低体温。

(2)精神分裂症,癫癎,小儿惊觉。

(3)哮喘,肺结核。

(4)白细胞减少症。

(5)颈椎病,项强,肩背痛。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或向两侧或下方斜刺0.6~1.2寸。

灸5~7壮。

24、脾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健脾利湿,消肿和营。

【主治】

(1)水肿,腹泻,消化不良,肢体困乏。

(2)便血,月经过多及其他慢性出血病。

(3)皮肤瘙痒,荨麻疹。

(4)胃下垂,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操作】直刺1寸,或向脊椎方向斜刺。

灸3~7壮。

25、胃俞

【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和胃健中,化湿消滞。

【主治】急性和慢性胃肠炎、胃下垂、胰腺炎等消化道疾病及其所出现的症状。

【操作】直刺1寸,或向脊椎方向斜刺。

灸3~7壮。

26、肾俞

【定位】在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功效】益肾固精,聪耳明目。

【主治】

(1)各种病因所致的腰酸、腰痛。

(2)肾虚、下焦气化失常、湿热下注所致的急性和慢性肾炎,肾下垂,膀胱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及其所出现的尿频,尿急,小便不利,腰骶酸楚,阳痿,遗精,早泄,崩漏,白带,耳鸣,听力减退等。

(3)哮喘。

【操作】直刺1~2寸,或向脊椎方向斜刺。

灸3~9壮。

27、少商

【定位】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功效】开窍救逆,清热利咽。

【主治】

(1)高热,昏迷,中风,中暑等。

(2)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肺炎等。

【操作】直刺0.1寸,或刺出血。

28、列缺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功效】宣肺止咳,疏风通络。

【主治】

(1)腕部软组织病。

(2)颈项强痛。

(3)咳嗽,气急,咽喉肿痛。

【操作】直刺0.6~1寸。

29、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1、2掌故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功效】开窍清热,止痛活络。

【主治】

(1)中风,中暑,昏迷,休克,昏厥,癔病,经省分裂症等急性发作时症状。

(2)眼,鼻,口,咽、喉、齿等急性和慢性炎症。

(3)上肢运动及神经系统疾病。

(4)头痛,高血压。

(5)闭经,滞产。

(6)多汗或无汗,荨麻疹。

【操作】直刺0.5~1寸。

30、尺泽

【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功效】清肺降热,止血通络。

【主治】

(1)肺结核,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等,及其所出现的咳嗽,气急,咳血,痰多,胸闷,胁痛等。

(2)上肢桡侧运动不利。

【操作】直刺0.6~1寸。

31、曲池

【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功效】解表退热,通调肠腑,调和营血,舒筋活络。

【主治】

(1)半身不遂,手肘拘挛或筋缓不收,高血压,上肢酸痛。

(2)月经不调,贫血,发热。

(3)皮肤干燥,瘙痒,荨麻疹。

(4)甲状腺肿大,(5)便秘,痢疾。

【操作】向下针对少海穴,直刺1~2寸。

灸3~7壮,麦粒灸可累计达200壮。

32、肩髃

【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

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

【主治】中风,上肢瘫痪,肩关节周围炎酸痛,荨麻疹。

【操作】从肩峰前下方凹陷处向腋下方进针1~2寸。

灸3~7壮。

33、极泉

【定位】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功效】活血通络。

【主治】

(1)上肢尺侧运动,神经系统疾病,

(2)心肌炎,心绞痛。

(3)胸胁痛。

【操作】直刺1寸。

灸3~5壮。

34、后溪

【定位】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功效】宁志通络,舒筋通络。

【主治】

(1)头项强痛,肩背后侧及上肢后侧疼痛。

(2)耳鸣,耳聋,目疾。

(3)感冒发热,自汗,盗汗。

(4)精神分裂症。

【操作】直刺1寸。

35、内关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功效】宁心安神,宽胸和胃,镇痛止呕。

【主治】

(1)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等心血管疾病及其所出现的心律不齐,心绞痛等。

(2)精神分裂症,癔病,神经衰弱,失眠。

(3)胃痛,胁痛,呃逆,呕吐。

【操作】直刺或稍向上刺0.5~1寸。

36、外关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解表,舒经通络。

【主治】

(1)偏头痛,颈侧强痛。

(2)胁肋痛。

(3)上肢酸痛,麻木,瘫痪。

(4)耳鸣,耳聋,中耳炎,腮腺炎,咽痛。

(5)感冒发热。

【操作】直刺1~1.5寸,灸3~5壮。

37、支沟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通利肠腑,理气散瘀,舒经通络。

【主治】

(1)便秘

(2)胸,胁肋痛。

(3)上肢酸麻,疼痛,瘫痪。

【操作】直刺1~1.5寸。

灸3~5壮。

38、肩髎

【定位】在肩部,肩峰后面,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