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6886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docx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

 

塑胶模具调试修模人员培训学习手册

 

众所周知,模具随着现场生产模次数的累积,模具寿命是一个呈逐渐衰退的过程,从新模的磨合到正常生产再到寿命终结。

当新模小批量量产,可能会暴露出一些问题来,模具的设计是否合理、模具的加工精度是否达到产品需求,模具制造商会对模具进行一定的调整。

一旦模具经过调整生产稳定之后,再经常出现诸多问题出来,那这样的概率就相对会比较小了。

至于模具生产的后期,经过长时间的高压锁模及熔体的高温高压冲击,模具的磨损与变形,无法得到合格的尺寸、良好的外观,最终不能修复或修复后达不到原有的精度尺寸或外观要求,这是可以理解的。

做为一名合格的模修人员,每一副模具都会融入到他的世界中去,模具曾经出现过什么状况,怎么修复的?

莫过于他了。

如果做为一名模修人员,没有一定的技能与判断能力,那么何以在模具上大施拳脚呢?

所以我们就需要掌握相应的一些必备技能,

归纳如下:

掌握模具知识的技能、掌握注塑成型知识的技能、掌握量测工具的使用技能、掌握修模相关机台的操作技能。

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发现问题,勇于去寻找问题的发生根源。

生产现场也要积极配合,一起多思考,集思广益,这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一有问题就是现场没调好,或一有问题就是模具不好,这都是不对的。

说现场工艺没调好,依据是什么?

说模具不良,那么依据又是什么?

造成产品不良,有许多可能造成的因素,那需要有耐心一一排除。

除非是很直观的,一眼就看出问题出在哪了,比如模具上的入子断了。

再如产品烧焦问题,这是一副分型面开过排气槽的模具而且已经累计生产超出80万模次,按理排气不良是不会出现的,现场射速也调慢了,还是不行。

拆出母模仁,用校表量测排气口,由于模具频繁锁模生产,分型面的排气口深度几乎没有了。

所以不能有习惯性的思维,模具上有排气存在并不能保证它的排气性一直都是好的,也有可能是排气口被塑胶分解物堵塞掉了。

所以模修人员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就如断案一样,判断准确了才会走上正确的路。

判断失误就会使目标偏离方向,造成事倍功半。

 

一、掌握模具知识的技能

1、模具结构及材质

对于一个模修人员来说,它是你在拆解及组立一副模具前必须要弄清楚的,它关系到模具拆卸时的先后顺序。

什么是二板模、什么是三板模、什么是热流道模具。

假如你都不知道它的结构,那么你如何下手去做呢?

所以理论性的东西还是要知道的。

什么样的材质适用什么样的场合,这要考虑到模具的经济性与适用性。

2、模具各零件作用

模具零件的作用就涉及到模具零件在模具上的用途,模具上的每一个模具零件都有它存在的意义,不是无缘无故地存在的。

什么起定位作用的、什么起导向作用的……思考一下:

如果模具上缺少或损坏该零件,会造成什么后果?

3、模具的动作顺序及原理

什么动作先执行,然后是什么,再接着是什么。

如果该有的动作顺序没有或一起动作了,那么说明模具已经出现了不良状况。

如二次顶出、螺纹脱模机构、滑块油缸抽芯的动作顺序等。

4、模具图面

如果图面都看不明白,当模具损坏后,那怎么去进行修复。

模修人员不仅要能看懂图面,而且要求知道模具零件的配合公差及精度要求。

二、掌握注塑成型知识的技能

什么是产品的飞边、刮伤、流痕、烧焦、短射、银钱等,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压力、射速、料温、保压、背压等这些工艺参数值的大小的调整,对于产品品质有什么影响?

也许你不会调机,但是这些与模具相关的工艺也是你必须要掌握的知识。

所谓的“七分模具,三分工艺。

”说明模具的重要性,其实模具与工艺,对于生产出来一个合格的产品来说,是缺一不可的。

掌握注塑成型知识的技能,就是为了让修复人员能够区分出什么是模具原因造成的,什么是工艺不当造成的。

比如:

产品的飞边,修复人员首先想到的是模具内是否有压到产品或异物,其次是模具配合间隙是否过大(磨损及表面压塌陷变形),最后才是考虑注塑压力是否过大、射速是否过快、料温是否过高,或者机台哥林柱是否断裂等(使用排除法逐一排除)。

针对在机台上的模具,对照产品进行观察。

确认不是模具原因产生的,再通知生产现场进行工艺参数的调整。

假如修复人员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工艺知识,就无法对生产现场进行解释,说出解决的办法。

生产现场人员懂模具的少,而修模的把模具方面的事情处理好,剩下的只能靠工艺去解决,最后实在没办法只有品保人员过来确认是否允收。

三、掌握量测工具的使用技能

如卡尺、千分尺、高度规、深度规、校表、投影仪等,需要能熟练使用。

什么情况下使用什么样的量测工具。

比如:

模具上的入子损坏后,先寻找电脑图档。

以图档做为参考,实际量测模具上完好的入子为加工新入子的尺寸依据。

不可完全信任图面,本人在工作中遇到许多图面与实物不符的情况,以图面为准后,导致加工零件的出错。

一些新零件的更换,都需要使用量测工具量测确认后才可以更换上的(如果新零件尺寸不符,还需再重新加工到位)。

所以掌握量测工具的使用技能,是模修人员最基本的技能。

四、修模相关机台的操作技能

1、磨床加工

模具损坏后,一些细小的地方需要使用到焊补,焊补到模仁或入子表平面,都是可以通过磨床来研磨的(包括新零件的实配,外围尺寸大)。

焊补量小的情况下,研磨肯定是最快捷的方式。

熟悉与磨床相关的知识与操作,如何装卸砂轮、砂轮的对刀及进刀方式、砂轮的适用范围、砂轮的平衡性的校正、工件的装夹与固定等等。

至于砂轮平衡性的校正,往往有些公司不重视,是没有这个要求的,其实这是很不规范的。

2、集尘砂轮机操作

集尘砂轮机,对零件进行粗打磨。

比如氩焊后高出零件表面量太大,可手持零件对其外形进行粗打磨。

3、铣床或旋臂钻床加工

简单一点的操作,假如模具上断了一个螺丝。

在原有基础上重新钻个孔,取出断螺丝。

比如:

模具上缺少检知器感应固定,加工两个螺纹孔。

还有三板模上,脱料板的抓料销过孔磨损,加大过孔后铰孔。

熟悉相关铣床或旋臂钻床的知识与操作,钻头与丝攻的选择、转速的选择、工件的装夹与固定等等。

4、放电加工

模具损坏后,焊补后会使用到放电加工。

利用电极对模具焊补部位进行放电加工。

(手工修复无法修复到的部位,比如深窄槽或曲面)

5、精密切割机顶针加工

模具上的顶针断裂或磨损,需要更换加工新的同规格的顶针,就会用到精密切割机。

加工一支顶针的长度,应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没有精密切割机的情况下,可能会使用到砂轮机与磨床或者用到快走丝加工。

熟悉相关砂轮切割片的拆卸与更换、顶针的装夹、治具的使用等等。

6、抛光研磨机操作

模具型腔内有些部位焊补量比较大,可以先用抛光机夹持磨棒粗修去点,然后用电极放电加工或没有电极又无图面的情况下,有些只能依靠抛光研磨机手工修。

7、冲子成型机加工

冲子成型机用于研磨圆柱形零件的外圆形状。

如模具上三板模的抓料销断了或者是成型销变形,都可使用到此冲子成型机。

8、氩焊或激光焊补

模具零件损坏,无非就是焊补、镶件、重备处理,氩焊与激光焊补各有所长。

很多模修会配备氩焊机,有激光焊补机的会比较少点,如果模修可以自己氩焊或激光焊补,不用外出氩焊或激光焊补处理,这样能大大缩短模具维修的时间与成本。

9、手工抛光

模具的一些小倒钩或压塌,使产品外观出现刮伤或拉伤的状况。

或者是模具上有不良的痕迹、锈斑,影响产品表面的不良。

那么钻石膏、砂纸、油石这一系列的抛光动作,模修人员是必须要熟练掌握的。

有时候可能会用到锉刀,锉刀就是靠手上的功夫,没有一定时间的磨炼是很难达到熟练掌握锉刀修复模具技能的。

在没有充足的设备及条件下,有些时候只有依赖手工的技能去弥补达到。

10、模具保养

模具生产完或生产中,对分型面进行清洁擦拭、导柱、滑块上油,一系列的清洁及点检动作,是必不可少的。

模具保养是模修人员的基本功,简单地拆卸与清洁上油及维护。

11、与模具相关的一些小技巧

如何快速有效地取出断螺丝、断水管接头、如何利用治具或夹具加工一些模具上的小零件、如何拆模更便捷等等。

模修人员掌握的技能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修模工作的迅速展开,更加得心应手,可以大大缩短模具修复时间,所以对于模修人员的相应要求就高。

也许有人会说,车床加工、加工中心CNC、线切割这些都会了,不是更有利于修模吗?

当然“技多不压身”,模修有模修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它区别于开模。

修模技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模修人员更需要拥有善于去发现问题并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解决,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更能体现出个人的价值所在。

 

工艺人员如何爱护模具

一个注塑工艺人员有必要爱护模具吗?

的确,从我上班第一天起,师傅就告诉我们:

“模具坏了可以修呀!

”,这句话实在是内含了太多的信息。

当时公司的大环境是注塑和模具是两个部门,当然领导也有两个,出了问题大家相互推诿扯皮,一天天的跟拍宫斗剧一样,这也难怪师傅会说这样的话了,但是我工作这么年,唯独这一点没有遵从“师命”,下面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我是如何爱护模具的。

一、顶住压力,拒绝提升开合模速度

刚刚入职某公司的时候,领导要求降低某产品的生产周期,我说我的上任已经把周期降的差不多了,可降低的量不大。

但是领导才不听我的话,认为我能力低,他自己亲自动手,将该产品的开合模速度提高了一些,周期降低了2秒,然后开始数落我,我心里想,别高兴的太早,走着瞧!

果不其然,周期降低后的当天晚上就见到了“效果”,由于合模速度过快,加上滑块发生卡滞,造成斜导柱被压弯,前后因为维修耽误了两个小时。

仅仅为了降低这2秒钟,就耽误了7200秒,真可谓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问题发生之后我便更新了参数表,并规定开合模速度只能降低不能提高,防止模具损伤的事件再次发生。

二、无数次为模具“加油”

每次试模的时候,只要听见开合模异响,我都会去给模具相关部位涂抹一些润滑油。

但是有一次,无论我怎么涂抹润滑油都没用,模具开模的时候就跟“拔火罐”一样,整个车间都能听见它的响声。

经过仔细检查发现,模具配合部位没有安装耐磨片,更没有储油槽,该部位已经插烧并掉铁屑。

后来我建议模具工程师,咱们可以先在这个地方加一些储油槽,万一没有效果,再想办法加耐磨片。

万幸的是,加了储油槽之后异响就明显减少了。

 

三、增加模具卡钳,防止油缸滑块掉落撞伤顶块

将“非悬崖式”模具旋转180度后改为“悬崖式”模具,但是模具不能随随便便旋转,许多细节考虑不到就会损伤模具。

我们这个模具旋转180度之后变为“悬崖式”,它的两个大油缸滑块也就由原来的地侧变为天侧。

这样当模具打开后,两个滑块会一点点的往下滑落,与顶块撞到一起,造成模具损伤。

我还是建议我们的模具工程师,像这种情况必须在滑块后面加一个DME钳子系统,这也是模具制造过程中最普遍的做法。

 

四、增加负压检知系统,防止模具压伤

我们曾经生产过的一款双色产品,黑色为PP材料的硬胶,绿色为TPE材料的软胶。

生产过程为,硬胶生产完成后,机械手将其放入软胶的型腔,这样使得硬胶和封胶滑块构成了软胶的部分型腔。

但是如果机械手没有将硬胶放置到位,硬胶的轴结构或者孔结构就会把模具的封胶滑块压伤,软胶就会沿着受伤滑块的缝隙溢出,形成飞边缺陷。

于是我们就在软胶型腔内部增加了两个吸盘,并且增加了负压检知系统。

一旦硬胶没有放到位,负压检知系统就会探测到,注塑机就不会合模,并且超过规定的时间就会报警。

五、防止斜顶损伤

我们有一个模具是油缸控制顶出的,里面含有斜顶,生产过程中如果机械手没有抓取工件,工件会跟着斜顶一起往后退,在杠杆原理的加持下,斜顶杆或者斜顶座会受到成倍的破坏力,造成模具部件损伤。

我们利用防错原理,用机械手控制油缸的顶出和后退,并切在机械手程序里面增加检知项目,如果机械手没有收到吸夹到位信号,注塑机不进行下一步动作,即油缸不会带着产品一起后退,这样就防止了因机械手取件不到位,造成的模具斜顶损坏问题。

其实干什么工作都需要有责任心,这不仅仅是为他人好,也是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