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8130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

《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视摄像PPT整理.docx

电视摄像PPT整理

第一章电视摄像机

重点:

摄像机的基本操作难点:

摄像机的基本操作

学习要求:

1)了解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2)了解摄像机的种类和结构(3)掌握摄像机的基本操作使用方法

第一节摄像机的种类

一.电视摄像机

是一种电子技术产品,也是电视制作中的重要设备。

它是利用光——点转换原理和电视技术中电子扫描方法,将镜头所拍摄的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再经过一系列编码处理后,合成为标准的彩色电视视频信号,然后送至录像机以磁带形式记录保存。

光信号——电信号——标准全电视信号——磁带记录保存

二.电视摄像机发展简介

1931年美国试制成第一支摄像管——析像管,随之开始了摄像机的研究工作,然而摄像机真正达到试用阶段却是从50年代开始的,从彩色摄像机研制阶段的发展来看,基本上划为四个阶段。

(1)50年代的电子真空管阶段,摄像机内部全部采用真空电子管,摄像机体积大,电路复杂,调整麻烦,耗电量大,价格也昂贵,所以一般只限于广播电视领域用。

(2)60年代开始,开始进入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时期。

(3)70年代中期,出现了2/3英寸的摄录一体机,摄像机体积制造得越来越小。

(4)80年代,日本SONY公司首先采用了CCD摄像器件,推出了第一台全固态摄像机,翻开了摄像机发展的新一页,随着技术的飞跃,微处理器作为自动化控制器件也引进了摄像机;90年代后,摄像机又逐渐数字化,目前高清晰度数字电视HDTV已产品化,广泛使用。

三.电视摄像机分类

(1)按质量分类:

广播级、业务(专业)级、家庭级

(2)按摄影器件分类:

光电导摄像管摄像机、固体光电传感器CCD摄像机

(3)按摄像器件的数量分类:

三管和三片摄像机、两管和两片摄像机、单管和单片摄像机

(4)按摄像器件的尺寸分类:

5/4英寸摄像管摄像机、1英寸摄像管摄像机、2/3英寸摄像管摄像机、1/2英寸摄像管摄像机、2/3英寸CCD摄像机、1/2英寸CCD摄像机

(5)按清晰度等级分类:

标准清晰度摄像机、高清晰度摄像机

(6)按使用场所分类:

台式摄像机(演播室或转播车用)、便携式摄像机(一般外拍用)

(7)按功能分类:

普通摄像机(只有摄像功能)、摄录一体机(摄像机和录像机一体)

(8)摄录一体机的分类:

模拟摄像机、数字摄像机、磁带摄像机、硬盘摄像机、光盘摄像机、闪存摄像机等

第二节摄像机的基本性能

1.宽高比。

电视屏幕标准宽高比为4:

3,高清晰度电视宽高比为16:

9

2.成像器件:

电子(光电导)摄像管是摄像机中利用电子束扫描把景物的光学图像转换成电信号的一种真空电子管。

电荷耦合器件(CCD)

摄像机的工作原理:

三管或三片式摄像机把通过镜头的光线分成红、绿、蓝、三基色光,每个摄像管或CCD负责一色光信号到电信号的转换,然后进行信号处理,编码形成彩色全电视信号。

3.色温。

色温是测量白光相对的红色或蓝色的标准。

室内照明的色温标准是3200K,自然光的色温标准是5600K。

色温越低光色越红,色温越高光色越蓝。

4.清晰度相当于分解力,可以用调制度、或用在画面上可分辨的电视线数来表示。

分解力可分为水平分解力和垂直分解力。

5.灵敏度。

指摄像机的光电转换效率,光电灵敏程度。

6.信噪比。

信噪比反映的是信号和杂音之间的关系正常情况下,电子设备都会产生一定量的噪声。

在视频信号中,可以通过“雪片”的数量辨认出“嘈杂”的画面,也就是失真。

摄像机信噪比越高,图像越干净,越不容易看到噪声对视频信号的影响,图像质量也就越高。

高信噪比是摄像机性能所追求的指标。

在标准照明条件下,一般要求达到60dB以上。

7.最低照度。

指在一定信杂比条件下,比较被摄景物所需照度的大小,照度越低,说明摄像机低照度灵敏度越高。

照度单位:

勒克斯(lux)

8.几何失真。

几何失真表示重现图像与原图像的几何形状差异,主要表现为枕形,桶形,菱形等失真。

9.重合精度。

重视图像的红、绿、蓝三色图像的几何位置的一致性。

中心部位误差小于0.1%

10.量化比特数。

数字摄像机新增技术指标,广播级的数字摄像机模拟/数字转换的量化级数多为12dB

>>数字摄像机的性能

∙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

∙数字处理,控制功能丰富

拐点控制、细节控制、电子柔焦、独特的带自动选择的双肤色轮廓电路、黑伽玛、新型超级V、轮廓校正信号、暗部扩展和压缩等。

∙灵活简便的操作性。

第三节摄像机的结构和基本操作

>>摄录一体机的构成:

由镜头、机身和寻像器三大部件构成。

>>聚焦的一般方法:

将景物画面推成特写,转动聚焦环,使图像清楚(即透镜聚焦被摄体上),然后拉开成所需要的景别,进行拍摄。

如此做法,景深范围大(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便于一般拍摄。

自动聚焦:

把聚焦方式设置为自动方式,由摄像机自动聚焦。

手动聚焦:

把聚焦方式设置为手动方式,旋转聚焦环聚焦。

>>变焦功能:

(1)变焦镜头:

具备在一定范围内连续变化焦距而成像位置不变的性能,在拍摄中对景物画面取景的大小可相应地连续变化,即景别可从大到小,从小到大连续变化。

(2)电动变焦:

把变焦选择器置于电动变焦(S)处,按下电动变焦开关标有T的一头,镜头焦距变长,可拍摄推镜头,按下标有W的一头,镜头焦距变短,可拍摄拉镜头。

手按的压力轻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变焦的速度。

(3)手动变焦:

把变焦选择器置于手动变焦(M)处,拨动手动变焦控制环进行手动变焦。

常常用于急推急拉效果。

>>光圈功能:

∙自动光圈调节法:

根据被摄物体的亮度自动调节光圈,这是一般拍摄时使用的模式,将光圈选择开关设于(A)处。

自动光圈一般在被摄物亮度比较均匀,明暗反差不大的情况下使用。

∙手动光圈调节法:

将光圈选择开关设定于(M)处,根据需要调节光圈环,由于光圈上所标的F数来识别光圈的大小。

手动光圈一般在被摄物体亮度不均匀,明暗反差过大的情况下使用。

∙暂时自动调节法:

当处于手动光圈调节模式时,本功能可以临时性进入自动调节。

在光圈选择开关处于M时,持续按暂时自动光圈调节按钮,光圈处于自动调节状况,手一松即回到手动光圈状况,并锁定于松手时的光圈值。

>>后焦距的调节:

在以下各情况下需要调节法兰焦距(从镜头法兰沿视线到图像的距离):

当第一次安装镜头时,或更换镜头之后;变焦操作时,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的焦点不能很好吻合时(推上调实,拉开图像虚焦)

>>近摄功能:

当拍摄对象距镜头前面的距离小于一定距离时(比如80cm),需使用近摄功能,此功能可拍摄的最近距离为10cm

>>白平衡调节

白平衡是指摄像机红、绿、蓝三路基色信号幅度相等,色度信号为零,这时摄像机对准白色拍摄物,彩色监视器应当显示正常的白色,此时该摄像机处于白平衡状态。

为什么要调节白平衡:

是为了确保在照明条件发生变化的图像中的白色仍然保持白色不变,图像的色调依然保持自然。

>>黑平衡调节

黑平衡是指摄像机红、绿、蓝三基色视频信号中,黑电平的大小一致,这是摄像机对准黑色拍摄物时,在彩色监视器上所显示的图像应当是纯黑的,不偏向于任何其他的彩色。

>>增益功能

增益调整是指摄像机图像输出信号电平大小的调整,一般摄像机增益分三档0db、9db、18db,以此提高摄像机的灵敏度。

照明不够时,光圈已开到最大,图像还是看不清,这是需要使用增益进行放大以此来提高图像的输出。

要注意的是,运用增益的图像上的杂波会增多,图像信噪比下降,画面上出现雪花干扰,所以,照度低时,应尽量提高被摄体的照度,没有其他办法时,再用增益。

>>摄像的基本要领(稳、平、准、匀)

(1)稳:

是要求所拍摄的画面要稳定,要消除任何不必要的晃动

(2)平:

是指所拍摄的画面要保持水平,亦即画面中的地平线一定要平

(3)准:

是要求所拍摄的形象准确无误。

如画面起幅落幅、表达内容、镜头聚焦等要准

(4)匀:

是指摄像机在运动拍摄时,速度和节奏要均匀

思考题:

(1)摄像机是如何进行光电转换的?

(2)简述摄像机特写聚焦法的过程

(3)为什么要进行白平衡调整?

简述摄像机白平衡调整的过程

(4)简述摄像的基本要领

(5)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使用手动光圈进行拍摄?

第二章摄像机的视点与镜头效果

重点:

摄像机的视点与画面效果、摄像机的位置与镜头类型难点:

摄像机的位置与镜头类型

第一节摄像机的视点与画面效果

∙摄像机的视点

>>摄像机的视点:

摄像机的拍摄位置、角度;观众被安排观看事物的位置。

>>视点是画面重要的造型元素之一。

对多变的拍摄角度和灵活的机位的运用,可以直接反映一个摄像师对表现内容、环境以及被摄主体的理解,从而从一个角度反映他的创作风格。

>>摄像机的视点的本质:

是摄像师拍摄意图的表现,对被摄物的态度、看法;直接决定了画面的取舍及其效果。

>>摄像机的视点对电视画面透视关系起了很大决定作用,它决定了三种空间关系:

1.距离关系2.方向关系3.高度关系。

同样拍摄角度下,距离越近,画面透视越大;距离越远,画面透视越小。

拍摄距离不变时,拍摄角度变化也可以影响空间透视效果:

平摄和正摄减弱空间透视关系,俯摄或侧面拍摄夸大空间透视关系。

从功能角度来看,可从三方面归纳:

1.体现空间中的人物位置关系和叙事关系2.夸大、强化原有现实场景空间的透视关系3.表达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

从操作上看,视点可从三方面分析:

1.拍摄方向2.拍摄高度3.景别

∙电视景别

>>取景:

是指摄像师在所面对的现实场景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并使之成为电视画面的过程。

摄像师在取景时一般要考虑景别、拍摄距离、镜头焦距、拍摄高度、拍摄方向等五个问题。

>>景别:

是指被摄物体和画面形象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的作用:

(1)景别变化带来视点的变化。

满足了观众不同视距、视角观看景物的心理要求(一种外在形态语言形式)

(2)使画面表现内容目的性、指向性很强。

景别变化带来主体范围的变化,更明确新闻画面所表达内容、主题,不同景别表现时空不同,对主体认识范围不同,决定了观众接受新闻画面信息。

(3)是形成影片节奏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4)两极景别对被摄景物和物体超距离、超比例的表现具有某种移情作用。

>>影响景别的因素:

(1)摄像机和被摄主体之间的距离。

在镜头焦距固定的前提下,拍摄距离越近,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景别越小;反之亦然。

(2)摄像师使用的摄像机镜头焦距长短。

摄像机与被摄主体距离不变的情况下,镜头焦距越长,被摄主体在画面上的面积越大,画面景别越小;反之亦然。

(3)被摄体位置变化。

被摄主体在画面内纵向空间位置的变化。

>>景别变化的方法:

1.用同一焦距镜头,选择不同拍摄距离,得到不同的景别。

2.在同一拍摄距离上,用变焦距镜头,改变摄像机的视角而产生不同的景别

∙远景

远景是指表现广阔空间或者开阔场面的画面的景别,是所有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在电视节目中常用于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和场面。

>>远景可以分为大远景和远景两类:

∙大远景:

适于表现辽阔深远的背景和渺茫宏大的自然景观,其画面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有较强的抒情性,画面结构通常简单、清晰。

∙远景:

一般表现较开阔的场面和环境空间,画面中人体轮廓清晰可见,但外部特征含糊不清,无法识别具体形象。

在远景画面中,被摄主体的形象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只是一个点,远景的表现重点是环境。

>>远景的特点:

(1)画面注意对场景整体、宏观的表现,反映景物的全貌

(2)远景景别中,人物被处理成占空间很小的视觉形象,被完全“物化”了

>>远景的作用:

∙用来表现自然环境和某种气氛,表现人物周围广阔的空间、自然景观和大场景的群众活动场面,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增加画面的真实性。

∙将人物与环境结合起来,以景为主,以景抒情,以景表意,可产生特殊情绪效果。

∙远景中的被摄主体往往从属于画面内的环境。

∙远景的景别特征,通常会在观众的心理上表现出一种过渡感和退出感。

>>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画面的整体结构和气势

(2)对被摄主体的表现目的性要强,从大处着手

(3)大远景和远景的画面构图一般不用前景,而注重通过深远的景物和开阔的视野讲观众的视线引向远方

(4)重点处理好画面的主要线条、色调和影调

(5)摄像师在操作时必须考虑画面视觉变化及产生的运动节奏

∙全景

全景:

表现人物全身或者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

在全景画面中,被摄物体的全貌或者被摄人物的全身被完整的表现出来,同时保留了较大范围的环境和活动空间,使观众对画面所表现的事物、场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全景的特点:

∙在全景中,被摄主体与环境在视觉关系上是相当的。

∙全景式对拍摄场景的全面描述

>>全景的作用:

∙全景镜头往往是每一场景的主要镜头,它决定场景中的空间关系

∙全景景别的画面中清楚、完整地表现了主体人物的形体动作、动作范围和活动轨迹

∙全景镜头可以将多个被摄物体纳入画面并留有一定环境空间

∙全景画面由于景别较大,可以形成舒缓的节奏,让观众的眼睛可以有暂时的调整和休息

>>应注意的问题:

∙全景画面是拥有最多表现元素的画面,因此拍摄时要注意各被摄物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防止喧宾夺主

∙全景是一个场面中的总角度,制约着该场面镜头切换中的光线、影调、人物运动及位置

∙全景画面是反映被摄主体轮廓线条、形状和运动的主要景别画面,摄影师必须确保主体形象的完整,构图准确

∙拍摄全景式,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和环境的渲染,摄影师必须善于利用前景和背景,利用有形的或者无形的线条建立具有纵深感的三维空间,在不影响被摄主体表现的前提下丰富环境内容

∙中景

中景是指摄取人物膝盖以上或物体的大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可以完整的表现出人物上半身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

中景使观众看到人物膝部以上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有利于交代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

>>中景的特点:

∙中景画面中环境空间降到了次要位置

∙中景画面空间更紧凑,有利于表现人物的视线、动作线、人与人或者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线等,具有较强的画面结构和人物交流特征(当使用中景表现人物间的交谈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物之间视线的相交点;当表现人与物的关系时,画面的结构中心是人与物的连接线)

∙被摄主体的内部结构相对远景和全景要清晰,成为画面的主要表现内容

>>中景的作用

∙在有情节的场景中,中景画面常常被作为叙事性的描写

∙中景的表现主体是人物的形体动作和相互间的情绪交流,但环境依然在画面上占有一定的份额,通过环境的烘托,可以加强人物的情绪、身份、相互关系及动作目的,推动情节的发展

∙环境表现处于次要地位,多处在背景上

>>应注意的问题:

∙构图要准,掌握好画面尺寸的大小,将被摄物体始终安排在画面的结构中心位置

∙避免单调的人物造型,应该从影调、色彩、虚实、动静等关系上强调突出人物,注意画面各物体间的对比与联系

∙准确地在画面中表现出人物间的透视关系、空间关系

∙注意抓取具有本质特征的表情和动作,使人物形象饱满,画面富于变化

∙近景:

是摄取人物胸部以上或具有主要功能和作用的物体局部的画面

>>近景的特点:

∙近景拍摄由于受景深和拍摄范围的限制,人物的头部成为观众注意的焦点,视觉效果比较鲜明、强烈

∙通常近景画面景深较小,环境的视觉感比较弱,画面趋于单一

∙画面常由较长焦距的光学镜头拍摄,画面中地平线基本消失,空间透视不明显

>>近景的作用:

∙是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景别之一

∙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范围小,景深短,可以产生较近的视觉距离

∙近景画面具有一定的指向性

>>应注意的问题:

∙要注意将表现重点集中于物体的纹理结构上

∙构图中要对手势动作的范围预留空间(3)近景画面中的主体人物通常只有一个

(4)画面应力求简洁、单调统一(5)注意镜头对焦

∙特写:

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者被摄主体细节的画面

>>特写的特点:

∙特写画面通常描绘事物最有价值的膝部或者人物最有表现力的面部,排除一切多余形象,画面内容单一

∙最大的特点是避免框架

∙环境已被完全排斥

>>特写的作用:

∙突出强调人或物的某一局部,放大细小物体,形成强烈清晰的视觉形象

∙特写画面可以准确地表现出被摄体的质感、形体、颜色等

∙特写是具有极强强迫性的一种景别

∙在特写画面内的形象呈现出突破画框向外扩张的趋势,创造了视觉张力

∙特写画面可以调整画面节奏

∙由于特写分割了被摄体和周围环境的空间联系,因而常被用作转场镜头

>>应注意的问题:

(1)构图力求饱满,尽可能提出一切多余的形象

(2)控制好画面曝光量,对过暗或过量的物体应用手动光圈将曝光量调到最合适位置

(3)尽可能在拍摄时先确定人眼在画面中的位置,通过人眼为主的面部表情表达人物性格及情感(4)对焦一定要准

∙拍摄方向

拍摄方向知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水平平面上360度范围内的相对位置。

也就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围绕着被摄主体来选择拍摄位置。

包括:

正面、斜侧面、侧面及背面拍摄。

∙正面拍摄

也就是摄像机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拍摄,这是镜头光轴与被摄对象视线是一致的,观众看到的是被摄主体的一个正面平面形象。

>>正面拍摄的作用:

∙有利于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和横向线条

∙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脸部特征和表情动作

∙平摄时,有利于观众产生于被摄主体的交流感,产生亲切感

∙在平摄时,有利于表现庄重、稳定、严肃的气氛

>>正面拍摄的不足:

∙空间透视感差,场面缺少立体感

(2)画面构图容易显得呆板、无生气

∙前面的被摄物体容易挡住后面的物体,使画面信息不完整

∙正侧面拍摄

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的朝向轴线垂直,也就是在被摄主体成90度的位置上进行拍摄。

也就是拍人的正侧面。

>>作用:

∙有利于表现被摄主体的运动方向、运行姿态以及轮廓线条,表现被摄主体的强烈动感和运动的特点

∙在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关系式,适合表现人物之间的交流、冲突和对抗

∙可以同时表现交流双方的神情姿态,照顾双方活动,可以直观的表现平等关系

>>不足:

(1)空间透视感较弱

(2)观众与被摄主体缺乏交流感

∙斜侧面拍摄

摄像机镜头轴线与被摄主体成一定夹角,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右后方这些角度,统称为斜侧面方向,这是摄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

>>作用:

∙画面具有较强立体感、纵深感,物体的立体形态表现清晰,产生明显的透视效果

∙由于透视效果,使被摄主体的横向线条变成斜线,画面生动活泼

∙有利于安排主体和陪体,区分主次关系,突出被摄主体的作用

∙背面拍摄

在背面拍摄时,主体背对镜头,观众与被摄对象的视线其实是同一方向的,使观众可以产生一定主观效果。

背面拍摄突出了被摄主体后方的陪体和环境,姿态动作起到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作用

>>作用:

∙使背景中的事物成为画面的主要对象,将主体和背景融为一体

∙观众不能直接看到被摄主体的面部表情,画面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给观众积极联想和思考的空间,可以加大观众的好奇心和兴趣

∙尤其要注意在纪实摄像中的运用,利用背面拍摄进行追踪式采访或者拍摄,观众所看到的空间和景物几乎就是被摄主体所看到的,给人以强烈的参与感,观众随着被摄主体的运动一起在拍摄现场不停观看,具有很强的现场纪实效果

∙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是指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在垂直平面上相对位置或相对高度。

通常的拍摄高度有:

平摄、仰摄、俯摄和顶摄

∙平摄:

摄像机镜头与被摄主体视线高度持平。

>>作用:

∙符合人们日常观察的视觉感受,被摄主体不容易产生变形

∙画面结构稳定,可以反映出亲切和冷静的情绪,表现出较强的交流感

∙画面感觉客观、公正,是新闻拍摄和纪实性节目中拍摄的常用角度

∙运动的平摄镜头常常代表被摄人物的主观视点,能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及的感受

>>不足:

∙表现同一水平面的物体时,会压缩空间,不利于空间透视和层次的表现

∙画面中地平线处于画面中央位置,使画面产生明显分隔感,易显呆板、单调

∙仰摄:

指摄像机镜头由低到高方向拍摄,镜头低于被摄体水平方向。

>>作用:

(1)后景景物往往被前景遮挡或者被排除到画面之外,具有净化背景、突出主体的作用

(2)观众的视线沿垂直方向的被摄主体向上延伸,有利于强调被摄主体的高度和气势

(3)表现跳跃、腾空等动作时,能夸张跳跃高度和腾空动作,增强画面视觉冲击力

(4)可通过场景中的天花板等顶部物体表现透视关系,增强人物与环境联系,造成强烈的距离感和透视感

(5)被摄主体显得比平常高大、挺拔,可以表现敬仰、自豪、骄傲等感情色彩

>>不足:

(1)广角状态下近距离仰摄会产生严重变形效果,因此摄像师在拍摄仰摄镜头时尤其要注意镜头焦距、拍摄距离这些因素

(2)仰摄带有非常明显的感情色彩,运用不当会使摄像师的态度过于暴露,容易出现过于概念化的镜头,引起观众的反感。

3.俯摄:

指摄像机镜头由上向下、由高向低的拍摄方式,镜头高于被摄主体水平线。

>>作用:

(1)利于展示场景内景物的层次、规模,常用来表现场景的整体气氛和宏大场面,容易给人宽广辽阔的感觉

(2)可明显表现出被摄物体的运动轨迹和空间关系,可用来表现强烈的冲突和力量对比

(3)被摄主体显得渺小、压抑,往往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

(4)具有强烈感情色彩,常用来表现阴郁、悲伤的情绪和气氛

>>不足:

(1)易丑化人物形象,不适于表现被摄主体与观众的平等交流和正常情感

(2)观众看不到被摄主体的全部表情,不利于表现被摄主体之间的细致感情交流

(3)被摄主体与背景色色彩相近时,较难突出被摄主体

4.顶摄:

是指摄像机拍摄方向几乎与地面垂直的一种拍摄角度

五.拍摄角度(方向和高度)

>>选择拍摄角度应注意的问题:

(1)角度的合理性

(2)对场景段落进行整体考虑(3)利用拍摄角度表现人物时注意度的把握

思考题:

(1)什么是摄像机的视点?

它的本质是什么?

(2)如何划分电视景别(各种景别的定义)

(3)影响景别的因素有哪些(4)掌握拍摄方向、拍摄高度的含义及其内容

(5)简述什么是仰摄镜头及其作用(6)简述什么是斜侧面拍摄及其作用

六.不同光学镜头及其造型

1.标准镜头:

是指焦距长度与底片对角线长度基本相等的镜头。

电视摄像机的标准镜头是指视角为24度(25mm焦距)的镜头

>>特点:

(1)符合人们的观赏习惯

(2)景物的透视效果最正常

2.广角镜头(短焦镜头):

焦距比标准镜头短,视角比标准镜头宽,水平视角一般大于60度

>>特点:

(1)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2)拍摄景物范围大,成像小(3)画面的空间透视感强,越靠近物体,线条透视效果越越强烈,近大远小,变形夸张效果越明显(4)电视画面的色彩还原好、清晰度高

>>应用:

(1)增加画面容量和信息量

(2)完整展现被摄主体及其环境(3)运用广角的畸变完成表意(4)新闻事件的抢拍

∙长焦镜头(窄角镜头/望远镜头/远摄镜头):

焦距比标准镜头长,视角比标准镜头小,水平视角一般小于20度(焦距>25mm),拍摄范围窄、成像大

>>特点:

(1)拍摄景物范围窄,成像大,景深短

(2)空间距离和深度被压缩,前后景物大小变化不大——画面透视变平

>>应用:

(1)远距离拍摄画面形象

(2)表现人物的脸部特写(3)塑造饱满的画面形象(4)形成场面内形象转换

∙变焦距镜头:

可以连续变换焦距的镜头,可代替从广角到长焦的多个镜头

>>特点:

(1)不改变拍摄距离、不更换镜头也可以获得多种景别的电视画面

(2)可形成平稳的变焦距推拉效果(3)使电视画面内部或外部运动更加连贯流畅甚至产生离奇视觉效果

第二节摄像机的位置与镜头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