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3953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7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docx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

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

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

1.C.题目中描述的现象是皇权至上的其中一个表现。

2.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

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

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

2.B.

3.“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

3.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行政区划为籍贯与郡县指有关,“齐人”等与分封制有关。

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4.A.

5.“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

子女称谓

生母的身份

A.大姐(25岁)

B.三哥(15岁)

妻(正室)

C.大哥(24岁)

大妾

D.二哥(22岁)

小妾

5.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大儿子。

6.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

以上材料说明

A.赢政功绩极大B.皇权至高无上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D.实行礼制

6.B.

7.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

郡县制

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

7.C.

8.《秦始皇本纪》载: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赢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8.A.首先排除B,名号的确立是在嬴政称霸之后。

C、D是改名号的表面原因,A是主要原因,最贴合题意。

9.明代王夫之说: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D.古今上下皆安之

9.A.实行政治制度需要与国情结合,郡县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定,符合中国国情。

10.史载:

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

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

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

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

10.B.本题考查学生对推恩令的理解能力。

见“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条

1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

11.D.宋朝宰相权被一分为三,宰相仅保留行政权,财权归三司掌管。

12.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以下不属于措施积极作用的是

A.铲除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B.利于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C.利于经济发展D.利于社会安定

12.B.见“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条。

1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

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

13.B.见“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的【考点解析】“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条。

14.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

当时刺史是

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

14.D.

1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

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

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

15.D.

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丈五犹拥被。

”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16.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的理解。

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置大学士帮助处理朝政。

17.《墨子·告子》载:

“诸侯朝天子曰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

17.C.朝贡天子是分封诸侯的义务之一。

18.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

A.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最终胜利

D.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18.A.内阁与军机处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一脉相承,根本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19.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

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

19.C.

20.朱熹说: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20.A.

21.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

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

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

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

A.查阅历史文献   B.参观唐招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

21.D.本题考查学生使用史料研究历史的能力。

这几种资料中,最不可靠的就是故事片,历史文献属于二手资料,唐招提寺是实物,专家学者著作比较严谨。

22.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初郡国二制并行 

B.郡国二制并行有利于中央集权

C.王国内设丞相为行政长官 

D.王国势力在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

22.c.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

从图中看出“郡”和“国”并行;c不符合史实。

2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机构。

它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

23.A.注意区别专制皇权强化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

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

24.D.题干体现了C项的意思,但“一统江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表达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这些并非C项的内容。

只能选择比较之下最没有疑问的D项。

25.以下措施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有

①殿阁大学士的设置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③军机处的设立④枢密院的设立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5.B.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

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2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御史台④军机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6.A.

2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27.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①在宋朝,②在明朝,③在清朝,④在隋唐。

28.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

 

 ①长城 ②大运河

 

 ③十三行      ④票号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8.A.票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专制制度的产物。

长城、运河、十三行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其中十三行是清朝设立的管理外贸的机构。

2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③郡县制④三公九卿制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

29.B.见“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的【考点解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条。

30.右图为1863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譞的照片。

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

“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

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

 

①研究清朝禁卫军史②研究我国近代摄影史③清代中央政治制度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A.神机营属于中央军事机构,所以可以用于研究清代中央政治制度。

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

31.(18分)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

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1)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

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6分)

 

(2)据图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这一机制源自于什么理论?

(4分)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

本质上相同吗?

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8分)

 

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

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

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

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

而*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国

吕不韦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东汉末年

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有权力范围

明代中叶后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清代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材料三: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

“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

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

”“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

(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1.C从“制耒耜,教民农作”可以看出是制造生产工具,进行种植,排除A、B两项。

同时由于耒耜是春秋战国之前的生产工具,水平较低,不具备产生小农经济的条件,排除D项。

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

2.D此题由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掌握程度。

由语文知识可知该诗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本题答案为D。

3.有关十二生肖说法正确的是①古人用动物与公历纪年相配②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③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④这种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B题中的②③④项符合十二生肖的内容。

①项错在“公历”,应该是“农历”,①项被排除。

4.有关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②生产工具的发明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④自耕农的贡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4.C题中的①②③项说明了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

④项是错误的,因为自耕农出现在春秋时期。

5.周文王曾告诫告诫儿子武王说:

“山林非时不升斧,以成草木这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

”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

A.劳动工具的落后B.仍处于渔猎生活

C.采用了言传身教方式教育下一代

D.懂得不过度开发自然

5.D非时不斧,非时不网,说明商时人们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采

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

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

6.A“刀耕火种”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而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以后的耕作方式,因此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

7.《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7.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题目中的诗句体现的是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B项中的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故选B。

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A.公田转化为私田B.分封制崩溃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D.周王室的衰弱

8.A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

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公田转化为私田是由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的表现,所以,这一变化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

其他三项都不能直接体现这一趋势。

9.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9.C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了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从而瓦解了周王室的奴隶制统治,而不是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特权

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

10.C题干中的两句话是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遭破坏,反映的本质就是奴隶制的瓦解。

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反映了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11.D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

“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都实行按田亩纳税,目的是改变贵族精心经营私田,而荒废公田(井田)的状况。

但这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从而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土地是最主要的资料,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所以说,这两种赋税制度的调整,实质上是在调整生产关系。

12.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③贵族之间争夺田地的现象④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2.A题中的①②③④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井田制的瓦解。

13.杜甫在《忆昔》中写道: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其中对“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诗人夸大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诗句准确反映了当时粮食高产

C.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D.诗句反映国富民强

13.A分析公仓的丰实是靠剥削百姓而获得的,所以当时百姓仍受相当重的剥削,不可能公私仓禀“俱”丰实,明显有溢美之辞。

14.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统治者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

A.改革官制,强化君主专制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改革赋税制度D.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

14.C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

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产品分配形式两个方面,所以,看生产关系是否变化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赋税制度改革是对社会产品分配的调整,所以,任何赋税制度的变化都是调整生产关系。

15.墨子说:

“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

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

故不敢怠倦”。

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

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B.农民积极性大提高

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

15.B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和概念选择题。

明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概念对解题很重要,材料的意思是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早出晚归,是由于他们的劳动与他们的生存状况有着直接关系。

再联想到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便可断定应选B项。

1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其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使用③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6.A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选择题。

①②③三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关键是第四项是否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按照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的原理,④应该是正确的。

可联想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的内容,予以确认。

17.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①井田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私有土地⑤均田制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②③④⑤

17.D本题的关键词为“封建社会”,井田制是商周的土地制度,不符合要求,均田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其他几种都属于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形态。

18.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18.D题干表述的是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而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

1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

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

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

19.B井田制废除于战国商鞅变法。

故可以排除A、C两项,而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只是使受田者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仍是国有。

20.下列有关租佃农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地兼并的结果②无地和少地农民③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④经济非常脆弱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B题干中的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与租佃农民无关,而是自耕农的经济特点。

21.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

南方

北方

南直

浙江

福建

四川

广西

贵州

江西

湖广

广东

云南

北直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27

26

11

9

2

0

22

12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