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563316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

数字货币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1月

 

正文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1.央行数字货币加速推进,拥有“中心化”、“数字化”双特性

1.1.央行数字货币近期推速加快

近期央行对数字货币推动持续提速。

继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数字货币研讨会,首次表示发行数字货币这一战略目标后,国家及央行通过启动数字货币专项课题、公开发布专业人员招募信息等系列措施持续推进央行数字货币落地。

同时,央行行长周小川平均每两周向国家最高层汇报工作,足见国家对于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重视。

日前,央行发布消息,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将于近期挂牌成立,这再次体现了央行对于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坚定态度和信心。

事实上,央行正以超预期的速度力推央行数字货币体系。

表1:

央行推进数字货币事件

1.2.本质与流通纸币相同,归属M0范畴

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央行发行的、加密的、有国家信用支撑的法定货币。

因为有国家信用做担保,央行数字货币本质与流通纸币相同,主要属于现金(M0)范畴,是用以替代现有纸币的数字化货币。

具体的,它是由特定密码学与共识算法验证的、可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可储存在数字钱包中,应用于移动终端、PC终端或卡基上,进入流通及支付环节。

用户可以将其如同现金一样存在银行现金账户,获取其流通、支付等功能,也可以将其存放在银行电子账户里,形成电子货币并获取利息。

央行数字货币基于现行“央行—商行”二元体系实现投放与回笼。

运行框架上,央行数字货币将遵循传统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元模式,由中央银行将数字货币发行至商业银行业务库,商业银行受央行委托向公众提供法定数字货币存取等服务,并与中央银行一起维护法定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正常运行。

图1:

数字货币“人民银行—数字货币”二元模式

央行数字货币仅在运送及保存方式上有所改变。

在二元模式下,央行数字货币具体的运送、保存通过央行发行库、银行业务库、用户数字钱包三个环节完成,整体运行框架上与传统货币并无明显差异,只是运送方式与保存方式略有不同。

由于央行数字货币不以实物形式存在,其运送方式从物理运送变为电子运送,而保存方式上则储存在央行发行库及商行业务库的云计算空间。

具体的运行方式是,央行首先根据发行总量统一生成数字货币(即生产数字货币基金)并存放到央行发行库中,然后接受商业银行需求申请将数字货币发送到相应商业银行的存放数据库,当用户申请提取数字货币时,数字货币进入用户客户端的存储介质中(如手机内),从而进入流通环节,并通过在两个用户的数字钱包间进行转移最终完成支付。

图2:

央行数字货币与实物货币运行方式对比图

央行数字货币已形成以“一币两库三中心”为核心要素的体系架构。

央行数字货币并没有改变流通纸币的本质及二元体系整体运行框架,只是运送及保存方式上有所改变。

除央行发行库、银行业务库、用户数字钱包三个环节外,央行数字货币在体系内加入认证、登记、大数据分析三个中心,形成了以“一币两库三中心”为核心要素的体系架构。

认证中心作为系统安全中心的基础组件可对央行数字货币机构及用户身份信息进行集中管理,登记中心记录央行数字货币及对应用户身份,完成权属登记并完成央行数字货币产生、流通、清点核对及消亡全过程登记,大数据分析中心则分析各种交易行为,帮助监管监控。

图3:

央行数字货币以“一币两库三中心”为核心要素的体系架构

1.3.由加密数字存储,不等同于电子货币

电子货币是纸币在银行或其它相关金融机构将法定货币电子化、网络化存储及支付的形式。

它常以磁卡或账号的形式存储在金融信息系统内,以方便储藏和支付为主要目的,按照发行主体的不同又可分为银行卡(借记卡、贷记卡等)、储值卡(公交卡、饭卡、购物卡等)和第三方支付方式(Palpal、支付宝、财付通等)。

电子货币的价值与法定货币等值,本质上是法定货币的电子化。

与之不同,央行数字货币是由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的代表具体金额的加密数字串,其本身就是一种法定货币。

与传统纸币相同,央行数字货币可以电子货币形式存在。

当央行数字货币存入银行电子账户,形成普通数字存储于数字钱包,就形成了电子货币;当数字货币通过加密数字存储于数字钱包,并运行在特定数字货币网络中,就形成了纯数字货币。

图4:

传统纸币、电子货币、数字货币关系图

1.4.中心化的数字货币,数字加密的法定货币

央行数字货币是由私人数字货币发展而来的法定货币,在私人数字货币上加以改善,其发行、流通和交易都遵循传统货币与数字货币一体化的思路,这使得其兼具私人数字货币的“数字化”优势和传统货币的“中心化”优势。

中心化的数字货币。

相对私人数字货币完全去中心化的特性,央行数字货币有国家信用支撑,由央行担保并签名发行,拥有中心化的独特优势。

更高的信用保证使得其拥有更稳定的定价,社会愿意持有并相信其公信力。

另外,法定货币的属性使得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法制性、强制性的特点,从这一角度来说,所有人也必须接受其价值。

综合以上两点原因,央行数字货币具有相对私人数字货币更广泛的适用范围。

而中心化的特点意味着政府可以对其进行精准的调控,这使得央行数字货币具有独特的可控性。

数字加密的法定货币。

相对于传统货币的实物形式,央行数字货币由数字加密存储,无实物形式存在。

利用区块链技术,可对加密数字的传送内容和流通路径进行记录和储存,并通过建立分布式账本实现共享,这使得央行数字货币的流通路径完全可循并不可篡改,具有可追溯性。

以“数字化”及“中心化”两大特性为基础,利用区块链等技术,央行数字货币除可追踪性外,还将拥有可流通性、可存储性、可离线交易性、可控匿名性、不可伪造性、不可重复交易性、不可抵赖性七大特征。

图5:

央行数字货币特征

2.相对传统货币拥有独特优势,推行后将多方获益

2.1.控制货币供给及流通,优化货币政策执行

控制货币供给。

经济发行所确定的货币规模对应着全社会商品物资和服务价值足以满足社会交易流通所需的货币。

传统货币条件下,国家增发货币的效果并不明显,从近年来国家基础货币供给量(MonetaryBase,即印钞量)和流通中现金(M0)数据来看,实际流通现金大约只有货币发行量的五分之一。

在国家货币政策不明显的前提下,央行往往进一步增加货币供给,因而极易造成货币超发、出现通货膨胀,破坏经济正常发展。

相比之下,央行数字货币可以在庞大数据基础的前提下,帮助监管当局根据需要采集不同频率、不同机构的完整真实的实时交易账簿,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人群准确增加供给。

理论上,央行数字货币不存在超发的可能,央行可以极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提升货币政策操作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图6:

我国基础货币(MonetaryBase)与流通现金(M0)对比图

完善利率传导机制及风险评估机制。

央行数字货币的法制性使得它被全社会普遍接受,而基于点对点的支付方式大大提升的流通效率必将提高单个金融市场的市场流动性以及不同金融市场间的资金流动性。

这将使利率期限结构更平滑,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更顺畅。

另外,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追踪性使得国家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对账本信息和法定数字货币流通环节的追溯,第一时间全面准确地掌握资金流动情况,追踪资金流向,进而帮助监管当局全面监测和评估金融风险。

2.2.全面降低成本,提升货币流通效率

多方面降低货币成本。

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使得法定货币从造纸、印刷、切割、存储、运送的整套实体货币生产流程全部转换成在服务器中执行的数字运算。

央行不再需要印钞而只需创造有对应加密数字的数字货币,商业银行不再需要大额运钞而只需通过云计算空间电子传送。

并且,由于整个发行流通过程均通过数字运算完成,货币损耗成本及维护成本也几乎为0。

此外,由于密码算法在内多种技术保障下的不可伪造性,央行数字货币的防伪成本也大大降低。

2015年,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约为139.23万亿美元,M2等于货币供给乘以货币乘数,同年货币乘数约为5左右,这就意味着超过27万亿的总印钞量,对应着大量的

货币成本。

据估算,若全部使用数字货币,我国仅单年度降低的包括纸币印制、发行、更换、销毁、银行自动提款机及柜台现金服务、企业商户现金管理成本在内的总成本就将超过千亿人民币。

虽然世界各个经济体每年印钞量及货币成本有所不同,但毋庸臵疑,央行数字货币的出现定使得货币成本全面降低。

图7:

2015年全球五大经济体广义货币供应量及扩张量

大幅提升货币流通效率。

由于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的特征的存在,央行数字货币可通过这项技术打造点对点的支付方式,支付清算过程的实现不再需要第三方清算机构或者支付中心,具有全天候支付、瞬间到账、提现容易且没有隐形成本等多个优势。

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后,企业及个人的日常支付将更加便捷,支付清算费用大大降低,这将大幅提升货币流通效率。

以数字票据为例,其清算过程无需中介也无需背书,作为数字货币先行者一旦率先落地,将大幅增加企业划款的及时性,降低企业对商业票据的确认、清算、结算成本,增加流通效率。

京东金融已经率先筹建专门数字票据项目组,对其进行实践探索和研发。

图8:

传统支付方案与区块链支付方案的对比

2.3.监管当局追踪资金流向,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行为

有利于打击洗钱、逃漏税等违法行为。

传统纸币的不记名特点使得监管机构无法准确全面掌握纸币的使用流通情况,利用纸币进行偷逃税、洗钱等经济犯罪成为现实中无法避免的黑洞。

相比之下,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无法伪造的时间戳可完整反映交易明细和对手信息,如实记载每位参与者的交易信用,并在全系统范围形成统一账本,这使得央行数字货币所有交易信息都透明化。

央行一方面可以在转移数字货币所有权时登记持币人变动数字货币的信息,另一方面也可以保持追踪持币人身份的线索信息,因而,央行数字货币具有可控匿名性及可追溯性。

国家监管机构通过对区块链形成的账本信息及流通环节的追溯,可确认企业及个人的过往交易及开支状况,有效打击洗钱、逃漏税等违法行为,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透明度,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信用体系。

2.4.有效落实政府政策,实现“精准扶贫”,完成“个税改革”

使得“精准扶贫”成为可能。

首先,数字货币基于密码学存在,每一个数字货币均对应相应的编号,通过建立集中分布相对均衡的系统,可以排除不在系统中的非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有效解决贫困地区的假币问题。

其次,由于数字货币的货币属性可编程,可以指定用途、接收人以及支付条件,因此以数字货币方式提供的扶贫贷款和财政补贴将准确无误地流向符合条件的农民手中,且收到上述资金的农民必须按照规定要求使用。

政府各项扶贫基金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到达需要的人的手中,严格按照规定使用,而且监管部门基于了解可以进

一步地设计出更好的扶贫政策,这使得“精准扶贫”成为可能。

有利于“个税改革”的实现。

以近期政府正加速推进的个税改革为例,此次个税改革的方向是分类和综合相结合,即将部分收入纳入综合,同时建立基本扣除加专项扣除的机制,适当增加专项扣除。

在传统纸币体系下,由于个税扣除凭证难于收集且难以辨认,上述个税改革过程繁琐、成本较高。

相比之下,由于央行数字货币的“数字化”赋予其可追踪性的特点,政府可以准确、高效、低成本地了解个人所得的流入及流出结构,无需凭证即可确认税收。

图9:

央行数字货币落地后多方受益

3.技术沉淀政府推动,法定货币数字化指日可待

3.1.私人数字货币建立发展基石,区域链技术已经完备

私人数字货币自产生以来发展极快,为央行数字货币建立发展基石。

作为央行数字货币产生的雏形,私人数字货币最早以非法币形式出现,目前拥有数字黄金货币(非Cryptocurrency货币)和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货币)两种具体存在形式。

其中起步更早的数字黄金货币是一种以黄金重量命名的电子货币形式,其存款以黄金作为单位计量,价值随黄金价格变化而变化。

加密货币则是不依托任何实物、使用密码算法的数字货币,也是目前私人数字货币更为主要的存在形式。

两种私人数字货币自产生以来发展极为迅速。

数字黄金货币自1996年第一个供应商e-gold出现后体量极速扩张,至2006年1月,数字黄金货币供应商持有黄金储备已超8.6公吨,价值约1.54亿美元。

加密货币则以比特币为先驱在2009年首次大规模进入人类视野。

至2016年12月22日,世界加密货币共计711种,总市值达15,578,537,950美元。

随着规模的扩大,私人数字货币的使用范围也扩大到了网购、网游、匿名购买、信用卡还款、柜台结账、餐饮消费等多个领域。

图10:

私人数字货币发展历程

图11:

排名前五的加密货币市值占比情况

图12:

2015年加密货币的使用范围分布

区域链技术作为私人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应运而生。

为了更好地统计交易、提升交易速率,比特币作为私人数字货币的代表最早提出了区块的概念。

在比特币系统中,平均每10分钟会有一个新区块产生,记录这段时间内全球范围内发生的所有交易信息,新产生的区块可与前一块区块相连,形成连接系统内所有区块的链条,即区块链。

区块链将全部的信息记录到一个分布式数据库中并实现分享,形成“公共账本”。

由于公共账本中的所有信息公开透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记账,因而比特币的交易过程不再需要信任中介,利用去中心化特征提升了交易速率。

而由于区块的连接过程具有追溯性,因此比特币的交易过程不可篡改,利用区块链的去信任化这一特征,系统可以追踪交易信息,完成交易统计。

区块链技术的完备性为央行数字货币的落地提供重要保障。

受私人数字货币需求刺激,区块链技术产生后发展迅速,全球范围内区块链领域投资额以指数速度迅速上升。

2012年,全球区块链投资额仅为213万美元,而2015年全球区块链领域投资额已达到4.9亿美元,增长了超过200倍。

越来越多的区块链初创公司成立的同时,区块链技术也从最开始较为局限的密码学货币应用迅速扩展到了金融领域的全面应用,并正向更广阔的应用场景极速扩张,在不断推广和完善的过程中技术已趋于完备。

我们有理由相信,区块链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特征符合央行数字货币的发展需求,将作为重要备选技术为其落地提供重要保障。

图13:

全球范围区块链投资额

图14:

区块链应用领域扩张

3.2.私有云、安全技术等为央行数字货币保驾护航

作为底层基础设施,私有云技术将为二元模式提供计算及储存空间。

二元模式下,央行首先在私有云上存放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基金的数据库,然后由商业银行按要求提取并同样通过私有云技术储存。

私有云技术的存在为央行数字货币提供了计算及储存空间,是支撑央行数字货币运行的底层基础设施。

云计算是我国政府大力扶持的高科技产业之一。

2016年第八届中国云计算大会指出,2015年我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已达1500亿元,并预计将维持高速发展态势。

目前私有云市场约为95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0%,于2020年将达5485亿元。

迅速发展的私有云技术无疑将为央行数字货币提供技术条件。

图15:

中国私有云技术发展现状及市场空间规模预测

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安全技术将维护央行数字货币的基础、数据、交易安全。

央行数字货币将通过基础安全、数据安全、交易安全三个层面的技术保证体系安全。

其中,基础安全技术包括加解密技术与安全芯片技术,数据安全技术包括数据安全传输技术和安全储存技术,交易安全技术包括匿名技术、身份认证技术、防重复交易技术与防伪技术。

以上所有的安全技术将建立起巨大的防护网,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交易过程中端到端的安全。

而安全技术与私有云技术协同运用,将为央行数字货币体系的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图16:

央行数字货币系统的技术亮点

3.3.现有移动支付场景提供无限应用可能

移动支付规模激增,反映人们对于无实物依托支付手段的需求。

我国消费市场目前主要有现金支付、卡支付、移动支付、互联网支付、可穿戴智能设备支付5大支付手段。

由于现金支付、卡支付手段需要有实物依托而相对不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倾向于使用移动支付作为主要支付手段。

2015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108.2万亿元,同比增长379.1%。

移动支付主要有四种运营模式,即银联主导、第三方支付主导、银行主导、运营商主导,其中,第三方支付近年增长态势明显,至2015年底已拥有16.36万亿元的交易规模。

庞大的移动支付市场侧面反映了当下消费者对于无实物形式支付的偏爱,央行数字货币符合当今消费者的需求,前景光明。

图17:

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

图18:

中国移动支付主要运营方式

移动支付场景无限,央行数字货币利用自身优势进一步挖掘可能。

在移动支付规模增大的同时,其对应的支付场景也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衣食住行娱五大领域广泛延伸。

央行数字货币可借助现已实现的支付场景,利用其自身优势提高移动支付效率,降低移动支付成本。

未来在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下,第三方支付将直接取消目前“付款—转账—收款”格局中的转账环节,将付款人账户储存中心的数字货币以数字形式而非信息形式转移到收款者账户,减少货币流通中的支付成本,移动支付场景有望进一步扩大。

相比第三方,银行无疑将首先迎接数字货币的变革,这意味着未来支付手段可能向传统渠道回归,第三方支付在支付体系内的作用将最终减弱,形成建立在央行指导下的全新支付体系。

3.4.数字票据作为应用实例先行

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是一个全新的增强性票据形态。

数字票据平台会基于区块链技术形成具有高信用背书特征的记账节点,使得交易对手和交易过程被完整的记录在联盟链上、不可篡改。

用户身份管理机构首先识别参与方身份,提供参与方身份的证书颁发、存储、验证、授权以及丢失恢复的服务,参与方在票据交易平台中进行登录、交易、查询等业务操作时使用私钥进行认证和数据加密。

然后,在区块链承载数字票据完整生命周期的基础上,数字票据平台采用智能合约编程方式完成对数字票据业务类型以及交易要求限制的实现,从而自动完成资金转移、所有权变更等一系列票据交易动作。

数字票据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具体存在形式,具备数字货币交易过程自动、无支付中介、过程可追溯等一系列特征及优势。

表2:

数字票据与纸质票据、电子票据的区别

利用区块链技术改善纸质票据弊端。

纸质票据系统下,票据业务有以下几点弊端。

一是票据真实性,市场中存在假票、克隆票等伪造假冒票据;二是背书转移方式下的所有权不明确,存在一票多卖、背书不连续等问题;三是划款及时性,由于交易过程繁琐,票据划入持票人账户流程较慢;四是违规交易普遍,票据交易主体或者中介机构清单交易、出租账户等违规行为审核成本极高。

然而,在票据链中引入数字货币,利用区块链技术及数字货币的特征,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利用区块链技术的账本共享的特点可以保证票据真实、创造信用;采用分布式结构可以完成交易的去中介化,提高交易效率;并且,由于每张数字票据都运行在区块链上,通过智能合约编程形成一段完整的业务逻辑代码,流程可视,票据所有者明确且唯一;监管部门则可以通过区块链时间戳追溯以极低成本搜寻违规行为。

图19:

数字票据基于区块链技术解决纸质票据问题

3.5.政府力推国家数字货币,争做世界第一

各国央行对数字货币的态度呈谨慎、研究到鼓励的转变,中国政府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给予格外重视。

随着数字货币和区块链技术的兴起,世界各国逐渐意识到央行数字货币的独特优势,开始从事研发工作。

其中,中国政府对央行数字货币体系的落成给予格外重视,自2014年成立法定数字货币发行专门研究小组以来持续推进,今年更是通过召开央行数字货币研讨会(1月20日)、发起“数字货币及类货币数字资产运行监管”项目联合课题(7月26日)、公开招募央行数字货币研发人员(11月15日)等诸多事件频繁助力数字货币落成。

如今,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正式挂牌成立,再一次体现了我国政府积极促进央行数字货币落成,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拥有法定数字货币国家的决心。

在技术多年沉淀和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的落成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及急迫性。

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法定货币数字化指日可待。

表3:

世界各国推进央行数字货币及区块链事件

4.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下的商业价值探索

4.1.体系商业价值探索仍处孵化期,破壳后将不断涌现

商业模式仍处探索阶段,银行、企业、个人多方将协同推动。

正如之前所说,央行数字货币将为政府、企业、个人多方带来降低成本效应。

虽然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尚未真正落成的现在,企业商业价值仍处于探索阶段。

但毋庸臵疑的是,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内成本的全面降低将使得多方均愿意付出相对高额的回报进入体系,从而享受成本降低带来的利润。

央行、商业银行作为二元体系架构下的重要环节,无疑将最先享受央行数字货币体系带来的巨大收益,这使得他们有动力去寻找相关企业机构完成体系的搭建和不断完善。

而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他们将作为体系内部的参与者直接享受多项成本下降带来的收益,另一方面,拥有技术、场景等优势的企业可以直接参与体系搭建的企业将发挥最强烈的能动作用,挖掘商业价值。

个人则将作为体系内部最广泛的参与集体,为体系应用所带来的诸多好处支付相应的酬报,推动体系商业价值的最终实现。

图20:

央行数字货币商业价值创造体系

央行数字货币体系的天然属性决定其具有重塑金融格局的战略意义。

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中心化”、“数字化”双特征,其作为货币的本质将使得它作为交换媒介迅速渗透到金融市场的方方面面,而数字化的独特优势将为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如互联网由于具有数字化特征自产生以来迅速扩张带来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式全行业变化的先例,随着央行数字货币的正式落地,其天然属性决定其具有重塑金融格局的战略意义。

4.2.两类可能性受益群体:

“货币批发商”和“高效交易系统搭建者”

“货币批发商”通过构建货币运输系统,帮助央行、商行完成货币的发行与回笼。

虽然未来央行数字的发行方除传统货币发行方中国人民银行外,也将有中、农、工、建四大商业银行的加入,但是,更多的城商行、农商行、信用社还是不具备数字货币的发行能力。

央行数字货币从发行到回笼需要电子运输系统作为媒介,可以作为货币流通环节之一参与构建货币运输系统的公司将作为“货币批发商”,帮助完成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下资金的高效、低成本流通。

在新的货币体系下,支付体系将重新向传统渠道回归,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领域的作用将逐步减弱。

“货币批发商”将帮助央行数字货币在以银行为中心的传统支付体系中实现发行与回笼,并从整个交易流通过程中收取费用,从而通过整个过程中大量的流转资金实现获利。

潜在可作为“货币批发商”的典型代表有奥马电器、海立美达、广博股份、广电运通、御银股份等。

“高效交易系统搭建者”卡位庞大场景,提高金融市场交易效率。

央行数字货币体现并储存在数字钱包下,而未来数字钱包将呈现“一对多、多对多”的分布状况。

“一对多”是指一个个体可以拥有多个数字钱包,“多对多”是指多个数字钱包可具体对应到更多个具体的场景应用,这也意味着越庞大的交易场景将拥有越多的数字钱包,进而进一步吸引资金流入。

相比传统货币,央行数字货币独特的“点对点”交易模式将更加高效。

拥有技术的企业可通过参与搭建高效交易系统,进而卡位庞大的消费场景,吸引更多的数字钱包,通过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向获利方收取费用赢得利润。

潜在可作为“高效交易系统搭建者”的典型代表有恒生电子、赢时胜、飞天诚信、金证股份、高伟达、长亮科技、四方精创等。

图21:

数字钱包“一对多、多对多”分布格局

4.3.拥有无限商业机会可能,最终将得到最合理化运用

正如所有新兴事物一样,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与发展将经历朦胧阶段、泡沫阶段、理性阶段三个应用阶段。

目前,央行数字货币体系下的商业机会挖掘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体系尚未正式成立,企业及其他多方均只是在探索其商业价值的理论可能。

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在政府的大力指引下,人们将愈发意识到央行数字货币的巨大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