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练习.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56098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69 大小:95.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文言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文言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文言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文言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练习.docx

《文言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练习.docx(6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练习.docx

文言练习

2018年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过关训练题(3)

一卧薪尝胆

勾践之困会稽也,喟然①叹曰:

“吾终于此乎?

”种②曰:

“汤系夏台,文王囚羑里③,晋重耳奔翟,齐小白奔莒④,其卒王霸。

由是观之,何遽⑤不为福乎?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

“女忘会稽之耻邪?

”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⑥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欲使范蠡⑦治国政,蠡对曰:

“兵甲之事,种不如蠡;填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

”于是举国政属大夫种,而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为质于吴。

二岁而吴归蠡。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释】①“喟(kuì)然:

叹气的样子。

②种:

即文种,字少禽,楚国郢(今湖北江陵)人,越王勾践的谋臣。

③羑(yǒu)里:

地名,故地在今河南汤阴县北,周文王曾被商纣王囚禁于此。

④莒(jǔ):

春秋时的一个小国,故地在今山东莒县一带。

⑤何遽(jù):

怎么就,表示反问。

⑥折节:

放下自己的身份。

⑦范蠡:

字少伯,春秋末年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越国著名谋臣。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由是观之()

(2)吴既赦越()

(3)置胆于坐()(4)为质于吴()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置胆于坐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

B.乃苦身焦思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C.其卒王霸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D.欲使范蠢治国政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2)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

4.文种引用商汤、文王、重耳、公子小白曾经落难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5.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哪些启示?

(至少写出两点)

二周公吐哺

周公乃践祚①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

“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周公乃告太公、召公曰:

“我之所以弗辟②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

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

武王蚤终③,成王少,将以成周④,我所以为之若此。

”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

周公戒伯禽曰:

“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

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

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及七年后,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选自《史记·鲁周公世家》)

【注释】①践祚(zuò):

引申为天子登上皇位。

②辟:

通“避”,回避。

③蚤终:

早逝。

“蚤”,通“早”。

④将以成周:

完成稳定周朝的大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无以告我先王()

(2)周公戒伯禽日()

(3)子之鲁()(4)及七年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

(2)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3.下列句子中最能表现周公爱惜人才的一句是()

A.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

B.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

C.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D.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

及七年后,北面就臣位,恭慎如畏然。

4.孟子云: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请联系选文中周公的事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毛遂自荐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①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平原君曰:

“使文能取胜,则善矣。

文不能取胜,则歃血②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③而还。

士不外索,取于食客门下足矣。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

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

“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平原君曰:

“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毛遂曰:

“三年于此矣。

”平原君曰: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④。

今先生处胜⑤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

先生不能,先生留。

”毛遂曰: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

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⑥其末见而已。

”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

(选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注释】①合从:

指崤山以东六国联合抗秦。

从,通“纵”。

②歃(shà)血:

古代订立盟誓时的一种仪式,杀牲取血饮用或涂在嘴唇上,以表示守信。

③定从:

订立合纵的盟约。

④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好比锥子处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会显现出来。

⑤胜:

赵胜,即平原君。

⑥非特:

不只。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赵使平原君求救()

(2)门下有毛遂者,前()

(3)夫贤士之处世也()(4)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4.毛遂为什么能勇于自荐?

5.文中毛遂的行为给了你什么启示?

四李离自刑

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

“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

“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

“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

”李离曰:

“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

【注释】①晋文公:

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

法官。

③过听杀人:

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

判决。

⑤傅:

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

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

(1)今过听杀人

(2)遂不受令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

(2)辞不受令()

(3)故使为理()(4)罪当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4.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

五文正耿介

仲淹①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王举正懦默②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

仲淹曰: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③参知政事。

会王伦寇④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

仲淹曰: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守令皆得不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释】①仲淹:

即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②懦默:

性情胆怯不敢直言。

③除:

任命,授职。

④寇:

进犯。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各标一处。

(1)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2)会王伦寇淮南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召拜枢密副使()

(2)请罢举正用仲淹()

(3)固辞不拜()(4)会王伦寇淮南()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

(2)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4.范仲淹“固辞不拜”参知政事的原因是什么?

六子厚治柳

子厚讳①宗元,少精敏,无不通达。

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俊杰廉悍②,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③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既至,叹曰:

“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④,州人顺赖。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⑤相侔⑥,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⑦,足相当,则使归其质⑧。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⑨以南为⑩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⑩可观。

(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释】①讳:

名。

生者称名,死者称讳。

②廉悍:

方正勇敢。

③踔(chuō)厉:

刚劲有力。

④教禁:

教谕和禁令。

⑤子本:

利息和本金。

⑥相侔(móu):

相等。

⑦书其佣:

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

⑧质:

人质。

⑨衡、湘:

衡山、湘水,泛指岭南地区。

⑩为:

应试。

⑩法度:

规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又偕出为刺史()

(2)因其土俗()

(3)约不时赎()(4)比一岁()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

(2)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3.根据选文第一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当时人们都愿意与柳宗元交往的原因。

4.根据选文第二段的内容,概括柳宗元在治理柳州时所做的三件事。

七太宗思征

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②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相望于道。

又遣中郎将③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

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④其子叔玉。

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⑤,陪葬昭陵。

其妻裴氏曰:

“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

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

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

上思征不已,谓侍臣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魏征没,肤亡一镜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郑文贞公:

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

②上:

指唐太宗李世民。

③中郎将:

皇家侍卫军中的武官。

④妻(qì):

嫁给。

⑤给羽葆鼓吹:

皇家赐给手持羽葆的仪仗队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

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

鼓吹,鼓吹乐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上遣使者问讯()

(2)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

(3)悉辞不受()(4)朕亡一镜矣()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悉辞不受悉如外人(《桃花源记》)

B.上思征不已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C.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其一犬坐于前(《狼》)

D.以布车载柩而葬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2)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4.唐太宗对魏征的厚爱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选文内容加以概括。

(不少于四点)

八郭氏之墟

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

问于野人曰:

“是为何墟?

”野人曰:

“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

“郭氏者曷为④墟?

”野人曰:

“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

”桓公曰:

“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

”野人曰:

“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

“其人为谁?

”桓公曰:

“不知也。

”管仲曰:

“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

【注释】①昔:

从前。

②亡:

灭亡。

③墟:

荒废的城址。

④易为:

为什么。

⑤善善而恶恶:

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见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