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基础知识整编.docx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基础知识整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基础知识整编.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音乐鉴赏基础知识整编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
音的高低(频率)、长短(振幅)、强弱(时间)、音色(发音体性质)
音乐的形式要素:
节奏、旋律、速度、力度、音色、和声、调式、曲式、织体等
节奏:
音乐运动中音的长短和强弱
节拍:
强拍与弱拍的均匀交替叫节拍
常见的声乐演唱形式:
合唱、齐唱、轮唱、重唱、对唱、独唱
合唱:
由多人演唱多声部歌曲的形式,按照声部组合的声区和音色的不同分为同声、混声两种
齐唱:
多人按照同度或八度的音程关系演唱同一个曲调(即多人演唱同一旋律的形式)
轮唱:
多个声部按一定的时距相互追逐,演唱同一旋律,交叠出现时构成良好的和声关系
重唱:
两个以上的少数人同时演唱的形式,每人唱一个声部,各自独立而又相辅相成
对唱:
两个人对答式的演唱单声部歌曲
独唱:
由一个人独立演唱的形式
常见的器乐演奏形式:
独奏、重奏、合奏、协奏
独奏:
由一个人演奏一件乐器的表演形式
重奏:
每个声部均由一个人演奏的多声部器乐曲或演奏形式
合奏:
按乐器种类不同进行分组,各组分别担任某一声部,共同演奏同一首乐曲;同类乐器分组共同演奏同一首乐曲也叫做合奏
协奏:
一件或几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竞奏
主调音乐:
是以一个曲调为主,其余声部作为伴奏以陪衬或加强这一曲调的作品
复调音乐: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曲调以对位法的法则结合在一起的多声部音乐
奏鸣曲:
是一种由三个或四个相互对比的乐章组成的器乐套曲
交响曲:
按照奏鸣曲的曲式原则作成的一种管弦乐套曲
奏鸣曲式:
是乐曲的结构形式之一,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大部分
艺术歌曲:
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声乐套曲:
由若干首内容上有些关联的声乐曲组成的套曲
练习曲:
是为练习某种乐器演奏和嗓音演唱技术而创作的乐曲
音乐会练习曲:
技术练习与艺术创作的结合,将技术练习融合于艺术构思中,成为音乐会上常见曲目的乐曲
标题音乐:
是浪漫主义作曲家将音乐与文学、戏剧、绘画等其他姊妹艺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性音乐形式。
是一种用文字来说明作曲家创作意图和作品思想内容的器乐曲
交响诗:
按照文学、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成的大型管弦乐曲
印象主义音乐:
19C末20C初由法国作曲家德彪西首创的一种音乐风格。
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或诗歌绘画为题材,突出瞬间的主观感受,音乐语言上突破大小调体系,重视和声、织体和配器的色彩,擅长表现幽静朦胧、飘忽空幻的意境。
民歌
民歌:
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流传的特点。
一般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儿歌、风俗歌)
民歌的音乐特征:
①音乐具有本民族本地区的风格特色
②旋律与该民族或得去语言紧密结合
③民歌音乐特点常在音阶、调式、节拍等方面明显表现出来
④节奏、节拍形式丰富
⑤曲式结构比较短小,篇幅长的歌词用同一旋律反复
民歌与创作歌曲的区别:
①民歌不受专业作曲技法限制,是人民群众自发的口头创作
②民歌歌词和旋律不是固定不变的,在长期流传中会不断得到加工而有所发展和变化
③民歌依靠于人民群众口耳相传,不借助记谱法或其它方式
④民歌不体现作者个性特征,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
劳动号子:
是直接伴随体力劳动,并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如陕北《黄河船夫曲》、四川《打夯歌》、《川江船夫号子》等
劳动号子的音乐特征:
①歌词多与劳动有关
②节奏直接受劳动节奏限制,节奏鲜明,具有律动性
③曲调多样,视工种而异
④歌唱形式视劳动者多少和劳动是否具有协作性分为独唱、对唱、齐唱、一领众和
⑤曲式结构受劳动过程和时间影响
山歌:
是劳动人民在山间、田野劳作时即兴创作、用以抒发感情的民歌
山歌音乐特征:
①歌词具有即兴性
②音乐奔放、嘹亮,曲调悠长,广泛应用自由演唱音和拖腔
③歌唱形式多样,以独唱为主
④曲式结构短小,呈多样化
小调:
是人民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中以及婚丧节庆中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
小调的音乐特征:
①多数为分节歌形式
②节奏规整,节奏型丰富多变
③歌唱形式以独唱为主
④歌词格式多样
西北民歌特点:
高亢、悠长,嘹亮,真假声相结合
陕北:
《脚夫调》、《兰花花》
青海:
《上去高山望平川》
山西:
《绣荷包》、《刨洋芋》
蒙古族民歌:
分为长调(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短调两种。
长调音域宽广、节奏自由,旋律悠长舒缓起伏较大,结构也较长大,具有抒情性(牧歌、赞歌、思乡歌),如《牧歌》、《辽阔的草原》;短调音域较窄,节奏较规整,结构也较短小,具有叙述性,如《森吉德码》、《嘎达梅林》。
藏族民歌:
藏族的民歌常与舞蹈密切结合,常见的歌舞有堆谢(《正月十五那一天》)、囊玛(《阿玛勒火》)。
民歌主要有山歌、牧歌、情歌等。
《宗巴朗松》(是一首囊玛音调)、《酒歌》等
维吾尔族民歌:
维吾尔族民歌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风格浓郁,歌词多采用比兴的手法,寓意深刻,衬词有长有短,旋律生动活泼,热情奔放。
《牡丹汗》、《阿拉木汗》、《掀起你的盖头来》、《青春舞曲》等
少数民族代表乐器:
蒙古族:
马头琴
新疆:
冬不拉、弹布尔、手鼓、艾介克、热瓦普
藏族:
扎木涅、根卡
《沂蒙山小调》又名《沂蒙山好风光》,其旋律来自花鼓调《十二月调》,抗日时期曾被填上《打黄沙会》的新词,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这首新民歌。
这是一首带有明显山歌风格的小调。
运用了“起承转合”、“鱼咬尾”的创作手法
(《相亲相爱》运用了《沂蒙山小调》和《谁不说俺家乡好》的素材)
《相亲相爱》《王大娘钉缸》:
是流行于河南的地花鼓中的一个代表曲目,由一旦一丑两人表演。
《孟姜女哭长城》:
河北民歌
南方民歌特点:
歌词比较含蓄、内在,善用比兴,旋律表现的婉转、流畅、细腻、抒情。
云南:
《小河淌水》、《弥渡山歌》
浙江:
《对鸟》(采用吴地方言演唱,前两段徵调式,后两段羽调式)
湖北:
《龙船调》、《幸福歌》(蒋桂英根据湖北天门的一首小调改编而成,采用领、合的演唱形式)
四川:
《康定情歌》
器乐(合奏包括锣鼓乐、弦索乐、丝竹乐、吹打乐等)
打溜子:
是流行于湖南土家族的一种民间器乐合奏。
通常用马锣、大锣、头钹、二钹四件乐器演奏,由“头子”和“溜子”两部分组成,采用上下句对偶和螺狮结顶的创作手法。
代表曲目《锦鸡出山》。
鼓吹乐:
流行于中国农村,以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民间器乐合奏。
《滚核桃》根据山西绛州鼓乐改编,乐曲包括头、身、尾三个部分。
吹歌:
流行于河北,是鼓吹乐中的一个类别。
代表乐曲《童谣》
江南丝竹:
流行于山海、江浙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乐队有“丝竹板”、“清客串”两种。
主奏乐器:
二胡、笛,代表乐曲《欢乐歌》、《云庆》、《行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又名《薰风曲》)、《慢六板》
广东音乐:
流行于广州、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主奏乐器:
高胡、扬琴。
乐曲短小精悍,音乐风格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代表人物:
严老烈、何柳堂、吕文成等。
代表乐曲:
《娱乐升平》、《雨打芭蕉》
戏曲
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希腊的悲剧和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
京剧
京剧是以皮黄腔为主的戏曲剧种,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因此得名京剧。
1790年,四大徽班(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进京,后经“徽秦”、“徽汉”两次合流,大约在1840年正式形成京剧。
主要演员:
初期重要演员:
余三胜、张二奎、程长庚三位著名老生,称“三鼎甲”
谭鑫培(艺名“小叫天”)老生唱腔影响最大的“谭派”
四大名旦:
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
京剧的声腔:
西皮(快)、二黄(慢);唱腔:
南梆子(西皮),四平调(二黄)
京剧的四大行当:
生旦净丑
京剧的表演形式:
唱念做打
京剧的板式:
一眼板相当于2/4,三眼板相当于4/4,无眼板相当于1/4,散板,无板也无眼
京剧的伴奏:
称“场面”,分文场和武场。
文场为弦乐部分,主要过场音乐和为唱腔伴奏,三大件包括:
京胡、京二胡、月琴;武场为打击乐部分,配合身段表演
脸谱:
即脸谱化妆,用于净、丑行当,脸谱的不同色彩象征不同性格
红色:
忠贞、英勇如关羽
黑色:
正直、无私如包公
白色:
阴险、疑诈如曹操
蓝色:
刚强、有心机如窦尔敦
绿色:
顽强、暴躁如程咬金
黄色:
凶狠、残暴典韦
梅兰芳:
四大名旦之一,是将我国京剧艺术引向世界的第一人,他的表演被誉为世界三大表演艺术体系之一,即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
代表作品有:
《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穆桂英挂帅》、《天女散花》等。
梅兰芳对京剧的贡献:
①成功地突破了原来京剧旦角青衣与花旦的严格区分,实现了两者逐渐统一的改革主张
②创造了许多以旦角为主的“古装新戏”,如《黛玉葬花》、《嫦娥奔月》等
③在戏曲表演以及舞台装置、布景、服装上都进行了革新尝试
现代京剧:
广义的现代京剧是指五四运动以后至今所有反映现实生活的京剧。
如梅兰芳的《抗金兵》、《郑霞姑》;狭义的现代京剧是指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戏曲改革创作的新京剧。
如《海瑞罢官》、《红灯记》、《沙家浜》等。
《甘洒热血写春秋》(选自《智取威虎山》)杨子荣(生)
《家住安源》(选自《杜鹃山》)柯湘(旦)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选自《红灯记》)李铁梅(旦)
《雄心壮志冲云天》(选自《红灯记》)李玉和(生)
地方戏曲
吕剧山东《李二嫂改嫁》
豫剧河南《花木兰》《朝阳沟》《穆桂英挂帅》
越剧浙江《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评剧河北《刘巧儿》《花为媒》
昆曲江苏《牡丹亭》《桃花扇》《长生殿》《西厢记》
川剧四川《玉簪记》《彩楼记》“变脸”
粤剧广东《紫钗记》
黄梅戏安徽《天仙配》《女驸马》
世界民间音乐
东亚:
旋律十分丰富,多采用五声音阶。
日本的雅乐、三味弦音乐,朝鲜的唐乐和乡乐受中国传统音乐影响较大。
《四岁的红鬃马》是一首蒙古族的“呼麦”(一个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的歌唱艺术)
东南亚:
受外来音乐影响较大,采用七声音阶,大型的敲击乐队是东南亚音乐的特点之一。
《星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克隆宗歌曲。
克隆宗是印尼本土音乐与16C传入的葡萄牙音乐相融合的产物,曲调缓慢悠扬,略带忧伤
南亚:
印度古典音乐中旋律、节奏体系完备,有多样的音阶调式和独特的装饰音体系。
孟加拉国被成为“音乐之邦”
《欢迎》是一首用萨朗吉演奏的乐曲,以西塔尔、鼓伴奏。
萨朗吉被誉为“印度的小提琴”
中亚西亚:
属于伊斯兰文化,采用七声音阶,中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采用二十四平均律音阶。
《巴雅提木卡姆》是由卡曼贾演奏的乐曲,卡曼贾是流行于西亚、中亚和北非地区的弓弦乐器。
《木卡姆》是波斯、突厥、阿拉伯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是一种由多首乐曲组成的套曲
非洲音乐的特点:
①高度发展的节奏是非洲音乐的最主要特点
②非洲人偏爱敲击乐器,鼓和马林巴琴是最常用的乐器(姆比拉又叫拇指钢琴)
③歌曲最常见的形式是呼应歌
④多采用七声音阶,也有五声音阶
⑤音乐与舞蹈密切结合
非洲音乐的功能:
①是社会习俗的一部分
②伴随劳动
③与宗教仪式紧密联系
④有强烈的自娱性
非洲歌舞音乐作品:
《非洲赞歌》加纳民歌马林巴琴伴奏
《鼓舞》民间舞曲布隆迪圣鼓表演
《门库尔雅》坦桑尼亚民间乐曲马林巴琴二重奏
《男孩之舞》塞内加尔民间乐曲舞蹈鼓乐
古印第安人创造的三大文化:
玛雅文化、阿兹台克文化、印加文化
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①多以七声音阶为主
②节奏具有较多的非洲音乐的痕迹,如连续的切分音
③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音乐的灵魂
音乐可分为:
印第安人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以黑人为中心的非洲—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作品:
《告别》秘鲁民间乐曲,采用五声音阶,演奏乐器有:
排箫、盖那笛、恰朗戈
《美丽的小天使》墨西哥歌曲,采用七声音阶,演唱形式“松”(墨西哥民族歌舞曲被称为“松”)
《小伙伴》阿根廷著名的探戈舞曲。
由G.M.罗德里格斯【乌拉圭】创作
欧洲民间音乐特点:
①音阶呈多样化,主要是七声音阶
②多采用均分节拍
③歌曲多采用分节歌节奏
欧洲民间歌曲体裁主要有:
叙事歌、爱情歌曲、节庆歌曲
欧洲民间乐器:
苏格兰风笛、意大利曼陀林、罗马尼亚排箫
欧洲民间音乐作品:
《鸟儿在歌唱》是一首用欧亚唱法演唱的保加利亚民歌。
《优雅》是苏格兰著名的风笛曲,旋律采用五声音阶。
风笛分爱尔兰风笛和苏格兰风笛
《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是用排箫演奏的罗马尼亚民间乐曲。
欧洲音乐史
巴洛克时期音乐特征:
以沉重复杂的复调音乐为主,宏伟壮观,充满活力
巴赫:
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作曲家,他的创作除歌剧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被称为“复调音乐大师”
声乐作品:
以宗教音乐为主,创作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宗教改革康塔塔》等),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2部《马太受难曲》(共78首分曲,被誉为“现存宗教音乐的顶峰”)和《约翰受难曲》。
器乐作品:
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用遍了24个大小调;《勃兰登堡协奏曲》,《戈登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G弦上的咏叹调》,《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艺术成就:
①《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
②把复调音乐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③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人物
④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
⑤使巴洛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
亨德尔:
巴洛克时期德国作曲家,在歌剧和清唱剧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是巴洛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的重要音乐家。
歌剧:
《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塔梅》拉诺》、《罗德琳达》、《奥兰多》
清唱剧:
23部清唱剧《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犹大·马加比》
器乐作品:
两部乐队组曲《水上音乐》、《皇家焰火音乐》
古典时期音乐特征:
以简介、明快的主调音乐为主,崇尚理性、逻辑严密、内容充实,形式严谨、含义深刻、语言通俗
海顿: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交响乐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作品:
《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D大调第104“伦敦”交响曲》等;《D大调第63“云雀”弦乐四重奏》;清唱剧:
《四季》、《创世纪》。
创作成就:
确立古典奏鸣套曲的基本创作规范;确立近代乐队编制;确立弦乐四重奏的基本结构;确立近代协奏曲的基本结构
莫扎特:
音乐史上最具天赋的音乐“神童”、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在格鲁克的基础上,提出“音乐第一,戏剧第二”的创作原则,为浪漫时期德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品:
歌剧:
《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女人心》等;《g小调第40“戏剧”交响曲》、《d小调钢琴协奏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大型声乐套曲:
《安魂曲》
创作成就:
古典时期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德国歌剧的奠基人,对当时古典时期各种歌剧体裁进行创新:
突破题材范围(现实性);打破了体裁界限;提高喜歌剧的艺术性(性格戏剧);加强乐队、重唱在歌剧中的戏剧性表现;歌剧序曲暗示剧情(《魔笛》);运用器乐原则(奏鸣曲式)加强歌剧结构的连贯性
奏鸣曲式的写法逐步成熟;在海顿风俗性舞蹈风格的基础上,在主部主题中加入歌唱性风格(源于歌剧);增强主付部主题的对比;调性布局的多样性;加强管乐音色的运用
风格特征:
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体现,在作品中体现三大要素的平衡:
通俗的音乐语言,严谨的音乐结构,深刻的音乐内容
贝多芬:
“乐圣”,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集大成者,创作晚期使浪漫乐派的奠基人
作品:
歌剧《费得里奥》;交响曲9部:
《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等;钢琴奏鸣曲32部:
《c小调第八“悲怆”钢琴奏鸣曲》、《升c小调第十四“月光”钢琴奏鸣曲》、《d小调第十七“暴风雨”钢琴奏鸣曲》、《f小调第二十三“热情”钢琴奏鸣曲》等;钢琴协奏曲5部:
《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等;小提琴协奏曲1部: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序曲:
《艾格蒙特》等;大型声乐套曲:
《庄严弥撒》
创作成就:
扩展和改变作品结构,增加音乐素材(内外)之间的对比冲突性;加强管乐音色的主要功能;标题交响曲的奠基人(贝六);创立声乐和器乐相结合的创作手法(贝九)
创作风格:
英雄形象的多元体现,史诗性、戏剧性、悲剧性
浪漫主义时期音乐特征:
①反对崇拜理性,歌颂本能和情感
②从主观的角度去感受事物,强调个人情感的表达
③注重不同艺术间的融合,追求更富想象力的表现
韦伯: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德国浪漫主义歌剧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
歌剧《自由射手》,钢琴作品《降D大调华丽回旋曲“邀舞”》
舒伯特:
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艺术歌曲之王”。
他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叙事歌曲《魔王》(歌德),戏剧性歌曲《普罗米修斯》,《野玫瑰》,《鳟鱼》(舒巴尔特),《菩提树》(缪勒),《致音乐》,《小夜曲》等。
声乐套曲:
《美丽的磨坊女》(缪勒),《冬之旅》(缪勒),《钢琴五重奏“鳟鱼”》,《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只有两个乐章),《C大调第九“伟大”交响曲》(《大交响曲》),钢琴曲《音乐瞬间》,《即兴曲》。
门德尔松: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首创无词歌体裁,把歌唱性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统一的整体,称为19世纪重要的器乐曲体裁。
创办了德国第一所高等音乐学府“莱比锡音乐学院”。
使巴赫的《马太受难曲》重放光芒。
作品:
艺术歌曲:
《乘着歌声的翅膀》(海涅词),《第三交响曲“苏格兰”》,《第四交响曲“意大利”》,
序曲《芬格尔山洞》,戏剧配乐:
《仲夏夜之梦》,钢琴曲集48首《无词歌》
舒曼: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
并向公众推荐了肖邦、勃拉姆斯等
作品:
用歌德、拜伦等人的诗谱写的《桃金娘歌曲集》(《奉献》、《核桃树》等),声乐套曲:
《诗人之恋》,《妇女的爱情与生活》,钢琴套曲:
《蝴蝶》,《狂欢节》《童年情景》(分曲:
“梦幻曲”)
柏辽兹: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代表作曲家,著有《配器法与管弦乐队研究》(又称《配器法》)。
他是浪漫主义标题音乐的创导者,创作的所有交响曲和管弦乐序曲都是有标题的,某些作品还有具体情节和文字说明
作品:
《幻想交响曲》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标题交响曲,戏剧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是柏辽兹最大的交响乐作品,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歌德),《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取材于拜伦的长诗),序曲《罗马狂欢节》。
奥芬巴赫: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代表作品《地狱中的奥菲欧》
比才:
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现实主义歌剧开创人,代表作品:
《卡门》(《爱情像一只自由的小鸟》或《哈巴涅拉舞曲》)、《阿莱城的姑娘》。
《卡门》是法国及世界歌剧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也是西方音乐史中最突出的几部歌剧之一。
F.Chopin肖邦:
波兰作曲家,钢琴家,他的音乐蕴含着波兰民族精神。
舒曼曾说肖邦的音乐是“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他是唯一一位把主要创作精力集中在钢琴上的作曲家,把钢琴音乐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被人们誉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
作品:
《降E大调夜曲》,27首练习曲《c小调“革命”练习曲》、《降G大调练习曲》(《黑键练习曲》),《A大调波洛乃兹》,4首叙事曲《g小调叙事曲》,《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葬礼进行曲》
李斯特:
匈牙利钢琴家、作曲家。
“新德意志学派”的带头人,交响诗是他在音乐体裁方面对西方音乐最重要的贡献。
创作重点为交响乐和钢琴音乐,被成为“钢琴之王”
作品:
13首交响诗,《前奏曲》(拉马丁),《塔索》(拜伦),《英雄的葬礼》,两首带合唱的交响曲《但丁交响曲》和《浮士德交响曲》;13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十二首《超级练习曲》,以及钢琴小品《爱之梦》等。
艺术成就:
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为管弦乐创立了新的形式他创作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渗透了匈牙利民族的音乐特点,成为后来民族乐派的先声;他的超级练习曲创造了钢琴演奏领域的辉煌技巧,极大地丰富了钢琴教学与演奏;晚期作品中致力于探索新的技法,如运用全音音阶、五声音阶,对瓦格纳和印象主义音乐产生了重要影响。
瓦格纳: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浪漫主义歌剧的改革者,乐剧的倡导者。
他把自己创作的歌剧成为乐剧,撰写理论著作《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品》、《歌剧与戏剧》等。
歌剧创作:
《汤豪瑟》和《罗恩格林》(《婚礼进行曲》)。
这三部歌剧也反映了瓦格纳积极改革歌剧的意向,《汤豪瑟》开始使用分曲结构与“场”相结合的形式;《罗恩格林》用“场”代替了分曲结构。
乐剧创作:
代表作品有:
《尼伯龙根的指环》(由《莱茵的黄金》、《女武神》、《齐格弗里德》、《众神的黄昏》组成)。
勃拉姆斯:
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人们把勃拉姆斯、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
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常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
作品:
艺术歌曲《摇篮曲》,大型声乐套曲《德意志安魂曲》钢琴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
约翰﹒施特劳斯:
奥地利作曲家,“圆舞曲之王”,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被称为“圆舞曲之父“。
作品:
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波尔卡《闲聊波尔卡》、《雷鸣电闪波尔卡》
罗西尼: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写了38部歌剧,被称为“美声歌剧”
作品:
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
他在遵循意大利传统歌剧创作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歌剧改革,缩小了宣叙调与咏叹调的区别,把歌剧中独立的分曲形式发展成“场”的结构,并在音乐高潮时创用了“罗西尼渐强”的表现方式。
他复兴了意大利歌剧艺术,使它与德国歌剧、法国歌剧形成抗衡。
威尔第: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
作品:
26部歌剧,《弄臣》、《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
普契尼:
意大利作曲家,《波西米亚人》(《艺术家的生活》“多么冰凉的小手”,“人们叫我咪咪”)、《托斯卡》(“为艺术、为爱情”)、《蝴蝶夫人》(“晴朗的一天”)、《图兰朵》(“今夜无人入睡”)等。
民族乐派音乐特征:
①以反映本民族的历史和人民生活为主体
②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深厚的民族情感
③大量运用民族民间音乐素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格林卡:
俄国作曲家,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民族乐派之父”。
格林卡的创作有三种因素组成,即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因素,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以及西欧古典与浪漫主义音乐技法,这三种因素的综合,使格林卡的音乐形成自己的特有性格,并奠定了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基础。
代表作品有: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伊万﹒苏撒宁》,4部管弦乐《幻想圆舞曲》、《阿拉贡霍达》、《马德里之夜》、《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
《卡玛林斯卡亚幻想曲》采用两手民歌做主题,写成了一部民族风格浓郁的双主题管弦乐变奏曲
强力集团:
又称“五人团”,是俄国民族解放运动中于19C60年代形成的一个音乐团体,中心人物是巴拉基列夫,其他作曲家有鲍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鲍罗丁:
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
穆索尔斯基:
管弦乐曲《荒山之夜》,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歌曲《跳蚤之歌》
《荒山之夜》是一部富有俄罗斯民族色彩的交响音画,是一部标题性的单乐章乐曲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歌剧《金鸡》、《沙皇的新娘》,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随想曲》
柴可夫斯基:
俄国作曲家
作品:
歌剧《黑桃皇后》、《奥涅金》;3部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6部交响曲,《b小调第六“悲怆”交响曲》;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12年庄严序曲》;钢琴曲《四季》;弦乐四重奏《如歌的行板》
斯美塔那:
捷克民